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适航条例
❶ 适航认证是民航客机安全的最低标准,那么其他标准都是什么
“适航认证是民航客机安全的最低标准”。是一句很笼统的话!它涉及到的标准回有好几部!有商用飞机的、通答用飞机的、机载设备的等,这些都简称为初始适航标准,飞机投入运行后,还必须满足持续适航标准等等。这里讲的最低是指要达到适航的最低门槛标准。就好比小孩子上学必须满6岁这个标准一样的。10岁可以吗?当然好但是那个家长愿意呀!飞机标准高对旅客当然好了,可是厂家就遭殃了。所以才有这个标准,它是一个政府的法规文件。中国的适航从1985年开始已经有好些年了,民航界基本都比较了解,但是,我们的制作业还对此还有些滞后。
❷ 为什么中国开发的民用客机必须通过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和美国航空管理局 (FAA)的适航证审查才能在全
一、何谓适航证?
这是由适航当局根据民用航空器产品和零件合格审定的规定,对民用航空器颁发的证明。以证明该航空器处于安全可用状态的证件。
二、适航证的类别
分为标准适航证和限制适航证。只拥有临时国籍证的航空器不能申请适航证,但可以申请特许飞行证。适航证也叫做适航证书,飞机制造商的新机型要在全球市场上投放,除了要得到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和美国航空管理局 (FAA)的适航证外,还需要获得进口国家相关监管部门的证明。这是由波音、空客二家公司在全球民航客机的垄断地位所决定的,也是目前国际的通用标准之一,目前为世界其他国家(其国力所限,只能参照欧美标准)所公认。
三、波音在中国要投入营行,必须通过中国的适航证审查
例如:美国的波音787飞机,在2012年底时,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尚未给波音787飞机颁发型号合格证,波音787交付国内市场运营,也必须获得中国民航局颁的型号合格证,是波音最终向客户交付飞机的正常推进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措施之一。
四、中国民航局的型号合格证
其实就相当于适航证。如果没有获得该证明,则飞机将无法投入运营。标准适航证书颁发给按照普通(normal),公用(utility),特技(acrobatic),通勤(commuter)和运输(transport)类分类认证的飞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均明确规定:设计、生产及维修民用航空器及其发动机、螺旋桨和民用航空器上设备,须向国家民用航空主管部门申请领取型号合格证书、生产许可证书及维修许可证书。航空器需有国家民用航空主管部门颁发的适航证,方可飞行。对于为国产大飞机配套除发动机、螺旋桨和民用航空器上设备以外的航空产品,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提出要取得其供应商资质。
❸ 适航管理分类是什么
由适航管理机构代表国家制定的、对保障民用航空安全提出最低标准性要求和规内定的法令容性文件。航空发达的国家都有各自的适航条例,如美国的《联邦适航条例》,西欧的《联合适航条例》,前苏联的《民用飞机适航条例》等。适航条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对飞机设计和制造质量的要求。②对航空运输机构和维修厂站的要求。③航行和空中交通管制规则。④航空空域的使用规则。⑤对机场的要求。⑥对各类航空人员和学校的要求。⑦适航管理的程序和规则。为了保证适航条例的贯彻,一般实行各种许可证和执照制度。新设计的飞机必须取得型号合格证才能投入生产;工厂必须取得生产许可证才能进行生产;投入使用的飞机必须获得适航证才能航行;空运机构和机场必须获得许可证才能运行和使用;各种航空人员必须持有执照才能工作。适航管理机构根据有关的适航条例对各种申请审查合格后才颁发这些证件。民用机在发生故障和事故时,必须向适航管理机构报告,适航管理机构有专门部门收集、整理和分析这些报告,并采取措施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必要时还要对适航条例进行补充修改,使其臻于完善。
(来自网络)
❹ 如何才能取得航空的批准放行证/适航批准标签
应该是AAC-038表,也就是“批准放行证书/适航批准标签”,是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CAAC适航条例下签署的部件批准放行证书/适航批准标签。与FAA的FAA 8110-3 批准表,EASA的EASA 表1类似。
❺ 求空难所修订的适航条例
aloha修订了25.571,911修订了一个驾驶舱的条款,B747的TWA 800事故修订了25.981(最后一条我不太确定)
❻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的政策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船员管理,提高船员素质,维护船员的合法权益,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保护水域环境,制定本条例。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船员注册、任职、培训、职业保障以及提供船员服务等活动,适用本条例。第三条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主管全国船员管理工作。国家海事管理机构依照本条例负责统一实施船员管理工作。负责管理中央管辖水域的海事管理机构和负责管理其他水域的地方海事管理机构(以下统称海事管理机构),依照各自职责具体负责船员管理工作。
第二章船员注册和任职资格
第四条本条例所称船员,是指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经船员注册取得船员服务簿的人员,包括船长、高级船员、普通船员。本条例所称船长,是指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船长任职资格,负责管理和指挥船舶的人员。本条例所称高级船员,是指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相应任职资格的大副、二副、三副、轮机长、大管轮、二管轮、三管轮、通信人员以及其他在船舶上任职的高级技术或者管理人员。本条例所称普通船员,是指除船长、高级船员外的其他船员。第五条申请船员注册,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年满18周岁(在船实习、见习人员年满16周岁)但不超过60周岁;(二)符合船员健康要求;(三)经过船员基本安全培训,并经海事管理机构考试合格。申请注册国际航行船舶船员的,还应当通过船员专业外语考试。第六条申请船员注册,可以由申请人或者其代理人向任何海事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并附送申请人符合本条例第五条规定条件的证明材料。海事管理机构应当自受理船员注册申请之日起10日内做出注册或者不予注册的决定。对符合本条例第五条规定条件的,应当给予注册,发给船员服务簿,但是申请人被依法吊销船员服务簿未满5年的,不予注册。第七条船员服务簿是船员的职业身份证件,应当载明船员的姓名、住所、联系人、联系方式以及其他有关事项。