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关于言论的法律法规

关于言论的法律法规

发布时间: 2022-01-06 07:18:52

① 宪法当中关于言论自由的具体法律条文

根据《宪法》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五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公民有言论自由,但是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规定,针对言论自由的限制,从限制的对象可分为两者,即针对言论内容的限制及非针对言论内容的限制。

(1)关于言论的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三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第三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第三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第四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② 关于网民网上发布言论的法律问题

在国内没有相关的法律,再说了,揭露事实这没有错,并不是说你恶意中伤对方。
回答补充:如果你反映的情况是真实的,那么游戏方就必须承受这样的损失,并且你是让更多的玩家去认识这个事件的真实面目,属于维护消费者权益。是好事

③ 网上散布不实言论怎么处理法律依据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关于网络传播不实言论的量刑的法律依据如下:

一、因为这些有的可能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的处罚有:

1、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2、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二、造谣严重侵犯人权时,可以参照《刑法》侵犯人身权利的条款。

诽谤罪《刑法》条文 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3)关于言论的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网络造谣诽谤的立案标准: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

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3、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此外,一年内多次实施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行为未经处理,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转发次数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网络诽谤罪的主体认定:

网络诽谤与传统的诽谤罪主体一样,凡是具备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能成为本罪的主体。然而网络空间里很少有人以自己的真实面目出现。

这就必然涉及到对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责任认定问题。网络服务提供商主要分为网络技术服务商(ISP)和网络内容提供商(ICP)两种。

ISP(InternetServiceProviders),是指营利性使用网络,为网络用户提供诸如网络联结、访问以及信息服务等从事互联网经营活动的服务提供商。

ICP(InternetContentProvider)是指向广大用户综合提供互联网信息业务和增值业务的电信运营商。世界各国关于在网络传播中ISP是否要应承担责任的规定并不统一。

④ 公民在发表言论自由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言论自由的核心是指国家的任何立法与行政活动都不得剥夺公民的言论自由。.但是,任何自由都不是绝对的,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
1、公民言论自由在法律范围内。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公民可利用言论自由讨论国内外大事、讨论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和法规,提出批评和建议,以实现管理国家、管理社会的权利;可以发表学术见解、进行学术研讨,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可谈论社会上的逸闻趣事、,风土人情,以丰富精神生活、增长社会知识。具体地说,任何公民都有平等的发言权;发表的议论只有不超出法律范围,就不受任何非法干涉。
2、公民言论自由有限制时间。当国内发生暴力或者骚乱行为时维护社会治安的需要、当外敌入侵时为捍卫国家安全的需要可以限制言论自由。
3、公民言论自由有限制内容。我国宪法第51条明确规定在行使权利和自由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得用言论进行反革命宣传、反革命煽动、不得用言论进行诬告、陷害其他公民的活动、不得用言论侮辱、诽谤、诋毁其他公民的人格尊严。

⑤ 言论自由的法律限制性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不得利用言论自由进行反对政府、危害国家和社会安定的煽动行为;

2、不得损害社会整体利益;

3、不得利用言论自由对他人的人格尊严进行侮辱诽谤。

4、不得泄露国家机密、不得披露商业秘密。

法律对言论自由的限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不得利用言论自由进行反对政府、危害国家和社会安定的煽动行为;不得损害社会整体利益;不得利用言论自由对他人的人格尊严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泄露国家机密、不得披露商业秘密等。

⑥ 关于保护言论自由权的法律

请问你多大年龄?上几年级?如果你还不到18周岁,根据法律规定你还是受监护年龄,你课外活动要征听你父母意见。如果你已经成人,学校强行占领你们的贴吧,那是违法行为,即便你们的贴吧内容不健康,也不是学校有权管理的事,请你们根据《宪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⑦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虚假言论网络追究责任的规定

最高院没有此规定,
但刑法修正案九有相关规定:
二十八、在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八十六条之一:“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经监管部门责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致使违法信息大量传播的;
“(二)致使用户信息泄露,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致使刑事案件证据灭失,情节严重的;
“(四)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十九、在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后增加二条,作为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一、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
“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一 利用信息网络实施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设立用于实施诈骗、传授犯罪方法、制作或者销售违禁物品、管制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通讯群组的;
(二)发布有关制作或者销售毒品、枪支、淫秽物品等违禁物品、管制物品或者其他违法犯罪信息的;
“(三)为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发布信息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⑧ 我国有没有关于言论自由的相关法律

我国有关于言论自由的相关法律。
在我国言论自由属于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有明确规定,中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言论自由并非漫无限制,在合理程度内限制个人的言论自由符合人类社会共同生活的需求。
公民在行使这些言论自由权时,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我国法规中限制性规定大体包括下列限制内容:
1、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的;
2、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士完整的;
3、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
4、煽动民族分裂,侵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破坏民族团结的;
5、泄露国家机密的;
6、宣扬淫秽、迷信或者渲染暴力,危害社会公德和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7、侮辱或者诽谤他人的;
8、法律、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9、任何挑战国家主权、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言论,都不属于言论自由的范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五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公民有言论自由,但是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规定,针对言论自由的限制,从限制的对象可分为两者,即针对言论内容的限制及非针对言论内容的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⑨ 在网上发帖或是发表言论,国家法律有没有相关规定对其制约和规范呢

当然有;1,不得发布反动言论(如反对国家,或者共产党)2,不得发布虚假信息,影响社会安定等,(如发布有大地震等虚假信息)

⑩ 网上发表哪些言论是违法的如何界定是否违法

随着互联网不断融入我们的生活,我们也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网络上发表言论,但是想要对所有人的言论进行严格管理,这肯定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是在网络上发表一些言论会触及法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总结:对发表言论是否违法的界定,一般都是根据社会管理和法律的角度出发,如果发表的言论已经造成重大影响,那么当事人肯定要受到法律制裁,如果发表出来的言论没有造成重大影响,但是有恶劣行为也是一种违法行为,肯定是要付出法律代价。

热点内容
劳动法的工作时间 发布:2025-07-08 07:06:20 浏览:466
道德与法治丹丹 发布:2025-07-08 06:48:17 浏览:854
行政法中的数字 发布:2025-07-08 06:48:13 浏览:978
刑事诉讼法档案装订标准 发布:2025-07-08 06:42:38 浏览:310
道德与法治野百合也有春天结局 发布:2025-07-08 06:40:08 浏览:267
unsw法学 发布:2025-07-08 06:37:43 浏览:197
吴鹏法学 发布:2025-07-08 06:37:34 浏览:498
法院逮捕决定书 发布:2025-07-08 06:36:09 浏览:348
四个表率推进依法治市 发布:2025-07-08 06:30:29 浏览:724
保险合同法讲座视频 发布:2025-07-08 06:25:42 浏览: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