电力节能改造法律法规
Ⅰ 节能评估的法规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明确:国家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不符合强制性节能标准的项目,依法负责项目审批或者核准的机关不得批准或者核准建设;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已经建成的,不得投入生产、使用。
2.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中明确要求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含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
3.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明确:
节能分析篇(章)应包括项目应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4.《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要求:
建立健全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快建立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组织编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加强对地方开展“能评”,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5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 23 号)要求:
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要求,尽快出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条例,将节能评估审查作为项目审批、核准或开工建设的前置条件,未通过节能评估审查的,一律不得审批、核准或开工建设。
6.《建设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建科[2006]231号)中明确:
建立新建建筑市场准入门槛制度。对超过2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和超过20万平方米的居住建筑小区,实行建筑能耗核准制。
7. 是实现项目从源头控制能耗增长、增强用能合理性的重要手段。
依据国家和地方相关节能强制性标准、规范及能源发展政策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核准阶段进行用能科学性、合理性分析与评估,提出节能降耗措施,出具审查意见,可以直接从源头上避免用能不合理项目的开工建设,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8. 是确保节能降耗目标实现、落实节能法规政策的制度有力支撑。
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建立相关制度和办法是促进“十一五”规划节能目标实现、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中央重要战略部署及法规政策中相关规定的重要保障。
9. 是贯彻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精神、改进政府宏观调控方式的具体体现。
在《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要求对投资项目从维护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重点进行核准把关,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精神、转变和改进政府宏观监督管理职能的具体体现。
10. 是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措施。
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严把项目能源准入关是提高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的重要举措。
以披露的相关政策为参考:
通用法律法规
具体如表1所示:
表1节能通用法律法规 序号 名称 编号或施行日期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1996年4月1日起施行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5 《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告》 国发[2007]15号 6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发改环资[2004]2505号 7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2006年12月 8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 GB/T15587-2008 9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17167-2006 10 《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 GB/T3485-1998 11 《评价企业和利用热技术导则》 GB/T3486-1998 12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2589-2008 13 《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 国家发改委2005年65号 14 《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与审查暂行办法》 发改委令2010年6号 15 《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 国家环保总局令[2004]第16号 16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原国家经贸委令[1999]第7号 17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发改能源[2007]2174号 18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 发改能源[2008]610号 19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国发[2006]28号 20 《资源综合利用目录》 发改环资[2004]73号 21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发改环资[2007]199号 22 《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 国家发改委公告2005年第17 号 23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 发改环资[2007]21号 24 天然气利用政策 发改能源[2007]2155号 在节能通用法规的指导下,各部门制定了一些与节能评估相关的专项法规,具体如下:
表2节能专项法规 序号 名称 编号 1 建设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建科[2006]231号 2 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 建科[2005]78号 3 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建科[2007]245号 4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建设部部长令[2005]第143号 5 关于印发《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的通知 建科[2005]199号 6 《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析及其检测方法》 GB7017-2008 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 国办发[2007]42号 8 《铁路实施<节约能源法>细则》 铁道部1998年7月23日发布 9 铁路节能技术政策 铁道部1999年9月7日颁布 10 《交通行业实施<节约能源法>细则》 交通部2000年6月16日发布 11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交体发[2006]592号 12 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 发改能源[2007]1456号 13 《热电联产和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建设管理暂行规定》 发改能源[2007]141号 14 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政策要点 原国经贸资源[1999]1005号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6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管理,促进科学合理利用能源,从源头上杜绝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管理的在我国境内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节能评估,是指根据节能法规、标准,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进行分析评估,并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节能评估报告表(以下统称节能评估文件)或填写节能登记表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节能审查,是指根据节能法规、标准,对项目节能评估文件进行审查并形成审查意见,或对节能登记表进行登记备案的行为。
第四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文件及其审查意见、节能登记表及其登记备案意见,作为项目审批、核准或开工建设的前置性条件以及项目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
未按本办法规定进行节能审查,或节能审查未获通过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项目审批、核准机关不得审批、核准,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已经建成的不得投入生产、使用。
第二章 节能评估
第五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按照项目建成投产后年能源消费量实行分类管理。
(一)年综合能源消费量3000吨标准煤以上(含3000吨标准煤,电力折算系数按当量值,下同),或年电力消费量500万千瓦时以上,或年石油消费量1000吨以上,或年天然气消费量100万立方米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单独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
(二)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000至3000吨标准煤(不含3000吨,下同),或年电力消费量200万至500万千瓦时,或年石油消费量500至1000吨,或年天然气消费量50万至100万立方米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单独编制节能评估报告表。
(三)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000吨以下(不含1000吨,下同),或年电力消费量200万千瓦时以下,或年石油消费量500吨以下,或年天然气消费量50万立方米以下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填写节能登记表。
备注:第五条是评判企业做节能报告文件的标准,学习节能报告时应格外注意此条。
第六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评估依据;
(二)项目概况;
(三)能源供应情况评估;
(四)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
(五)项目能源消耗和能效水平评估,包括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分析评估;
(六)节能措施评估,包括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评估;
(七)存在问题及建议;
(八)结论。
节能评估文件和节能登记表应按照本办法附件要求的内容深度和格式编制。
第七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能力的机构编制节能评估文件。项目建设单位可自行填写节能登记表。
第八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文件的编制费用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列入项目概预算。
第三章 节能审查
第九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按照项目管理权限实行分级管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核报国务院审批或核准的项目以及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或核准的项目,其节能审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由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审批、核准、备案或核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核准的项目,其节能审查由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负责。
第十条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审批或核准制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单位应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时,一同报送节能评估文件提请审查或报送节能登记表进行登记备案。
按照省级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实行备案制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按照项目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有关规定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
第十一条节能审查机关收到项目节能评估文件后,要委托有关机构进行评审,形成评审意见,作为节能审查的重要依据。
接受委托的评审机构应在节能审查机关规定的时间内提出评审意见。评审机构在进行评审时,可以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就有关问题进行说明或补充材料。
第十二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文件评审费用应由节能审查机关的同级财政安排,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节能审查机关主要依据以下条件对项目节能评估文件进行审查:
(一)节能评估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政策等准确适用;
(二)节能评估文件的内容深度符合要求;
(三)项目用能分析客观准确,评估方法科学,评估结论正确;
(四)节能评估文件提出的措施建议合理可行。
第十四条节能审查机关应在收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后15个工作日内、收到节能评估报告表后10个工作日内形成节能审查意见,应在收到节能登记表后5个工作日内予以登记备案。
