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租公寓监管条例
⑴ 北京长租公寓监管新规下月起实施:“租金贷”只拨付给个人
2月2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本市住房租赁企业经营活动的通知》。《通知》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此前已签订的合同继续履行。
对频繁“爆雷”的长租公寓市场,北京市住建委表示,《通知》对住房租赁企业的资金池进行限制,明确限定住房租赁企业向承租人预收的租金数额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月租金,收取的押金数额不得超过1个月租金;严格禁止“长收短付”,要求住房租赁企业收、付租金周期必须匹配;严控“租金贷”拨付对象,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不得将承租人申请的“租金贷”资金拨付给住房租赁企业;建立押金托管制度,住房租赁企业向承租人收取的押金,须通过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建立的专用账户托管。
住房租赁企业应于合同终止后2个工作日内通知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退还押金,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应在1个工作日内将押金的本金和同期存款利息退还给承租人。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这实际上管控了三种资金——租金、押金和首付贷资金,补上了此前长租公寓的漏洞。对于租金来说,杜绝了“长收短付”的现象,防范长租公寓企业赚“差价”;对于押金来说,既规定了押金只能收取一个月,同时明确了押金托管的概念;对于首付贷资金来说,此次政策并没有打压首付贷,但是规定此类资金是不能直接给予长租公寓企业的。
同时,北京市支持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持有房屋并依法出租。住房租赁企业可以按规定享受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
该《通知》适用于住房租赁企业分散承租他人住房,再出租给承租人居住,并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的活动。《通知》还从强化住房租赁企业开业信息报送,加强租赁合同管理,细化装修规定,建立租赁纠纷调解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通知》要求住房租赁企业在北京市开展业务前,应向注册所在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报送开业信息和从业人员名单。未报送开业信息的企业不得通过互联网发布房源信息。
住房租赁企业应当使用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制定的住房租赁合同示范文本。
住房租赁企业应于签订承租或出租房屋合同后3日内,将合同信息(包括房屋坐落、面积、间数、价格和租赁双方等)录入北京市住房租赁监管平台备案。未如实备案合同的企业不得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房源信息。
住房租赁企业出资对租赁住房进行装修的,应当取得房屋产权人书面同意。住房租赁企业提前解除合同的,应依据合同约定履行各方责任,不得强制收取装修费用。
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应当建立纠纷调解机制,定期公布住房租赁企业被投诉情况,调解住房租赁企业和当事人纠纷。
住房租赁服务企业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较多的,由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列入重点关注名单并向社会公布,提示谨慎选择;情节严重的列入风险警示名单并向社会公布,警示重大风险;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的意见,市场监管部门依法依规责令有关主体停止发布相关广告。网络信息平台未履行核验发布主体和房源信息责任的,网信部门可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意见,依法对其相关业务采取整顿措施。
严跃进表示,通过上述政策,有助于规范长租公寓的运行和发展,减少长租公寓市场的各类风险和纠纷。
⑵ 北京长租公寓监管新规出台,具体出台了哪些政策
对此,《通知》中明确规定,住房租赁企业向承租人预收的租金数额不得超过3个月租金,收、付租金的周期应当匹配。也就是说,长租企业找租客收的租金,最多也就是按季度交。而且如果租客是按季度交租的,那么长租公寓给房主也应该按季度支付房租。
