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马鼻疽法规

马鼻疽法规

发布时间: 2022-01-06 03:44:45

1. 如何鉴别诊断马腺疫

马腺疫俗称喷喉。是主要发生于马、骡、驴、幼驹的急性传染病。流行特点上多发生1岁左右幼驹,春秋季常呈地方流行,临床症状以体温升高结膜潮红稍黄染,上呼吸道及咽粘膜呈卡他性化脓性炎症,颌下淋巴结急性化脓性肿大(如鸡蛋大)破溃后该出大量黄色浓汁。本病必须与下列疾病鉴别:

(1)鼻腔鼻疽。颌下淋巴结肿胀,无热痛不化脓,鼻粘膜有鼻疽结节和溃疡。或有冰花样瘢痕。

(2)马传贫。与恶性腺疫有相似处,但马传贫可视粘膜可有出血点,心脏机能紊乱,白细胞减少,或接近正常。

(3)鼻炎。无传染性,体温微升,颌下淋巴结不肿或轻度肿胀不化脓。

2. 例举中国古代历史上三部著名的医学或药物学著作

计算机,机械,建筑设计,电子学和建筑工程。这几个是德国的强项。工作好不好找,就得看你的能力,以及到时候的市场需求。

3. 求养马知识!

养马知识
一. 饲料
马基本上是食草动物,它每天要花费长达12个小时在牧场或草原吃草。它有一个后肠发酵区,并在盲肠和结肠中有大量的纤维分解菌群。在马的后肠中,可以合成维生素B和挥发性脂肪酸。同具有前肠发酵区的反刍动物相比,马利低质量粗饲料的适应能力是较差的。
因此,首先以日粮中草料成分的质量为重点来合理地考虑马的饲养问题很重要。供应的草料可以是清洁的、不带泥土的草,或者是豆科干草、牧草、半干青贮料或草饼及制成颗粒的草。对于马来说,青贮的牧草要比其它种类的粗饲料更具危险性,因为食用以不适当方法生产的半干青贮料可能会导致肉毒梭菌中毒。在沃土上生长的多叶的、青的、细茎的、无尘土的牧草,能够满足相对定居的成年马对能量的全部需要。早期收的豆科干草和苜蓿,可以满足几乎所有各种等级的马对蛋白质的需要,具体则取决于同时饲喂的低蛋白精饲料量。为了满足生长、活动、妊娠或泌乳的需要,通常都需要饲喂以谷物为主的精饲料来维持充分良好的机体状态。
表1 马的预期饲料消耗量1 (以马体重的%计)
草料 精饲料 总计
成年马
维持需要 1.5~2.0 0~0.5 1.5~2.0
母马(妊娠后期) 1.0~1.5 0.5~1.0 1.5~2.0
母马(泌乳早期) 1.0~2.0 1.0~2.0 2.0~3.0
母马(泌乳后期) 1.0~2.0 0.5~1.5 2.0~2.5
活动量状况
活动量小 1.0~2.0 0.5~1.0 1.5~2.0
活动量中等 1.0~2.0 0.75~1.5 1.75~2.5
活动量大 0.75~1.5 1.0~2.0 2.0~2.5
幼马
哺乳期马驹(3个月) 0 1.0~2.0 2.5~3.5
断奶马驹(6个月) 0.5~1.0 1.5~3.0 2.0~3.5
1岁马(12个月) 1.0~1.5 1.0~2.0 2.0~3.0
1岁以上马(18个月) 1.0~1.5 1.0~1.5 2.0~2.5
2岁马(24个月) 1.0~1.5 1.0~1.5 2.0~2.5
1风干饲料(干物质约为90%)
表1所列为各种类别的马根据年龄、活动量和生产所处不同的阶段所预计的牧草和精饲料消耗量范围。与表1数值有出入的情况并不奇怪,例如训练活动量很大的赛马,每天消耗的饲料总量会超过其体重的3%。对所有各种类别的马,通常建议每天至少都要饲喂重量相当于其体重1%的某种草料,这样可以维持正常的后肠功能和减少发生疝痛或蹄叶炎的可能性。有些专家建议,草料在马的日粮中至少应占到50%,但对于某些性能要求高的马,限制其饲料中的谷物用量可能会使马难以保持充分良好的体态。
