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园林绿化条例
㈠ 与园林有关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共7章70条,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同时废止。
2、《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1999年8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
根据2017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决定》修正。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1979年9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原则通过 1979年9月1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令第二号公布试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根据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决定》修正。
5、《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1985年6月7日由国务院发布,共17条。
6、《城市园林绿化资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颁发,本办法自一九九五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7、《城市绿化条例》
经1992年5月20日国务院第104次常务会议通过,自1992年8月1日起施行。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
(1)重庆市园林绿化条例扩展阅读:
园林古建筑行业作为受固定资产影响较大的行业,在城镇化进程的大背景下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以大唐芙蓉园为代表的城市园林古建筑运营模式、以宋城文化为代表的影视文化园林古建筑运营模式纷纷取得超额收益,并得到业界认可。
与此同时,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促使全社会日益重视生态环境。2001-2010年,全国城市绿化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投资额从163.2亿元增加至1235.90亿元,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2%左右,充分显示城市园林绿化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
到2010年,中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149.45万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22%,绿地率34.17%,城市人均拥有公园绿地面积10.66平方米。
园林古建筑不但能很好的继承了传统文化,也对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在“十二五”期间,国家振兴文化产业并更加强调环境保护的大趋势下,园林古建筑也将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
㈡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属于政府哪个部门管现在还有园林局这个部门吗
城市绿化工程由园林部门管理,各个城市的园林部门设置不尽同,有些是城市的一级部门,如重庆市园林局,是正厅级;有些是住建局下面的二级局或者处,区县一级的大多属于城管局管理,还有一种是和林业局合并成一个部门,如成都市园林局。
园林局机构属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里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属于事业编制,专业技术人员占园林局职工总数的大部分。非专业技术人员,比如:局长、副局长、科长等行政管理人员则为公务员编制,但所占园林局职工人数比例比较低。
(2)重庆市园林绿化条例扩展阅读:
园林局的主要职能有:
承办市政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路灯、户外灯饰、户外广告、公园广场、城区管网布局的规划管理和督查工作;
承担占用(临时占用)城市绿地和移、伐树木以及集中绿化事项的管理;
审核城镇建设项目设计方案中园林绿化用地的比例指标和绿化方案;
拟订公共绿化规划建设方案;审核公共区域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方案及施工图;
依法审核城市园林绿化地和风景点(含规划绿地)内建设项目的立项工作;
承担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和施工单位的资质管理;
参与制定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和施工招、投标;
参与制定园林绿化工程定额标准并组织实施;
审核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监督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路灯建设、城区道路的管理维护工作,负责城区非交通占道临时停车点、临街门市固定店牌、城区户外广告、停车场(点)、洗车场(点)、临时广告媒体设置、道路设施占用挖掘的规划、规范管理、审批;
负责园林“三创”工作;负责各镇街城镇管理的指导工作。
㈢ 重庆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的养护维修
