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戒法律法规

戒法律法规

发布时间: 2022-01-04 21:50:23

① 全国戒毒法律法规

《戒毒条例

② 我国现行禁毒法律法规有哪些

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是:

《禁毒法》《戒毒条例》《强制戒毒办法》《戒毒药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麻黄素管理办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公约的决定》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是为了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07年12月29日通过,于2008年6月1日颁布施行。共计七章七十一条。

2、戒毒条例

《戒毒条例》已经2011年6月22日国务院第16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7号 《戒毒条例》已经2011年6月22日国务院第16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其是为了规范戒毒工作。

3、强制戒毒办法

强制戒毒办法,1995年1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法规。 根据《戒毒条例》第四十六条的规定,1995年1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强制戒毒办法》自2011年6月26日起废止。

4、戒毒药品管理办法

《戒毒药品管理办法》于1995年6月18日由卫生部发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的有关规定,制定该办法。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

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

为了严惩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和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等犯罪活动,严禁吸食、注射毒品,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特作规定。

③ 关于禁毒的法律法规要简短的。

根据《刑法》规定:

第三百四十七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

(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

(三)武装掩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

(四)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

(五)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的。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者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戒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规定:

第七十一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非法种植罂粟不满五百株或者其他少量毒品原植物的;

(二)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少量未经灭活的罂粟等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的;

(三)非法运输、买卖、储存、使用少量罂粟壳的。

有前款第一项行为,在成熟前自行铲除的,不予处罚。

第七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非法持有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

(二)向他人提供毒品的;

(三)吸食、注射毒品的;

(四)胁迫、欺骗医务人员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

第七十三条教唆、引诱、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四条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人员,在公安机关查处吸毒、赌博、卖淫、嫖娼活动时,为违法犯罪行为人通风报信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④ 法律规定强制戒毒多久可以解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四十七条,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为二年。执行强制隔离回戒毒一年后,经诊断评估,对于答戒毒情况良好的戒毒人员,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可以提出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意见,报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机关批准。

⑤ 强制戒毒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已经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内通过,于2007年12月29日中华人容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九号公布,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2、《戒毒条例》已经2011年6月22日国务院第160次常务会议通过,于2011年6月26日公布,自2011年6月26日起施行。

⑥ 禁毒法律法规有哪些

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主要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以下简称《禁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3)《强制戒毒办法》(1995年1月12日国务院第170号令发布施行);(4)《强制戒毒所管理办法》(2000年3月30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5)《卫生部关于戒毒医疗机构须报禁毒机构审批的通知》(卫医发[1999]第386号);(6)《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01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修订通过);(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禁毒法》实施后该决定废止);(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禁毒法》实施后,上述已经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与《禁毒法》不一致的,应以《禁毒法》为准。

⑦ 我国有关禁毒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哪些

我国有关禁毒主要有以下几个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至第三百五十七条是关于禁毒的条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一条、第七十二条、第七十三条、 第七十四条是关于吸毒贩毒的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戒毒条例》

《戒毒药品管理办法》;

《强制戒毒办法》;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7)戒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1、吸毒行为会被强制戒毒,根据《治安处罚法》第七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非法持有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

(二)向他人提供毒品的。

(三)吸食、注射毒品的。

(四)胁迫、欺骗医务人员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

2、一般的吸毒者,根据《禁毒法》的精神,其法律地位既是违法者,也是被救助者,对于吸毒人员,应该给与更多的挽救和帮助。

如果吸毒人员主动接受戒毒治疗,将不予处罚。对吸毒成瘾人员要进行戒毒治疗。

《禁毒法》第三十八条吸毒成瘾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一)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

(二)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

(三)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

(四)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

对于吸毒成瘾严重,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的人员,公安机关可以直接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吸毒成瘾人员自愿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的,经公安机关同意,可以进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

参考总资料来源: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参考总资料来源: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参考总资料来源:网络-戒毒条例

⑧ 戒毒人员学习法律法规的目的

(一)教育矫治工作目标。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教育矫治方法和手段,帮助戒毒人员认清毒品危害,树立法制观念,提升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改善不良心理,掌握就业谋生技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戒除毒瘾,成功融入社会。

(二)教育矫治工作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立足戒毒人员的戒毒需要,科学安排教育内容,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给予戒毒人员人文关怀和必要的社会救助,营造尊重、信任、互助的人文矫治氛围,充分调动戒毒人员自觉、主动参与教育矫治的主体意识。

