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14

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14

发布时间: 2021-12-26 15:22:50

Ⅰ 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16文件什么时候下发

经修来订的《陕西省人源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于2016年5月26日陕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修订并通过。
这个不是文件,而是陕西省的地方性法规。该法规自省人大通过之日起正式施行。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Ⅱ 年西安计生条例最新规定,西安婚假产假陪产假各多少天

按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妻在结婚专登记前参加婚前医学属检查的,在国家规定婚假的基础上增加假期十天。
职工合法生育子女的,在法定产假的基础上增加产假六十天,同时给予男方护理假十五天,夫妻异地居住的给予男方护理假二十天。女职工参加孕前检查的,在法定产假的基础上增加产假十天。
女职工生育孩子满一周岁前,所在单位应当严格依照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保证哺乳时间并提供哺乳条件。所在单位确因特殊情况无法保证哺乳时间并提供哺乳条件的,经单位与本人协商,可以给予三个月到六个月的哺乳假,哺乳假期间比照生育津贴标准发给津贴,不影响晋级、调整工资,并计算工龄。
职工在婚假、产假、护理假期间按出勤对待,享受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

Ⅲ 中规定城市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后补助金如何领取,需要

《陕西省城市独生子女父母补助金发放办法》经省政府同意将开始执行,凡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城市独生子女父母补助金标准统一为每人每月106元。 陕西省城市独生子女父母补助金发放办法》,将城市独生子女父母补助金发放标准统一为每人每月106元,2009年7月1日起开始执行。 全省城市独生子女父母中,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均列入补助金发放范围。具体包括,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中符合领取补助金条件的独生子女父母;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符合领取补助金条件的城市独生子女父母;上述范围以外的其他城市居民中符合领取补助金条件的独生子女父母。 《办法》中明确发放补助金所需资金由各级财政承担。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符合条件并已经办理退休的人员,本人向单位或养老保险代理机构提供户籍证明、身份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独生子女证),经审核确认后,由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按月代发。 省属机关事业单位符合条件的人员由所在单位审核报经主管厅局同意后,由所在单位负责发放。其中,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办理退休的,由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发放。 市以下机关、事业单位补助金发放程序和渠道由市人民政府确定。 上述范围外的城市居民由本人提供证明材料,经户籍所在地居委会、乡镇政府逐级审核,报县级人口计生局审核同意后,由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负责发放。

Ⅳ 省级人口计生条例陆续修订,陕西三孩产假拟增至 350 天,此举能否促进生育

本地企业一看350天的三孩产检,怕了怕了,干脆大幅降低女性员工的招聘量。

于是本地的高学历女性,跑;熟练技术工女性,跑。

她们一般跑外地大城市,而外来劳动力多的大城市已经存在比较严重的剩女问题。

得,大城市剩女问题加重;老家女性流失,彩礼问题加重。

还没能力跑的本地女性,
一般会被迫转入本地的非正规就业,个体户或自由职业或互联网派遣工,进一步降低社保保障力度。

这群女性的生育意愿也会降低。

真正敢提供这个产假的公司,最后恐怕只有当地的公务员和体制单位。

然后群众开始戳脊梁骨:看,只有他们生得起。
这种政策有三个问题。

一,不具备强制性。

我说的强制性不是指执行产假。

我国劳动仲裁机构还是在干活滴,企业现在无故辞退孕妇员工纯属找赔。

我说的强制性指的是招聘的强制性。

招聘就是个人力资源的市场,产假等生育补偿福利等于是女性人力资源的一块额外成本。

那这块成本越高,
企业招聘女性员工的意愿就越低,你换个女老板也是一样。

而要在招聘环节实现强制性是很不实际的,除非我们也像欧美那样搞员工性别配额。

搞不了,招聘环节的强制性基本等同于公私合营了,现阶段办不到。
二,不具备现实性。

文在寅前两年在韩国搞劳动法改革,很多条款都是分阶段进行。

例如关于劳动时长的调整,300人以上企业立刻执行,50到299人的企业缓一年,50人以下的企业缓两年。

小微企业的资金链更脆弱,不能下猛药。

我国是事实上的经济双轨制,国有一套,民有一套。国有这套基本上已经是照着白纸黑字来,至少社保和退休金不会乱搞。

民有这套,说难听点,整块是灰色的。

足额交社保的企业都少得可怜,中小民营企业的寿命和仓鼠差不多。拿台面上的法律条文来看,我国民企离普遍合法起码还有二十年的距离。

你现在跟他们讲产假?