市政设施的养护维修应当执行国家和本市有关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加强日常巡查,定期进行养护维修和检测,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保证市政设施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市政设施的养护维修工程质量依照国家和本市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市政设施的养护维修应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招标投标。
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及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专用养护维修设备。 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单位负责各自管理的市政设施的养护维修工作。
社会单位投资建设的市政设施由建设单位负责移交前的养护维修。
实行特许经营的市政设施,由经营管理单位按照特许经营合同和有关规定负责养护维修。 市政设施养护维修施工现场应当设置规范的警示标志,标明修复期限,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保障行人、车辆安全;施工时应当采取低噪声、防扬尘的施工设备和施工方法,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施工现场影响交通安全、畅通的,依照《重庆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的相关规定执行。
对位于繁华地段、窗口地区主干道的重大养护维修工程,应当提前五日向社会发布公告,同时要避开交通高峰期。
城市道路养护维修专用车辆应当使用统一标志,执行应急任务时,在保证交通安全畅通的情况下,不受行驶路线和行驶方向的限制。 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市政设施养护维修的监督检查,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重大市政设施的维护管理,由具备相应建设资质的单位承担。
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市政设施使用管理巡查制度及接报制度。发现损毁、丢失的,应在二十四小时内进行处置。 在城市道路设施上,禁止下列行为:
(一)冲洗机动车或在人行道上行驶机动车;
(二)测试刹车;
(三)排放污水、倾倒垃圾、渣土以及撒漏其他固体、流体物质等;
(四)堆放易燃、易爆、有毒、恶臭、易飞扬物品或焚烧垃圾等;
(五)移动、损毁路牌等道路设施;
(六)直接在路面搅拌水泥砂浆、混凝土及其他拌和物;
(七)行驶铁轮车、履带车,不采取防护措施的;
(八)其他侵占、损害城市道路设施的行为。
在城市道路非规划地段不得占道从事经营活动。 在城市道路设施上,未经市政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进行下列占用、挖掘行为:
(一)设置占道停车点;
(二)在人行道上停放机动车;
(三)堆放物品、设置标牌或广告;
(四)开设车行坡道或进出道口;
(五)建设各种建(构)筑物;
(六)其他占用、挖掘城市道路设施的行为。 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道路设施交付使用后五年内,大修的城市道路设施竣工后三年内,不得挖掘。确需挖掘的,按照城市道路设施的管辖权限报经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或者市人民政府批准。
在法定重大节日和全市性重大活动期间,不得新开挖城市道路设施。已经开挖的,应当停止施工。
埋设地下管线等符合非开挖条件的,应当采取非开挖技术;能够结合施工的,应当交叉合并施工,减少对城市道路设施的挖掘。
新建、改建、扩建或者大修城市主、次干道,应当预埋地下管线,建设综合管沟,禁止设置架空管线。旧城改造时,管线单位应当与道路改造、建设同步实施管线迁移、下地。 新建、改建、扩建地下管线等需要挖掘城市道路设施的单位,应当在每年十月三十一日前将下一年度的挖掘计划报市政行政主管部门,由市政行政主管部门结合道路设施养护维修需要统一制订并公布年度挖掘计划。
城市道路设施大修改造应当纳入年度挖掘计划,大修改造时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单位应当至少提前十五日通报各相关单位;有管网建设需要的,应当同步实施。 临时占用、挖掘城市道路设施经市政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涉及消防、园林绿化以及电力、通信等设施的,还应征求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和设施产权单位的意见;影响交通安全、畅通的,还应当征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同意。
临时占用城市道路设施应当缴纳城市道路占用费,挖掘城市道路设施应当缴纳挖掘修复费,费用的收取按照价格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上缴财政,专款专用。 申请挖掘城市道路设施,应当提交申请书、施工方案和拟施工范围示意图;因管线建设、道路改建及大型工程建设申请挖掘许可的,还应当提交施工设计图以及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其附件、附图。
申请临时占用城市道路设施应当提交申请书和占道平面图。 经批准临时占用、挖掘城市道路设施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将批准文书在现场显著位置公示;
(二)按照批准的地域、范围、用途、时限占用或挖掘;
(三)挖掘现场应实行封闭施工,并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四)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扬尘和路面污染;
(五)临时占道堆放施工材料、建筑渣土和搭建临时工棚应当保持规范、整洁;