节能评估文件委托评审的时间不计算在前款规定的审查期限内,节能审查(包括委托评审)的时间不得超过项目审批或核准时限。
第十五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审查意见,与项目审批或核准文件一同印发。
第十六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如申请重新审批、核准或申请核准文件延期,应一同重新进行节能审查或节能审查意见延期审核。
第四章 监管和处罚
第十七条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设计、施工及投入使用过程中,节能审查机关负责对节能评估文件及其节能审查意见、节能登记表及其登记备案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建设单位以拆分项目、提供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通过节能审查的,由节能审查机关撤销对项目的节能审查意见或节能登记备案意见,由项目审批、核准机关撤销对项目的审批或核准。
第十九条节能评估文件编制机构弄虚作假,导致节能评估文件内容失实的,由节能审查机关责令改正,并依法予以处罚。
第二十条负责节能评审、审查、验收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导致评审结论严重失实或违规通过节能审查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负责项目审批或核准的工作人员,对未进行节能审查或节能审查未获通过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审批或核准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对未按本办法规定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或节能审查未获通过,擅自开工建设或擅自投入生产、使用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由节能审查机关责令停止建设或停止生产、使用,限期改造;不能改造或逾期不改造的生产性项目,由节能审查机关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省级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和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颁布的产业政策和准入条件也与节能评估密切相关,表3列出了与节能评估相关的一些主要的产业政策。
表3与节能评估相关的产业政策 序号 名称 编号 1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国家发改委令[2011]第 2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2007年修订) 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令[2007]第57号 3 国务院关于发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通知 国办发[2005]40号 4 发改委关于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紧急通知 发改运行[2007]933号 5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国家发改委令[2004]第8号 6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 国家发改委令[2005]第35号 7 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 国家发改委令[2006]第50号 8 造纸产业发展政策 国家发改委公告[2007]第71号 9 煤炭产业政策 国家发改委公告[2007]第80号 除表3所列的产业政策外,各行业产业结构调整规范以及各行业的准入条件等规则,对于本行业项目的节能评估来说也很重要。 一、评估依据
相关法律、法规、规划、行业准入条件、产业政策,相关标准及规范,节能技术、产品推荐目录,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生产工艺等目录,以及相关工程资料和技术合同等。
二、项目概况
(一)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建设单位名称、性质、地址、邮编、法人代表、项目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企业运营总体情况。
(二)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建设地点、项目性质、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工艺方案、总平面布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进度计划等(改、扩建项目需对项目原基本情况进行说明)。
(三)项目用能概况。主要供、用能系统与设备的初步选择,能源消耗种类、数量及能源使用分布情况(改、扩建项目需对项目原用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
三、能源供应情况分析评估
(一)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及消费情况。
(二)项目能源消费对当地能源消费的影响。
四、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
(一)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二)项目工艺流程、技术方案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三)主要用能工艺和工序,及其能耗指标和能效水平。
(四)主要耗能设备,及其能耗指标和能效水平。
(五)辅助生产和附属生产设施及其能耗指标和能效水平。
五、项目能源消耗及能效水平评估
(一)项目能源消费种类、来源及消费量分析评估。
(二)能源加工、转换、利用情况(可采用能量平衡表)分析评估。
(三)能效水平分析评估。包括单位产品(产值)综合能耗、可比能耗,主要工序(艺)单耗,单位建筑面积分品种实物能耗和综合能耗,单位投资能耗等。
六、节能措施评估
(一)节能措施
1、节能技术措施。生产工艺、动力、建筑、给排水、暖通与空调、照明、控制、电气等方面的节能技术措施,包括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应用,余热、余压、可燃气体回收利用,建筑围护结构及保温隔热措施,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
2、节能管理措施。节能管理制度和措施,能源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能源统计、监测及计量仪器仪表配置等。
(二)单项节能工程
未纳入建设项目主导工艺流程和拟分期建设的节能工程,详细论述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单项工程节能量计算、单位节能量投资、投资估算及投资回收期等。
(三)节能措施效果评估
节能措施节能量测算,单位产品(建筑面积)能耗、主要工序(艺)能耗、单位投资能耗等指标国际国内对比分析,设计指标是否达到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
(四)节能措施经济性评估
节能技术和管理措施的成本及经济效益测算和评估。
七、注意
1、年综合能源消费量3000吨标准煤以上。
2、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000至3000吨标准煤。
3、上述条款以外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由项目建设方填写节能登记表。 一份严谨的节能评估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评估依据。
2、项目概况。
3、能源供应情况评估,包括项目所在地能源资源条件以及项目对所在地能源消费的影响评估。
4、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包括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用能工艺和用能设备等方面的节能评估。