真想全面落实产假,那对民企应该是建立阶梯计划,综合员工人数、纳税额、营收额、平均工资等数据,先大后小,五年五年地搞。

不这么分批次来,女性在民企的正规就业份额肯定是加速下滑。

三,不具备合理性。

你这就是让人民群众内部解决嘛。

“女性不愿生育?让公司给她们放假”。这是让企业去解决生育率问题,把包袱甩回去。

就算上足了强制性和现实性,用手段逼着企业去招女性员工、分批次让企业勉强能执行,这种方式也长久不了。
生育问题,归根结底是政府与民众之间的问题,这个“民众”的概念甚至包含了企业。

民众内部(尤其民营经济体系)是搞不掂这个问题滴,必须需要外力干预。在生育意愿上,就是政府加大对公共资源的投入、政府承担一部分生育开支。

民企承担一部分成本是应该的,但你不能都甩过去,因为民企并没有拿走交易里的所有收益。

Ⅳ 陕西计划生育政策

陕西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的政策性解释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家人口计生委、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开展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有关文件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口计生委省财政厅关于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陕政办发〔2005〕63号)精神,现就全省开展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奖扶对象确认条件的政策作出具体解释。
一、基本条件:

根据国务院文件规定,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应同时符合以下四个条件:

(一)本人及配偶均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

(二)1973年以来没有违反国家和我省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生育;

(三)现存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

(四)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年满60周岁。

二、关于四项基本条件具体应用中的政策解释

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有关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文件和我省地方性计划生育法规政策的规定,对国家规定的奖励扶助的四项基本条件的具体应用和界定作如下解释:

(一)、本人及配偶均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

1、“本人及配偶”指现夫妻,包括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记办法》实施前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认定为事实婚姻的夫妻。“农村居民户口”指现户口登记地在村委会,有承包责任田,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

2、丧偶或离异现无配偶的,以本人户口是否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进行界定。

3、以上规定不包括口袋户、户口待落定、没有户口的人。

4、符合奖励扶助条件,但触犯刑律,正在服刑的人员,本人户口已被所在村注销,按无户口人员对待,不在奖励扶助范围。

(二)、1973年以来没有违反国家和我省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生育

5、1981年4月30日以前生育的(包括1973年以前的生育行为),以我省首次出台的计划生育政策规定《陕西省计划生育工作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陕革发〔1979〕101号)规定的生育政策为依据界定。

6、1981年5月1日至1986年7月30日生育的,以《陕西省计划生育暂行条例》(1981年4月30日陕西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5月1日公布施行)规定的生育政策为依据。

7、1986年7月31日至1991年3月2日生育的,以《陕西省计划生育条例》(1986年7月25日陕西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7月31日公布施行)规定的生育政策为依据。

8、1991年3月3日至1997年8月1日生育的,以《陕西省计划生育条例》(1991年3月3日陕西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规定的生育政策为依据。

9、1997年8月2日至2002年9月28日生育的,以《陕西省计划生育条例》(1997年8月2日陕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修正)规定的生育政策为依据。

10、2002年9月29日以后生育的,以《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2年9月29日陕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规定的生育政策为依据。

11、1981年4月30日之前生育两个子女的不考虑间隔; 1981年5月1日以后生育的,生育间隔不少于四年。

(三)、现存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子女已死亡现无子女

12、符合法规、规章或政策性文件规定只生育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

13、符合法规、规章或政策性文件规定只生育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死亡,现无子女的夫妻。

14、夫妻双方曾生育两个及两个以上子女,但其生育时均未违反当时的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性文件规定,现存活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

15、再婚夫妻双方均未违反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生育,再婚前后生育子女的现存数合并计算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夫妻。但再婚前双方各生育一个孩子的独生子女父母,再婚后未生育的,可不合并计算子女数,保留其身份不变。

16、送他人收养的生育子女,计入其曾生育子女数和现存子女数。

17、孩子出生后被遗弃或去向不明,未经人民法院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的子女,计入现存子女数。

18、合法收养子女后,与曾生育子女数合计为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者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均已死亡现无子女的夫妻。

19、奖励扶助对象不包括双方均未生育的夫妻。

20、生育双胞胎、多胞胎的,以子女的个数计算子女数量。

(四)、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年满60周岁

21、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当年满60岁的,为当年的奖励扶助对象。奖励扶助对象年龄的认定以其本人身份证的出生时间为准,对于从未办理过身份证的,则以户口簿登记的出生时间为准。