(六)临时占用或挖掘道路设施期限届满时,应当拆除障碍物,恢复道路设施功能,并经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验收合格,符合通行要求后,方可恢复通行。 因紧急抢修供水、供气、供电、通信、轨道交通等设施需要挖掘城市道路设施不能事先办理审批手续的,应当立即通知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并且自挖掘道路设施后二十四小时内补办手续,补缴挖掘修复费。
因意外事故损坏城市道路设施的,责任人在采取应急保护措施的同时,应当及时向市政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铁轮车、履带车以及超高、超宽、超长和超重的车辆通过城市道路设施的,应当按照要求采取有效防护措施行驶、停车;运载不可解体的超限物品的,应当按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时间、路线、时速行驶、停车,并悬挂明显标志。
承运人不能按照前款规定采取防护措施的,由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单位帮助其采取防护措施,所需费用由承运人承担。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告知市政行政主管部门:
(一)在已建成的城市道路设施上增设、迁移交通设施、管线等;
(二)设置和移动城市公交站点、站台、亭房等。
前款规定的设施在城市道路设施扩建、改建、维修时可以一并建设的,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协调,予以一并建设。 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桥梁检测评估机构对桥梁进行检测评估。
桥梁检测评估机构应当根据有关技术规范,提供真实、准确的检测数据和评估结论,评定桥梁技术等级。
安全检测结果应当报市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经过检测评估,确定桥梁承载能力下降但尚未构成危桥的,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加固等安全措施。
经检测评估判定为危桥的,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单位应当向社会公告,设置显著的警示标志,采取措施及时排除危险;危桥在危险排除之前禁止使用。 在城市桥涵设施上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占用城市桥涵设施;
(二)移动、损坏城市桥涵设施和测量标志;
(三)进行危及城市桥涵设施安全的作业;
(四)擅自搭建建(构)筑物;
(五)其他损坏、侵占、盗窃城市桥涵设施的行为。
城市桥涵设施安全保护区内禁止任何危及桥梁、地通道、隧道安全的作业行为。 城市公共停车场的设置应当遵循适应城市发展水平并适度超前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配置,保证公众出行安全和便利。
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鼓励建设立体式公共停车场和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公共停车场。 城市公共停车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停车场出入口、停车带、通行道等符合设计要求;
(二)具有与停车场规模相适应的专业管理人员;
(三)配置必要的照明、消防、通讯设备和其他经营管理设施;
(四)有车辆停放、安全保卫、消防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 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城市公共停车信息系统建设,推进停车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主城各区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公共停车场停车信息纳入全市公共停车信息系统,帮助停车人便捷、及时、准确地掌握停车信息。 城市公共停车场应当在投入使用的三十日内,报所在区县(自治县)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城市公共停车场不得擅自停止使用或者改作他用。 城市公共停车场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在停车场出入口的显著位置明示停车场标志、服务项目、监督电话、停车场管理责任和管理制度;
(二)负责进出车辆的查验、登记;
(三)维护场内车辆停放和行驶秩序;
(四)做好停车场防火、防盗等安全防范及保管工作;
(五)协助疏导停车场出入口的交通。
城市公共停车场实行有偿服务的,应当按照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规定执行停车场收费标准,并在停车场的醒目位置明码标价。
市政、公安、价格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停车场管理有关工作的监督检查。 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公安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以及区域停车状况和交通条件,统筹安排,按照下列规定编制临时占道停车点的设置方案:
(一)不影响行人和车辆的正常通行;
(二)符合区域道路停车总量控制要求;
(三)与车辆通行条件和道路承载能力相适应;
(四)划设规定车型的停车泊位标志,有停放时段限制的应当标明停放时段;
(五)占用人行道设置临时停车泊位的,限定停放时段,并对地面进行加固处理。
临时占道停车点的设置方案应当向社会公示,征求社会意见,公示期不得少于七日。公示期满后,公示单位应当采纳公众合理意见和建议,对设置方案进行完善,并由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联合向社会公告。 下列城市道路设施范围内不得设置临时占道停车点:
(一)道路交叉口和学校、医院出入口以及公共交通站点附近五十米范围内的路段;
(二)可能损害城市绿地或树木的路段;
(三)消防通道、消防扑救场地、盲人专用通道;
(四)城市主干道、快速路沿线及主、次干道之间的连接道;
(五)双向通行低于六米、单向通行少于两个行车道的车行道;
(六)宽度在五米以下的人行道;