坚持因人施教的原则。根据戒毒人员的认知规律、生理、心理和行为特点,确定个性化的教育矫治方案,帮助个体戒除毒瘾,实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和成长。

坚持综合矫治的原则。遵循教育矫治工作的客观规律,充分运用管理、生产劳动等手段的教育矫治功能,使场所各类教育活动形成合力,提高综合矫治能力。

坚持面向社会的原则。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优势,全面提升戒毒所教育矫治工作水平,做好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后续帮扶工作。

坚持科学创新的原则。根据戒毒工作发展的需要,研究教育矫治工作中的新问题,探索新方法,不断实现教育矫治工作的理论创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

二、教育矫治内容

(一)入所教育。对新收治戒毒人员进行入所教育,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场所环境,适应戒毒所生活。入所教育在完成生理脱毒后进行,时间不少于1个月。

开展戒毒法律法规、所规所纪教育。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戒毒条例》以及《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规定》、《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守则》,学习强制隔离戒毒所所规所纪。帮助戒毒人员了解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性质、目的、内容、法律效力以及在所期间的权利义务,明确矫治目标和方向。

开展卫生知识教育。组织戒毒人员学习肝炎、艾滋病、性病等传染病预防知识,学习所内集体生活所需要的卫生常识,帮助戒毒人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开展行为养成教育。组织队列训练,开展内务卫生和所内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增强戒毒人员组织纪律观念、集体观念,培养自觉遵守文明礼仪的意识和习惯。

(二)法律常识教育。组织戒毒人员学习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劳动法合同法婚姻法、继承法、社会保障法等与戒毒人员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戒毒人员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三)思想道德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贯穿始终,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帮助戒毒人员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提倡文明礼貌、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尊老爱幼、艰苦奋斗的社会主义风尚。

(四)戒毒常识教育。传授禁毒戒毒基本知识,帮助戒毒人员了解毒品的特性和危害,了解我国的戒毒体系、戒毒基本流程,树立戒毒信心,提高参与戒毒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五)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戒毒人员学习心理健康基本知识,了解场所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流程,帮助戒毒人员分析吸毒的心理根源,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改变错误认知,学会正确归因,提高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学会与人沟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六)文化素质教育。举办文学、历史、音乐、书法、绘画、科技知识等讲座,以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提高戒毒人员文化素养,激发生活热情,树立健康生活态度。鼓励戒毒人员参加电大、函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七)戒毒康复训练。对戒毒人员进行戒毒康复训练,帮助戒毒人员学会戒毒康复项目的相关知识,掌握生理和心理康复的具体方法。

⑨ 法律法规有哪些

⑩ 禁止吸烟喝酒的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第五条国家和社会要加强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教育,禁止或者限制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场所吸烟,劝阻青少年吸烟,禁止中小学生吸烟。第十八条卷烟、雪茄烟应当在包装上标明焦油含量级别和“吸烟有害健康”。第十九条禁止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等播放和刊登烟草制品广告。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第十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 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
第十七条任何人不得在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三、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轻工业部《关于宣传吸烟有害与控制吸烟的通知》1、烟草制品要积极采取减毒措施。2、为使空气清新,保护群众的健康,建议在群众聚集的医院、会场、剧场、电影院、幼儿园、公共汽车等公共场所和通风不好的集体作业场所禁止吸烟。有条件的公共场所,可另设吸烟室。

3、鉴于青少年正在生长发育时期、最容易受烟草中有害有毒物质的毒害、建议教育部门在学校进行宣传教育,并作为纪律禁止大、中、小学生吸烟。

四、国家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八条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室外公共场所设置的吸烟区不得位于行人必经的通道上。
戒烟说戒就能戒,一点都不难

公共场所不得设置自动售烟机。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开展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并配备专(兼)职人员对吸烟者进行劝阻。

热点内容
部门法劳动法 发布:2025-07-08 22:53:34 浏览:995
寄售行规章 发布:2025-07-08 22:46:22 浏览:204
2018劳动法合理辞退 发布:2025-07-08 22:40:33 浏览:178
劳动法00167 发布:2025-07-08 22:30:37 浏览:776
不要读法学 发布:2025-07-08 22:30:04 浏览:277
劳动法7天试岗有休息吗 发布:2025-07-08 22:11:44 浏览:9
上海自行车法规 发布:2025-07-08 22:06:53 浏览:876
婚姻家庭法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 发布:2025-07-08 22:06:44 浏览:352
上六休一劳动法怎么算2019年 发布:2025-07-08 22:06:39 浏览:981
街道法治办 发布:2025-07-08 22:06:01 浏览: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