5、项目能源消耗和能效水平评估,包括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分析评估。
6、节能措施评估,包括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评估。
7、存在问题及建议。
8、结论。
格式如下:
前 言
第一节 评估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评估过程
评估依据
第一节 评估范围和内容
第二节 评估依据
项目概况
第一节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第二节 项目建设方案
第三节 项目用能情况
能源供应
第一节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及消费情况
第二节 项目能源消费对所在地能源消费的影响
第三节 本章评估小结
项目方案
第一节 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节能评估
第二节 工艺流程、技术方案节能评估
第三节 主要用能工艺和工序节能评估
第四节 主要耗能设备节能评估
第五节 辅助生产和附属生产设施节能评估
第六节 本章评估小结
项目能源消耗及能效水平评估
第一节 项目能源消费种类、来源及消费量评估
第二节 能源加工、转换、利用情况评估
第三节 能效水平评估
第四节 本章评估小结
措施评估
第一节 项目节能措施概述
第二节 单项节能工程
第三节 节能措施效果评估
第四节 节能措施经济性评估
第五节 本章评估小结
存在问题及建议
结论 锅炉节能改造项目节能评估报告范例
白茶种植基地开发项目申请报告
食品工厂饮料建设项目申请报告
年产4000吨助剂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生产线能量系统优化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年产70000套汽车举升泵、50000套汽车举升支架项目
《废塑料加工利用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发布
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
甘肃荒漠地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年产10万立方米中高密度纤维板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
年产1万吨高精密铜管生产线节能评估报告
10万吨大枣综合深加工报告-10万吨大枣综合深加工项目
海洋船舶发动机高端制造报告-海洋船舶发动机高端制造
天然中药保健品综合开发报告-天然中药保健品综合开发
年产3000吨高纯石墨粉技术改造报告-年产3000吨高纯石
九州商城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
秸秆沼气发电节能评估报告
年产60万吨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粉磨站节能评估报告
年产20万只挖掘机专用高压油缸技术改造项目
高档紧密纺纱技改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年产100万米PHC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新一轮刺激消费新政重点圈定节能行业
Ⅱ 节电器违法吗
节电器不违法。
按照中国《电力法》规定,用户和供电部门都是以电表作为分界点,节电器是装在用户端, 比如企业买一台节能注塑机,供电部门是没有理由干预的,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节能, 相当于从电源上给用户安装了节电阀,这并不违法。
国家“十一五”规划推出了十项节能重点工程,在其中的两项工程中明确指出了要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广节能产品;并要求在商厦、写字楼、住宅以及公共设施中使用节能产品。中国仅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就需要投入2.6万亿元。
国家的要求和家庭的需求,极大促进了瑞斯科技的研发力度,公司研发团队终于研制生产出了国内首家高科技、高性能楼宇/家用节电装置,该产品已获得国家专利。楼宇/家用节电装置的诞生,填补了这一市场的空白,受到房地产商和中、高收入家庭的欢迎。
(2)电力节能改造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政策支持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增长,各类电器纷纷进入千家万户。于是,家庭用电负荷不断加大,电费支出、家庭电器的维修和更新费用也在不断提高。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节约用电、减少电费支出、保护家用电器、延长使用寿命已成为每个家庭的迫切愿望。
国家“十一五”规划推出了十项节能重点工程,在其中的两项工程中明确指出了要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广节能产品;并要求在商厦、写字楼、住宅以及公共设施中使用节能产品。中国仅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就需要投入2.6万亿元。
国家的要求和家庭的需求,极大促进了瑞斯科技的研发力度,公司研发团队终于研制生产出了国内首家高科技、高性能楼宇/家用节电装置,该产品已获得国家专利。楼宇/家用节电装置的诞生,填补了这一市场的空白,受到房地产商和中、高收入家庭的欢迎。
Ⅲ 想从节约电力成本上面及节约成本提高竞争力方面来说服我的客户进行节能改造,谁能帮我在这方面搞些文件啊
请点击; http://wenku..com/view/63c9803b5a8102d276a22fb2?fr=prin
http://wenku..com/view/a2b947bf65ce0508763213cd?fr=prin
http://wenku..com/view/83b16dd1ad51f01dc281f1e5?fr=prin
参考,这些对节电,确实是起到作用的。
Ⅳ 现在国家对节能项目的鼓励政策是什么
节能技术进步
《节约能源法》规定,国家鼓励、支持节能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示范和推广,促进节能技术创新与进步。
(一)政府政策引导
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务院科技主管部门发布节能技术政策大纲,指导节能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节能技术研究开发作为政府科技投入的重点领域,支持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展节能技术应用研究,制定节能标准,开发节能共性和关键技术,促进节能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并公布节能技术、节能产品的推广目录,引导用能单位和个人使用先进的节能技术、节能产品。
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实施重大节能科研项目、节能示范项目、重点节能工程。
(二)政府资金扶持
《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关专项资金,支持循环经济的科技研究开发、循环经济技术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重大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发展循环经济的信息服务等。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将循环经济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自主创新研究、应用示范和产业化发展列入国家或者省级科技发展规划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并安排财政性资金予以支持。