(七)附近两百米范围内有公共停车场且能满足公共停车需要的地段;
(八)其他不宜设置的路段。 临时占道停车点的管理者应当遵守下列服务规范:
(一)工作人员佩戴服务标识,持证上岗;
(二)在临时占道停车点划设明显的车位标志,配备必要的照明设施,做好车辆的防火防盗等安全防范及保管工作;
(三)按照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停车费,使用税务统一发票,将停车种类、收费时间、收费方式、监督电话等事项在临时占道停车点的显著位置予以公告;
(四)不得擅自变更占道位置、扩大占用面积或改变用途;
(五)公示临时占道停车点的决定部门、临时占道停车点的设置范围和有效期限。
临时占道停车点的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临时占道停车收费按照价格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所得收入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
在限时段的占道停车点,临时停车的时间不得超过两个小时,其收费标准应当高于周边公共停车场;超过两个小时停车的,实行双倍收费。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撤除临时占道停车点并恢复道路设施原状:
(一)道路交通状况发生变化,临时占道停车已影响行人和车辆正常通行的;
(二)道路周边的公共停车场已能满足停车需要的;
(三)其他对城市道路通行存在影响的;
(四)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按照规定执行。
临时占道停车点被调整或者撤除的,应当就地采用书面形式向社会公告。
遇有自然灾害、恶劣气候、重大安全事故或者组织重大活动等严重影响交通安全,采取其他措施难以保证交通安全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决定暂时停止临时占道停车点的使用,并告知有关部门。处置完毕后,应当恢复临时占道停车点的使用。 车辆停放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服从管理人员的指挥,有序将车辆停放在泊位线内;
(二)按规定支付机动车停放服务费;
(三)不得停放载有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或污染物品的车辆。
㈣ 有什么园林绿化规范
了对城市绿化植物种植工程施工技术和质量进行控制,提高城市绿化种植成活率,建造城市优美园林景观,节约园林绿化建设资金和资源,突出本土城市园林绿化特色,确保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创建良好和谐的城市生态环境,制定本规范。
包括施工前准备,种植材料和播种材料,种植前土壤处理,种植穴、槽的挖掘,苗木运输和假植,苗木种植前的修剪,树木种植,大树移植,行道树种植,水生植物种植,草坪、花卉、地被种植,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绿化工程的附属设施等项目。
作为地区园林绿化施工组织和检查验收时的技术标准。为绿化工程配套的构筑物和市政设施工程,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城市园林绿化植物栽植工程的施工除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绿化栽植工程:树木、花卉、草坪、地被、藤本植物等的植物种植工程。
乔木:主干明显而直立,植株高大的木本植物。
灌木:无明显主干或主干甚短,植株相对低矮的木本植物。
常绿树:终年具有绿叶的树木,包括常绿乔木和常绿灌木。
落叶树:在秋季或者冬季休眠落叶的树木。
藤本植物:茎干细长,不能直立,攀附或垂挂在大树或它物质上生活的植物。
地被:主要指覆盖地面作用的草本或灌木,一般高度为45厘米。
草坪:主要指覆盖地面作用的草本植物,一般以禾本科植物为主。
花卉:指在绿地中开花的各类植物。
垂直绿化:是泛指用攀援植物装饰建筑物外墙和各种围墙的一种立体绿化形式。
种植土:理化性能好,结构疏松、通气,保水、保肥能力强,适宜于园林植物生长的土壤。
客土:将栽植地点或种植穴中不适合种植的土壤更换成适合种植的土壤,或掺入某种土壤改善理化性质。
种植土层厚度:植物根系正常发育生长的土壤深度。
种植穴(槽):种植植物挖掘的坑穴。坑穴为圆形或方形称种植穴,长条形的称种植槽。
规则式种植:按规则图形对称配植,或排列整齐成行的种植方式。
自然式种植:株行距不等,采用不对称的自然配植形式。
土球:挖掘苗木时,按一定规格切断根系保留土壤呈圆球状,加以捆扎包装的苗木根部。
裸根苗木:挖掘苗木时根部不带土或带宿土(即起苗后轻抖根系保留的土壤)。
假植:苗木不能及时种植时,将苗木根系用湿润土壤临时性填埋的措施。
修剪:在种植前对苗木的枝干和根系进行疏枝和短截。对枝干的修剪称修枝,对根的修剪称修根。
定干高度:乔木从地面至树冠分枝处即第一个分枝点的高度。
鱼鳞穴:为防止水土流失,对树木进行浇水时,在山坡陡地筑成的众多类似鱼鳞壮的土堰。
浸穴:种植前的树穴灌水。疏剪:将枝条从分枝的基部剪除称疏剪或疏枝。
短截:从枝条上选留一合适的芽后将枝条剪短,以刺激侧芽萌发。
分枝点高度:乔木从地表面至树冠第一个分枝点的高度。
成活率:树苗种植后成活株数占种植总数的百分比。
非植树季节植树:正常植树季节以外的时间植树。
软容器囤苗:将苗木种入软容器(软容器为可降解的材料)中,掩入土中常规养护,移植时连同软容器一起埋入土中。
木箱移植:指移植大树时,根部带土块重量较大,为确保移植过程土块的完好,采取用木箱包装移植。
缩根法:在大树移植前1~2年,将根系按预定移植时的大小,环树挖60~80cm宽的沟,将根切断,再还回松散的营养土,使其在根的断口处愈合生新根,利于移植时成活。
修坨:指土球或木箱移植时对土球,按规格标准修理整形。掏底:对土球底部进行挖去土壤和断根。
腰绳:在土球高的中间部位,缠绕草绳。
双股双轴:指土球包装时,草绳两根并用缠绕两层。铁板条:用0.1公分厚铁板加工成宽3cm,长60~100cm左右的代孔铁条,用于连接木箱板用,也称铁皮(俗称铁腰子)。原土壤:树木在原栽植地的土壤。
观赏面:树冠具有较美的观赏的一面。
后期养护:植物定植竣工后(或三次浇水后)的养护管理,一般养护时间为一年。
打包:将土球用蒲包裹严,用草绳捆紧
(4)重庆市园林绿化条例扩展阅读 :
植物种植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遵循艺术构图的基本原则。
二、符合园林绿化的性质和功能要求。
