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协议书担保人法律责任

协议书担保人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5-07-12 22:32:41

A. 个人担保欠款协议书

个人担保欠款协议书是一种法律文件,其中担保人承诺为借款人的贷款提供担保,确保贷款本金、利息及费用的偿还。以下是个人担保欠款协议书的主要内容:

  1. 担保责任

    • 无条件、不可撤销的担保:担保人承诺为借款人的贷款提供全额或部分担保,确保贷款本金、利息及所有相关费用的偿还。
    • 代偿责任:如借款人未按时还款,担保人在收到银行通知后十四天内代为偿还。若担保人账户资金不足,仍需继续负责偿还借款本息及费用。
  2. 担保期限与效力

    • 持续有效:担保书不受借款人延期还款、接受上级单位指令或与第三方签订协议的影响,持续有效直至贷款全部还清。
    • 生效与失效:担保书自签发之日起生效,至借款人全部借款本息和费用还清时失效。
  3. 担保人的资格与义务

    • 法人实体:担保人应为具有足够财产的法人实体,以保障还款义务的履行。
    • 连续担保与赔偿:担保人提供连续担保和赔偿,不受借款人组织变化或财务状况的影响,需承担借款人的贷款责任直至贷款全部还清。

注意:个人担保欠款协议书具有法律效力,一旦签署,担保人需严格遵守其中的条款和条件。在签署前,请务必仔细阅读并理解协议内容,必要时可寻求专业法律人士的帮助。

B. 协议书中担保人只签了个名没写是担保人〞他能承担担保人的责任吗

担保人只签订担保合同,在签订担保合同后,担保生效。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担保人的责任:
第十二条:
同一债务有两个以上保证人的,保证人应当按照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份额,承担保证责任,没有约定保证份额的,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债权人可以要求任何一个保证人承担全部保证责任,保证人都负有担保全部债权实现的义务。
第十七条:
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为一般保证。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证人不得行使前款规定的权利:
(一)债务人住所变更,致使债权人要求其履行债务发生重大困难的
(二)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中止执行程序的
(三)保证人以书面形式放弃前款规定的权利的。
第二十一条:
保证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保证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当事人对保证担保的范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人应当对全部债务承担责任。
第二十二条:
保证期间,债权人依法将主债权转让给第三人的,保证人在原保证担保的范围内继续承担保证责任。保证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第二十七条:
保证人依照本法第十四条规定就连续发生的债权作保证,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人可以随时书面通知债权人终止保证合同,但保证人对于通知到债权人前所发生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
第二十八条:
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保证人对物的担保以外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
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的,保证人在债权人放弃权利的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
第三十一条:
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

C. 借条上的担保人承担什么责任

借条上的担保人承担以下责任:
1、一般保证责任。其所付的责任是,在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担保人要为其承担该责任,即清偿到期债务。
2、连带保证责任。其所付的责任是,当债务以到清偿期,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或保证人偿还债务。
欠款不还的办法如下:
1、双方协商处理:对方欠钱不还,可以先找对方进行协商,告诉自己所处困境,需要该笔金钱来解决问题,看下对方是否有还款的意愿。协商和解的方式是解决问题最简单最便捷的方式,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通过协商得出解决债务问题的方式,最好可以签订还款协议等协议书,根据双方约定的方式来履行债务。也可以是在第三人的调和和见证下签订和解协议;
2、机构调解:调解也是一种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调解与和解都是双方协商解决问题的方式,但调解是在独立的第三方的支持或者是见证下进行调解的方式,法院或者是仲裁机构作为第三方主持调解的过错和程序,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法院会发出调解协议;
3、仲裁委仲裁:并不是所有的案件都能适用仲裁的方式,对于涉及到财产利益关系的案件,例如劳动争议案件,可以采用仲裁的方式。因此个人债务的处理也可采用仲裁,仲裁的成本相对于诉讼的成本要低得多且保密性强。
综上所述,当保证为一般保证时,保证人有先诉抗辩权,即保证人在债权人未就债务人的财产申请强制执行或执行担保物权未果前,拒绝债权人的请求偿还的权利。连带保证人没有这种权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热点内容
刑法56条 发布:2025-07-13 02:17:25 浏览:909
2014国际经济法热点 发布:2025-07-13 02:05:50 浏览:120
小学生法律知识竞赛简答题 发布:2025-07-13 02:05:48 浏览:264
劳动法公司工装 发布:2025-07-13 01:59:08 浏览:915
属于经济法调整的 发布:2025-07-13 01:56:48 浏览:197
婚姻法24条贴吧 发布:2025-07-13 01:56:36 浏览:819
张金玉法学 发布:2025-07-13 01:47:10 浏览:779
高中道德作文 发布:2025-07-13 01:46:38 浏览:843
全国模范法官公示 发布:2025-07-13 01:40:52 浏览:657
律师雅称 发布:2025-07-13 01:26:06 浏览: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