利用财政性资金引进循环经济重大技术、装备的,应当制定消化、吸收和创新方案,报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并由其监督实施;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协调机制,对重大技术、装备的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实行统筹协调,并给予资金支持。
一、节能激励措施
按照《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的规定,主要有如下相关的节能激励措施:
(一)财政安排节能专项资金
中央财政和省级地方财政安排节能专项资金,支持节能技术研究开发、节能技术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重点节能工程的实施、节能宣传培训、信息服务和表彰奖励等。
国家通过财政补贴支持节能照明器具等节能产品的推广和使用。
(二)税收优惠国家对生产、使用列入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并公布的节能技术、节能产品推广目录的需要支持的节能技术、节能产品,实行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
国家运用税收等政策,鼓励先进节能技术、设备的进口,控制在生产过程中耗能高、污染重的产品的出口。
国家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活动给予税收优惠,并运用税收等措施鼓励进口先进的节能、节水、节材等技术、设备和产品,限制在生产过程中耗能高、污染重的产品的出口。企业使用或者生产列入国家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鼓励名录的技术、工艺、设备或者产品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三)信贷支持
国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节能项目的信贷支持,为符合条件的节能技术研究开发、节能产品生产以及节能技术改造等项目提供优惠贷款。国家推动和引导社会有关方面加大对节能的资金投入,加快节能技术改造。
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金融机构应当给予优先贷款等信贷支持,并积极提供配套金融服务。
对生产、进口、销售或者使用列入淘汰名录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或者产品的企业,金融机构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授信支持。
(四)价格政策
国家实行有利于节能的价格政策,引导施工单位和个人节能。国家运用财税、价格等政策,支持推广电力需求侧管理、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自愿协议等节能办法。
国家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的价格政策,引导单位和个人节约和合理使用水、电、气等资源性产品。
(五)表彰奖励
各级人民政府对在节能管理、节能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中有显著成绩以及检举严重浪费能源行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对在循环经济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Ⅳ 电力行业规范
一、 避雷器
1、DL-T613—1997进扣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技术规范
2、GB 2900.12-89 电工名词 避雷器
3、GB11032—89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二、 变压器
1、DL T 722-2000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2、DL-T572—95力变压器运行规程(附条文说明)
3、DL-T573—95电力变压器检修导则
4、DL-T574—95有载分接开关运行维修导则
5、GB1094.1—1996电力变压器第1部分总则
6、GB1094.2—1996电力变压器第2部分温升
7、GB1094.3-85 电力变压器 第三部分 绝缘水平和绝缘试验
8、GB7252-87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9、GBJ148-90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10、GB-T10228—1997干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11、GB-T15164—94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
12、GB-T16274—1996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500kV级
13、GB-T17468-1998电力变压器选用导则
14、GB-T6451—1995三相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三、 带电作业
1、DL T 676-1999 带电作业绝缘鞋(靴)通用技术条件
2、GB 13034-91 带电作业用绝缘滑车
3、GB T 14286-93 带电作业术语
4、GB T 18037-2000带电作业工具基本技术要求与设计导则
四、 电抗器
1、GB10229—88电抗器
五、 电缆与架空线
1、DL 508-93 交流110-330kV自容式充油电缆及其附件订货技术规范
2、DL T 487-2000 330kV及500kV交流架空送电线路绝缘子串的分布电压
3、DL401-91高压电缆选用导则
4、DL-T5092—1999P 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5、GB T3084.12-94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局部放电试验方法
6、GB T3084.1-94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7、GB T3084.4-94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导体直流电阻试验
8、GB T3084.4-94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交流电压试验
9、GB50168-92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10、GB50173-92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11、GB50217-9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六、 电流互感器
1、DL T 725-2000 电力用电流互感器订货技术条件
2、GB 1208-1997 电流互感器
3、GB T 17443-1998 500kV电流互感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4、GB1208—1997电流互感器
5、SD 333-89 进口电流互感器和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技术规范
七、电容器
1、DL-T604—1996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订货技术条件
2、DL-T628—1997集合式高压并联电容器订货技术条件
3、DL-T653—1998高压并联电容器用放电线圈订货技术条件
八、电压互感器
1、DL T 726-2000 电力用电压互感器订货技术条件
2、GB 1207-1997 电压互感器
3、GB 4703-84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4、GB1207—1997电压互感器
九、断路器与隔离开关
1、DL T 405-1996 进口252(245)-550kV交流高压断路器和隔离开关技术规范
2、DL T 486-2000 交流高压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订货技术条件
3、DL T 574-95 有载分接开关运行维修导则
4、DL T 593-1996 高压开关设备的共用订货技术导则