三、符合园林总体规则形式。
四、四季景色的变化。
五、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观赏特征。
六、满足园林植物的生态要求。
㈤ 有什么园林绿化规范
园林绿化规范有:
1、国家园林城市系列标准:2016年10月28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以建城〔2016〕235号印发《国家园林城市系列标准》。该《标准》分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国家园林县城标准、国家园林城镇标准、相关指标解释5部分。
2、园林绿化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园林绿化工程发承包及实施阶段计价活动中的工程计量和工程量清单编制。2013-07-01实施。
3、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写,旨在评选分布均衡、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景观优美,人居生态环境清新舒适、安全宜人的国家园林城市。
4、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他绿地的新建、扩建、改建的各类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2013-05-01实施。
5、园林绿化建设法规与标准:《园林绿化建设法规与标准》包括上下两篇内容,上篇为法律规章,包括《佛罗伦萨宪章》、《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内容。
下篇为技术规范及标准,包括《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公园设计规范》、《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等内容。
㈥ 园林绿化需要哪些规范
我将北京的一些政策法规写给你吧
《北京市绿化条例》、
《北京市建设工程绿化用地面积比例实施办法的规定及补充规定》
《市政道路设计规范》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CJJ/ T91-2002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
CJJ 48-92 《公园设计规范》
JGJ46-200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
CJJ/ 67-95 《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
CJJ/ 75-97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国家标准
GBJ85-85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GBJ 301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GB50194-93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50420-2007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 11/T213-2003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
DB11/T 211-2003 《城市园林绿化用植物材料木本苗》
DB11/T214-2003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
DB11/T212-2003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DB11/T281-2005 《屋顶绿化规范》
DB11/366-2006 《种植屋面防水施工技术规程》
《北京市绿化植物保护技术规程》
《北京市垂直绿化技术规程》
《北京地区地下设施覆土绿化指导书》
《北京市大树移植技术规程》
㈦ 重庆破坏园林绿化应该向哪个部门举报
重庆市城市综合执法管理队或者重庆市园林管理局
㈧ 城市绿地建设背景及条例
用地红线后退范围绿地建设情况的调查
目前,鄞州新城区各类建设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在项目建设完成后,其配套的用地红线后退范围的建设却往往被各家单位所忽视,杂草丛生的周边环境不仅影响了建设项目的品质,也对新城区总体环境的提升带来了不利影响,特别是处于断头路(四明路、科技路等)末端的建设项目,其用地红线后退的范围经常成为环境整治的重点地段。根据此现象,我科室在几天的调查过程中,对新城区红线后退范围内的用地做了分类和初步统计,现将分类结果总结如下:
一、已经由建设单位建成永久性绿化,但是长期未得到正常养护的绿地:
用地红线后退范围的区域从性质定位上属于城市公共用地,一部分建设单位在配套建设中根据相关部门的建议把该区域的环境建设纳入到项目的配套建设中,特别是一些房地产项目,外围区域的环境状况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房地产项目的品质,为了提升房产项目的品质,其红线后退范围往往由房产公司代为建设。由于该区域属于附属建设的项目,在绿地的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一般不会投入很大的成本,特别是在养护方面,基本没有配备专门的养护队伍进行日常养护。城管局作为新城区绿化行业主管部门,已在每月的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中,把该部分的绿地养护情况列入考核通报的范畴,从每月的考核通报中反映,该部分的绿地情况基本上处于无人养护的状态,特别是四明春晓西侧绿地、中翠家园南侧绿地、鄞州体育馆、博物馆东侧绿地等,长期的疏于管理使绿地内杂草丛生,严重影响道路沿线的视觉效果乃至整个新城区的景观质量。
针对该现象,我科室将同绿地的建设单位衔接,把该绿地作为群众性绿化的素材,开展建设单位绿地认养活动,并通过媒体的宣传把该绿地认养的知名度提高到适当的高度,让社会各界都来关注该绿地的养护状况,提高建设单位绿地管护的责任感,如果可能,双方可签订认养绿地养护协议,在认养活动期间,认养单位须按照养护标准对绿地进行合理的养护。通过摸底、调查,把所有该类型的绿地列入新城区养护绿地的范围并核拨养护费用,防止因为责任不明确导致绿地养护出现真空。