船员服务簿记载的事项发生变更的,船员应当向海事管理机构办理变更手续。第八条船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海事管理机构应当注销船员注册,并予以公告:(一)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二)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三)被依法吊销船员服务簿的;(四)本人申请注销注册的。第九条参加航行和轮机值班的船员,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相应的船员适任证书。申请船员适任证书,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已经取得船员服务簿;(二)符合船员任职岗位健康要求;(三)经过相应的船员适任培训、特殊培训;(四)具备相应的船员任职资历,并且任职表现和安全记录良好。第十条申请船员适任证书,应当向海事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并附送申请人符合本条例第九条规定条件的证明材料。对符合规定条件并通过国家海事管理机构组织的船员任职考试的,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发给相应的船员适任证书。第十一条船员适任证书应当注明船员适任的航区(线)、船舶类别和等级、职务以及有效期限等事项。船员适任证书的有效期不超过5年。第十二条中国籍船舶的船长应当由中国籍船员担任; 确需外国籍船员担任高级船员的,应当报国家海事管理机构批准。第十三条中国籍船舶在境外遇有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无法满足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要求,需要由本船下一级船员临时担任上一级职务时,应当向海事管理机构提出申请。海事管理机构根据拟担任上一级船员职务船员的任职资历、任职表现和安全记录,出具相应的证明文件。第十四条曾经在军用船舶、渔业船舶上工作的人员,或者持有其他国家、地区船员适任证书的船员,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申请船员适任证书的,海事管理机构可以免除船员培训和考试的相应内容。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另行规定。第十五条以海员身份出入国境和在国外船舶上从事工作的中国籍船员,应当向国家海事管理机构指定的海事管理机构申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证。申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二)持有国际航行船舶船员适任证书或者有确定的船员出境任务;(三)无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出境的情形。第十六条海事管理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7日内做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予以批准的,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证;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第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证是中国籍船员在境外执行任务时表明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身份的证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证遗失、被盗或者损毁的,应当向海事管理机构申请补发。船员在境外的,应当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馆、领馆申请补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证的有效期不超过5年。第十八条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证的船员,在其他国家、地区享有按照当地法律、有关国际条约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有关国家签订的海运或者航运协定规定的权利和通行便利。第十九条在中国籍船舶上工作的外国籍船员,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取得就业许可,并持有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相应证书和其所属国政府签发的相关身份证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水域航行、停泊、作业的外国籍船舶上任职的外国籍船员,应当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加入的国际条约规定的相应证书和其所属国政府签发的相关身份证件。
第三章船员职责
第二十条船员在船工作期间,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携带本条例规定的有效证件;(二)掌握船舶的适航状况和航线的通航保障情况,以及有关航区气象、海况等必要的信息;(三)遵守船舶的管理制度和值班规定,按照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治船舶污染的操作规则操纵、控制和管理船舶,如实填写有关船舶法定文书,不得隐匿、篡改或者销毁有关船舶法定证书、文书;(四)参加船舶应急训练、演习,按照船舶应急部署的要求,落实各项应急预防措施;(五)遵守船舶报告制度,发现或者发生险情、事故、保安事件或者影响航行安全的情况,应当及时报告;(六)在不严重危及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尽力救助遇险人员;(七)不得利用船舶私载旅客、货物,不得携带违禁物品。第二十一条船长在其职权范围内发布的命令,船舶上所有人员必须执行。高级船员应当组织下属船员执行船长命令,督促下属船员履行职责。第二十二条船长管理和指挥船舶时,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保证船舶和船员携带符合法定要求的证书、文书以及有关航行资料;(二)制订船舶应急计划并保证其有效实施;(三)保证船舶和船员在开航时处于适航、适任状态,按照规定保障船舶的最低安全配员,保证船舶的正常值班;(四)执行海事管理机构有关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治船舶污染的指令,船舶发生水上交通事故或者污染事故的,向海事管理机构提交事故报告;(五)对本船船员进行日常训练和考核,在本船船员的船员服务簿内如实记载船员的服务资历和任职表现;(六)船舶进港、出港、靠泊、离泊,通过交通密集区、危险航区等区域,或者遇有恶劣天气和海况,或者发生水上交通事故、船舶污染事故、船舶保安事件以及其他紧急情况时,应当在驾驶台值班,必要时应当直接指挥船舶;(七)保障船舶上人员和临时上船人员的安全;(八)船舶发生事故,危及船舶上人员和财产安全时,应当组织船员和船舶上其他人员尽力施救;(九)弃船时,应当采取一切措施,首先组织旅客安全离船,然后安排船员离船,船长应当最后离船,在离船前,船长应当指挥船员尽力抢救航海日志、机舱日志、油类记录簿、无线电台日志、本航次使用过的航行图和文件,以及贵重物品、邮件和现金。