三、其他:

22、各地在奖励扶助工作实际执行过程中对有关规定和问题难以确定的,由各市计生局汇总情况后,向省人口计生委书面请示,由省人口计生委书面批复后执行。

23、陕西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具体政策由陕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24、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Ⅵ 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一章总 则 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行计划生育,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国家依靠宣传教育、科学技术进步、综合服务、建立健全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三条 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应当与增加妇女受教育和就业机会、增进妇女健康、提高妇女地位相结合。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推行计划生育工作中应当严格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受法律保护。 第五条 国务院领导全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六条 国务院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和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人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计划生育工作和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人口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七条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及计划生育协会等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应当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八条 国家对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人口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第九条 国务院编制人口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全国人口发展规划以及上一级人民政府人口发展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编制本行政区域的人口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十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根据人口发展规划,制定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的日常工作。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和城市街道办事处负责本管辖区域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 第十一条 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应当规定控制人口数量,加强母婴保健,提高人口素质的措施。 第十二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机关、部队、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应当做好本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 第十三条 计划生育、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民政、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应当组织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大众传媒负有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社会公益性宣传的义务。 学校应当在学生中,以符合受教育者特征的适当方式,有计划地开展生理卫生教育、青春期教育或者性健康教育。 第十四条 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负责管理,以现居住地为主。 第十五条 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必要的经费。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给予重点扶持。 国家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人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供捐助。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克扣、挪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费用。 第十六条 国家鼓励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对外交流与合作。 第三章生育调节 第十七条 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的责任。 第十八条 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第十九条 实行计划生育,以避孕为主。 国家创造条件,保障公民知情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实施避孕节育手术,应当保证受术者的安全。 第二十条 育龄夫妻应当自觉落实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措施,接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 预防和减少非意愿妊娠。 第二十一条 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前款规定所需经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列入财政预算或者由社会保险予以保障。 第二十二条 禁止歧视、虐待生育女婴的妇女和不育的妇女。禁止歧视、虐待、遗弃女婴。 第四章奖励与社会保障 第二十三条 国家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夫妻,按照规定给予奖励。 第二十四条 国家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制度,促进计划生育。 国家鼓励保险公司举办有利于计划生育的保险项目。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根据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在农村实行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障办法。 第二十五条 公民晚婚晚育,可以获得延长婚假、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第二十六条 妇女怀孕、生育和哺乳期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特殊劳动保护并可以获得帮助和补偿。 公民实行计划生育手术,享受国家规定的休假;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给予奖励。 第二十七条 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国家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按照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 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给予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奖励的措施中由其所在单位落实的,有关单位应当执行。 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 第二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发展经济,给予资金、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支持、优惠;对实行计划生育的贫困家庭,在扶贫贷款、以工代赈、扶贫项目和社会救济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 第二十九条 本章规定的奖励措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或者人民政府可以依据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五章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第三十条 国家建立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制度,防止或者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婴儿健康水平。 第三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公民享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提高公民的生殖健康水平。 第三十二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综合利用卫生资源,建立、健全由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组成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改善技术服务设施和条件,提高技术服务水平。 第三十三条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针对育龄人群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宣传教育,对已婚育龄妇女开展孕情检查、随访服务工作,承担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的咨询、指导和技术服务。 第三十四条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应当指导实行计划生育的公民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措施。 对已生育子女的夫妻,提倡选择长效避孕措施。 国家鼓励计划生育新技术、新药具的研究、应用和推广。 第三十五条 严禁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严禁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卫生行政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

热点内容
婚姻法第三十二第三款第五项 发布:2025-07-13 09:14:54 浏览:93
2019新婚姻法关于离婚 发布:2025-07-13 09:14:08 浏览:391
协议上只签字的话又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7-13 08:50:09 浏览:463
明星应当如何承担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13 08:47:55 浏览:775
条例规定党的纪律处分 发布:2025-07-13 08:26:51 浏览:346
行政法判断改错题 发布:2025-07-13 08:23:10 浏览:555
合同法教学案例 发布:2025-07-13 08:22:24 浏览:581
不适用刑法典 发布:2025-07-13 08:08:57 浏览:685
哈尔滨市城市供水条例 发布:2025-07-13 08:07:39 浏览:962
行政法上的行政最理想的状态 发布:2025-07-13 08:07:31 浏览: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