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规起草由哪难点部门负责

行政法规起草由哪难点部门负责

发布时间: 2025-07-12 21:17:01

Ⅰ 国务院及各部委制定的行政法规要提交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吗

国务院及各部委制定的行政法规,不需要提交全国人大表决通过。

根据《中华人民版共和国立法法》第六权十七条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国务院法制机构具体负责起草,重要行政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草案由国务院法制机构组织起草。

行政法规在起草过程中,应当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行政法规草案应当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但是经国务院决定不公布的除外。

(1)行政法规起草由哪难点部门负责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十条行政法规由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有关国防建设的行政法规,可以由国务院总理、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共同签署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令公布。

第七十一条行政法规签署公布后,及时在国务院公报和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以及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载。在国务院公报上刊登的行政法规文本为标准文本。

Ⅱ 行政法规是由哪个部门制定的

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以下是关于行政法规制定的一些关键点:

  • 制定主体: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明确为国务院,由其部长负责。
  • 制定目的与依据:行政法规是为了管理和指导国家各项行政工作,依据相关法律并遵循特定程序制定的。
  • 制定范围:行政法规涵盖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及外事等多个领域。
  • 起草与制定程序:国务院法制机构或相关部门负责起草行政法规,关键的行政管理法规草案通常由国务院法制机构组织。在制定过程中,会广泛听取各机关、组织、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的意见,通过座谈会、论证会或听证会等形式进行。
  • 立法权限: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明确了行政机关的立法权限,且行政法规的权限中不包括设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

综上所述,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依据相关法律和程序制定的,用于管理和指导国家各项行政工作的规范性文件。

Ⅲ 行政法规哪些部门有权制定

行政法规哪些部门有权制定?
行政法规哪些部门有权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也就是说只有国务院有权制定行政法规。
附:第六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应当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不抵触的,应当在四个月内予以批准。
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对报请批准的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审查时,发现其同本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的规章相抵触的,应当作出处理决定。
本法所称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第七十一条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
部门规章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
第七十二条涉及两个以上国务院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应当提请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或者由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制定规章。
第七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
这几种法律文件级别不同、效力不同、制定部门也不同,注意区分奥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有权制定教育行政法规吗1、根据立法法规定来讲,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有权制定规章,无权制定行政法规。
2、对于教育类的行政法规,可以由教育行政部门起草,但最后还是由国务院决定、公布。
相关法律规定:
《立法法》第八十条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
部门规章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没有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依据,部门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不得增加本部门的权力或者减少本部门的法定职责。
第六十七条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国务院法制机构具体负责起草,重要行政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草案由国务院法制机构组织起草。行政法规在起草过程中,应当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
行政法规草案应当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但是经国务院决定不公布的除外。
我国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主体是哪个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五十六条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行政法规由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
在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中,行政机关作为公共事业的管理者,享有其行政优益权(或优先权),表现为:具有签订合同的原始发动权;有权监督合同的履行
国务院各部委有权制定行政法规吗?国务院各部委无权指定行政法规,只有国务院才有权制定行政法规,各部委制定的称为部门规章,效力小于行政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九条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一)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九条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
我国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主体,限于???31.我国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主体,限于(A.)。
地方法规行政部门有权制定吗法律条款只有人大才有权利指定,行政部门只能指定“条例”或者“规定”
有权制定和颁布行政规章的机关和有权制定颁布行政法规的机关是哪里?行政法规:国务院
行政规章: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的直属机构
根据上面所述,制定和颁布行政规章的机关是3,行政法规的是2,而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有关法律的制定和修改。
政府有没有权利制定行政法规?您可能混淆了一些概念。
我国法律体系的构成为:
1、由人大制定的狭义的法律
2、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3、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4、国务院部委和地方政府制定的部门规章和政府规章
以上四类都属于广义上的法律范畴,但只有人大制定的才叫法律,且法律具有最高效力,下面三类都不能违反法律。。
这个宪法学及立法法中有较明确的规定,我摘抄一段给你。。
详细的你可以去参考我国的立法法
第七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第八条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
(一)国家主权的事项;
(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罚;
(五)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
(六)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
(七)民事基本制度;
(八)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
(九)诉讼和仲裁制度;
(十)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
第九条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
第五十六条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
(二)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
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事项,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规,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
第六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应当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不抵触的,应当在四个月内予以批准。
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对报请批准的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审查时,发现其同本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的规章相抵触的,应当作出处理决定。
本法所称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第六十四条地方性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具体规定的事项;
(二)属于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
除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外,其他事项国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根据本地方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性法规。在国家制定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生效后,地方性法规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相抵触的规定无效,制定机关应当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

Ⅳ 行政法规是由哪个部门制定的

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由其部长负责。这类法规是为了管理和指导国家各项行政工作,依据相关法律并遵循特定程序制定,涵盖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及外事等多个领域。国务院法制机构或相关部门负责起草,关键的行政管理法规草案通常由国务院法制机构组织。在制定过程中,广泛听取各机关、组织、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的意见,通过座谈会、论证会或听证会等形式进行。法规草案在制定初期会公开征求意见,除非国务院另有决定。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宪法和法律框架内行使立法权,国务院则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明确了行政机关的立法权限。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不违反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前提下制定,遵循“不抵触”原则。行政法规的权限规定包括: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之外的行政处罚,如警告、罚款、暂扣许可证等,但不能涉及限制人身自由。宪法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行政法规不得作出侵犯这些权利的限制性规定。以上内容均依据相关法律规定。

Ⅳ 行政法规定是由什么制定的

法律分析: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国务院法制机构具体负责起草,重要行政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草案由国务院法制机构组织起草。行政法规在起草过程中,应当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行政法规草案应当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但是经国务院决定不公布的除外。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六十七条 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国务院法制机构具体负责起草,重要行政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草案由国务院法制机构组织起草。行政法规在起草过程中,应当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行政法规草案应当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但是经国务院决定不公布的除外。

第六十八条 行政法规起草工作完成后,起草单位应当将草案及其说明、各方面对草案主要问题的不同意见和其他有关资料送国务院法制机构进行审查。国务院法制机构应当向国务院提出审查报告和草案修改稿,审查报告应当对草案主要问题作出说明。

第六十九条 行政法规的决定程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七十条 行政法规由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有关国防建设的行政法规,可以由国务院总理、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共同签署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令公布。

热点内容
法律知识全部普法 发布:2025-07-13 01:02:19 浏览:910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培训会 发布:2025-07-13 00:50:51 浏览:995
劳动法加班小时计算方法 发布:2025-07-13 00:39:41 浏览:798
劳动法放假新规 发布:2025-07-13 00:30:12 浏览:202
执行法官警服 发布:2025-07-13 00:26:05 浏览:37
受伤赔偿适用于哪条劳动法 发布:2025-07-13 00:20:01 浏览:233
按摩业法规要求 发布:2025-07-13 00:17:41 浏览:482
法律法规书名号的用法 发布:2025-07-13 00:17:34 浏览:147
武鸣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5-07-13 00:12:50 浏览:992
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标准 发布:2025-07-12 23:45:28 浏览: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