第二十三条船长、高级船员在航次中,不得擅自辞职、离职或者中止职务。第二十四条船长在保障水上人身与财产安全、船舶保安、防治船舶污染水域方面,具有独立决定权,并负有最终责任。船长为履行职责,可以行使下列权力:(一)决定船舶的航次计划,对不具备船舶安全航行条件的,可以拒绝开航或者续航;(二)对船员用人单位或者船舶所有人下达的违法指令,或者可能危及有关人员、财产和船舶安全或者可能造成水域环境污染的指令,可以拒绝执行;(三)发现引航员的操纵指令可能对船舶航行安全构成威胁或者可能造成水域环境污染时,应当及时纠正、制止,必要时可以要求更换引航员;(四)当船舶遇险并严重危及船舶上人员的生命安全时,船长可以决定撤离船舶;(五)在船舶的沉没、毁灭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船长可以决定弃船,但是,除紧急情况外,应当报经船舶所有人同意;(六)对不称职的船员,可以责令其离岗。船舶在海上航行时,船长为保障船舶上人员和船舶的安全,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对在船舶上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人采取禁闭或者其他必要措施。
第四章船员职业保障
第二十五条船员用人单位和船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以及其他社会保险,并依法按时足额缴纳各项保险费用。船员用人单位应当为在驶往或者驶经战区、疫区或者运输有毒、有害物质的船舶上工作的船员,办理专门的人身、健康保险,并提供相应的防护措施。第二十六条船舶上船员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应当符合国家船舶检验规范中有关船员生活环境、作业安全和防护的要求。船员用人单位应当为船员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防护用品、医疗用品,建立船员健康档案,并为船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防治职业疾病。船员在船工作期间患病或者受伤的,船员用人单位应当及时给予救治;船员失踪或者死亡的,船员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做好相应的善后工作。第二十七条船员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有关劳动合同的法律、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加入的有关船员劳动与社会保障国际条约的规定,与船员订立劳动合同。船员用人单位不得招用未取得本条例规定证件的人员上船工作。第二十八条船员工会组织应当加强对船员合法权益的保护,指导、帮助船员与船员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第二十九条船员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船员职业的风险性、艰苦性、流动性等因素,向船员支付合理的工资,并按时足额发放给船员。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克扣船员的工资。船员用人单位应当向在劳动合同有效期内的待派船员,支付不低于船员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公布的最低工资。第三十条船员在船工作时间应当符合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不得疲劳值班。船员除享有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假期外,还享有在船舶上每工作2个月不少于5日的年休假。船员用人单位应当在船员年休假期间,向其支付不低于该船员在船工作期间平均工资的报酬。第三十一条船员在船工作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要求遣返:(一)船员的劳动合同终止或者依法解除的;(二)船员不具备履行船上岗位职责能力的;(三)船舶灭失的;(四)未经船员同意,船舶驶往战区、疫区的;(五)由于破产、变卖船舶、改变船舶登记或者其他原因,船员用人单位、船舶所有人不能继续履行对船员的法定或者约定义务的。第三十二条船员可以从下列地点中选择遣返地点:(一)船员接受招用的地点或者上船任职的地点;(二)船员的居住地、户籍所在地或者船籍登记国;(三)船员与船员用人单位或者船舶所有人约定的地点。第三十三条船员的遣返费用由船员用人单位支付。遣返费用包括船员乘坐交通工具的费用、旅途中合理的食宿及医疗费用和30公斤行李的运输费用。第三十四条船员的遣返权利受到侵害的,船员当时所在地民政部门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境外领事机构,应当向船员提供援助;必要时,可以直接安排船员遣返。民政部门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境外领事机构为船员遣返所垫付的费用,船员用人单位应当及时返还。
第五章船员培训和船员服务
第三十五条申请在船舶上工作的船员,应当按照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的规定,完成相应的船员基本安全培训、船员适任培训。在危险品船、客船等特殊船舶上工作的船员,还应当完成相应的特殊培训。第三十六条依法设立的培训机构从事船员培训,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有符合船员培训要求的场地、设施和设备;(二)有与船员培训相适应的教学人员、管理人员;(三)有健全的船员培训管理制度、安全防护制度;(四)有符合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船员培训质量控制体系。第三十七条依法设立的培训机构从事船员培训业务,应当向国家海事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并附送符合本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条件的证明材料。国家海事管理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做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予以批准的,发给船员培训许可证;不予批准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第三十八条从事船员培训业务的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船员培训大纲和水上交通安全、防治船舶污染、船舶保安等要求,在核定的范围内开展船员培训,确保船员培训质量。