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例执行与
㈠ 行政执法原来按条例执行后来又出台了法律按哪个执行呢
如果条例与新法律冲突,规定不一致,以法律为准!原条例相应条款已无效力,自动失效,不予执行。等待条例修改后,在法律没有规定的情况下可以依照条例执行,法律有明确规定的必须依照法律执行!
㈡ “办法”和“条例”有区别吗
区别如下:
1.定义不同:
①办法是在有关法令、条例、规章的基础上,对国家或某一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关工作、有关事项的具体办理、实施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②条例是具有法律性质的文件,针对有关法律、法令的辅助性和阐释性,可以比较全面、系统地规定国家或某一地区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某些重大事项的管理和处置。
2.领域不同:
①办法重在发布具体的可操作性措施,它的制发者是国务院各部委、各级人民政府及所属机构;
②条例重在规定机关组织或工作人员的各项指标,它的制发者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最高行政机关。
(2)条例执行与扩展阅读:
内容的法规性
条例是国家机关为控制或调整国家生活中某些方面的准则而使用的立法性手段,是基本法律制定以前的单项法规,又是制定以后,贯彻实施之前的具体化,细则化,从而保证基本法律的具体实施。条例一经颁布实施,其所涉及到的对象,必须依条款办事,否则将要受到法律、行政或经济的处理。
条例一经颁布实施,在一个相当长时限内,对其所涉及的对象行为起约束作用。
1987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在《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不能称其为“条例”。其制发者必须是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以及受这些机关委派的组织;企事业单位的职能部门,党派团体不能用条例行文。这就从行文的源头上保证了条例的权威性、约束力
条例在颁布前,可以有一个试行的阶段。经过试行以后,加以修改充实,作为正式文件颂施行,成为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法规性和约束力的文件。
办法由首部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1)首部。包括标题、制发时间和依据等项目内容。
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
制发时间、依据。标题之下用括号注明规定制发的年、月、日和会议;或通过的会议、时间及发布的机关、时间;或批准的机关、时间等。有的办法随“命令”、“令”等文种同时发布,这一项目内容可不再写。
(2)正文。一般由依据、规定、说明这三层意思组成,可分章、分条叙述。办法中的各条规定,是办法的主体部分,要将具体内容和措施依次逐条写清楚。办法的结尾,一般是交代实施的日期和对实施的说明。
㈢ 如何结合自身工作贯彻执行好条例和准则
1、要认真学习掌握《准则》和《条例》,把学习贯彻与具体工作实际结合起来,版做到内化于心、外权化于行,坚持高标准,守住底线。 2、在“学”的方面,要逐字逐条学原文,深刻把握精神实质,准确领会立意内涵,把党规党纪刻印在心上。 3、在“思”的方面,要联系党员干部思想状况、基层党组织和党风廉政建设实际,以《准则》和《条例》为依据,查找薄弱点,汲取教训,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 4、在“践”的方面,要自觉运用《准则》和《条例》规范党员干部的言行,坚持理想信念宗旨,争做守纪律、讲规矩的模范。 5、在“悟”的方面,要把学习和实践转化为心灵的感悟,积极探索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
㈣ 法律与条例的区别
法律是国家的产物,是指统治阶级(统治集团,就是政党, 包括国王、君主),为了实现统治并管理国家的目的,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全体国民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
法律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总称。包括基本法律、普通法律。法可划分为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条例是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并发布的,针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内的某些具体事项而作出的,比较全面系统、具有长期执行效力的法规性公文。条例是法的表现形式之一。一般只是对特定社会关系作出的规定。
法律和法规的区别在于:
1、制订的机关不同:法律的制订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来完成的,法规的制订可以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来完成,也可以由部一级主管机构来完成。
2、法律效力不同,法律的效力一般高于法规的效力,与法律相抵触的法规,在实际的审判和操作中应当以法律为准。
3、空间效力不同,地方性法规只能在某一地方生效,其他省市不具有法律效力,而法律的空间效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之内。
4、调整范围不同,法律的调整范围可以涉及多个方面或多项内容,法规的调整范围一般是社会生活的某一具体方面或某一项具体内容。
㈤ 条例是否具有法律效应,也就是说也必须按照条例执行
你好,《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是湖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制订、修改的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户籍或者居住地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公民以及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法人和其他组织,具有法律效力。你可以依据该条例主张权益。
㈥ 当省级人大的条例与国务院的条例有点冲突时,应该执行哪个
省级人大制定的条例属于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制定的条例属于行政法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79条的规定,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多以应当执行国务院颁布的条例
㈦ 条例与法律相冲突时,执行条例规定还是法律规定有哪个组织部门决断。请专长专家指点。
条例与法律相冲突时,执行法律规定,由法院决断。
㈧ 国家、省市规定的办法和条例是否都必须执行其中的每条规定
首先,按理说法律规范性文件就是为了给人们遵守的。
你所说的“省或市的办法和条例”应该是属于国家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地方政府规章等(称谓可能有所不同,如有的称办法、实施条例等)均属于人大制定的宪法及法律的下位法,是根据上位法(如宪法和人大制定的法律、国家级的行政机关制定的行政法规等)的原则、规定制定的,其不得违反宪法及上位法的原则、规定,如违反则无效,在不违反上位法的情况下,特定的法律规范均有其实施的时间、空间、对象等范围,在此范围内的人、事、行为等,均应遵循此法律规范执行。
其次,法治是一个系统的运行工程,除了立法环节还包括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环节,并非光有立法便可实现法治。
㈨ 法律和条例该执行哪那条
一般情况下,法律效力高于条例,法律和条例对同一问题有不同规定时,应该执行法律的规定。
但是,如果条例是对处理问题的专用条例,根据专用法律高于普通法律的规定,应该执行专用条例的规定。
㈩ 国家部委下达的文件 与地方政府的条例怎么执行
我国法律是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顺序执行的,你说的是部委的行政法规,高于地方的政府条例!
祝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