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经济法产生的基础

经济法产生的基础

发布时间: 2025-07-12 18:02:35

㈠ 如何理解经济法宗旨的客观基础

经济法的宗旨是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的基本范畴之一,是研究经济法学的逻辑起点,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济法的宗旨决定经济法的价值,经济法的价值是经济法宗旨的体现,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经济法宗旨向经济法价值转化的保障。研究经济法宗旨必须遵循揭示矛盾特殊性、主观与客观、实然与应然、相对与绝对相结合的原则。经济法是为了解决两个失灵的问题而产生的。经济法的宗旨是保障政府有效干预经济运行。 关键词:经济法;宗旨;两个失灵 经济法的宗旨是经济法学的基本范畴之一,是研究经济法学的逻辑起点,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在九十年代初期及以前,几乎没有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关于经济法调整对象问题的探讨上,在关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问题上取得丰硕研究成果之后,学者逐渐发现了研究经济法宗旨问题的价值,并逐渐发现其在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对经济法宗旨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但与经济法基础理论中的其他范畴相比,对经济法宗旨问题的研究仍明显不足,尚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系统的理论体系,也没有发挥经济法宗旨问题在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中所应该发挥的作用,因此,对这一范畴进一步进行研究,对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对经济法学科体系的完善以及对经济法制建设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此,笔者在借鉴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对经济法宗旨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以期推动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发展。 一、经济法的宗旨释义 (一)宗旨的含义 探讨经济法的宗旨,首先要探讨宗旨的含义。由于宗旨并非是一个法学专用术语,而是一个日常生活及各学科中普遍使用的术语,因此,我们首先要到日常生活及各学科中去探寻其最一般的含义。《现代汉语大词典》"宗旨"词条的解释为:"主要的思想或意图、主意。" 《现代汉语辞海》"宗旨"词条的解释为:"主要的目的和意图。" 由此可见,宗旨的最基本的含义就是"主要的目的或意图"。 在法学领域,一般也是在"主要的目的或意图"的意义上来使用"宗旨"一词的。如有学者认为:"经济法的宗旨,或称经济法的目的,一般是指经济法调整所要达到的目标。" "经济法的宗旨,亦即经济法的目的,指经济法调整所要达到的目标。" 有些学者明确指出:"法律的宗旨即通过法律条文所反映出来的立法的主要意旨或目的。" 因此,经济法的宗旨所探讨的就是经济法的目的或意图。近来,有学者探讨了"经济法的任务",综观其全文,可以发现其所探讨的经济法的任务与经济法的目的或宗旨基本上是同一概念。 (二)宗旨与价值、基本原则的区别与联系 为了更好地理解经济法宗旨的含义,有必要把宗旨与价值、基本原则等一些相近概念作一比较,从中发现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价值是一个哲学上的概念,在法学界,有学者将其界定为:"在人(主体)与法(客体)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法律的积极意义或有用性。" 关于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一般认为:"是指规定于或寓意于经济法律、法规之中,对经济立法、经济执法、经济司法和经济守法具有指导意义和适用价值的根本指导思想或准则。"[!--empirenews.page--] 由以上学界关于价值和基本原则的一般界定可知,价值强调的是法所具有的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功用或属性,含有较多的客观的色彩,而宗旨强调的是人的主观目的与意图,带有较多的主观的色彩。经济法的价值是经济法的宗旨的体现,因为经济法是人们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创造的,经济法必然有助于实现人们的这种目的,否则这种经济法就不是人们所希望的经济法,它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经济法最大的价值在于能实现人们对于经济法的期待,有助于实现人们创制经济法的目的。因此,经济法的宗旨规定了经济法的价值,经济法的价值是经济法宗旨的体现。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经济法的宗旨向经济法的价值转化的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实现经济法的宗旨、保证经济法具有实现其宗旨的价值的必要条件。离开了经济法的宗旨就谈不上经济法的价值,也没有基本原则存在的必要。离开了经济法的价值,经济法的宗旨就成了空中楼阁,没有实现的可能。而离开了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经济法的宗旨就无法实现,或不能很好地实现,现实的经济法也就不可能具备或不可能很好地具备人们所期待的价值。 二、研究经济法宗旨的意义 (一)对经济法学研究的意义 经济法的宗旨是经济法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在经济法学基础理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对经济法宗旨的研究贯穿于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始终。

㈡ 什么叫经济法基础

经济法基础是指调整经济运行和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旨在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保障公平竞争,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法基础作为一个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经济法基础的概念及其性质。经济法基础作为法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经济运行和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包括企业法人的设立、运行与终止,市场竞争关系,宏观调控关系等。经济法基础的调整对象主要是经济管理关系和经济协作关系。它以社会整体利益为本位,致力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经济秩序的稳定。