第三十九条从事代理海洋船舶船员办理申请培训、考试、申领证书(包括外国海洋船舶船员证书)等有关手续,代理海洋船舶船员用人单位管理船员事务,提供海洋船舶配员等海洋船舶船员服务业务的机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法人;(二)有2名以上具有高级船员任职资历的管理人员;(三)有符合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船员服务管理制度;(四)具有与所从事业务相适应的服务能力。第四十条从事海洋船舶船员服务业务的机构,应当向海事管理机构提交书面申请,并附送符合本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条件的证明材料。海事管理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做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予以批准的,发给相应的批准文件;不予批准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第四十一条从事内河船舶、海洋船舶船员服务业务的机构(以下简称船员服务机构)应当建立船员档案,加强船舶配员管理,掌握船员的培训、任职资历、安全记录、健康状况等情况,并将上述情况定期报海事管理机构备案。船员用人单位直接招用船员的,应当遵守前款的规定。第四十二条船员服务机构应当向社会公布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第四十三条船员服务机构为船员提供服务,应当诚实守信,不得提供虚假信息,不得损害船员的合法权益。第四十四条船员服务机构为船员用人单位提供船舶配员服务,应当督促船员用人单位与船员依法订立劳动合同。船员用人单位未与船员依法订立劳动合同的,船员服务机构应当终止向船员用人单位提供船员服务。船员服务机构为船员用人单位提供的船员失踪或者死亡的,船员服务机构应当配合船员用人单位做好善后工作。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四十五条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船员管理的监督检查制度,重点加强对船员注册、任职资格、履行职责、安全记录,船员培训机构培训质量,船员服务机构诚实守信以及船员用人单位保护船员合法权益等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船员用人单位、船舶所有人以及相关的机构建立健全船员在船舶上的人身安全、卫生、健康和劳动安全保障制度,落实相应的保障措施。第四十六条海事管理机构对船员实施监督检查时,应当查验船员必须携带的证件的有效性,检查船员履行职责的情况,必要时可以进行现场考核。第四十七条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船员服务簿、船员适任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证的船员以及取得从事船员培训业务许可、海洋船舶船员服务业务许可的机构,不再具备规定条件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无法改正的,海事管理机构应当撤销相应的行政许可决定,并依法办理有关行政许可的注销手续。第四十八条海事管理机构对有违反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治船舶污染水域法律、行政法规行为的船员,除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外,实行累计记分制度。海事管理机构对累计记分达到规定分值的船员,应当扣留船员适任证书,责令其参加水上交通安全、防治船舶污染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培训并进行相应的考试;考试合格的,发还其船员适任证书。第四十九条船舶违反本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海事管理机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在规定期限内未能改正的,海事管理机构可以禁止船舶离港或者限制船舶航行、停泊、作业。第五十条海事管理机构实施监督检查时,应当有2名以上执法人员参加,并出示有效的执法证件。海事管理机构实施监督检查,可以询问当事人,向有关单位或者个人了解情况,查阅、复制有关资料,并保守被调查单位或者个人的商业秘密。接受海事管理机构监督检查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资料或者情况。第五十一条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公开管理事项、办事程序、举报电话号码、通信地址、电子邮件信箱等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第五十二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船员用人单位遵守劳动和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船员服务簿、船员适任证书、船员培训合格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证的,由海事管理机构吊销有关证件,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第五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伪造、变造或者买卖船员服务簿、船员适任证书、船员培训合格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证的,由海事管理机构收缴有关证件,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还应当没收违法所得。第五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船员服务簿记载的事项发生变更,船员未办理变更手续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可以处1000元以下罚款。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船员在船工作期间未携带本条例规定的有效证件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下罚款。第五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船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给予暂扣船员服务簿、船员适任证书6个月以上2年以下直至吊销船员服务簿、船员适任证书的处罚:(一)未遵守值班规定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的;(二)未按照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治船舶污染操作规则操纵、控制和管理船舶的;(三)发现或者发生险情、事故、保安事件或者影响航行安全的情况未及时报告的;(四)未如实填写或者记载有关船舶法定文书的;(五)隐匿、篡改或者销毁有关船舶法定证书、文书的;(六)不依法履行救助义务或者肇事逃逸的;(七)利用船舶私载旅客、货物或者携带违禁物品的。