5、DL486—92交流高压隔离开关订货技术条件
6、DL-T402—1999交流高压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
7、DL-T404—1997户内交流高压开关柜订货技术条件
8、DL-T405—1996进口252(245)~550kV交流高压断路器和隔离开关技术规范
9、DL-T593—1996高压开关设备的共用订货技术导则
10、DL-T595—1996六氟化硫电气设备气体监督细则
11、DL-T603—1996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运行及维护规程
12、DL-T615—1997交流高压断路器参数选用导则
13、DL-T617—1997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技术条件
14、DL-T618—1997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现场交接试验规程
15、DL-T639—1997六氟化硫电气设备运行、试验及检修人员安全防护细则
16、DL-T640—1997户外交流高压跌落式熔断器及熔断件订货技术条件
17、GB 10230-88 有载分接开关
18、GB 11023-1989 高压开关设备六氟化硫气体密封试验方法
19、GB T 2900.20-1994 电工术语 高压开关设备
20、GB50171—92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21、GB7674—1997 72.5kV及以上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十、二次
1、DL-T559—94220~50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
2、DL-T584—953~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
3、DL-T587—1996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管理规程
4、DL-T623—1997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评价规程
5、DL-T624—1997继电保护微机型试验装置技术条件
十一、发电机
1、 GB50168—92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
十二、防雷
1、电力系统通信防雷运行管理规程
2、关于光缆建设应遵守防雷规程的通知
3、华东电力系统通信站过电压保护
十三、红外
1、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
十四、接地网
1、DL475—92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的测量导则
2、DL475—92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的测量导则
3、DL-T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4、GB50169—92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5、GB-T15544—1995三相交流系统短路电流计算
6、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十五、其它
1、DL408—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
2、DL409—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
3、DL5009.2—94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架空电力线路部分)
4、DL5009.3—1997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变电所部分)
5、DL5027—93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
6、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
7、DL-T637—1997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订货技术条件
8、GB 311.1-1997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9、GB 50254--50259—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0、GB156-93标准电压
11、GB311.1—1997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12、GB311.7—88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使用导则
13、GB50172—92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
14、GB50194-9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15、GB763—90交流高压电器在长期工作时的发热
16、GBJ147-90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17、GBJ149-90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18、GB-T1980-1996标准频率
19、GB-T762—1996标准电流
20、电力建设工程调试定额
2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
22、调试定额
十六、试验
1、DL 417-91 电力设备局部放电现场测量导则
2、DL 474.1-6-92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 交流耐压试验
3、DL474.1-92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
4、DL-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5、GB T 16927.1-1997 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一部分:一般试验要求
6、GB T 16927.2-1997 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二部分:测量系统
7、GB T 17627.1-1998 低压电气设备的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一部分:定义和试验要求
8、GB T 17627.2-1998 低压电气设备的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二部分:测量系统和试验设备
9、GB50150-91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10、GB-T16927.1—1997高电压试验技术一般试验要求
11、江苏省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十七、外绝缘
1、DL-T627—1997电力系统用常温固化硅橡胶防污闪涂料技术条件
2、GB 4585.1-84 交流系统用高压绝缘子人工污秽试验方法 盐雾法
3、GB 4585.2-1991 交流系统用高压绝缘子人工污秽试验方法 固体层法
4、GB 775.1-1987 绝缘子试验方法 第1部分 一般试验方法
5、GB 775.2-1987 绝缘子试验方法 第2部分 电气试验方法
6、GB 775.3-1987 绝缘子试验方法 第3部分 机械试验方法
7、GB T 2900.8-1995 电工术语 绝缘子
8、GB-T16434—1996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
9、GB-T5582—93高压电力设备外绝缘污秽等级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Ⅵ 国家节能法律法规
目前国家还没出台相应法律,民法上有相关的!