⑶ 重磅!六部门联合发文重点监管,长租公寓暴雷终结
六部门联合发文,加强轻资产住房租赁企业监管。
2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称: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轻资产住房租赁企业监管的意见》(下称《意见》),要求各地加强住房租赁企业从业管理,开展住房租赁资金监管,禁止套取使用住房租赁消费贷款,合理调控住房租金水平。
引导住房租赁企业回归住房租赁服务本源
有关部门指出,近年来,我国住房租赁市场快速发展,市场运行总体平稳,租金水平稳中有降,为解决居民住房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部分从事转租经营的轻资产住房租赁企业(本文简称住房租赁企业),利用租金支付期限错配建立资金池,控制房源、哄抬租金,有的甚至利用承租人信用套取信贷资金,变相开展金融业务。特别是,近期,少数住房租赁企业资金链断裂,严重影响住房租赁当事人合法权益。
本月初,纽交所宣布暂停蛋壳公寓交易,启动除牌程序。蛋壳公寓2020年1月自纽交所上市,直至被退市仅仅一年多的时间。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陈霄表示,蛋壳公寓等部分长租公寓企业一直以来采用“高进低出”“长收短付”的运营模式,即:高租金从房东手里承租房屋,又采用低租金模式出租给租户,同时利用“租金贷”的形式,利用租客名义向第三方金融机构申请租金贷款提前缴纳一年房租,再利用提前收回的租金扩大规模或者运营,并形成租金池,通过这种收付与款之间的时间差来达到疯狂扩张的目的。
“这种模式长期难以为继,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或者运营不良,企业就会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企业暴雷的隐患早已埋下。”陈霄称,2020年在疫情的催化下,租赁市场整体下行压力加大,疫情后就业市场严峻,长租公寓出租率明显下降,空置率提升,使得长租公寓运营模式的脆弱性加速暴露。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此次政策是长租公寓市场首个系统监管的政策。政策严厉、方向明确,成为今年在经营贷管控基础上,房地产市场第二个与金融相关的重要政策。
全方位加强监管
“自从2016年鼓励规模化、机构化租赁以来,轻资产的租赁企业发展非常迅速,既有集中式的,也有分散式的,在广州目前就有200家左右。”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说,相比重资产经营的,这类企业在经营上最大的问题是轻资产经营、扩张速度快,容易出现一些违规行为,比如“黑二房东”(随意涨租、克扣押金、随意收取水电费等),以及长租短付,搞资金池,蓄意卷款潜逃。这是《意见》出台的重要背景。
《意见》明确了七方面监管措施。具体来看:
一是加强从业管理。从事住房租赁经营的企业,以及转租住房10套(间)以上的自然人,应当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其名称和经营范围均应当包含“住房租赁”相关字样。
二是规范住房租赁经营行为。住房租赁企业单次收取租金的周期原则上不超过3个月;除市场变动导致的正常经营行为外,支付房屋权利人的租金原则上不高于收取承租人的租金。
三是开展住房租赁资金监管。住房租赁企业应当在商业银行设立1个住房租赁资金监管账户。住房租赁企业单次收取租金超过3个月的,或单次收取押金超过1个月的,应当将收取的租金、押金纳入监管账户,并通过监管账户向房屋权利人支付租金、向承租人退还押金。
四是禁止套取使用住房租赁消费贷款。住房租赁企业不得变相开展金融业务,不得将住房租赁消费贷款相关内容嵌入住房租赁合同,不得利用承租人信用套取住房租赁消费贷款,不得以租金分期、租金优惠等名义诱导承租人使用住房租赁消费贷款。金融机构发放住房租赁消费贷款,应当以备案的住房租赁合同为依据,贷款额度不得高于住房租赁合同金额,贷款期限不得超过住房租赁合同期限,发放贷款的频率应与借款人支付租金的频率匹配,贷款资金只能划入借款人账户,同时强化贷款资金用途管理,避免资金挪用风险。
五是合理调控住房租金水平。加强住房租赁市场租金监测,密切关注区域租金异常上涨情况,对于租金上涨过快的,可以采取必要措施稳定租金水平。
六是妥善化解住房租赁矛盾纠纷发挥住房租赁相关行业协会作用,完善住房租赁行业执业规则,配合相关部门处理住房租赁矛盾纠纷,净化住房租赁市场环境。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司法调解等多元调解机制,维护住房租赁当事人合法权益。
七是落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城市政府对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承担主体责任,要建立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改革、公安、市场监管、金融监管、网信等多部门协同的住房租赁联合监管机制,并将相关部门的监管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规范发展 长租公寓仍大有可为
