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中2018年婚假新规定
A. 2018年二婚国家规定婚假吗
二婚是有婚假的,法律规定了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结婚属于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是需要安排假期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条
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节;
(三)国际劳动节;
(四)国庆节;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第五十一条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B. 劳动法关于婚假的规定,
劳动者在婚礼及直系亲属离世之际,可依据实际情况,经单位行政领导审批后,享有相应天数的婚丧假期。
《劳动法》第五十一条明确规定:
“法定节假日、婚丧假期及依法参与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依法发放工资”。
【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四章第五十一条规定: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
一、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假。
二、职工结婚时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
职工在外地的直系亲属死亡时需要职工本人去外地料理丧事的,都可以根据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三、在批准的婚丧假和路程假期间,职工的工资照发。
途中的车船费等,由职工自理
根据根据《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
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可享受晚婚假15天(含3天法定婚假)。
3、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4、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
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新劳动法婚假规定是一个指导性的规定,具体适用起来则根据《计划生育条例》中的详细规定。
C. 国家法定婚假多少天 劳动法婚假规定
婚假是新人们在成婚后可以享受的福利,很多新人们不知道婚假有多少天,而且每个地方的婚假政策是不同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国家法定婚假多少天以及劳动法婚假规定。
一、国家法定婚假多少天
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可享受晚婚假20天(不含3天法定婚假)。
3、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4、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
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7、婚假期间工资待遇:在婚假和路程假期间,工资照发。
二、劳动法婚假规定
1、北京:婚假3天+晚婚假7天=10天
2、上海:婚假3天+晚婚假7天=10天
3、广东:婚假3天(已取消晚婚假)
4、陕西:婚假3天+晚婚假20天=23天
5、四川:婚假3天(已取消晚婚假)
6、新疆:婚假3天+晚婚假20天=23天
7、云南:婚假3天+晚婚假15天=18天
8、浙江:婚假3天(已取消晚婚假)
9、吉林:婚假3天+晚婚假12天=15天
10、江苏:婚假3天+晚婚假10天=13天
11、中国人民解放军:婚假3天+晚婚假7天=10天
三、休婚假注意事项
1、法定婚假属于带薪休假,新人在休婚假的过程中,工资是照样算的。只不过不是100%。
2、结婚之后婚假尽量不要拖欠很久,尽量早休比较好。
以上就是国家法定婚假多少天以及劳动法婚假规定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刚结婚的你想要休婚假的话,可以写好婚假请假条就可以开始休婚假啦。
D. 2018关于病假、事假、婚假、产假、年假等规定天数和待遇
在新的一年即将开始之际,人们对于假期的规划和期待日益增长,特别是临近春节的假期安排。企业通常给予员工5至15天的年假,具体天数根据企业规定而定。本文将详细介绍20个常见的节假日规定,覆盖法定节假日、个人病假、事假、婚假、产假、年假等,旨在帮助大家了解和行使自己的法定假日权利。
一、休息日与休假节日
正常工作日的星期六和星期日为每周休息日,双休日不计薪,全年共计104天。法定休假日共有11天,包括新年、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中规定,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和年休假期间享受正常工资待遇。
二、事假
事假的天数由各企业自行规定。《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规定,在事假期间,如无正当理由未提供劳动或中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可以不予支付工资。对于事假累计20天的情况,应考虑职工的平均工作天数,以避免对工资产生不利影响。在不超出应享年休假天数的情况下,年休假期间仍享受正常工资。
三、病假
病假期间,根据《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和《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用人单位应按照工资分配制度、劳动合同或国家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此外,用人单位还需承担应由劳动者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与住房公积金。
四、婚假与产假
婚假为13天,包含国家法定休假日,假期内照发工资和福利。产假为128天,也包含国家法定休假日,假期内照发工资和福利。《江苏省城镇职工生育保险规定》明确了生育保险待遇,包括产假期间本人原工资照发,生育津贴形式的补偿。
五、孕期产前检查假与哺乳假
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一般不得安排夜班劳动,可申请休产前假六十天,工资不低于原工资的80%。《江苏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规定,有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女职工,每班劳动时间内给予两次哺乳时间,工资照发。
六、痛经假与丧假
月经过多或因痛经不能坚持工作的女职工,经医疗单位证明,可获得一天的公假。《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规定,职工直系亲属死亡时,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一至三天的丧假。
七、带薪年休假
连续工作满一年的职工享有带薪年休假,年休假天数根据工作年限不同而不同,最长可达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不计入年休假天数。单位因工作需要确需跨年度安排年休假的,应经过职工同意。
八、工伤假与探亲假
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探亲假的往返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超过本人月标准工资30%的部分由职工自理。
九、路程假与社会活动假
职工参加社会活动占用工作时间的,工资照发,包括选举、政府会议、劳动模范大会等。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可按双方新约定的标准支付工资,或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支付生活费。
十、公司经营性放假与甲类传染病假
公司非因劳动者原因停工、停产、歇业,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应视同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并支付工资。甲类传染病疑似病人或密切接触者,在隔离观察期间,用人单位视同正常出勤支付劳动者薪水。
十一、独生子女护理假
部分地区规定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待遇的老年人在患病住院治疗期间,给予一定时间的护理假,最长可达每年20天。具体天数根据各地方政策而定。
以上内容概括了2018年关于病假、事假、婚假、产假、年假等规定的天数和待遇,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行使自己的法定假日权利。请注意,具体政策可能会随时间和地区变化,请参照最新官方规定执行。
E. 婚假是15天还是18天
一般婚假为15天。
婚假从开始婚假之日起计算,满15天就算婚假休完,休假中遇双休日或法定节日,不累计也不顺延计算假日。
婚假的工资计算的方法如下:
1、有劳动合同的,按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计算;
2、有集体合同且集体合同工资高于劳动工资的,按集体合同的工资计算;
3、没有签订合同的,按当事人所在岗位正常出勤时的每月工资的70%计算。
婚假规定具体如下:
1、按法定结婚年龄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龄的,不再享受晚婚假奖励,只有3天法定婚假;
3、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4、在探亲假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
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综上所述,在婚假和路程假期间,工资照发,也就是说,带薪休假。如果晚婚者是私营企业的雇员,老板也应当给他们婚假,假期时间和在国有企业一样。
【法律依据】: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一条
劳动者依法享受年休假、探亲假、婚假、丧假期间,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一条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F. 劳动法婚假规定
劳动法中关于婚假的规定如下:
法定婚假天数:当新人在法定结婚年龄结婚时,享有3天的婚假。
晚婚假天数:对于晚婚,可以享受15天的晚婚假,这其中包括了3天的法定婚假。
路程假:如果双方在婚假期间工作地点不同,可以根据实际路程给予路程假,具体天数根据距离远近而定。
探亲假与婚假的关系:在探亲假期间结婚,通常不额外给予婚假,但会考虑在探亲假期间顺延使用已有的假期。
婚假期间的待遇:婚假包括公休日和法定假日,整个假期期间工资照发,不会影响收入待遇。
再婚人士的婚假:再婚人士只享有法定的婚假,不会享有晚婚假的额外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