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纪处分条例1997
⑴ 新修订的共产党员纪律处分条例 与旧版有何不同
从新修订的条例上看,它和之前的条例比起来有三个区别:
区别一:纪法分开
70多项与法律重合内容删除,党纪严于法律。条例修订: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修订删除了70余条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重复的内容。修订后,条例从原来的3编、15章、178条、24000余字缩减为3编、11章、133条、17000余字。
区别二:划定红线:强调追责,明确6类“负面清单”
条例修订:强化“负面清单”作用,将原有条例规定的10类违纪行为梳理整合、科学修订为六类: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把党章关于纪律的要求具体化,并在分则各章中按照同类相近和从重到轻的原则进行排序。
区别三:十八大以来成果制度化:方向精准,体现从严治党常态化
条例修订:将十八大以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落实八项规定、反对“四风”等从严治党的实践成果制度化、常态化。
(1)党纪处分条例1997扩展阅读: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简称:纪律处分条例,是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的党内法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制定,旨在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严肃党的纪律,纯洁党的组织,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教育党员遵纪守法,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条例》共142条,与2015年《条例》相比,新增11条,修改65条,整合了2条,对党员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严肃党的纪律,纯洁党的组织,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教育党员遵纪守法,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的条例。2015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该条例被不少党建专家称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全、最严党纪”。
⑵ 1997年之前党纪处分的依据是什么
此前党纪处分主要依据各时期中央和中纪委发布的单行党纪处分条规,对于条规没有明确规定的违纪行为可以参照或比照现有条规执行。下面列举部分各时期发布的党纪处分条规目录:
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廉洁自律规定购买、更换小汽车行为的党纪处理办法(中纪发[1996]15号)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处理党和国家机关正副省(部)级干部用公款公物超标准装修住房问题的通知 (中办发1991年16号)
中共中央纪委办公厅关于共产党员接受异性按摩应如何处理的答复(中纪办[1995]84号)
中共中央纪委关于印发《关于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四条规定”的实施和处理意见》的通知(中纪发[1995]7号)
党员领导干部犯严重官僚主义失职错误党纪处分的暂行规定(1988年7月中纪委发布)
对参与嫖娼、卖淫活动的共产党员及有关责任者党纪处分的暂行规定(1988年5月中纪委发布)
共产党员在涉外活动中违犯纪律党纪处分的暂行规定(1988年5月23日中纪委发布)
关于共产党员在经济领域中违法犯罪的党纪处理暂行办法(1983年中纪委发布)
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补充规定的实施和处理意见(中纪发1995年5号)
中共中央关于在"三反"运动中党员犯有贪污、浪费、官僚主义错误给予党内处分的规定(一九五二年三月二十日)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共产党员违反社会主义道德党纪处分的若干规定(试行)(中纪委1989.12.28)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共产党员在经济方面违法违纪党纪处分的若干规定(试行)(中纪委1990.07.01)
关于中央纪委三次全会重申和提出的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五条规定”的实施意见(中纪发〔1994〕5号)
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干部违反廉洁自律“五条规定”行为的党纪处理办法(中纪发〔1993〕1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一九五二年四月二十一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施行)
中央节约检查委员会关于处理贪污、浪费及克服官僚主义错误的若干规定(中央节约检查委员会1952-3-12)
(2)党纪处分条例1997扩展阅读:
1997年之后党纪处分的依据:
1997年2月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党纪处分有了明确依据。
199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共三编十三章一百七十二条。《条例》对党内各种违纪行为及其处分都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要求全党自发布之日起贯彻执行。
《条例》是党的纪律最为具体、系统、完整的条规,是党内处理违纪案件的基本依据,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它的发布是党的建设的一件大事,是党中央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使党的纪律建设逐步制度化、法制化的重要举措。
⑶ 新版党纪处分条例与11年前有何变化
纪在法前,对党员提出更高要求。此次《条例》的修订,将“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作为重要原则。修订后的《条例》删除了与法律重复的内容,结合党的纪律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将违纪行为整合规范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六类,为广大党员开列了一份“负面清单”。
处分“加码”,违纪将挨更重“板子”。体现在修订后《条例》的第九条、第十三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七十五条等条款。
条款增加,制度的笼子扎得更紧。新修订的《条例》,针对现阶段党纪存在的突出问题、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和遵守纪律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出明确规定,特别是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相关要求转化为纪律条文,使党纪党规的笼子扎得更紧。此次修订《条例》的一个重要信号是:全面从严治党,越往后执纪越严。修订后的《条例》整合明晰了党员的“负面清单”,对党员禁止行为的事实范围进行了调整,内容进行了细化,使违纪行为不再有空可钻。
⑷ 中国共产党员纪律处分条例哪一年印发
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严肃党的纪律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形势发展,该条例已不能完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实践需要,党中央决定予以修订。
2015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随即印发。“条例”规定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⑸ 新版党纪处分条例有哪些重大修改
