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法规的表现形式
① 、建设工程法规体系包括哪些其效力层级是怎么划分
摘要 法的效力层级,是指法律体系中的各种法的形式,由于制定的主体、程序、时间、适用范围等的不同,具有不同的效力,形成法的效力等级体系。
② 建设工程法规的表现形式及其效力
法的效力层级
(一)基本原则宪法至上、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
【提示】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
(2)同级别地方法规>同级别或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3)上级地方规章>下级地方规章;
(4)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权限范围内施行。
【规律】注意其制定主体,制定主体层级越高,效力越高
(二)需要由有关机关裁决适用的特殊情况
1.各扫门前雪:
(1)法律之间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2)行政法规之间新旧规定不一致,由国务院裁决;
2.家长负责制:
(1)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由国务院提出意见。
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裁决。
(2)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③ 建筑法规有哪些表现形式 它有何作用
建筑法律及相关法规已形成系统。现在的注册建造师法规考试大纲比较全面,而且按建设程序编教材,有兴趣可以阅读。就《建筑法》本身涉及建筑许可,承发包,工程质量及安全。
④ 下列属于建设工程法规形式的有()。 A.某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建筑市场管理条
我觉得下列应该是属于建设工程法规形式的。
⑤ 建设法规有哪些表现形式它有何作用我国现行的建设法规主要由那些
法的表现形式是指法律创制方式和外部表现形式。 在世界历史上存在过的法律形式主要有:习惯法、宗教法、判例、规范性法律文件、国际惯例、国际条约等。我国法的形式是制定法形式,主要可分为七类。
1、宪法。
宪法是由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依照特别程序制定的具有最高效力的根本法。
2、法律。
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即狭义的法律。建设法律既包括专门的建设领域的法律,也包括与建设活动相关的其他法律。如前者有《城乡规划法》、《建筑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后者有《民法通则》、《合同法》、《行政许可法》等。
3、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就有关执行法律和履行行政管理职权的问题,以及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特别授权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现行的建设行政法规主要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等。
4、地方性法规。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5、行政规章。
行政规章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法律规范性文件,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最高人民法院对法律的系统性解释或对法律的适用情况的说明,对法院审判有约束力,具有法律规范的基本性质,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7、国际公约。
国际公约是指国际间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的多边条约。公约通常为开放性的,非缔约国可以在公约生效前或生效后的任何时候加入。有的公约由专门召集的国际会议制定,如《保护工业产权的巴黎公约》、《建筑业安全卫生公约》等。
参考:http://max.book118.com/html/2016/0414/40448563.shtm
⑥ 建设法规 表现形式有哪些
宪法、法律来、行政法源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技术法规、国际公约、国际惯例、国际标准。
⑦ 建设法规有哪些表现形式它有何作用我国现行的建设法规主要由哪些规范组成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技术法规、国际公约、国际惯例、国际标准。
⑧ 什么是建设法律关系的客体其表现形式有哪些
行政法律关系客体
即联系主体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媒介,通常表现为一定的标的和利益载体。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应当是城建规划处实施的工程规划管理活动,表现为指导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