草饼(或草块)、全价的干草或谷物饲料块和完全制成颗粒的日粮等,是另外一些可以为马提供草料的方法。采用上述几种饲料的主要原因,是它们可在场地有限的情况下便于储存和装卸。此外,减少饲料的浪费和在马厩通风条件不良的情况下减少粉尘,也是考虑采用上述饲料的原因。由于在供应足量粗饲料的情况下全价饲料中的养分量仍可精确地确定,因此人们乐于将它用作快速生长的马驹的补饲日粮,甚至还将它用作性能要求很高的赛马的日粮。据报道,驯马师使用全价干草-谷物饲料后,马吃下全价颗粒饲料的速度要比单吃谷物时慢,但并未出现厌食和影响健康等问题。对全价块状饲料进行研究时所观察到的情况,与上述情况是一致的。
二. 营养和环境的影响
为马厩所设计的各种设施,常常是更多地考虑马主的舒适而不是为了马的需要。马厩的通风不良是人所共知的,有些情况下甚至达到了不透风的程度,因此,马只能呼吸质量很差的空气。在这种情况下,特别应该强调采用高质量的、无粉尘的、不带泥土的干草,或者采用压成块状或颗粒状的草料或干草与谷物的混合饲料。
三.繁殖
公、母马3周岁时开始配种。小群配种时,用3~5岁公马,公、母比例为1:10~20,6~6.5岁公马,公、母比例为1:25~35;个别公马至20岁,尚能保持良好的配种能力。在群牧条件下,对母马进行人工授精,受胎率80%左右,母马终生产驹10~l2匹。母马发情周期为17~21 天,妊娠期323~337天。
幼驹初生时的体高,相当于成年马的62%以上,管围相当于成年马的56.79%,体长、脚围相当于成年马的45%以上;生后一周岁的体高相当于成年马的87.98%,管围相当于成年马的82.74%,体长、胸围相当于成年马的76%以上;2周岁的体高和管围达到成年马的94%,而体长和胸围达到成年马的89%;至4~5周岁时生长发育基本完成。
四. 育种
马遗传性和生活条件的关系
养殖一点通 时间:2010-12-14 19:52:58 [马的养殖技术]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马具有能够把它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特性,叫做遗传性。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遗传性。具体表现在不同的形态特征(例如马体的高矮和长短、身体轻重、背腰长短、毛色等)和特性(例如善奔及敏活性、耐粗饲及抵抗各种不良环境条件的能力等),这都是它们内在的“根据”不同,也就是它们的遗传性不同的缘故。要了解和掌握它的遗传性,就得知道用于马种改良的每一匹种马或某一群马的来源,属于什么品种,是杂种还是纯种,是外来种还是本地种。如果是纯种或是我国某地历史悠久的地方马种,它们的遗传性可以说是比较稳定的,至少要比杂种或历史短的外来品种稳定些。当然,这种稳定性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稳定不变的。所谓稳定的遗传性就是说能把它好的特性,通过配种繁殖传给后代,也能把不良的特性传给后代,,怎样知道马的好和坏的遗传性呢?这主 要通过鉴定来评定它的优缺点传给后代的情 况。如果有品种系谱,同时还要审查它的血统。血统对种公马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血统可查,也可以通过对它们所生的幼驹的观察和鉴定来了解幼驹的亲代优良的品质和遗传稳定性的程度。
但是在长期的培育过程中,由于受到当地的自然环境和饲养管理条件变化的影响,“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些稳定韵性状在繁殖改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异。不过这要看这些外因是否对马的发育有利或是不利。要改良一一个马种,就必须满足马 匹所需要的有利条件,采用正确的改良方法,以促进幼驹向人们所需要的方向发展,否则,即使用来改良本地马种的种马品质是较好的,也会得出相反的结果。同样的道理,如果被改良的马种在某些方面缺点虽然较多,但由于采取正确的方法去改良它,最后却能得出理想的结果。
