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定部门规章
(一)地矿主管部门颁布的规章
地矿主管部门颁布的规章是指该部门根据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授权制定的,用以调整地质矿产工作中各种社会经济关系并以部长令形式颁布的行为规则的总称。截止目前,地矿部以部长令形式发布的规章共有21个。其中有关地质矿产方面的规章有10个。涉及到地质勘查管理方面的有:《地质勘查市场管理暂行办法》(部令第11号)、《地质勘查单位资格管理办法》(部令第14号)和《矿产资源勘查成果登记管理办法》(部令第19号)。涉及到地质资料汇交和矿产储量管理的有:《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部令第5号)、《社会公益性地质调查成果资料提供使用办法》(部令第10号)和《矿产储量登记统计管理暂行办法》(部令第20号)。涉及到矿产资源监督管理的有:《矿产督察员工作暂行办法》(部令第8号)。涉及到地质环境保护的有:《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部令第21号)。涉及到地矿行政执法管理的有:《地质矿产部行政复议与行政应诉规定》(部令第15号)、《违反矿产资源法规行政处罚办法》(部令第17号)。
另外,还有一些有关地矿方面的部门规章是由有关主管部门颁布的,如《放射性矿产资源勘查登记管理暂行办法》、《放射性矿山企业采矿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等。除此之外,还有地矿部和其他部门联合颁布的部门规章,如《建材及非金属矿产资源监督管理办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
(二)地方性地矿法规和政府规章
1.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的概念
地方性法规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规范。地方政府规章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的法律规范。地方性地矿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对贯彻矿产资源法,保护国家矿产资源不受侵犯,加强对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者的管理,维护矿业秩序,起了重要的作用。
2.地方性地矿法规和地方政府地矿规章制定的基本情况
根据原矿产资源法第14条的规定,“开办乡镇集体矿山企业的审查批准、颁发采矿许可证的办法,个体采矿的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据此规定,全国除上海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制定颁布了有关乡镇集体矿山企业、个体采矿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或地方政府规章。
修改后的矿产资源法也赋予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的立法权。矿产资源法第16条第4款规定,“开采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规定以外的矿产资源的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法制定。”为贯彻执行新公布的矿产资源法,为了保持立法的一致性,根据法律的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在加紧制定地方性法规或者政府规章,修改或者废止与修改后的矿产资源法规定不相符的法规或规章。
② 行政规章和部门规章是一个概念吗
行政规章和部门规章不是一个概念。
行政规章:指国务版院各部委以及各省、自治区权、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设区市的人民政府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等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称为部门行政规章,其余的称为地方行政规章。 《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第六条 规章的名称一般称“规定”、“办法”,但不得称“条例”。 行政法规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制定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其地位和效力低于宪法和法律。
部门规章的解释: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所属的各部门、委员会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发布的调整部门管理事项的规范性文件是部门规章。
③ 部门规章有法律效力吗
一般情况下,地方规章和部门规章在各自领域内发生法律效力。
《立法法》第八十二版条规定:部门规权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
《立法法》第八十六条第三项规定: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④ 什么是法律 法规 规章 部门规章 分别由什么机关制定
1. 法律分为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非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
2. 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
3. 地方性法规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
4. 部门规章是由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
5. 地方政府规章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
简介:
1. 法规 : 法令、条例、规则、章程等法定文件的总称
法规指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我国国务院制定和颁布的行政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规。设区的市、自治州(2015《立法法》最新修订),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批准后施行, 法规也具有法律效力;
2. 规章是行政性法律规范文件,之所以是规章,是从其制定机关进行划分的。规章主要指国务院组成部门及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在它们的职权范围内,为执行法律、法规,需要制定的事项或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3.法律,是国家的产物,是指统治阶级(统治集团就是政党,包括国王、君主),为了实现统治并管理国家的目的,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全体国民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
⑤ 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性法规,三者哪个效力最高
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属于同一效力位阶,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如果出现冲突的话,由专下面的方式进行选属择地方性法规或者部门规章:
1.先由国务院裁决,如果国务院认为适用地方性法规,则适用地方性法规的相关规定;
2.但是若国务院认为应适用部门规章,则需交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PS:我国法律体系的法律位阶共有五级,分别是:
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
5.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
⑥ 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区别是
1、范围不同
法律抄法规、行政法规和袭部门规章这三个的范围不一样,法律法规范围最大,包含了行政法规以及部门规章,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是单独的。
2、制定人不同
法律法规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行政法规则是国务院制定,而部门规章是适用于国务院各部门、各委员会、审计署等这些部门自己发布的。
3、适用对象不同
法律法规适用于所有人,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民众;行政法规是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制定的,不适用普通民众;部门规章同样不适用普通民众,是国务院各部门、各委员会、审计署自己调整内部范围内的行政管理关系的。
(6)划定部门规章扩展阅读
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立法通过后,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行政法规一般以条例、办法、实施细则、规定等形式作成。发布行政法规需要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它的效力次于法律、高于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
部门规章是国务院所属的各部、委员会,主要形式是命令、指示、规定等,也是经济法的来源。
⑦ 部门规章是由谁颁布
部门规章是“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版管理职能的直属权机构”颁布。
根据《立法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由“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颁布。严格的说,上述部门颁布的只能称为部门规章,不可以称之为部门法规。
地方法规,根据《立法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较大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布。
⑧ 部门规章是什么意思
来部门规章是国务院各部门源、各委员会、审计署等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务院的决定,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和发布的调整本部门范围内的行政管理关系的、并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主要形式是命令、指示、规章等。如国家科委制定的《科学技术保密规定》,劳动部发布的《技工学校招生规定》等,都属部门规章。
宪法第90条第二款规定:“各部、各委员会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发布命令、指示和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