“从长租公寓的野蛮生长到蛋壳公寓的退市,行业发展风波迭起,但这并不意味着长租公寓行业已经无路可走。”陈霄表示,在中央多次强调发展租赁住房的政策红利下,行业未来发展仍有空间。
陈霄认为,依靠野蛮扩张的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未来长租公寓机构必将走向精细化运营道路。第一,机构需要不断提升运营能力,在服务水平和产品设计等方面加强,提高获客能力,提高出租率;第二,企业要做好成本管控,平衡收支水平,保证现金流安全;第三,加强对长租公寓的监管,将租金及租金贷纳入监管账户,对此,深圳、杭州、重庆等城市已经提出了相关的规定,要求设置专项监管账户,规范住房租赁企业经营行为,遏制企业“跑路”等行为。未来或将有更多的城市出台相关规定,长租公寓行业将会向着更加精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李宇嘉也表示,轻资产的租赁企业更容易出现“长收短付”的资金池行为,“管住了资金,长租公寓的风险就降低了一大半。”此外,他说,打击“租金贷”成为近期监管工作发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在加大力度“堵歪门”的同时也应合理“开正门”,继续在住房普惠金融上下功夫,补上金融服务在这方面的短板。
⑷ 预收房租不得超过3个月租金,北京长租公寓监管新规会有效吗
这种现象将有力打击那些靠着预收租金来扩大规模的企业,对租户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帮助。近日,北京市政府发布新规,要求房租出租个人或者平台不允许预售三个月以上的租金,而且对于第三方租赁平台来说,收租金和对房东付租金周期应该要一致,而且监管单位一直在强调,银行和金融机构不能通过租房平台发放租金贷。其实北京市政府这么做,也是因为早前蛋壳公寓的爆雷事件,蛋壳公寓爆雷几乎是国内长租公寓的转折点。在蛋壳事件之前,大量平台都是通过低价预收房租,然后再利用预售的房租不断扩大规模,这就导致平台背负的租金预付款越来越多,直到疫情一冲击,终于资金链断裂了。
⑸ 为堵住长租公寓的监管漏洞,重庆等地是如何规定的
重庆等地要求三个月以上的租金,需要纳入监管账户,要求建立唯一住房租赁资金的监管账户,而且开设的账户不能够自取现金,这个账户只能用于住房租金。三个月内的租金由承租人自己决定,是否要存到监管账户里面进行管理。 现在房客提前交纳的预付房租,承租人不能够动。
近年来发生跑路事件越来越多,包括现在的培训机构,还有美发店、美容院、健身房等需要办卡,这些预付金都是没有人监管的,很多时候商家在跑路前还会再做一次活动,卷一大堆资金,导致消费者造成的损失。
⑹ 3个月以上租金纳入监管账户,此管理办法是否能堵住长租公寓监管漏洞
可以堵住长租公寓监管的漏洞。之前长租公寓最大的漏洞就在于收到了押金和房租,没有人进行监管。长租公寓基本上都是二手房东,把这个钱先拿去挪用他用,然后进行不断的扩张,只要受到一些外界的影响,导致房子不好出租,没有足够的收入去支撑,他之前取出来的这些押金和租金,最后导致资金链断裂,然后也没有钱交给房东,房东要求租客搬离,然后租客去退剩余的押金和房租又退不出来,因为这部分资金已经被长租公寓给使用了,或者有些长租公寓直接卷走这钱跑路。
只要控制住长租公寓的租金和押金,才不会再次出现资金链断裂跑路的事情。上次长途公寓就出现这样的问题,很多房客交了一年的房租,但是其实心里很发慌,现在很多长租公寓都爆雷了,很多租客想要退租,房子已经退了,但是租金和押金一直没有到账,因为长租公寓已经没有钱去退租金和押金了 。即使资金链断裂,那些资金账户被监管着,不能够随意的取出,即使最后倒闭,也能保证房东、租客也能够收到属于他们的钱。
⑺ 北京为了严管长租公寓出台了什么政策
日前,北京市住建委、市场监管局、金融局、网信办、北京银保监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本市住房租赁企业经营活动的通知》,从限制资金池等多个方面,全面强化对分散式长租公寓企业经营监管,防范住房租赁行业风险。
限制企业资金池是新规核心内容。通知一方面限制住房租赁企业预收租金数额,明确规定向租客预收的租金数额不能超过3个月租金,同时收租客租金和支付给房主租金的周期必须匹配,明确禁止“长收短付”经营模式。
另一方面,严格控制“租金贷”拨付对象,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不能将租客申请的“租金贷”资金拨付给住房租赁企业。
(7)长租公寓监管条例扩展阅读
《通知》其他内容
通知还提出,北京要建立押金托管制度。针对押金可能形成的“小资金池”,要求企业收取的押金数额不得超过1个月租金。收取押金后,必须通过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建立的专用账户托管,企业不能擅自动用和挪用。
通知还提出,加强租赁合同管理,明确收房合同和出房合同都要在签订后3日内备案。在装修方面,住房租赁企业出资对租赁住房进行装修的,应当取得房屋产权人书面同意。