由此可见,在马种改良工作中,我们既要重视马的遗传性,即要强调选种,又不能忽视马的生活条件的作用。例如在培育马驹时,既要营养好,而且要使它经受得起酷寒盛暑和刻苦耐劳的锻炼,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预想的改良效果。特别在杂交时,遗传特性的相互影响和显性(优势)的规律,更容易看出改良的效果。例如公、母马(亲代)某些遗传特性对后代的影响,不仪决定于遗传性强的一方,还决定于幼驹(后代)的培育条件。凡最适应于杂种培育条件的亲代,’岜们的遗传性一般就【与优势.例如本地马和外来品种马杂交,如果培育条件基本上和本地马相同,那术杂种体尺和体型方面就以本地马占优势,但有时也可见到杂种后代出现有大头细脖(颈)、长肢短躯、肌肉发育不良等外形,这类马往往失去了本地马的耐粗饲和对当地的适应性的特点,又无良种马的优良体型和性能,使改良工作归于失败。这里也说明培育条件的重要性。反之,若给以杂种幼驹与改良品种接近或相似的培育条件,改良品种的特点较易表现出来,即通常说的杂交改良的效果好。论年龄壮年马就比青年马和老年马占优势,另外,母方的遗传性也会占优势,更容易表现出它的遗传特性。象这些问题,在马种改良上都要预先估计到。
马的选种和选配
养殖一点通 时间:2010-12-30 16:53:56 [马的养殖技术]
不论是采取本品种选育或杂交改良的方法,都应当重视选种和选配。所谓选种是指采用什么品种和把各方面表现好的公、母马挑选出来作种用。至于选配,实际上也属于选种的范围,是指有目的的选择公、母马进行交配,使之产生优良的后代,所以选种和选配不能分隔开来。
选种工作一.般符重于种公马方面,这并不等于不重视母马的选种,而是种公马对马群的影响大的关系,如果不 注意选种,就有把公马某些不良的遗传 性扩大其影响的弊害 所以选好种公马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可以按照1952年农业部制定的种马统一鉴定暂行办法去做。内容有外形、体尺、使役能力、血统鉴定及后代(后裔)测验五个项目。在我国各地马种改良的过程中,尚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
争取逐步做到这些项目.外形鉴定和体尺测定两项,可以参考“怎样选择马匹”一节去做 使役能力鉴定亦有做的必要,至少要测定马匹一天使役时间内能负担的重量,走多少公里,每小时慢步的速度,观察它是否很疲劳,是否适应当地生产的要求,条件许可还可以测定它的拉力。如果登记制度早已建立起来,也可以进行血统鉴定和后代测验。根据这些鉴定,在群众性的评定之下,最后评选出优等或良好等不同等级的种马。为了使选种工作做得全面些,也可以选择当地少数的母马作类似的鉴定。
至于选配的要求就更具体了,即是决定用某匹公马配某些母马。在马种改良过程中,不宜一见发情马就配,要按照事先拟汀好的选配计划去做。选配的一般原则是:好的公马配好 的母马以获得良好的后代,好的公马配一般的母马以获得较好的后代,而绝不允许用坏的公马配好的母马,以免降低马群的质量。例如要发展体 尺较大的马,就得选择较大的公、母马;要后代具有结实的体质,亦得选择具有同样结实体质的配偶。另外也可以采取截长补短的方法,即把公、母马各自所有的优良遗传特性和特点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使这个改良的马种能获得新的优良品质,这对改良我国的马种更是重要。