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先建法规

先建法规

发布时间: 2021-12-27 20:48:21

㈠ 先建设商品房还是先建设回迁房,有这方面的法律法规

关于加快和规范城中村改造回迁房建设的意见》。该意见规定,城中村改造项目应先建设村(居)民回迁用房,后进行商品房开发。

《意见》中明确要求,要简化手续,加快城中村改造回迁房建设。审批手续前置,对列入计划的需回迁安置项目,在对村(居)民房屋实施拆迁前,按照“先规划、后拆迁”的原则,由建设单位先办理完规划条件、总平面审查、环评、立项核准等相关手续后,再实施拆迁。市国土、发改委、规划、建设、环保、房管等相关部门应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审批时间。各审批部门实行“提前介入”和“缺乏承诺办理制”,对报批材料不全,但不影响审查的应提前介入审查,先行受理。

《意见》明确规定,城中村改造项目应先建设村(居)民回迁用房,后进行商品房开发。凡回迁房没有开工建设的,国土部门不得办理出让用地手续;回迁房没有竣工验收的,商品房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属地政府是城中村改造的责任主体,要对回迁房建设严格把关,全程监督。在整个项目实施拆迁之前与建设单位签订项目责任书,并审查《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凡回迁安置标准不合理,保证措施不到位的,不得签订项目责任书,不允许项目实施。

同时,《意见》还明确,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全面落实回迁房建设的优惠政策。国土部门要优先安排用地指标,财政部门要优先安排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补贴。

㈡ 未立项 先建设 违反什么规定

《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未经立项的工程属于违章建设,土地部门责令收回土地,建设规划部门责令停工并拆除已建建筑.

㈢ 先建后批和少批多建违反法律规定那一条

《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第十二条:对于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或者为规避办理施工许可证将工程项目分解后擅自施工的,由有管辖权的发证机关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对建设单位处工程合同价款1%以上2%以下罚款;对施工单位处3万元以下罚款。

㈣ 处罚未批先建”行为应注意哪些法律问题

对企业实施行政处罚必须有法律依据,与“未批先建”行政处罚相关的法律规定主要如下:

  • 旧环评法第三十一条:

  1. 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重新报批或者报请重新审核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擅自开工建设的,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手续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2. 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或者未经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同意,建设单位擅自开工建设的,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可以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3. 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有前两款所列违法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处罚。

  • 新环保法第六十一条规定:

    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

  • 新环评法第三十一条规定:

  1. 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重新报批或者报请重新审核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擅自开工建设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

  2. 根据违法情节和危害后果,处建设项目总投资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

  3. 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未经批准或者未经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同意,建设单位擅自开工建设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处分。

㈤ 关于未批先建的法律责任,新环境保护法增加了什么内容

关于未批先建的法律责任,新《环境保护法》增加了责令恢复原状。

新《环境保护法》规定:

第六十一条 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

(5)先建法规扩展阅读:

新增内容

受限于原有的法律规定,长期以来,中国环保部门的处罚力度、执法手段都相当有限,相对于公安甚至税务和工商部门来说,环保部门一直都是一个"软衙门",难以震慑日益猖獗的环境违法行为。刚刚出台的新《环境保护法》,提供了一系列足以改变现状、有针对性的执法利器。

1、新增"按日计罚"的制度,即对持续性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按日、连续的罚款。这意味着,非法偷排、超标排放、逃避检测等行为,违反的时间越久,罚款越多。

之前法律规定的针对环境违法的罚款,是一个定数,数额并不大,导致违法成本较低,不少企业因而怠于治污。新法施行"按日计罚"之后,罚款数额上不封顶,将倒逼违法企业迅速纠正污染行为。

2、新的《环境保护法》作为一部行政法律,罕见地规定了行政拘留的处罚措施,对污染违法者将动用最严厉的行政处罚手段。

新法规定:对情节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适用行政拘留;对有弄虚作假行为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机构,规定承担连带责任。

3、个别地方企业的污染行为之所以肆无忌惮,背后是当地官员基于畸形政绩观的默许纵容,对此新《环境保护法》将拿"保护伞"开刀。其具体规定是:领导干部虚报、谎报、瞒报污染情况,将会引咎辞职;面对重大的环境违法事件,地方政府分管领导、环保部门等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将”引咎辞职"。

新《环境保护法》还是一部开放的立法,将民间力量有序地纳入环境治理的机制中,设立了环保公益诉讼制度。

在修订草案二审时,曾将环保公益诉讼的主体限定为一家"国字号"环保组织;在之后的几次修订中,法律诉讼主体得到进一步扩大,最终被规定为:"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

同时,新法还规定:"符合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㈥ “后建服从先建”的原则出自国家什么法律或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
第四章 管道建设工程与其他建设工程相遇关系的处理

第四十四条 管道建设工程与其他建设工程的相遇关系,依照法律的规定处理;法律没有规定的,由建设工程双方按照下列原则协商处理,并为对方提供必要的便利:

(一)后开工的建设工程服从先开工或者已建成的建设工程;

(二)同时开工的建设工程,后批准的建设工程服从先批准的建设工程。

依照前款规定,后开工或者后批准的建设工程,应当符合先开工、已建成或者先批准的建设工程的安全防护要求;需要先开工、已建成或者先批准的建设工程改建、搬迁或者增加防护设施的,后开工或者后批准的建设工程一方应当承担由此增加的费用。

管道建设工程与其他建设工程相遇的,建设工程双方应当协商确定施工作业方案并签订安全防护协议,指派专门人员现场监督、指导对方施工。

法规同理,可以借于类推 。也可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相关规定。

㈦ 论述建设法规体系的组成

从纵向来说。来
1首先是建设法律,源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颁布。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城乡规划法》《房地产管理法》《招标投标法》等。
2建设行政法规。第二层次是国务院颁布的各类行政法规。比如《建设工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
3 建设规章。包括国务院各部委发布的部门规章。还有地方人民政府发布的政府规章。
4 地方性法规。是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委会出台的在其区域内实行的法规。
5还有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的意见》等。
这些大大小小法律效力不同的一系列法规组成了建设法规体系。

热点内容
婚姻法第三十二第三款第五项 发布:2025-07-13 09:14:54 浏览:93
2019新婚姻法关于离婚 发布:2025-07-13 09:14:08 浏览:391
协议上只签字的话又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7-13 08:50:09 浏览:463
明星应当如何承担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13 08:47:55 浏览:775
条例规定党的纪律处分 发布:2025-07-13 08:26:51 浏览:346
行政法判断改错题 发布:2025-07-13 08:23:10 浏览:555
合同法教学案例 发布:2025-07-13 08:22:24 浏览:581
不适用刑法典 发布:2025-07-13 08:08:57 浏览:685
哈尔滨市城市供水条例 发布:2025-07-13 08:07:39 浏览:962
行政法上的行政最理想的状态 发布:2025-07-13 08:07:31 浏览: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