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与居民相关的法律法规

与居民相关的法律法规

发布时间: 2022-01-05 13:47:46

Ⅰ 居民阻工,有何相关国家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十九条 有下列扰乱公共秩序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
(二)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
(三)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四)非法拦截或者强登、扒乘机动车、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
(五)破坏依法进行的选举秩序的。
聚众实施前款行为的,对首要分子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Ⅱ 有关设立医院与居民区安全距离的法律规定

《规划法》对建设医院距居民区的远近没有具体距离规定。

但应当本着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及合理利用土地、方便群众生活的原则进行规划。人们最为关心的是医院距居民区过近是否会对居民环境有所破坏。因此,应当进行环境评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一条规定: 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

(2)与居民相关的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以下统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一)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二)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三)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一)建设项目概况;

(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四)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五)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六)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七)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内容和格式,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制定。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避免与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相重复。作为一项整体建设项目的规划,按照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不进行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已经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包含具体建设项目的,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应当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应当根据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查意见予以简化。

Ⅲ 现行的与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前段时间我刚好整理了一些相关法规装订成册,用于员工学习,发给你希望有帮助。
1、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2号)……………………………………(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2号)……………………………………(2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七号公布自1987年1月1日起施行)
……………………………………………………………………………(33)
4、国务院关于修改《物业管理条例》的决定
(国务院令第504号)…………………………………………………(46)
5、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
(建设部令第110号)…………………………………………………(54)
6、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
(建设部、财政部令第165号)……………………………………………(59)
7、建设部关于印发《商品房住宅实行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制度的规定》的通知
(建房(1998)102号)…………………………………………………(65)
8、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国务院第279号)………………………………………………………(67)
9、建设部关于《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
(建设部令第80号)………………………………………………………(74)
10、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的通知
(建房[2009]274号)……………………………………………………(76)
11、关于印发《物业承接查验办法》的通知
(建房[2010]165号)……………………………………………………(83)
1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09]7号)………………………………………………………(87)
1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物业服务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09]8号)………………………………………………………(90)
14、福建省物业管理条例
(2006年9月28日福建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
……………………………………………………………………………(92)
15、福建省物价局、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福建省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闽价服[2010]267号)…………………………………………………(104)
16、关于贯彻实施建设部、财政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闽建房[2008]18号)…………………………………………………(108)
17、关于印发《福建省商品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暂行办法》的通知
(闽建房[2009]30号)…………………………………………………(110)
18、福建省建设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城市住宅建设示范小区评选暂行办法》的通知
(闽建房[2004]139号)…………………………………………………(114)
19、福建省建筑装修管理暂行办法
(福建省人民政府令第97号)…………………………………………(121)
20、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定价目录的通知
(闽政[2015]31号)……………………………………………………(126)
21、福建省物价局关于放开部分服务价格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闽价服[2015]282号)…………………………………………………(133)
22、X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市物业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XXXX)………………………………………………(134)
23、XX人民政府关于公布《XX市住宅前期物业服务标准及收费指导价》的通知
(XXXX)………………………………………………(154)
24、XX市物业管理区域划分暂行规定
……………………………………………………………………………(190)
其他: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⑷、福建省电梯安全管理办法
⑸、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⑹、住宅建筑规范2012新版
⑺、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⑻、保安服务管理条例
⑼、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⑽、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

Ⅳ 居民遗失《居民户口簿》有哪些相关的法律规定

补领居民身份证须知

一、居民遗失居民身份证应立即到常住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或分局办证中心)报失并设法寻找,从报失之日起3个月内仍未找到的,应申请补领新证。

二、补领居民身份证须具备的资料和手续:

(一)填写《居民身份证报失登记表》;

(二)户口簿;

(三)居民身份证标准相片2张;

(四)交纳工本费20元;

(五)填写《申(补、换)领居民身份证登记表》。

三、申请补领新证的,原证作废。补领新证后找回原证的,应当将原证交给户口登记机关。申请人办理补领手续后2个月凭户口簿、收款收据、补领居民身份证回执,到派出所(或分局办证中心)领证。

在户政管理方面,新规定简化了身份证的办理程序。新规定实施后,居民遗失《居民户口簿》或《居民身份证》不需登报声明,可直接凭本人《居民身份证》或《居民户口簿》直接到原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报失,同时申请补发手续。