例如我国的马种体尺、体重都嫌不足,但耐粗饲耐劳役。因此就有必要用较为重、大的种公马,则可得到体尺较大的耐粗饲和刻苦耐劳的后代,但不应采取弥补纠正的极端办法,如体质过分细弱及体型很狭窄的母马用体质粗重而体型过于宽广的种公马去配,而是选用体质结实的母马做配偶。在外形上更不应当用细长的四肢去克服太短的四肢;或用拱背去克服凹背,即不能用相反的缺点进行纠正,因为一种失格的体型是不可能用相反的体型进行矫正的。这样的选配是错误的,决不可能获得所希望的后代。
马的本品种选育
养殖一点通 时间:2010-12-30 16:54:18 [马的养殖技术]
这主要是指我国良马产区采用本品种选育提高的方法,这种方法应予重视,习惯上也有称这种方法为“土种选育”。本品种选育并不是随意让它们自由交配,而是要严格地从选种选配着手,并提高饲养水平。所谓选育,即不仅要选择好的马作为本品种改良的基础,而且更要求育出比它亲本更好的后代,既能保存本种固有的优良性能特点,而且还要求一代一代地提高。不过利用这种方法,有它的保守性一面,一般不能在短期内见速效,这是因为它的遗传性较为稳定。
采用本品种选育必须具备的条件,首先是在当地长期以来就已出产数量较多的马匹,而且其中也有不少良马,当地的生活环境很适于这些马种的发展。所用的种公马在体尺上至少超过当地一般马匹,这是选留种公马最基本的要求。凡早年曾经有过杂交历史而现在接近具备新品种条件的马匹,则进行畜群整理选优去劣,需要采取本品种选育一类的方法,以求把它们已提高的品质巩固下米,以免日久以后反而使已经具备的优良品质逐步退化掉。气候条件及饲养管理水平很差的地区,采用杂交方法不能见效而本地马又已适应当地条件,则可采用本品种选育。
所谓纯种繁育,实际上和本品种选育是同一类的育 种方•10S•法,只是习惯上把它适用于那些更有血统可查的良种马匹。例如对外来的品种,为了增殖这些品种的马匹数量,使它们更进一步适应我国的自然环境条件,防止品种马的近亲繁殖
养殖一点通 时间:2010-12-30 16:54:47 [马的养殖技术]
不论本品种选育或杂交繁育,有可能会发生近亲的关系。就马匹改良来说,在某地因为高度利用少数几匹或一匹优秀的种公马,它们的后代就容易产生都是有如兄弟姐妹,或祖孙、父子及亲属之间的血统关系。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缺乏新的种公马补充进来,老的种公马死了,只能从它所生的后代中选出种马继续彼此配种,长久以后,就会造成大批马匹都是不同程度的近亲血缘关系。
近亲繁殖有好处也有害处,要一分为二来看。它的好处是能把一匹或几匹优秀种公马及一些母马的优良品质保存巩固下来并传给后代,不过这要进行严格的选种选配,不能把这些近亲关系的后代不加选择地全部都继续用来配种,否则必然流于血统混乱,更难整理。在马种改良中,如采用这种方法必须有限度的采用。因此,马匹登记制度在这里就显得更重要了。
但是,由于盲目地滥用亲缘繁殖,必然会带来坏处,如后代体质弱,生产能力降低,生长发育差等。这是由于近亲繁殖时,父母双方生殖细胞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的缘故。
无论采取本品种选育还是杂交法改良马种,尤其在育种最后的阶段,如果见到有近亲繁殖的不良倾向时,就应停止继续这样做,最好的办法是引用同品种而没有血统关系,体质结实的种公马参加配种以代特原有的种公马,称为血液更新。或者淘汰那些已出现某些严重缺点的公、母马,不再供繁殖用,而只是把那些母马另用体质结实的壮年公马交配,然后再 观察它的结果。
退化,就应采用纯种繁育的方法来巩固和提高它们的品质。