第五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船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给予暂扣船员适任证书6个月以上2年以下直至吊销船员适任证书的处罚:(一)未保证船舶和船员携带符合法定要求的证书、文书以及有关航行资料的;(二)未保证船舶和船员在开航时处于适航、适任状态,或者未按照规定保障船舶的最低安全配员,或者未保证船舶的正常值班的;(三)未在船员服务簿内如实记载船员的服务资历和任职表现的;(四)船舶进港、出港、靠泊、离泊,通过交通密集区、危险航区等区域,或者遇有恶劣天气和海况,或者发生水上交通事故、船舶污染事故、船舶保安事件以及其他紧急情况时,未在驾驶台值班的;(五)在弃船或者撤离船舶时未最后离船的。第五十九条船员适任证书被吊销的,自被吊销之日起2年内,不得申请船员适任证书。第六十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船员用人单位、船舶所有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3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罚款:(一)招用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取得相应有效证件的人员上船工作的;(二)中国籍船舶擅自招用外国籍船员担任船长;
(三)船员在船舶上生活和工作的场所不符合国家船舶检验规范中有关船员生活环境、作业安全和防护要求的;(四)不履行遣返义务的;(五)船员在船工作期间患病或者受伤,未及时给予救治的。第六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取得船员培训许可证擅自从事船员培训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25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还应当没收违法所得。第六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船员培训机构不按照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培训大纲和水上交通安全、防治船舶污染等要求,进行培训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可以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给予暂扣船员培训许可证6个月以上2年以下直至吊销船员培训许可证的处罚。第六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经批准擅自从事海洋船舶船员服务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25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还应当没收违法所得。第六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船员服务机构和船员用人单位未将其招用或者管理的船员的有关情况定期报海事管理机构备案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第六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船员服务机构在提供船员服务时,提供虚假信息,欺诈船员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3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给予暂停船员服务6个月以上2年以下直至吊销船员服务许可的处罚。第六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船员服务机构在船员用人单位未与船员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向船员用人单位提供船员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2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给予暂停船员服务6个月以上2年以下直至吊销船员服务许可的处罚。第六十七条海事管理机构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一)违反规定签发船员服务簿、船员适任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证,或者违反规定批准船员培训机构、海洋船舶船员服务机构从事相关活动的;(二)不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的;(三)不依法实施行政强制或者行政处罚的;(四)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其他行为。第六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六十九条申请参加取得船员服务簿、船员适任证书考试,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交纳考试费用。第七十条引航员的培训和任职资格依照本条例有关船员培训和任职资格的规定执行。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制订。第七十一条军用船舶船员的管理,按照国家和军队有关规定执行。渔业船员的管理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参照本条例另行规定。第七十二条除本条例对船员用人单位及船员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有特别规定外,船员用人单位及船员应当执行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的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有关规定。船员专业技术职称的取得和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第七十三条本条例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
❼ 中国城际飞行器为什么要取得美国联邦航空局适航证
因为想进入其他国家市场,必须取得美国联邦航空局的识航证,因为大多数国家就认可美国的识航证,没有这个证,甭想进入国际市场.不进入国际市场,那就亏本了.飞机必须量产才能赚钱,前期投入很大,当然我国例外,投入的都是国家财富,卖了企业赚钱,领导分钱!