同时,通知明确规定住房租赁企业应在合同终止2个工作日内通知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退还押金,协会将在1个工作日内将押金及同期存款利息退还承租人。
⑻ 北京长租公寓监管新规:租金贷不能拨付给住房租赁企业
本报记者单美琪 孟俊莲 北京报道
北京迎来首个长租公寓监管新规,严控“租金贷”拨付对象,禁止资金流向住房租赁企业。
2月2日,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市场监管局、市金融局、市委网信办、北京银保监局联合印发《关于规范本市住房租赁企业经营活动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禁止“长收短付”,严控“租金贷”拨付对象,承租人申请的“租金贷”资金不得拨付给住房租赁企业,只能拨付给个人等,该新规将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具体来看,《通知》明确限制企业自建“资金池”,分别对租赁活动的参与主体进行规范。其中,住房租赁企业向承租人预收的租金数额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月租金,收、付租金的周期应当匹配;收租客租金和支付给房主租金的周期必须匹配,明确禁止“长收短付”经营模式。
对于此前诟病诸多的“租金贷”一事,《通知》也严格控制其拨付对象,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不能将租客申请的“租金贷”资金拨付给住房租赁企业。对此,北京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指出,“租客申请了住房租赁贷款后,放贷机构可以把贷款发放给租客,也可以签订协议后直接发放给房东,但不能发放给住房租赁企业,及其关联企业或利益相关方。”
另外,《通知》对于押金问题上述通知中也有明确规定,住房租赁企业向承租人收取的押金应当通过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建立的专用账户托管,收取的押金数额不得超过1个月租金。
上述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还表示,此前已经预收的超过3个月的租金部分和存量“租金贷”,租赁企业要建立专户逐步化解;已经预收的押金,也要一并纳入专用账户托管,押金托管的具体方式和流程后续还会出台配套细则。
消费金融专家苏筱芮分析称,新规以“专用账户托管”的形式对住房租赁企业向承租人预收的租金进行规范,相当于给租客的预付租金加上了一道“保护罩”。新规一方面能够防范长租公寓利用预付资金进行高杠杆收房、资本无序扩张的风险,另一方面则能够有效保护承租人的合法权益。
2月1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等七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住房租赁资金监管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中也出现相似规定,“金融机构提供住房租金贷款,需直接将贷款拨付至承租人个人账户”。
该意见稿还指出,将对租赁资金实行监管,监管范围和方式为“通过受托经营、转租方式开展业务的住房租赁企业收取的承租人押金及单个支付周期租金合计超过四个月租金数额的,对于超过部分的资金,由监管银行进行监管,或者由住房租赁企业提供相应的银行保函进行担保”。
目前监管账户机制仅存在于租房等领域,规定施加的主体对象也主要是住房租赁企业,旨在将原先处于真空状态的租赁预付款用制度的笼子给“关起来”,对于金融机构的要求仅限于改变业务模式。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一方面,蛋壳公寓欠业主和租客的钱还尚未归还,下一步将迎来怎样的答复也未可知;另一方面,长租公寓暴的“雷”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随着规模和影响的逐步扩大,监管也在不断锁定以及力求根除导致长租公寓暴雷的一些风险隐患。
然而,除了长租公寓之外,类似“预付款”模式损害消费者效益的事件仍在持续发生,健身、养老、教育等机构的相继跑路也使得各个消费层次和阶段的消费者们接连“中招”。在苏筱芮看来,未来健身、美发、餐饮等领域是否需要跟进,仍值得进一步探讨。不论如何,核心在于对实体场景的风险防范,因为在消费金融模式中,场景方才是主角,金融服务实体,金融是配角地位。只有加强对实体预付款模式的监管,才能够从根源上解决消费金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此次新规体现了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重视。”苏筱芮最后预测称,“从近期动向看,长租公寓、教育培训等消费领域都正在加快建立监管账户的步伐,预计后续将有更多地方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