马各种杂交方法
养殖一点通 时间:2010-12-31 12:18:37 [马的养殖技术]
杂交就是不同品种公、母马间的交配。杂交改良是马匹改良常采用的方法,也是马种改良的有效途径。世界上很多优良品种都是通过杂交的阶段,最后再经过选育而培育出来的。在我国畜牧业中,都在广泛地采取这种方法,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杂交法之所以有它的优越性,就是利用某一个品种甚至于几个品种的某些优良特性,通过与本地马种的交配遗传给后代,以提高本地马种的质量。一般地说,杂种马的体尺和性能比未经改良的普通马匹都有提高。如果采取正确的杂交方法,既能保存本国马种的某些优点,又吸取外来良种的特点,就能达到显著的效果。为什么杂交会有这样的效果呢?因为不同品种马的生殖细胞差异较大,含有显著不同的遗传特性,亲代双方结合以后,它们的对立矛盾性较同品种的大,因此促进了发展,而使杂交马更富干 生活力,更因为双方能遗传的某些特点彼此都以一种优势在克服对方,或则共同地表现出来,于是杂种马体尺和性能等方面,通过杂交的进展可以一代一代地提高。
最常用的杂交法是利用良种公马配本地母马,所得的下一代也叫第一代杂种。例如:阿尔登重挽公马×蒙古母马
阿蒙杂一代母马(公马去势作役用)这一类杂种马,在血统上各占双亲的一半。就体尺来说,一般大致居于这两个品种之间。如一匹种公马体高150厘米,母马130厘米,第一代杂种的体高大约能有140厘米上下,如果在怀孕期和幼驹培育时期饲养水平配合不上,其效果就不显著;若有足够的营养条件和锻炼,则可能更高一些。至于胸围及骨胳也相应地有提高。尤其是杂种生活力要比亲代双方更强。这就是所说的第一代杂种的优势表现,如果只改良到这个程度,是为了经济利用的目的,可称它为经济杂交。表4 重挽马和骑乘马与三河马杂交效果(单位:厘米、公斤)
从表中可见用重种阿尔登马与三河马杂交改良之后,各项体尺指标均见提高。但是用顿河马杂交则效果不显著,而且还有下降。
如果要继续进行改良,就必须把这些杂种一代的母马,仍用原来的改良公马交配(一般不是同一匹公马或有血缘关系的公马交配,以免造成近亲繁殖),由此得出第二代杂种,并且继续一代一代的用改良公马交配,得到杂交4~5代的杂种,这样的杂交方法,叫做级进杂交或吸收杂交 如果本地的饲养管理条件与外来品种产地的条件大体相似则可用级进杂交方法。但是根据我国今后改良马种的实际情况,不必要杂交到五代,可以从第二、三代的杂种里选出优秀的公、母马,就可以从中自相交配,称“自群繁育”或“横交固定”,以便继续把它巩固下来。如果级进的程度越高,杂种后代便偏似外来品种,而本国马种的特点很难保留,这对如何适应本地区的生活条件和实际需要可能会发生问题,如果饲养水平跟不上,杂种后代未必发育得很好。在满足杂种马所需的条件时随着级进的程度,改良马的体尺和性能通常会逐代地增加。我国阿拉伯×蒙古马杂交后代的平均体尺如下:
在杂交中电应选择优秀的母马 ,所得的杂种体尺必然有较显著的提高。此外,有些第三代的杂种,体尺上基本接近外来品种,而且比外来品种更有适应性。
再者,也可以用三个品种或四个品种杂交,以求把它们的优点结合起来。这类杂交方法通称为复杂育成杂交。各地在改良马种具体执行时,做法上各有些不同。如选用品种数量、杂交代数、各种不同品种的先后次序等变化比较大。所以各地的做法可供参考,未必一定要刻板地搬用,而应灵活地运用,更重要的仍是选用种公马的问题,是否与本地区的要求相适应。
我国各地已在采用这种方法订出各种育种方案进行改良马种工作。例如河南省国营黄泛区农场所计划改良的河南轻挽马就是有代表性的实例。蒙古母马×高血公马杂一代母马至阿尔登公马杂二代母马×阿尔登公马或托力公马不理想的淘汰’杂三代母马罕杂三代公马‘不理想的淘汰’
河南轻挽马
河南轻挽马的育种工作,经杂交阶段的观察是有成效的,据报导杂三代马基本符合理想型的指标。
我国东北是进行马匹杂交改良方面较早的地区,杂交方式亦多种多样,杂交效果亦各不相同(表7)。
我国东北目前正在进行“铁岭挽马”和“黑龙江挽马”的育种工作,例如“铁岭挽马”是利用原法国品种与蒙古马杂交出\来的母马,以后再用阿尔登品种公马杂交,杂交二、三代平均体高达149.3厘米,其中体高在150~160厘米的占45%,平均体重563.5公斤,个别的可达680公斤。用这些杂种后代进行自群繁育,经过一定时间的选育和整理工作,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即可成为品种。按东北地区的耕作和运输需要,有这样的马,已能基本满足。至于其他地区则必须根据各自的具体要求,制定不同的育种方案。
马的预防措施
养殖一点通 时间:2010-12-31 12:19:15 [马的养殖技术]
这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预防措施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抗病力应按照“马的饲养管理刀一节所提出的要求认真做好马的饲养管理工作。
2.合理使役马匹这是防止马匹发生疾病的一个重要措施。由于使役不当,往往会致使一些外伤疾病及其他疾病的发生。
3.做好消毒卫生工作 马厩、系马场、饲养管理用具、鞍挽具等,每隔一定时间进行一次消毒。马厩的消毒常可用10"-'20%石灰乳(取生石灰10份加水10份,待石灰块化成浆糊状,再加水40~90份,即 成10~20%的石灰乳),马体及用具用3~5%来苏儿消毒。
马厩门口应设消毒槽,粪便应集中堆积在距马厩100米左右的粪坑中,经发酵消毒后利用。
4.及时进行预防注射在春季对马匹进行炭疽芽胞苗预防注射以预防炭疽病;用破伤风类毒素定期预防注射(一次皮下注射5毫升)以预防破伤风。
5.隔离检疫,控制传染 凡新购进的马匹必须先进行隔离观察、检疫,以免把传染病带进健康群。此外,对原有马群也应作定期检疫(如鼻疽、马传染性贫血等),以便主动地、及早地发现病马,及时处理,防止传染病的蔓延。