❽ 中国C919大飞机恐怕拿不到美国适航证,您还敢坐么
美国适航证就是美国说了算有对企业更好没有拉倒
C919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喷气式干线客机,2008年开始正式研制,是我国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C919飞机采用单通道窄体布局,基本型可以乘坐158名乘客,与目前国际航空市场上最为常见的空客320、波音737相当。C919全机长度接近39米,翼展近36米,比同类型飞机略大。C919大量采用复合材料和新型航空合金,使得机体更大的情况下,总体重量保持在合理水平。与同级别的空客A320和波音737相比,中国的C919更快速、更省油、更环保
C919的最大挑战不是国产化率,而是如何拿到美国的准飞证,也就是美国联邦航空局FAA认证。中国商飞的专家对取证比较乐观,认为尽管C919取证会千难万难,但有之前ARJ21支线客机探路,C919取证时间将会缩短, 6年内有望获得适航证。
有些国内外公众对C919大客机的安全性有些顾虑,其实这是多虑了。
一架喷气大客机,在其全寿命周期内,安全水平主要由以下四个要素决定,即航空器的设计、制造、运行和维护水平。
中国民航局颁布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例如CCAR21部、CCAR25部、CCAR121部和 CCAR145部,全都是参照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的法规和标准,甚至是逐字逐句严格翻译过来的,实际上中国民航运营安全水平在全世界范围内是较高的。
C919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外,生产制造方面绝不逊色同类型的波音、空客客机,目前C919大飞机的零部件都是特别成熟而且现今的国际品牌或中国制造,天天在天上飞,C919经历7年时间,严格按照CCAR25部来设计,研制体系严格按照美国SAE/ARP4754《高度集成或复杂飞机系统适航审定考虑》规定的方法和流程来开展,做了大量设计、计算、试验,可以说C919是完全按照美国标准设计和生产的,C919的安全性跟波音和空客的大飞机没有任何区别。
❾ 美国联邦航空局对ARJ21-700飞机的适航影子审查正式开始,为什么由美国审查
获得国际认可的方式就是能拿到国际适航界的老牌权威——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的型号合格证。
美国联邦航空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简称“FAA”)与中国民用航空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简称“民航局”)ARJ21-700型号合格审查组就ARJ21-700全机静力极限载荷试验在陕西闫良召开了适航审查会议。这是美国局方首次派出专家组参加中国局方的审查活动。
根据美国的法律法规,在与中国签署中美双方民用航空双边合作协议之前,要对民航局的机构、体系、法律、规章、适航审定能力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估,即所谓的“影子审查”。
在此次审查活动中,由中国民用航空西北地区管理局和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资深专业人员组成的审查组依据法规、规章和程序,对ARJ21-700全机静力极限载荷试验进行了全面审查。美国专家组全程参加了中方的审查过程,对中方的审定能力进行了评估。
经过四天紧张激烈的审查,中国方面全面展示了管理和审查大型飞机项目的能力、对美国规章和程序的熟知程度、与外国当局协同合作的经验,使美国局方的许多疑问一一消除。最终美国专家组对中国局方的公正性、权威性予以肯定,对中方的适航审定能力和坦诚、公正、有理有据的工作作风给予了高度评价,为启动以扩展中美民航双边合作为目的的“影子审查”铺平了道路。
据悉,鉴于ARJ21-700全机静力极限载荷试验审查的圆满成功,美国联邦航空局已经向中方发函,宣布正式启动“影子审查”,并将派出18人的审查队伍,全面开展与中方的合作。
❿ 介绍一下适航认证技术,并说一下我国面临的主要挑战,应如何解决。坐等答案。好答案另加分。
浅谈我国适航指令的颁发与管理
INTRODUCTION TO THE ISSUANCE AND MANAGEMENT OF CAD
卢国雄([email protected])
适航指令(AD)是在型号合格审定后,由适航当局针对在某一民用航空产品(包括航空器、航空发动机、螺旋桨及机载设备)上发现的,很可能存在或发生于同型号设计的其它民用航空产品中的不安全状态,所制定的强制性检查要求、改正措施或使用限制,其内容涉及飞行安全,如不按规定完成,有关航空器将不再适航。