二、落户单位正在施工建设或还未建设,红线后退区域以临时绿化过渡:
这种情况在新城区内遍布情况最为广泛,鉴于目前新城区正处于大规模的建设时期,虽然城市管理力度在区政府的支持下不断加大,但是由于建设造成的绿地被侵占、破坏的现象还是屡屡发生。为了不使施工外围区域成为垃圾、渣土的倾倒地,同时也为了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金的浪费,对于该种情况的红线后退区域基本实行临时绿化过渡的原则,从2004至今,我局为配合各类迎检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路段的重要、次要情况分类别,分阶段的已实行了将近28035平方米的临时绿化,临时绿化的形式按照区域的大小分别以草坪、草坪+灌木、草坪+灌木+球类三种形式为主,对于实施临时绿化的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施工合同要求对实施的绿化进行一年的养护,如在养护期内发生各类苗木死亡或者养护不力的现象,施工单位必须根据合同的约定负责补种和更换,养护期满后如该绿地仍然存在,经城管局验收合格后移交给养护单位进行养护。由于环境整治具有阶段性,并非所有的建设施工项目外围都实施了临时绿化,对于未实施绿地的部分,进行全面统计,系统分析后确定需要实施临时绿化的区域和地块,并落实临时绿化的方案。
三、建设项目已完成,但是红线后退区域未同步建设:
该类区域主要由两种情况组成,一种情况是由于市政配套设施人行道的建设滞后,导致原先布置有临时绿化的后退红线范围因为人行道的建设被全部开挖,如新城区东部的春园路,由于早期道路建设定位为工业区支路,没有按照标准的道路断面进行实施,随着中心城区定位的转变,道路等配套设施的功能也日渐完善,人行道的设置也重新被提到了日程,目前,人行道实施后留下的200米长,1.5米宽的空余用地一直处于黄土露天的状态。对于该类情况,道路建设单位应承担该红线后退部分绿化重新建设的费用。另一种情况是建设项目完成后未根据相关部门的要求把周边环境的改造列入配套设施的范围,如春江花城东侧约5000平方米的区域,从小区交付至今短短的两个月时间,该区域俨然已成为建筑、装潢等各类垃圾的倾倒地,为避免各类不文明的现象愈演愈劣,对于该类绿地,应尽快明确设计方案后落实永久性绿化。
纵观目前新城区用地红线后退范围实施的绿地情况,建设标准普遍较低,形式上也以单一的中层绿化和小灌木绿化为主,再加上施工单位养护力度不够,未能形成有效的绿色隔离屏障效果,我科室将在下一步的绿化实施过程中,在植物品种的选择和上中下层苗木搭配方面拓宽新的思路,用简易的植物品种展现出良好的景观效果。
㈨ 园林绿化适用的法律法规
园林绿化国家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版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权100号令;
1992年8月1日起施行。
2、《城市绿线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12号;
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3、《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后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12号,
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㈩ 城市绿化归什么部门管
城市绿化归园林绿化局管理。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办)是负责本市园林绿化工作的市政府直属机构。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办)设17个内设机构和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森林公安局,机关行政编制122名。
根据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组建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的批复》(中央编办复字〔2006〕1号)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组建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的通知》(京政办发〔2006〕6号),组建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简称市园林绿化局),挂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简称首都绿化办)牌子。
主要负责本市公园、风景名胜区的行业管理;组织编制公园、风景名胜区发展规划,监督、指导公园、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和管理;负责公园、风景名胜区资源调查和评估工作。依法负责本市园林绿化行政执法工作。研究提出本市林业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拟订相关发展规划;负责林果、花卉、蜂蚕、森林资源利用、林木种苗等行业管理。
(10)重庆市园林绿化条例扩展阅读:
《城市绿化条例》第八条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等共同编制城市绿化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绿化规划应当从实际出发,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合理安排同城市人口和城市面积相适应的城市绿化用地面积,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等规划指标,由国务院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不同城市的性质、规模和自然条件等实际情况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