收集的资料供你参考

4. 农业部动物防疫员新政

一、调整国家强制免疫和扑杀病种

国家继续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小反刍兽疫实施强制免疫和强制扑杀。在布病重疫区省份(一类地区)将布病纳入强制免疫范围,将布病、结核病强制扑杀的畜种范围由奶牛扩大到所有牛和羊。将马鼻疽、马传贫纳入强制扑杀范围。包虫病重疫区省份将包虫病纳入强制免疫和强制扑杀范围。对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暂不实施国家强制免疫政策,由国家制定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指导意见,各地根据实际开展防治工作。国家强制免疫和扑杀范围以外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由各地结合本地实际,统筹考虑,自主安排。

二、建立强制免疫和扑杀病种进入退出机制

根据动物疫病防控需要,建立强制免疫和扑杀病种调整机制。农业部、财政部依法适时将国家优先防治的重大动物疫病、影响重大的新发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病,纳入国家强制免疫和扑杀财政支持范围。在风险评估基础上,对已达到净化、消灭标准或控制较好的动物疫病,适时停止国家强制免疫和扑杀财政支持。

三、优化强制免疫补助政策

(一)调整强制免疫补助比例和下达方式。对东中西部地区疫苗经费继续采取差别化补助政策,补助资金向中西部适当倾斜。对国家确定的强制免疫病种,中央财政统一疫苗补助比例,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畜禽统计数量和疫苗补助标准等因素测算中央财政强制免疫补助规模,切块下达各省级财政,对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经费、免疫效果监测评价和人员防护等相关防控工作予以补助。各省级财政根据疫苗实际招标价格和需求数量,结合中央财政安排的疫苗补助资金,据实安排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原中央财政安排的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经费调整为动物防疫补助,对组织落实强制免疫政策、实施强制免疫计划、购买防疫服务等予以补助。

(二)调整疫苗采购和补助方式。进一步强化畜禽养殖经营者的强制免疫主体责任,对符合条件的养殖场户的强制免疫实行“先打后补”,逐步实现养殖场户自主采购、财政直补。养殖场户可根据疫苗使用和效果监测情况,自行选择国家批准使用的相关动物疫病疫苗。地方财政部门根据养殖场户的畜禽统计数量、免疫效果监测评价和产地检疫等情况,发放补助资金。对目前暂不符合条件的养殖场户,继续实施省级疫苗集中招标采购,并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有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强制免疫工作,进一步提高强制免疫质量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自主采购养殖者应当做到采购有记录、免疫可核查、效果可评价,具体条件及管理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

四、完善强制扑杀补助政策

建立扑杀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当前,根据养殖成本和畜禽市场价格变化情况,适当提高国家强制扑杀补助标准。标准调整后,猪维持800元/头不变;奶牛为6000元/头,肉牛3000元/头,羊500元/只,禽15元/羽,马12000元/匹,其他畜禽扑杀补助标准参照执行。中央财政对东中西部地区补助比例分别为40%、60%、80%。各地可根据畜禽大小、品种等因素细化补助标准。

五、其他

本方案自2017年1月1日起实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可根据本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本通知由农业部、财政部负责解释。

5. 731在中国犯下多少罪恶。。。。详情

一九三六年,日本陆军省和日参谋本部又根据日本天皇摄政裕仁的敕令,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两个细菌部队:一个是在长春以南五公里的孟家屯附近的华人村建立的九十三号军事基地----“关东军兽类传染病实验局”(也称“关东军兽医防疫研究所”,匿名“一零零号部队”),另一个就是在哈尔滨以南二十公里的平房建立的十七号军事基地----“关东防疫给水部”(或称“关东军用水供应及疾病预防局”,也称“东乡部队”)。如果说它是由背荫河移驻来的,不如说它是石井部队的扩大。一九四一年六月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以后。改名“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一九四五年五月,在苏联反击德国法西斯的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形势下,日本帝国主义作垂死挣扎,又把七三一部队改称“关东军第二五二零部队”。

侵华日军731等部队,把14世纪毁灭了当时欧州人口40%的鼠疫菌和其他的细菌,在中国的大地上各处散播。无辜的中国人民被这些看不见的武器所杀害,具有数百千年文明的城市村庄被摧毁,最为悲剧性的是,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请记下这些数字:

27万——侵华日军实施细菌战致死中国民众27万多人(日本学者认为,这是相当保守的数字,他们认为,死于侵华日军细菌战的中国人多于日军于1937年在南京制造的大屠杀人数);

3000公斤——侵华日军“731部队”每年可以生产出3000公斤的纯细菌(每135克的纯细菌就可以使400平方公里之内的所有水源遭到污染,每年的生产量足以污染全中国的水源);

3000人——侵华日军“731”部队用活人作试验人数(仅日方承认的);

也请记下这些距离我们已经很遥远的名词:

伤寒、副伤寒、霍乱、菌痢、炭疽热、马鼻疽、鼠疫、破伤风、气性坏疽……

还有那些罪恶的方式:

投放细菌炸弹、飞机喷雾、人工散布、细菌炸弹……

中国要说话。“让全世界了解真相,过去的日本曾严重违背国际公约,掩人耳目,惨无人道地进行细菌战毒害无辜的中国平民,且延至今日。重要的是,遭受日本法西斯荼毒的土地上,还有那么多的受害者,而凶手却逍遥法外!”

6. 怎样判断一匹好马

远看一张皮:就是要看马的全貌,包括毛色、营养、体格大小、体型结构、全身匀称与否等等。

近看四肢蹄:四条腿是马运动的重要器官,俗语云:“好马出在腿上,好人出在嘴上”,四肢与蹄和马的能力关系极大,因此必须近看、细看。要看肢势是否端正,管骨骨棒的粗细,筋腱的多少和坚强程度,对管和系要仔细看和摸,对蹄的大小、蹄质的好坏、护蹄毛长短等等都要仔细观察。

前看胸膛宽:前面看胸部的宽度(不可太宽、不可太窄,容纳一蹄者为佳)和肌肉的丰满程度。

后看屁股齐:后面看尻部和臀部是否强大肉多、形态整齐。

当腰掐一把:检查背腰的抗力强不强,同时把鬐甲(也叫前山)和尻(也叫后山)看一看,比一比前后的高低,俗话说“前山高不用挑”;背腰是否宽而平直,和尻部结合自然与否等等。

鼻子捋和挤:检查鼻子有无病症,如马鼻疽,同时看鼻梁高低,鼻孔大小,《相马经》云:“鼻大则肺大,肺大则能奔”。

眼前晃三晃:使马头向着阳光,用手在马眼前晃三晃,以检查马的视觉好坏,并观察眼球的形状。

开口看仔细:主要根据牙齿确认马的年龄,并检查牙齿质量、形状等,上下颌的咬合如是否为“天包地”和“地包天”等情况,如果马有护照和烙号,可以帮助确定准确的年龄。

7. 马的传染病分几种

马的传染病主要有:马传染性贫血、马流感、马鼻疽、马腺疫、非洲马瘟、马动脉炎、马鼻肺炎、马蹄疫、马子宫炎、马脑脊髓炎、马梨形虫病、马流行性淋巴管炎、日本脑炎等。

8. 马鼻疽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有哪些

马鼻疽的临床诊断对开放性鼻疽马的价值大。一般以鼻腔和皮肤形成特异性鼻疽结节,溃疡和瘢痕为特征诊断依据。为进一步诊断,则必须用马鼻疽菌素点眼,并以阳性反应为确诊。

具体点眼方法是:用鼻疽菌素原液3~4滴(0.2~0.3毫升)点在左眼结膜囊内。点眼后应防止风沙和光线直射或牲畜摩擦眼部。经3、6、9,到24小时内观察出现结膜潮红肿胀,有较多脓性分泌物判为阳性,对病马用土霉素治疗。对体重300千克左右马每次用土霉素3克,溶于5%氯化镁溶液30~60毫升中,充分溶解,分3处,深部肌肉注射,隔日1次,直到症状消失,再继续用药5次,一般20天左右,可达临床治愈。

9. 常见的一类,二类,三类动物疫病有哪些

动物疫病,是指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根据动物疫病对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管理的动物疫病分为下列三类:

一类疫病,是指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包括:口蹄疫、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小反刍兽疫等。

二类疫病,是指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等措施,防止扩散的。包括:布氏杆菌病、牛传染性气鼻管炎、牛恶性卡他热、牛白血病、牛出血性败血病、牛结核病、牛焦虫病、牛椎虫病等。

