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规章含义
① 税收行政规章与税收规章的意思一样吗
一样,他属一个权限级别制定出的
行政规章:指国务院各部委以及各版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权民政府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设区市的人民政府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等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称为部门行政规章,其余的称为地方行政规章。 《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第六条 规章的名称一般称“规定”、“办法”,但不得称“条例”。 行政法规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制定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其地位和效力低于宪法和法律。
② 税收法律、税收法规、税收规章的制定机关有何不同
1、效力不同。
在我国税收法律的效力是最高的,其次效力为税收法规,最后为税收规章。即税收法律效力大于税收法规大于税收规章。
2、制定机关不同。
在我国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依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才能称为税收法律。税收法规狭义上是由国家权力机关以外的国家机关制定的。税收规章是由税收行政管理机关制定的。
3、定义不同。
税收法律从广义上来说包含法律及一切规范性的法规和规章。狭义上的法律在我国指的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税收法规从广义上说等同于税法。从狭义上说指的是由国务院或地方人大制定的文件。税收规章则指的是由税收部门在职权范围内依据具体的事务制定的文件。
(2)税收规章含义扩展阅读:
税收法律的基本原则:
1、税收法定原则。
税收法定原则是税法最基本的原则,它是税法三大基本原则中最基本的原则。
2、税收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普遍原则,它涵盖了政治、经济、外交、法律等几乎所有的社会层面,而不同的层面有其具体的不同内容。
3、税收效率原则。
效率原则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遵循的原则。
税收法规的基本原则:
1、统筹兼顾各种利益,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有利于国家积累资金的原则。
2、贯彻执行党的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有利于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原则。
3、贯彻区别对待,合理负担的原则。
③ 如何在内容上区分税务规章与税收规范性文件
税收规范性文件,是指县以上(含本级)税务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规定程序制定并内公布的,规容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及其他税务行政相对人(以下简称税务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在本辖区内具有普遍约束力并反复适用的文件。
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税务部门规章,不属于本办法所称的税收规范性文件。
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2010第20号)
《规章制定程序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22号)
④ 求助,税收法律 税收法规 税收规章 如何区别
选择D。因为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内移送其他机构用容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 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共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 修理修配是指受托对损伤和丧失功能的货物进行修复,使其恢复原状和功能的业务。单位或者个体经营者聘用的员工为本单位或者雇主提供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不包括在征收范围之内。
⑤ 如何区分税收法律、税收行政法规、税收规章和税收规范性文件
法律是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起草并由国家主席签发主席令后颁布实行;而行政法规是专由国务院依照有关属程序制定发布的各类法规的总称;部门规章是国务院各部委或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而有普遍拘束力的决定和命令的制定和发布机构是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所以你所说的税收法律,税收行政法规,税收规章及其他税收规范性文件都属于我国税收法律制度,但他们的效力范围不一样.大致来说是税收法律的效力>税收行政法规>税收规章>其他税收规范性文件.
⑥ 税法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其他们的差别是
广义的税法从立法层次上包括
人大立法制定的税收法律
由国务院制定的税收法规
由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税收法规
由有关政府部门制定的税收规章
⑦ 请问怎么区分税收行政法规和税收规章和税收规范性文件
税收行来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在自法律形式中低于宪法和税收法律(这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而税收规章是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的,比如说财政部、国税总局和海关总署。在法律形式中低于税收行政法规。税收规范性文件一般指指县以上(含本级,最高到省级)税务机关制定的地方性税收适用性文件,法律形式最低。
⑧ 税收法律、税收法规、税务规章、税务行政范围的制定机关有何不同
税收法律:全国人大及常委会
税收法规:①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②地方立法机关(地方人大及常委会)
税收规章(仅指部门规章):国家税务总局
税收规范性文件:县级以上税务机关
⑨ 如何区分税收法律、税收法规、税收规章
法律人大立法,法规国务院立法,规章国家税务总局立法
⑩ 税收制度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是什么
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律、法规的总称,或者说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各种课税制度的总称。税收制度是取得收入的载体,主要包括国家的税收法律和税收管理体制等。
税收制度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层次:一是不同的要素构成税种,主要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税免税、违章处理等。二是不同的税种构成税收制度,主要包括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遗产和赠与税、社会保障税等。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 一、纳税人
* 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的个人。
* 从法律角度划分,纳税人包括法人和自然人两种。
* 纳税人并不一定就是负税人。
* 税负转嫁,即是指纳税人和负税人不一致的现象,或是指纳税人将其所缴纳的税款通过各种方式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
二、征税对象
* 征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是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亦称课税客体。
* 这是一个税种区别于另一个税种的主要标的,是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之一。
* 国家为了筹措财政资金和调节经济的需要,可以根据客观的经济需要选择多种多样的征税对象。
三、税目
* 税目是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它具体地规定一个税种的征税范围,体现了征税的广度。
* 设置税目有两种基本方法:
* 一种是"列举法",即按照每一种商品或经营项目分别设计税目,必要时还可在税目之下再划分若干个细目;
* 另一种是"概括法",即按照商品大类或行业设计税目。
四、税率
* 税率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应纳税额计算的尺度。它体现征税的深度。我国现行税率大致可分为三种:
* (一)比例税率
* (二)累进税率
* (三)定额税率
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
* 名义税率即法定税率,也就是税法所规定的税率。
* 实际税率是税收实际负担率。
* 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之间,由于存在税前的大量扣除,经济的通货膨胀等因素,会产生比较大的差异。
边际税率与平均税率等
* 边际税率是指最后一个计税依据所适用的税率。
* 平均税率是全部应纳税额与收入之间的比率。
* 边际税率与平均税率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在累进税制情况下,平均税率随边际税率的提高而提高,但平均税率低于边际税率;在比例税制情况下,边际税率就是平均税率。
五、纳税环节
* 纳税环节是征税对象在运动过程中交纳税款的环节。
* 任何一种税都要确定纳税环节。
* 如对一种商品,可以选择只在生产环节征税,称为"一次课征制"。也可以选择在两个环节征税,称为"两次课征制"。还可以实行在所有流转环节都征税,称为"多次课征制"。
选择确定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