第二,经济法基础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经济法基础涵盖了多个领域,如公司法、反垄断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它以规范市场经济行为为核心,注重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同时,经济法基础强调国家对经济的适度干预,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和微观经济管理。它的特点在于具有综合性的调整手段,包括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相结合,以灵活的方式调整各种经济关系。


第三,经济法基础的功能和作用。经济法基础的主要功能包括规范功能、调整功能、保障功能和促进功能。它通过对经济关系的调整和规范,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经济法基础还能够引导市场主体依法经营、诚信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之,经济法基础是一个旨在规范经济运行和管理过程,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法律规范体系。它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㈢ 经济法律基础的目录

第一章经济法概述
第一节法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第二节经济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
第三节经济法的本质和特征
第四节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和作用
第二章经济法律关系
第一节经济法律关系概述
第二节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终止
第四节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法律责任
第五节经济法律关系的保护
第三章经济代理行为
第一节经济代理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代理的种类
第三节代理权的产生和终止
第四节无权代理和滥用代理权及其法律后果
第四章经济纠纷
第一节经济仲裁
第二节经济诉讼
第五章财产所有权法律制度
第一节物权概述
第二节财产所有权法律概述
第六章公司法律制度
第一节公司法概述
第二节有限责任公司
第三节股份有限公司
第四节公司债券
第五节公司财务和会计
第六节法律责任
第七章企业法律制度
第一节企业法概述
第二节全民所有制企业法律制度
第三节集体所有制企业法律制度
第四节合伙企业法律制度
第五节个人独资企业法
第六节中小企业促进法律制度
第八章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
第一节外商投资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法概述
第二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律制度
第三节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第四节外资企业法
第九章企业破产法律制度
第一节企业破产法概述
第二节破产申请的提出和受理
第三节破产案件的审理
第四节破产宣告与破产清算
第十章合同法律制度
第一节合同与合同法概述
第二节合同的订立
第三节合同的效力
第四节合同的履行
第五节合同的担保
第六节合同的变更与转让
第七节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八节违约责任
第十一章市场运行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二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三节产品质量法
第十二章会计、审计、统计法律制度
第一节会计法
第二节注册会计师法律制度
第三节审计法
第四节统计法
第十三章金融法律制度
第一节金融法律制度概述
第二节票据法律制度
第三节银行法律制度
第十四章税收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税收法律制度概述
第二节税收分类与我国当前主要税种
第三节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
第四节税收法律责任
第五节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㈣ 论述经济法产生的基础条件