Ⅶ 为什么要节能减排改造电网
国家电网公司日前确定了其雄心勃勃的“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总体目标:线损率比2005年降低0.3个百分点,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30.39%、减少17.86万吨。
线损率降低0.3个百分点,是一个什么概念?它意味着到2010年,国家电网经营区域内一年就可减少70亿度电的线路损耗。
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作为经营区域包括26个省份、覆盖国土面积88%%、供电服务人口超过10亿的国内输配电主运营商,国网公司在电网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全过程、全方位树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的理念,将节能减排融入其战略规划和日常工作中,确保节能减排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那么,国网公司凭靠哪些技术手段来确保这一颇具挑战性的目标实现?
“一特三大”:靠特高压提升整体效率
“一特三大”战略,就是国网公司正在大力实施的“特高压电网+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基地的开发和外送”,这是着眼于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的坚强国家电网,着力提高电网大范围、大规模、高效率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提高电力工业整体效率的治本之策。
专家介绍,同现有500千伏主电网相比,特高压输电在提高输送容量、减少输电损耗、节约线路走廊、节省工程投资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1000千伏交流线路自然输送功率是500千伏线路的4—5倍;使用相同铝材时,1000千伏交流线路的线路损耗仅为500千伏线路的四分之一;采用同样塔形时,1000千伏交流线路单位容量走廊宽度是500千伏线路的50%。
2006年11月,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开工建设;2007年5月,四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奠基仪式在上海举行,中国电网即将迎来“特高压时代”。
技术与设计:最终解决问题的“杀手锏”
节能减排要在现有基础上有新突破,最终赖以解决问题的“杀手锏”还是技术手段,而先进适用技术和通用设计居其核心地位。
和节能减排相关的先进适用技术主要包括特高压输电、同塔多回线路、串联补偿、大容量变压器等。
在技术层面,交、直流特高压输电技术总体上不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特高压设备国产化的条件也日趋成熟。以往国内研发和制造起步较晚的500千伏GIS(即特高压开关设备高压断路器中的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产品质量和运行经验等同国外存在差距的特高压设备重要部件500千伏套管尤其是直流套管,一年多来在设计和关键技术上已经取得很大突破,现正在投料生产阶段。
同塔多回线路,是指在同一个线路铁塔上架设两回及以上线路,目的是节省输电线路走廊、降低工程造价。在环境资源日趋紧张的形势下,充分利用输电线路走廊的空间,架设同塔多回线路,可以实现在占用同样环境资源的情况下更多地输送电能。
串联补偿,是指在长距离输电线路上装设电容器,以对线路的电抗进行补偿,缩短电气距离提高系统的稳定水平。通过加装串联补偿装置,可以提高远距离大容量系统的送电能力,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
所谓通用设计,属电网建设标准化范畴。2005年底,《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系列技术专著发布,标志着我国500—110千伏输变电工程规划设计从“随意裁剪”转向“成衣定制”。和传统设计相比,它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目的性、实用性强,所有设计内容均针对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可以直接应用于具体工程建设,时间短、见效快。二是设计理念先进,采用集约化管理的思想、模块化设计手段,有效解决了统一性和适应性的关系。三是适用范围广,涵盖了110—500千伏各个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和输电线路工程。四是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变电站典型设计,平均减少占地面积5%—10%,平均减少建筑面积5%左右,静态投资可以节省2%—5%;输电线路典型设计,平均减少钢材消耗5%—10%,静态投资可以节省5%左右。
