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适航法规与指南数据库
❶ 中国航空适航标准有哪些啊
航空发动机适航标准
正常类旋翼航空器适航规定
民用航空油料适航管理规定
《运输类旋翼航空器适航标准》
中国民用航空危险品运输管理规定
中国民用航空规章《正常类、实用类、特技类飞机适航标准》
等等
❷ 乌克兰d18t航空发动机与中国合作了吗
没有
这玩意属于看上去很美
伊夫琴科进步设计局自苏联解体以来早就不死不活了,D18苏联时代就已经投产但是其改进型搞了25年还是没一点进展。修发动机还行,估计图纸也能廉价甩卖,但是真想要什么核心技术估计就算了
更何况这种发动机有点鸡肋
三转子构造,加大了制造的难度和维护的复杂性,勤务性能比较差
如果拿来做民用飞机的发动机,噪音太大,适航证就拿不到,而且油耗太厉害,没人用
用作军机发动机的话,妥备率不行,比较麻烦
❸ 中国航空法律法规总共有哪些
涉及航空安全方面的法律和法规有很多,都是以民用航空法作为基础制定的。回
其他法律规章答包括:
民用航空危险品运输管理规定、公共航空运输企业航空安全保卫规则、民用航空运输机场航空安全保卫规则、民用机场建设管理规定、民用航空应急管理规定、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规定、公共航空旅客运输飞行中安全保卫规则、飞行基本规则等等(涉及的法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❹ 飞行器动力工程能考中航大的航空发动机适航审定研究生吗
你所说的两个专业是北航的四系和五系,是北航成立之初的两个学院
我是刚从五系毕业的
飞行器动力工程就是研究发动机,这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方向,中国的发动机和世界差距很大,这个学科任重而道远
今年的飞行器设计包含着以前的飞行器设计、固体力学、流体力学三个方向,主要学习的是力学,设计飞机的强度刚度问题和飞机的气动外形问题,同时还学习电子等等学科,是个非常全面的学科,目的是培养飞行器设计总师
❺ 中国民用航空发动机适航审定中心怎么样
简介:2014年12月30日,依据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文件,中国民用航空发动机适航审定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京组建成立,并召开中心成立座谈会,探讨发动机审定中心构建和未来中国发动机适航审定发展格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李健出席座谈会,并要求中心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增强服务意识,围绕“适航攻关”各项核心任务,不断提升中国民航发动机适航审定能力。
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
❻ 发动机的研制过程包括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关于适航与维修的具体任务是什么!!!!!求指导
A阶段 B阶段 小SOP阶段 SOP阶段
❼ 航空发动机国军标与适航振动试验要求对比分析
关于航空发动机的国军标有很多如:
gjb/z 101-1997 航空发动机结构完整性指南 ;
gjb/z 81-1996 航空发动机非核生存力设计指南 ;
gjb 2190-1994 航空发动机燃油与控制系统通用规范 ;
gjb 2220-1994 航空发动机用钛合金饼、环坯规范 ;
gjb 3811-1999 航空发动机点火系统特性和燃烧室设计相容性要求 ;
gjb 7078-2010 航空发动机燃油系统附件污染度要求 等等太多了。
其中有个标准是:gjb 241a-2010 航空涡轮喷气和涡轮风扇发动机通用规范 ,中有提到震动和应力试验相关规范。民用试航标准也有相关规定。其对比分析早有相关试验做出结论并给出了具体建议。可参考:网络学术中《航空发动机国军标与适航振动试验要求对比分析》,另查询GJB国军标可参考:工业与信息化标准网http://www.cape.com.cn/
❽ 适航法规4为什么不能去五金城买螺栓
航空营运人在航空器的使用和维修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航材的使用问题。使用合格的航材对保证航空安全和维护航空营运人的合法利益都是非常重要的。
合格的航材首先要是合法的航材,而航材的合法性将涉及到国内、国外多部初始适航管理、持续适航管理及双边/多边适航协议等众多法规和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给航空营运人造成了困难,有的还因此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注意
新件由所在国民航当局或其授权的生产系统批准持有人对单个或一组航空器部件颁发适航批准标签/批准放行证书或者出口适航证书(适用于发动机、螺旋桨)。
标准件和原材料应提供制造厂家出示的文件,表明其符合航空器或其部件制造厂家的持续适航性资料中明确的标准或规范,并具有制造厂家的发货单、发票或其他供货证明。
❾ 关于航空发动机,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哪些建议
实施“互联网+航空发动机”专项行动计划
如今,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驱动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发总经理助理、科技委副主任向巧建议,实施“互联网+航空发动机”专项行动计划。
向巧建议,航空发动机产业要开展协同研制平台、仿真中心和数据中心等部分行业共性应用平台的建设,建设两“云”部署的航空发动机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上下贯通的航空发动机综合集成和资源共享环境,建设航空发动机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开发航空发动机工业软件。
“最终目的是实现航空发动机数字制造、网络制造和智能制造的滚动迭代和跨越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航空发动机工业互联网和产业生态体系。”向巧说。
加强民用航空发动机适航审定力量
适航审定,是民用航空发动机进入市场的必要前提。型号合格审定作为民用航空发动机研制必须经历的重要阶段,其持续时间长短直接影响产品投入市场的时机,进而影响其市场竞争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发动研所副总师单晓明建议,为了确保民用航空发动机顺利进入市场,迫切需要加强我国民用航空发动机适航审定力量,提高审定效率。
“可在民用航空发动机主要研发地区设立地区级审定办公室,对于因对外合作和全球采购导致的出国审查任务应优化相关的人员和经费审批流程,也可委托国外适航当局或授权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的方式开展相关审查工作,降低协调难度,加快适航审定进程。”单晓明说。
设立“航空动力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目前,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和关键转型期,急需大量高层次优秀人才。但在我国现行学科体系下,航空发动机技术仅仅对应于“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下属“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二级学科)”的航空部分。
“这给人才培养带来了极大的局限性。”向巧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应尽快牵头启动研究设立“航空动力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工作。
“要在此一级学科下分设设计、材料、制造、维修、试验、检测等二级学科。”向巧说,“可组织国内著名高校以及已成立航空发动机学院的高校研究设立一级学科的有关事宜,并在条件成熟的高校率先开展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广实施。”
向巧说,设立“航空动力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是服务国家重大专项的需要、是培养高层次优秀人才的需要、是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需要、是完善中国特色学科体系的需要。“这将对全力推动‘两机’专项实施,加快科技领域发展,大力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