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刑事执行移交
A. 看守所转监狱的具体程序是怎样的
在法律法规规定下,一名罪犯从看守所转入监狱的过程如下:
自判决书生效之日起一个月之内,将该罪犯正式移交给监狱进行刑事执行。
换言之,这意味着在人民法院将确定刑罚的判决书送到犯罪者被关押的监管场所后的一个月期限内,由公安机关决定何时将罪犯转移至监狱接受实际的刑罚制裁。
对于那些在被转监前,剩余刑期在三个月以内的罪犯,可由看守所依法承担其刑期执行职责。
B. 民事诉讼包括执行阶段吗
法律分析:民事诉讼包括执行阶段。诉讼主要包括五个阶段: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具体如下:
1、立案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报案、控告、举报和犯罪人的自首等方面的材料进行审查,判明是否有犯罪事实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决定是否作为刑事案件交付侦查或审判的诉讼活动;
2、侦查指由特定的司法机关为收集、查明、证实犯罪和缉获犯罪人而依法采取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3、起诉有两种,包括公诉和自诉;
4、审判是指人民法院在控、辩双方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于依法向其提出诉讼请求的刑事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诉讼活动;
5、执行则指刑事执行机关为了实施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所确定的内容而进行的活动,在我国,刑事执行的主体主要是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和监狱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C. 刑事执行是干什么的
对刑罚执行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
【法律分析】
要知道刑事执行是干什么的,就要先了解什么事刑事执行。所谓刑事执行,即刑罚执行,简称行刑,是指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根据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或者裁定,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将已经确定的刑罚付诸行动的刑事司法活动。刑事执行有专门的刑事执行机构,就是刑事执行检查局。刑事执行检察局的职责:1.对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和监狱、看守所、社区矫正机构等执行机关执行刑罚活动和人民法院执行没收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2.对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提请、审理、裁定、决定、执行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3.对监管被刑事拘留、逮捕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4.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羁押期限是否合法实行监督;5.对被逮捕后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6.对强制医疗执行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7.对刑事执行机关的监管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8.对罪犯又犯罪案件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出庭公诉,对罪犯又犯罪案件的立案、侦查、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9.受理刑事被执行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控告、举报和申诉;10.其他事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零八条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二百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提出抗诉。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二百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也可以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审判监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有权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