Ⅳ 居民委员会的相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一号)
(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1989年12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0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1989年12月26日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居民委员会的建设,由城市居民群众依法办理群众自己的事情,促进城市基层社会主义民主和城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对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居民委员会协助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开展工作。
第三条居民委员会的任务:
(一)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爱护公共财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二)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的公益事业;
(三)调解民间纠纷;
(四)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五)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
(六)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第四条居民委员会应当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可以兴办有关的服务事业。居民委员会管理本居民委员会的财产,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侵犯居民委员会的财产所有权。
第五条多民族居住地区的居民委员会,应当教育居民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加强民族团结。
第六条居民委员会根据居民居住状况,按照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一般在一百户至七百户的范围内设立。居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规模调整,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决定。
第七条居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五至九人组成。多民族居住地区,居民委员会中应当有人数较少的民族的成员。
第八条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本居住地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根据居民意见,也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二至三人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其成员可以连选连任。年满十八周岁的本居住地区居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按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九条居民会议由十八周岁以上的居民组成。居民会议可以由全体十八周岁以上居民或者每户派代表参加,也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二至三人参加。居民会议必须有全体十八周岁以上的居民、户的代表或者居民小组选举的代表的过半数出席,才能举行。会议的决定,由出席人的过半数通过。
第十条居民委员会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居民会议由居民委员会召集和主持。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十八周岁以上的居民、五分之一以上的户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居民小组提议,应当召集居民会议。涉及全体居民利益的重要问题,居民委员会必须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会议有权撤换和补选居民委员会成员。
第十一条居民委员会决定问题,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居民委员会进行工作,应当采取民主的方法,不得强迫命令。
第十二条居民委员会成员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办事公道,热心为居民服务。
第十三条居民委员会根据需要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成员可以兼任下属的委员会的成员。居民较少的居民委员会可以不设下属的委员会,由居民委员会的成员分工负责有关工作。
第十四条居民委员会可以分设若干居民小组,小组长由居民小组推选。
第十五条居民公约由居民会议讨论制定,报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备案,由居民委员会监督执行。居民应当遵守居民会议的决议和居民公约。居民公约的内容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
第十六条居民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公益事业所需的费用,经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可以根据自愿原则向居民筹集,也可以向本居住地区的受益单位筹集,但是必须经受益单位同意;收支帐目应当及时公布,接受居民监督。
第十七条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经费和来源,居民委员会成员的生活补贴费的范围、标准和来源,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规定并拨付;经居民会议同意,可以从居民委员会的经济收入中给予适当补助。居民委员会的办公用房,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解决。
第十八条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编入居民小组,居民委员会应当对他们进行监督和教育。
第十九条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组织,不参加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但是应当支持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的工作。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讨论同这些单位有关的问题,需要他们参加会议时,他们应当派代表参加,并且遵守居民委员会的有关决定和居民公约。
前款所列单位的职工及家属、军人及随军家属,参加居住地区的居民委员会;其家属聚居区可以单独成立家属委员会,承担居民委员会的工作,在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和本单位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家属委员会的工作经费和家属委员会成员的生活补贴费、办公用房,由所属单位解决。
第二十条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居民委员会或者它的下属委员会协助进行的工作,应当经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同意并统一安排。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可以对居民委员会有关的下属委员会进行业务指导。
第二十一条本法适用于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所在地设立的居民委员会。
第二十二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本法制定实施办法。
第二十三条本法自1990年1月1日起施行。
1954年12月3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同时废止。

Ⅵ 我国关于适用港澳台居民来往内地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俗称回乡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出入境管理版局签发,是权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来往中国内地所用的证件。
香港中国旅行社(港中旅)2019年2月11日宣布,为提高办证服务效率,港中旅将于3月15日正式启用新预约系统,对“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俗称“回乡证”)相关业务等办证服务全面实行网上预约。

Ⅶ 社区工作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是什么

1、关于社区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常识可以参看社区居委会工作实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2、社区居委会工作实务:主要介绍社区建设的一些基本的实务和技能,所讲内容有社区工作基本知识和社区主要工作实务。

3、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是为了加强城市居民委员会的建设,由城市居民群众依法办理群众自己的事情,促进城市基层社会主义民主和城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7)与居民相关的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社区工作者的知识结构至少应当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社区工作自身的理论体系和实务模式。社区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主要方法之一具有一套独特的工作原则、步骤和方法,社区工作者必须首先了解自己的工作的特殊和特点,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巧。

第二,相关行为科学及社会科学的知识方法。在现代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过程中,吸收了各种现代科学成果。

如果说,从事个案和小组工作更需要掌握一些社会心理学、精神医学、文化人类学知识的话,社区工作则更需要政治学(如公共行政学)、社会学(如组织社会学)以及经济学、教育学知识。

第三,社区背景知识。较全面、深入了解一般社区结构、服务事业及公共或私人机构的功能特点,并熟悉社区生活习俗,从而容易适应工作环境,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

Ⅷ 关于社区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常识

  1. 关于社区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常识可以参看社区居委会工作实务和中华人民专共和属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2. 社区居委会工作实务:主要介绍社区建设的一些基本的实务和技能,所讲内容有社区工作基本知识和社区主要工作实务。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是为了加强城市居民委员会的建设,由城市居民群众依法办理群众自己的事情,促进城市基层社会主义民主和城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根据宪法制定的一部法律,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一号公布 自1990年1月1日起施行。一共有23条内容。

Ⅸ 居民用水的法律法规

摘要 在中国,有关水资源保护的法律和法规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 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 》、《 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管理规定 》、《 城市供水条例 》、《 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规定。

Ⅹ 谁知道关于居民大会、居民代表大会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北京地区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宪法也有关于相关规定,不过不太多

热点内容
条例宣传标语 发布:2025-07-08 17:27:12 浏览:455
8o岁老人离婚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7-08 17:24:05 浏览:240
中国劳动合同法弊端 发布:2025-07-08 17:23:20 浏览:637
陕西省测绘条例 发布:2025-07-08 17:11:05 浏览:654
陈小君民法总论 发布:2025-07-08 16:57:32 浏览:880
2019年婚姻法最新规定 发布:2025-07-08 16:54:53 浏览:597
脂肪条例 发布:2025-07-08 16:54:45 浏览:785
经济法自学笔记 发布:2025-07-08 16:54:42 浏览:913
印花税法律顾问合同 发布:2025-07-08 16:52:37 浏览:138
民法典演义 发布:2025-07-08 16:40:21 浏览: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