经济法产生的基础条件和原因

经济法产生的基础条件是:(1)市场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国家被动地或者自:觉地承担起对经济加以组织协调的职能.(2)社会经济及国家对经济的调整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并形成了相应的经济法学说.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当这些基础和条件尚未出现时,经济法是不可能产生.
经济法产生的原因是:
(一) 社会发展方面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由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需要运用完备的经济法律手段来干预经济的运行.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虽然国家也对经济进行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的管理和干预,但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实行的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提出的自由放任主义的经济政策.资本主义启蒙思想家所奠定的经典理念是,强调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井水不犯河水”,国家如果侵犯市民社会之私事的话,人民就有权起来造它的反.在这种情形下,亚当.斯密所提出的“干预越少的政府是越好的政府”这一信条被奉为经济生活的圭臬.反映到法律上,就是在民法上实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私法自治”、“契约自由”等宗旨和原则.国家调节之手因此遭到否定而萎缩不全,因而不存在经济法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由于私有制和自由主义的经济引起了社会矛盾激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于十九世纪末期到二十世纪初期,走向了垄断和社会化阶段.生产手段和经济实力的过分集中产生了垄断财团,这些垄断财团大量吞并、挤垮中小企业,独占或者操纵市场,严重恶化了竞争环境并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自由市场的竞争和民主,以及民法所奉行的上述原则,都被破坏殆尽,资本主义经济由竞争机制所产生的活力和生机受到压抑和摧残.而且,财团实力的膨胀,也使得它日益向政治领域渗透,国家政权于是直接或间接地为财团所控制,成为服务于财团利益的机器或工具.在这种情况之下,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于是制定有关反垄断的法律来取缔垄断组织,限制垄断的发展.最早的反垄断法由此得以产生,如1889年的加拿大《预防和禁止贸易合并法》,1892年美国制定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等.
(二)经济管理理念方面的原因是,面对频频发生的经济危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逐步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原则,而改为奉行国家对经济的适度干预原则,由此导致了一系列旨在干预经济的法律法规的产生.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过度发展,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和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的频频发生,单靠市场的力量,显然无法摆脱这种日益深重的困境.于是,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改变被动的不干预政策,逐步改而采用“国家干预”、“宏观调控”、“混合经济”、“组织经济”、“管理贸易”等新的做法和理念,开始奉行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国家适度干预主义”,加强组织管理经济的职能.他们以“有形之手”,直接、具体地干预和参与经济生活,以国家的经济集中限制私人垄断财团,以社会总代表的身份协调各方利益关系,调控经济进程.诸如通过限制或禁止托拉斯、卡特尔等,防止市场竞争秩序及其活力受到破坏:通过国有化和政府投资建设,控制那些有关国计民生和为整个社会服务而不宜被私人垄断的重要产业部门;制订国家计划和产业政策,力图诱导和制约私人的经济决策;运用金融、税收手段和其他经济手段,调控经济运行:规范格式合同,兴其利避其害,防止契约自由原则和经济实力被滥用;强制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实行“福利社会”:通过诸如“巴黎统筹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政府间政治组织或经济组织,在国际上实行联合干预;在国际贸易和交往中,以国家的名义和形式开展经济协作和竞争,等等.上述种种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经济进程的干预和参与,都是通过法律的手段来实施的,于是就出现了与民商法和其他传统法律特性差异较大的经济性法律、法规,于是有的法学家将它命名为“经济法”.
(三)导致经济法产生的诱因和历史契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肇事国和参战国德国为了战争的需要制定经济性的法律法规来推行战时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严厉管制.众所周知,德国挑起和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时大力推行经济管制的战时经济政策,将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到极端的地步.当时德国建立了战时工业委员会和战时原料管理处.战时工业委员会负责分配政府订货和管理军需生产:战时原料管理处后来升格为原料管理局,由它监督原料分配并支持重要原料的生产,统管的原料最多达到约三百种.德国在战时还控制居民生活,设立了帝国粮食局和帝国服装局,帝国内政部还下设了帝国采购公司等特殊企业,负责对粮食、服装、燃料等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和分配.与此同时,德国于1915年发布的《关于限制契约最高价格的公告》,1916年发布的《确保国民粮食战时措施令》,1918年发布的《战时经济复兴令》,1919年制定了以“经济法”命名的对煤炭和碳酸钾制造工业实行国家管制的《煤炭经济法》和《碳酸钾经济法》等.这一立法动向迅速引起德国法学界的注意并掀起了研讨经济法学的热潮.这样,作为一个独立法律部门的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法就伴着经济法学一起产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的经济法又得到长足的发展,以致达到了相当发达和完备的程度.

㈤ 经济法基础重点有什么

经济法基础重点在于:

1、经济法概论

(1)法和经济法的概念

(2)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3)违反经济法的法律责任

2、会计法律制度

(1)会计法律制度概述

(2)会计核算

(3)会计监督

(4)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5)违反会计法律制度的法律责任。

(5)经济法产生的基础扩展阅读:

经济法特点:

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新兴的法律部门,与传统的相邻法律部门相比,其主要特点有:

一、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法

经济法的产生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它把调整的重点始终放在引导各类经济主体依法进行经济活动,保证经济关系的正确确立和有序的进行上,以形成本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和经济秩序。

二、经济法是社会责任本位法

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相比较,在调整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的关系上,各有自己的主导思想。经济法是“社会责任本位法”,它以社会利益为基点,无论是国家机关,还是社会组织或个人,都必须对社会负责,在此基础上处理和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

三、经济法是商品经济发达的法

只有当商品经济成为社会的主导,经济法才会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因而经济法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四、经济法是以经济为目的的法

经济法始终调整经济关系,调整的目的就是使社会的整体经济能持续、稳定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而且在这个调整过程中甚至会有意使局部利益或个体利益有所损失。

热点内容
哪时出现民法 发布:2025-07-12 22:50:25 浏览:742
协议书担保人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12 22:32:41 浏览:725
发包人分包人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12 22:21:32 浏览:90
法律援助服务问题 发布:2025-07-12 22:13:13 浏览:667
精讲民法典 发布:2025-07-12 21:49:15 浏览:541
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法律意见书 发布:2025-07-12 21:47:44 浏览:731
海淀法院窗口 发布:2025-07-12 21:37:15 浏览:722
民法总则颁布时间 发布:2025-07-12 21:19:31 浏览:894
行政法规起草由哪难点部门负责 发布:2025-07-12 21:17:01 浏览:636
民法典每个公民 发布:2025-07-12 21:16:22 浏览: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