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应遵守哪些行为规范
⑴信访来人应根据“属地管理、分级源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到当地信访部门和依法有权处理的机关提出信访事项。
⑵在当地信访部门和有关机关受理、办理期间,不得到上一级信访部门有关机关越级上访。
⑶到上一级信访部门和有关机关上访,必须持有下一级信访部门或有关机关的书面答复意见或者提交下一级信访部门或有关机关的不予书面答复的证明。
⑷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信访事项,信访人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信访部门不予受理。
⑸信访人到信访部门或有关机关集体上访,应当推选出不超过5人(不含5人)的代表,到指定的场所接谈。
⑹信访人应当遵守信访秩序,不得缠访、闹访,否则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㈡ 如何规范信访秩序是真正有冤的得以伸张,是无理缠访的止步。
制定信访程序集相关配套法规,有法可依!
㈢ 如何规范信访秩序,依法处置非访
为维护正抄常信访秩序,进一步畅通袭信访渠道,保障公民的合法信访权利,确保奥运期间辖区社会稳定,建设路街道三条措施做好稳定工作。一是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贯彻执行方案。二是将《关于切实维护信访秩序依法处置非正常上访行为的通告》印制200余份,发放给各个社区,并在居民院落内宣传栏中张贴,向社区居民广泛宣传《通告》精神,提高居民对非正常上访的认识,引导居民采取正当渠道反映合法的诉求。三是将《信访条例》有关知识发到社区,组织统一学习,提高社区干部自身素质,以便更好地开展信访工作。
㈣ 如何推进群众依法信访,依法维权,依法处置历史遗留问题
推进群众依法信访,依法维权,信访工作人员应遵循:感情原则;研究原则;及时原则;特殊原则;大局原则。
依法处置历史遗留问题需要做到:加强领导,落实领导责任,强化齐抓共管;完善信访公开听证评议机制;强化各级司法机关接受群众告诉、申诉及处理案件的责任和能力,由司法机关承办历史遗留问题,依法解决;依法规范历史遗留问题信访工作秩序;对反映的问题有理或部分有理,但以种种理由提出过高要求的,要明确告知政府政策底线、确保处置政策一致性,尽快打消其无理的念头;引入第三方介入化解机制。
㈤ 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实施以来,对于保持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规
(1)信访举报制度是公民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实行民主监督的有效方法专,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重属要途径之一。(2分) (2)公民还可以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也可以通过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新形式、新方法行使监督权。(2分) (3)国家为保障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多种合法的渠道,公民可以根据监督内容、监督对象等不同情况进行适当选择。(2分)
㈥ 如何做好信访工作 推进依法治国
1、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 2、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属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 3、信访部门和有关各方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法律和《信访条例》,全方位落实信访工作法治化要求。 4、加强法治的社会宣传和自我教育。信访部门要充分利用来访接待场所、报刊、网络等平台和信访工作实践,加强对群众和社会的法治宣传和引导。 5、严格执行信访事项受理的规定。要根据《信访条例》的规定积极受理信访事项。 6、认真落实依法逐级走访的规定。《信访条例》规定,“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者上一级机关提出”。 7、努力增强信访工作的规范性和公信力。《信访条例》是信访工作的程序法。 8、健全无理信访的评定和退出机制。 9、深入推进依法治理。信访不是制度体系之外的“粥棚”。 10、切实规范信访秩序,严肃处理违法上访行为。 11、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㈦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
(1)必须提高政治素养。公民应该明确信访诉求表达方式和合法渠道,端正政治参与的态度,提高政治参与的能力。(2)必须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公民可以通过信访渠道行使监督权,但行使监督权不得违反有关法律法规。(3)必须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公民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时,要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结合起来。(4)必须负责地行使监督权。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的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5)必须坚持有序的政治参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法律、法规、程序和要求,确保有序地参与。(任意3点) |
㈧ 如何开展信访法治化宣传
1、强抄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 2、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 3、信访部门和有关各方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法律和《信访条例》,全方位落实信访工作法治化要求。 4、加强法治的社会宣传和自我教育。信访部门要充分利用来访接待场所、报刊、网络等平台和信访工作实践,加强对群众和社会的法治宣传和引导。 5、严格执行信访事项受理的规定。要根据《信访条例》的规定积极受理信访事项。 6、认真落实依法逐级走访的规定。《信访条例》规定,“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者上一级机关提出”。 7、努力增强信访工作的规范性和公信力。《信访条例》是信访工作的程序法。 8、健全无理信访的评定和退出机制。 9、深入推进依法治理。信访不是制度体系之外的“粥棚”。 10、切实规范信访秩序,严肃处理违法上访行为。 11、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㈨ 信访条例对反映情况不属实的有什么规定对信访人员有什么处罚吗、
《信访条例》对信访反映情况不属实的规定和处罚: 第十九条规定 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客观真实,对其所提供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 第二十条 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公共场所非法聚集,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或者堵塞、阻断交通的;
(二)携带危险物品、管制器具的;
(三)侮辱、殴打、威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四)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或者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的;
(五)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的;
(六)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为。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二十条规定的,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当对信访人进行劝阻、批评或者教育。
经劝阻、批评和教育无效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警告、训诫或者制止;违反集会游行示威的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必要的现场处置措施、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信访人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热点内容
2法院相声
发布:2025-07-10 22:39:45
浏览:111
准则条例全名
发布:2025-07-10 22:26:25
浏览:5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