中国民航总局在CCAR-39和AP-39-01中明确规定每一份适航指令均有统一的编号,而且都是民用航空规章第39部的一部分,并且明确要求民用航空产品在未满足所有有关适航指令的要求之前,任何人不得使用。因此,民用航空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单位以及使用和维修单位必须保证适用的适航指令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执行。对适航指令所规定的要求必须在期限内完成,若因未按时执行或完成适航指令而发生影响飞行安全的事故,由适航指令所涉及的民用航空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或维修单位负责。
一、我国适航指令颁发管理工作的概况
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的适航当局都十分重视适航指令的颁发和管理工作,把按时执行并完成适航指令作为保证航空器安全和航空器适航的必要条件,而且各个国家都有各自的适航指令的颁发和管理程序,包括适航指令的起草、征求意见、评审、公布及分发等等。其中以美国的适航指令颁发管理程序最为完善,不但建立了庞大的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而且保存了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美国适航当局颁发的适航指令,并公布于互联网,供全世界的航空公司等用户查询。
我国适航当局也非常重视适航指令的颁发管理工作,从1986年开始规范适航指令颁发工作以来,已建立了关于适航指令颁发管理的法规体系,建立了负责适航指令颁发和管理的组织机构体系,并颁发了中国民用航空规章《民用航空器适航指令规定》(CCAR-39)和《适航指令的颁发和管理》(AP-39-01)。
我国目前使用的适航指令的颁发管理系统是从1994年由民航总局适航审定司开发的适航信息系统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当时是以传真的形式,通过航空公司把航空器所发生的故障及问题收集起来,从中归纳出重复性、多发性的故障,然后制定有关措施。
由于适航指令颁发管理工作不仅工作量大,而且管理复杂,为了减轻各地区管理局适航指令颁发和管理部门的工作强度,提高适航指令颁发、管理工作的效率,民航总局适航审定司在2000年组织人力开发了适航指令颁发软件,建立了适航指令的信息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适航指令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效率,方便了使用者的查询,为政府对航空器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然而这项工作由于受到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软件功能上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不具备图文混排的功能,数据库内的适航指令没有图形的资料,适航指令保存不完整等。此外,该软件也不具备在互联网上进行浏览和查询的功能。随着民航机构改革的深化,民航系统内部各部门机构设置重新调整,职责改变,原有的民航系统在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适航指令颁发管理工作和职责也由各地区管理局适航维修处(原适航处)移交到相应新成立的适航审定处(新疆地区管理局适航处除外)。
为了配合适航指令颁发管理工作和职责的转移,同时也为了适应民航机型日益多元化、规模化,特别是越来越多地引进旧飞机的情况,保证适航检查员能够及时方便地查阅中文适航指令(CAD),在民航总局适航审定司的领导下,民航总局安技中心在参考美国联邦航空局网站的基础上,在2002年会同凯兰公司一起组织人员研发了一个具有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平台的新系统——适航指令网络化管理系统。该系统已于2004年3月1日首先在华北地区管理局运行,并于7月1日在全国各地区管理局正式投入使用。为配合新系统的研发和使用,民航总局安技中心先后组织人员翻译了FAA的适航指令参考资料,编写了有关新系统的培训教材,并对各地区管理局的有关人员进行了适航指令颁发和管理及新系统使用的专项培训。
二、我国适航指令的颁发管理程序
