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运用
Ⅰ 简述我国刑罚的具体运用
1.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刑法本身固有的、带有全局性的、根本性意义的原则,是在制定和适用刑法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准则。
2. 我国刑法确立了三条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
3.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法律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和“法律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即何种行为构成犯罪、犯何罪、处何刑,都必须由刑法明文规定。该原则的确立限制了法官在定罪和量刑上的随意性,有效维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4.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表明,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这是刑法对宪法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司法公正的要求。
5. 罪刑相适应原则指出,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刑罚应重罪重刑、轻罪轻刑,实现罪刑相称,罚当其罪,避免重罪轻刑、轻罪重刑的畸轻畸重现象。
Ⅱ 刑法发挥的作用有哪些
您好,广义来刑法是一自切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刑法的功能是指刑法现实与可能发挥的作用。国外刑法理论一般认为刑法具有以下三种功能:
1.行为规制功能,指刑法具有使对犯罪行为的规范评价得以明确的功能。其具体内容为,刑法将一定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并给予刑罚处罚,表明该行为在法律上是无价值的(评价的功能);同时命令人们做出不实施这种犯罪行为的内心意思决定(决定的功能)。
2.法益保护功能,指刑法具有保护法益不受犯罪侵害与威胁的功能。犯罪是侵害或威胁法益的行为,刑法禁止和惩罚犯罪,是为了并保护着法益。
3.自由保障功能,指刑法具有保障公民个人自由不受国家刑罚权不当侵害的功能。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只要行为人的行为不构成刑法所规定的犯罪,他就不受刑罚处罚,这便限制了国家对刑罚权的发动;对犯罪人也只能根据刑法的规定给予处罚,不得超出刑法规定的范围科处刑罚,这便保障犯罪人免受不恰当的刑罚处罚。因此,刑法既是“善良人的大宪章”,又是“犯罪人的大宪章”。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