推广通用设计,还可以构建完整的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相适应的工程建设标准,引导推广占地少、污染轻、能耗低、可靠性高的技术设备,以提高电网工程建设质量,降低电网工程建设成本。
技术改造:“电网大提速”提高输送能力
建设坚强国家电网,近年来主要靠“两条腿”走路,一是新建特高压输变电工程,一是对现有电网实施以提高电网输送能力为主的技术改造,也就是俗称的“电网大提速”。
现有电网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挂钩,除了强化节能减排指标管理之外,主要技术手段就是以跨区电网、受端电网技术改造和高低压电磁环网解环为重点,加强现有老旧设备的更新改造,提升设备装备水平、健康水平。
电磁环网,是指两个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网通过变压器形成环网,并通过变压器的磁耦合传输电能。电磁环网是高一级电网发展初期必然要出现的一个事物。随着高一级电压等级电网结构逐步加强,需要解开电磁环网运行,一般称为电磁环网解环。电磁环网中高压线路断开后,电力将向低压线路转移,由于低压线路的输送能力与高压线路有较大差距,造成电磁环网中的高压线路输送能力受到限制。实施电磁环网解环后,高压线路的输送能力能够得到更好地发挥,可以提高电网输送能力。
截至2007年9月底,国家电网系统改造高耗能变压器437万千伏安,投资近8亿元,年节省电量约1亿千瓦时,累计提高现有电网输送能力1.1亿千瓦。
国网公司还按照国家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的有关要求,积极主动实施所属小火电机组的关停;积极采用先进适用的脱硫工艺,优先安排地方政府已列入脱硫整改及国家“两控区”内的机组、燃煤硫分较高的机组进行脱硫改造。
此外,国网公司还积极开展“以大代小”发电权交易工作。截至9月底,国家电网经营范围内,共有18个省(市)政府出台了“以大代小”发电权交易办法(四川出台“水火电置换”发电权交易办法)。前三季度,国网公司经营区域累计完成“以大代小”发电权交易电量351亿千瓦时,实现节约标煤30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67万吨。
■新闻缘起
国家电网公司日前确定了其雄心勃勃的“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总体目标:线损率比2005年降低0.3个百分点,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30.39%%、减少17.86万吨。
其将通过特高压输送电能,采用先进设计技术,对现有电网实施以提高电网输送能力为主的技术改造来实现这一目标。
相关链接
国家电网加大生物质发电
按照国家电网的“十一五”规划,在2010年末,国家电网将建成总200万千瓦的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
据悉,国家电网的生物质发电项目,交由旗下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能发电”)具体负责投资兴建。国能发电已获核准的生物质发电项目39个;其中,已并网发电项目8个,发电装机容量20万千瓦;在建项目11个,在建装机容量15.8万千瓦。
目前国能发电已掌握国内最先进的生物质发电技术。如我国第一个生物质发电项目———国能单县生物质发电工程在今年10月13日就完成了全年的计划发电量。据了解,国能单县生物质发电工程共完成1.75亿千瓦时绿色电量,已经消耗农林废弃物20多万吨,节约标煤约1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0万吨以上。
刚刚完成并网发电的国能望奎生物质发电项目,是一个利用秸秆直燃进行发电的项目,计划总投资5.53亿元,目前一期工程已投资2.8亿元,由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本部在国家电网公司内部调剂资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