三类疫病,是指常见多发,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包括:牛流行热、牛粘膜病、牛生殖器弯曲杆菌病、毛滴虫病、牛皮蝇蛆病等。

(9)马鼻疽法规扩展阅读: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粲例》第二十八粲规定:国家对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实行分级管理,按照应急预案确定的疫情等级,由有关人民政府采取相应的应急控制措施。

第二十九条规定对疫点应当采取下列措施:

(一)扑杀并销毁染疫动物和易感染的动物及其产品。

(二)对病死的动物、动物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对被污染的物品、用具、动物圈舍、场地进行严格消毒。

10. 马鼻疽的机理病理

当鼻疽杆菌随着受污染的饲料或饮水进入消化道,它们通过咽粘膜侵入粘膜下结缔组织中,顺着淋巴管到达最近的淋巴结中并在其中繁殖。在少数情况下,它们被动物机体消灭。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侵入血流中。经由皮肤感染的则是立刻侵入血流。细菌被血流带到各器官,特别是肺脏中,在此引起鼻疽小结节和溃疡。在各器官中发生的变化有时因机体抵抗力强可不再发展,病变局限在原发部位甚至自愈。在多数情况下病变继续发展,病变局限在原发部位甚至自愈。在多数情况下病变继续发展,经由血流在其它器官中引起鼻疽的转移病灶,特别是晚期病例中的鼻疽和皮疽便是以这样的方式发生的。淋巴源性散播多见于皮肤上的鼻疽病变,病菌沿淋巴管的径路向附近的组织蔓延,形成串珠状的鼻疽结节,称为鼻疽淋巴管炎即皮疽。在少数病例,由于吸入病马咳出的或喷出的支气管分泌液而发生肺脏感染患病。驴易感性强,病菌直接进入血流而迅及扩散全身,在各器官中形成大量鼻疽结节,取急性经过,往往以败血症死亡。
鼻疽的主要病理变化:上呼吸道病变在鼻腔、鼻中膈、喉头甚至气管粘膜形成结节、溃疡,甚至鼻中隔穿孔。慢性病例的鼻中隔和气管粘膜上,常见部分溃疡愈合形成或放射状瘢痕。
肺脏病变结节大小不一,从粟粒大到鸡卵大,在肋膜呈半圆形隆起,也散在于肺的深部。初期是以渗出为主米粒大伴有充、出血的暗红色病灶,但随着向慢性转化,中心坏死、化脓、干酪化,周边被由增殖性组织形成的红晕所包围。病变陈旧时红晕变得不清楚,中心部钙化。急性渗出性肺炎是由支气管扩散而来,可形成鼻疽性支气管肺炎,严重时形成鼻疽性脓肿,细胞性纤维素性的黑红色或灰白色渗出物流到支气管,往往表成空洞,脓性渗出物可经支气管排出。转为慢性时,形成由结缔组织构成的包膜,钙盐沉积形成的硬节内部,可见细小的脓肿和部分发生瘢痕化。鼻疽性支气管肺炎,其特征是可见明显的炎性水肿,有时化脓、软化,但取慢性经过时,中心部呈灰泥样。
皮肤病变索状肿化脓、崩溃,成为糜烂性溃疡。溃疡一般浅而小有黄红色的渗出液流出,使周围的被毛粘着。
淋巴结病变以颌下、咽背、颈上等体表淋巴结为主,各脏器附属的淋巴结也发生髓样肿胀,继而可见化脓、干酪化的结节。

热点内容
十七大法治 发布:2025-07-08 07:25:37 浏览:981
为什么要把经济法和行政法分开 发布:2025-07-08 07:21:20 浏览:712
什么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发布:2025-07-08 07:19:09 浏览:561
劳动法的工作时间 发布:2025-07-08 07:06:20 浏览:466
道德与法治丹丹 发布:2025-07-08 06:48:17 浏览:854
行政法中的数字 发布:2025-07-08 06:48:13 浏览:978
刑事诉讼法档案装订标准 发布:2025-07-08 06:42:38 浏览:310
道德与法治野百合也有春天结局 发布:2025-07-08 06:40:08 浏览:267
unsw法学 发布:2025-07-08 06:37:43 浏览:197
吴鹏法学 发布:2025-07-08 06:37:34 浏览: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