新版党纪处分条例相比过去有许多重大的修改,其中的4大变化尤其值得你关注。
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该条例被不少党建学者称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全、最严党纪”。在十八大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的背景下,该条例的修订意义重大:通过制度的刚性和建设性力量,真正实现让党员干部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想腐”。
1、《准则》覆盖所有中共党员,普通党员纳入管理不留死角。此前,“准则”的全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很明显,主要针对的是党员领导干部。此次修订后,名称变为《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所针对的对象覆盖了全体党员,也就是说,普通党员也被纳入到了《准则》的覆盖范围。将普通党员纳入廉洁从政准则,太有必要。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覆盖全体党员干部,也是向全党明确了是非荣辱,明确划定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有助于形成自觉自律、不想腐的氛围。如果普通党员有一天当上领导,其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也将更加牢固。
2、纪法分开, 与现行法律重合的70多条全部剔除。两大法规重新修订后的另一个明显变化就是:纪法分开。原《条例》的178条中,有70多条与现行法律有重复,有很多违纪的情形已经明显触犯了法律底线,新版修订后将这些全部剔除。
3、突出政治纪律,严惩拉帮结派等违反政治规矩行为。对于《条例》来说,突出政治规矩是又一亮点。12日的政治局会议指出,“严明党的纪律,要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排在首要位置。”修订党纪处分条例要突出两个重点,一个是解决“纪”、“法”不分的问题;第二个就是把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突出出来、具体化。
4、树“高线”划“底线”, 对生活纪律等6大类开负面清单。对于“底线”,大家这两年一定不陌生。不管是“老虎”还是“苍蝇”,他们的落马与被拍无不都是因为触犯了底线。修订后的《条例》将旧版中的各类纪律事项整合成了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6大类,纪律的重要性得到突出。更重要的是,此次修订还开列了“负面清单”。也就是说,以后哪些事不能干,会非常明确标示出来,非常具体。如此一来,那些仍抱有侥幸心理的党员干部可要小心了。
⑹ 一,中国共产党最近提出的新党纪处分条例较之以前的版本主要有何变化
从条例上看,它和之前的条例比起来有三个特点:
一是纪法分开:70多项与法律重合内容删除,党纪严于法律。条例修订: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修订删除了70余条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重复的内容。修订后,条例从原来的3编、15章、178条、24000余字缩减为3编、11章、133条、17000余字。
二是划定红线:强调追责,明确6类“负面清单”。条例修订:强化“负面清单”作用,将原有条例规定的10类违纪行为梳理整合、科学修订为六类: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把党章关于纪律的要求具体化,并在分则各章中按照同类相近和从重到轻的原则进行排序。
三是十八大以来成果制度化:方向精准,体现从严治党常态化。条例修订:将十八大以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落实八项规定、反对“四风”等从严治党的实践成果制度化、常态化。
⑺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那年颁布的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以下简称“试行条例”)基础上修订而成的。1997年2月中共中央颁布的“试行条例”,对于维护党的章程、严肃党的纪律、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试行条例”试行近7年来,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条例也必须不断调整、充实、完善,进行制度创新,做到与时俱进。从2001年12月开始,中央纪委成立了修订小组,制定了修订工作方案,开始了党纪处分条例的修订工作。修订过程中,先后赴一些省、区、市进行了调研,并广泛听取了各省(区、市)纪委,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纪检组(纪委),中央纪委各派驻纪检组,中央直属机关纪工委,中央国家人大法工委、政治部门有关负责同志以及部分党建、法学、逻辑学等方面专家学者的意见。期间,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同志,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同志多次听取汇报,并作出明确指示。经广泛调查研究,在充分听取和认真吸纳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反复论证、多次修改,形成了《党纪处分条例》(送审稿)。先后经中央纪委常委会、中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于2003年12月31日由中共中央正式颁布实施。
⑻ 党纪处分条例34条规定
第三十四条党员依法受到刑事责任追究的,党组织应当根据司法机关的生回效判决、裁定、决定及答其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
党员依法受到行政处罚、行政处分,应当追究党纪责任的,党组织可以根据生效的行政处罚、行政处分决定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经核实后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
党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违反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社会组织的规章制度受到其他纪律处分,应当追究党纪责任的,党组织在对有关方面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进行核实后,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
党组织作出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决定后,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等依法改变原生效判决、裁定、决定等,对原党纪处分或者组织处理决定产生影响的,党组织应当根据改变后的生效判决、裁定、决定等重新作出相应处理。
⑼ 中国共产党员纪律处分条例 新旧版 可同时 适用吗
2003年12月中抄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袭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严肃党的纪律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形势发展,该条例已不能完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实践需要,党中央决定予以修订。
2015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以16年新版为准。
⑽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对党员的纪律处分有哪几种
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十条规定。5种
第十条 对党员的纪律处分种类版:
(一)权警告;
(二)严重警告;
(三)撤销党内职务;
(四)留党察看;
(五)开除党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