目前,我国适航当局已与美国(FAA)、法国(DGAC)、德国(LBA)等多个国家的适航当局建立了关于适航指令的交换关系,保证了我国适航当局能够及时得到这些外国适航当局针对在该国注册的航空器所颁发的适航指令;同时我国也同进口我国生产的航空器的国家建立了联系,以保证该国适航当局及时得到我国针对国产航空器所颁发的适航指令。在收到国外适航当局转来的适航指令后,我国适航当局的适航指令编发管理单位根据该适航指令所涉及的航空器在我国注册和使用的情况进行评估,将适用的编制成中文适航指令并转发给各有关的适航指令执行单位。流程图略。
其中有7点是值得注意的:
1、适航指令的接收
民航总局航空安全技术中心信息室是唯一代表中国民航适航当局接收国外适航指令的指定单位。任何渠道获得的适航指令必须经过信息室确认(盖章)才可作为符合规定的用于编制中文适航指令的参考依据。
2、适航指令的适用性评估
适航指令经信息室确认后,首先在民航总局航空安全技术中心航空器适航审定室(以下简称审定室)登记并进行适用性初评。初评为不适用的,返回信息室存档;初评为适用的,由审定室的指令跟管员按机型授权情况以传真形式分发给相应的地区管理局适航审定处/新疆地区管理局适航处(以下统称指令编管单位)进行后续的处理,或由审定室编制多机型(MULT)适航指令。
指令编管单位收到初评为适用的适航指令后,需结合被授权机型的实际使用情况对其适用性进行最终评估。最终评估为适用的方可编制CAD,最终评估为不适用的,列入月报表报至审定室。
紧急适航指令的评估过程与上述步骤相同,只是对适用的紧急适航指令,在编制CAD前,应先以传真形式将该紧急适航指令发给所辖地区的指令执行单位;由审定室编制MULT指令的紧急适航指令,审定室以传真形式将该紧急适航指令发给各指令编管单位,再由各指令编管单位传真给所辖地区的指令执行单位。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有关紧急适航指令的各个传真环节都需电话确认,以避免漏收情况发生。
3、CAD的编制、审核和批准
CAD的编制既要参照适航指令中所包含的全部信息,又要密切结合我国使用机型的实际情况。CAD编制后需要经过审核人审核和签字,并经过批准人批准,方可颁发。
4、CAD的颁发
CAD的颁发采用网上发布和传递硬拷贝件(包括原件、原件的复印件或传真件)并行的办法。如果二者有差异,以硬拷贝件为准。适航指令执行单位应及时到指定网站上查询和接收CAD,但应注意与硬拷贝件进行比对。CAD的硬拷贝件应由颁发该指令的指令编管单位传至其所辖地区内所有有关的执行单位;若其他指令编管单位辖区内也有该CAD的适用机型,则还应传至这些指令编管单位,并由他们进一步传至其辖区内所有有关的执行单位。指令编管单位自行编制国产航空器的CAD后,由该指令编管单位负责将CAD硬拷贝件发送至国内所有的执行单位,以及在国外登记注册的国产航空器所在国的适航当局。指令编管单位针对国外设计制造的航空器编制CAD后,由该指令编管单位负责通知并将CAD硬拷贝件发送至该设计制造国的适航当局。
5、CAD的延期、豁免和等效符合性方法
CAD的延期原则上仍按CCAR-39和AP-39-01的有关规定执行,只是在地区管理局机构和职责调整后,将原来由地区管理局适航维修处负责完成的工作改为由该局的适航审定处来完成(新疆地区管理局适航处除外)。
6、CAD的报表
CAD报表分月报表、季度报表和年度报表。月报表包含“适用的适航指令及相应的CAD”、“不适用的适航指令”和“适用但尚未处理的适航指令”三部分。各指令编管单位要在每月月初将上月月报表报至审定室,再由审定室汇总后报至总局适航审定司。季、年度报表由审定室依据各指令编管单位的月报表汇总而成,并以适航管理文件形式定期下发给各指令编管单位,以便各指令编管单位核对以确认没有漏收CAD。
7、存档和备份
各指令编管单位颁发CAD后,需将该CAD的呈批件、正式件存档,以备查阅,而且需定期对本单位颁发的CAD的电子文件进行备份。审定室的CAD数据库需要定期进行异地备份。
三、结束语
经过我国适航工作者多年不懈的努力,目前,我国适航指令颁发管理的水平和手段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与欧美先进国家的差距大大地缩短。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随着民航体制改革的逐步完成,各项适航管理法规、规章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信在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下,经过全体适航同仁的通力合作,凭借现代的信息化技术,通过加强国际信息交流,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姿态,提高效率,一定会使我国适航指令的颁发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更新、更高的台阶,从而更好地为民航飞行安全服务,为广大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