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市法规撤销

市法规撤销

发布时间: 2021-03-11 16:54:27

『壹』 公民如何让政府撤销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由有立法权的省、市级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政府无权撤销。按照回立法法规定,同级政答府、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人大专委会等部门和人大代表对立法有提案权,包括废止某项地方性法规,公民可以向有关部门或人大代表反映某项地方性法规中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通过初步研究,决定是否向地方人大常委会提出废上或修攻某项地方性法规议案。

『贰』 根据现行法律,下列哪些机关有权撤销较大的市的与法律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

根据现行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国务院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撤销较大的市的与法律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
法律依据:《立法法》第八十八条 改变或者撤销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的权限是: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它的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不适当的法律,有权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违背宪法和本法第六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有权撤销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有权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违背宪法和本法第六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三)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不适当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它的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和批准的不适当的地方性法规;
(五)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
(六)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下一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
(七)授权机关有权撤销被授权机关制定的超越授权范围或者违背授权目的的法规,必要时可以撤销授权。

『叁』 对法律的撤销和废止

  1. (撤销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下级机关颁布的法律法规,触犯上级机关颁布的法律规范时,而被上级机关或本机关,撤销的。’【但一般来说,下一级机关颁布的法律法规若与上一级机关颁布的法律法规相抵触,是被认为自始无效的,但出于法律颁布是有着法律行为的权威性的,(也就是说不能任意颁布及随随便便认为无效)因此就要以撤销的方式告知公民。还有一种情况是在没有立法权或超出立法权限而颁布法律规范时,而被上级机关所撤销。(原因也是维护立法的严肃性及权威性)。(一般来说,有立法权的机关,在颁布的法律不适宜环境时,是以废止的方式作出的,而不是以撤销)】
    2.废止的情况一般是,颁布新法律时,在新法律中明文规定,自本法生效之日起,之前某某法律废止(这种是明示废止),若在法律中没有明文规定,则属默认废止。

    两者的区别

  2. 撤回的概念。撤回,简单地说就是收回、取消原决定。行政许可中的撤回是指因法定事项的出现行政许可机关依法取消本机关已作出的行政许可事项决定。撤回适用于行政机关废除事前作出的合法行政许可决定的效力。行政许可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代表国家依法赋予申请人权益的行为,具有确定力。根据信赖保护原则要求,行政许可决定一经作出,没有法定事由和未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撤销、废止或改变。只有当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才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
    撤销的概念。撤销是指由于行政行为具有瑕疵,因而予以纠正,以使法律关系恢复原来状态。撤销的目的在于使原法律关系复原,针对的是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因此,如果没有可以作为复原的法律关系存在,便不涉及撤销的概念。撤销适用于行政机关或者法院对在成立当时就有瑕疵的某个行政许可,作出废除其效力的决定。这里既有可能是申请人行为违法,也有可能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如果依照上述两种情况撤销行政许可,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不予撤销。
    在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监督管理活动中,撤回、撤销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二者主要区别如下:
    (1)所依据的法律条文不同。依法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其依据的法律条文是《行政许可法》第八条第二款;而撤销或注销行政许可,其依据的法律条文分别是《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九条和第七十条。
    (2)引起的原因不同。撤回已生效的行政许可,是由于情势变迁导致该行政许可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而引起行政许可的终止,这一种客观事实,不但与被许可人的行为或其自身的情况无关,与行政许可机关是否存在违法许可也不存在因果关系。行政机关在撤回行政许可后,应履行注销行政许可的手续。撤销行政许可是由于行政许可的取得过程中存在某种瑕疵,存在着某种违法性,即违法导致行政许可的撤销,这是撤销与撤回、注销之间存在的最显著的差别。违法的原因有可能是行政许可机关引起的,也有可能是被许可人引起的。行政机关在撤销行政许可后,应履行注销行政许可的手续。
    (3)引发的法律后果不同。合法撤回已生效的行政许可,有可能导致行政机关对被许可人承担补偿责任。合法撤销行政许可则可能导致行政机关对被许可人的赔偿责任。

『肆』 法律上“撤回”与“撤销”有什么区别

法律上,撤回一般是指案件当事人撤回起诉,如当事人撤回自己的诉讼请求。

撤销一般是案件当事人要求改变执法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如上诉人要求撤销原判。

要约失效的原因:能够引起要约失效的主要原因有:

1、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

2、要约人依法撤销或撤回要约。

3、承诺期限届满。

4、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了实质性的变更。

5、要约人死亡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或者作为法人的要约人被撤销。

『伍』 加急 有权撤销与宪法 法律 行政法规想抵触的省级地方性法规是

国务院肯定是不可能,地方性法规是省人大制度的,而国务院怎么可能撤销人大制定的法规呢?所以,只能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第67条第8项:第六十七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
(八)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
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

『陆』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撤销地方权利机关的不适当地方性法规么谢谢

根据《立法法》第八十八条:“改变或者撤销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的权限是: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它的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不适当的法律,有权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违背宪法和本法第六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有权撤销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有权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违背宪法和本法第六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三)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不适当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它的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和批准的不适当的地方性法规;
(五)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
(六)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下一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
(七)授权机关有权撤销被授权机关制定的超越授权范围或者违背授权目的的法规,必要时可以撤销授权。”的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可以撤销地方权力机关的不适当地方性法规,该撤销权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履行。

『柒』 全国人大为什么不直接撤销违宪行政法规,而是要国务院自行撤销呢 详细一点点

根据《立法法》第八十八条规定:“改变或者撤销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的权限是: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它的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不适当的法律,有权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违背宪法和本法第六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有权撤销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有权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违背宪法和本法第六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三)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不适当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它的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和批准的不适当的地方性法规;
(五)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
(六)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下一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
(七)授权机关有权撤销被授权机关制定的超越授权范围或者违背授权目的的法规,必要时可以撤销授权。”
因此,你的提法是不准确的,违宪行政法规,撤销的权限在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全国人大是不能直接撤销的。
国务员自行制定的行政法规可以自行撤销。

热点内容
经济法概论平时作业综合题 发布:2025-09-15 03:52:32 浏览:430
劳动法如何规定月工资 发布:2025-09-15 03:49:36 浏览:710
2017注会经济法音频 发布:2025-09-15 03:38:42 浏览:247
违反义务必须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5 03:37:00 浏览:834
霸州法院法官曹 发布:2025-09-15 03:14:53 浏览:184
夫妻出轨要负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5 03:14:52 浏览:183
承担经济法律责任的原则有哪些 发布:2025-09-15 03:05:39 浏览:998
法治进课堂工作方案 发布:2025-09-15 02:54:42 浏览:205
襄樊法院曾 发布:2025-09-15 02:50:21 浏览:422
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 发布:2025-09-15 02:45:22 浏览: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