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条例》,有利于党政机关从源专头上狠刹奢侈浪费之属风;有利于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②《条例》是党政机关做好节约工作、防止浪费行为的依据和行为准则,为党政机关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提供了制度保障。(2分)
③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良好的精神风貌。(2分)
④弘扬勤俭节约,倡导艰苦奋斗,不仅靠国家,还与我们中学生紧密相关。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践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3分)
⑵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厉行节俭反对食物浪费的意见从政治方面有什么意义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勤俭节约的优秀典型。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也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春秋时期鲁国的贵族季文子,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东晋官员吴隐之,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做官后,他依然厌恶奢华,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多年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 古人云,成由勤俭败由奢。奢侈享乐终究是自取灭亡,自毁前程。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些党员干部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价值观的腐蚀,党内出现了以权谋私、贪图享乐的现象。有的只讲生活不顾生产,只求享乐不思创业;有的私欲膨胀,因而不惜贪污受贿,挥霍公款,聚敛财富,违法违纪;有的不深入基层,不办实事,不解决群众中的困难,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麻木不仁,饱食终日,无所作为;一些党员、干部在生活上铺张浪费、奢侈腐化,肆意挥霍国家和集体资财,侵犯群众利益,对此群众意见最大、反响最强烈。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出台,标志着制度的\“笼子”已经建造,人们期待,官场的享乐奢侈浪费之风,从此可以走进历史的坟墓。
⑶ 如何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请学习:
一是抓好宣传动员,倡树勤俭节约风气。把加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教育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条例》,加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意识教育,各单位负责同志率先垂范,带头学习并严格执行上级规定,争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新风尚的示范者实践者,真正把上级要求落到实处。认真开展“光盘行动”、“节纸行动”等一系列勤俭活动,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意识,要求干部职工从简安排各项活动,坚决反对各种奢侈浪费行为,改进工作作风,在单位形成“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的良好氛围,形成崇尚节约、反对浪费的机关文化,树立地税部门良好形象。
二是完善规章制度,建立节约长效机制。认真对照《条例》的各项规定,进一步落实经费管理、公务接待、外出考察、公车管理、会议活动、办公用房、资源节约等各项规章制度,对原有的会议、公务接待、车辆、财务、低值易耗品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制度进行重新梳理、完善。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考核标准,加大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严格实行责任追究,逐步实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从源头和过程上制止各种铺张浪费行为的发生,努力打造“节约型”机关,深入建设和谐地税。
三是把握关键环节,节约各项经费支出。严格办公经费和办公用品管理,规范办公用品的采购、配备、领用手续,充分利用内网系统扎实推进网上办公,准确核定文件印发数量和发放范围,减少文件印制的失误。提倡双面用纸和信封、复印纸的再利用;严格“派车单”制度,严照标准节约公务接待支出,严格执行工作日中午禁酒的规定,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坚决做到工作时间和工作日中午不饮酒,值班和执行公务时不饮酒;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实行《派车申请单》制度和车辆定编、费用定量、加油定点、维修定店、单车核算“四定一单”制度,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公务车辆使用管理的通知》,对严禁公车私用、严禁酒后驾车、严禁乱停乱放进行重申和强调,提高用车效率,适度减少公务用车次数;实施“绿色办公”,开展以节约用电、用水、用油、办公用品、通讯费用为主要内容的“办公五节约”活动,切实降低各项公务成本。
四是强化工作监督,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专门成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巡查小组,对各单位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措施情况进行巡查,不定期开展工作督查,查找发现浪费问题,对不符合上级要求的一律予以调整,发现问题,限期整改,以杜绝“跑、冒、滴、漏”等浪费现象发生,推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抓实见效。严格责任追究,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惩处力度,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进行考核,加大力度,引导干部职工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确保各项节约措施不折不扣地执行。
⑷ 中央制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都有哪些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同意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明确要求责任追究
会议指出,中央历来强调,各级党政机关要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带头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近年来,一些党政机关讲排场、比阔气、大手大脚、奢侈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广大干部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制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就是要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切实遏制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纪违规违法现象。

要坚持深化改革、标本兼治,着力推进相关改革,条件成熟的要尽快推出,需要研究探索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加以推进。要加强督促检查,加大惩戒问责力度,对铺张浪费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维护制度的刚性约束力。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各级党政机关和广大党员干部增强节约意识,在全党全社会进一步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浓厚氛围。
⑸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党政抄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袭费条例》第四条规定: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1、坚持从严从简,勤俭办一切事业,降低公务活动成本;
2、坚持依法依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制度的相关规定,严格按程序办事;
3、坚持总量控制,科学设定相关标准,严格控制经费支出总额,加强厉行节约绩效考评;
4、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安排公务活动,取消不必要的公务活动,保证正常公务活动;
5、坚持公开透明,除涉及国家秘密事项外,公务活动中的资金、资产、资源使用等情况应予公开,接受各方面监督;
6、坚持深化改革,通过改革创新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长效机制。
⑹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全文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推进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建设节约型机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浪费,是指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进行不必要的公务活动,或者在履行公务中超出规定范围、标准和要求,不当使用公共资金、资产和资源,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损失的行为。
第四条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应当遵循下列原则:坚持从严从简,勤俭办一切事业,降低公务活动成本;坚持依法依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制度的相关规定,严格按程序办事;坚持总量控制,科学设定相关标准,严格控制经费支出总额,加强厉行节约绩效考评;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安排公务活动,取消不必要的公务活动,保证正常公务活动;坚持公开透明,除涉及国家秘密事项外,公务活动中的资金、资产、资源使用等情况应予公开,接受各方面监督;坚持深化改革,通过改革创新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长效机制。
第五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负责统筹协调、指导检查全国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建立协调联络机制承办具体事务。地方各级党委办公厅(室)、政府办公厅(室)负责指导检查本地区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
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宣传、外事、发展改革、财政、审计、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根据职责分工,依法依规履行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相关工作的管理、监督等职责。
第六条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加强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的组织领导。党政机关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负总责,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
第二章经费管理。。。。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1/25/c_118287949.htm
⑺ 如何贯彻落实好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公款吃喝、超标接待、迎亲送殡、奢靡成风……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官员”铺张浪费现象已经成为大家茶前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咬牙切齿、激愤言辞的背后反映的是群众对奢靡浪费的“痛心疾首”。在此背景下,《条例》的出台赢得了大家赞誉和支持。
“严格审批控制公务接待标准”、“不得以任何名义新建、改建、扩建所属宾馆、招待所”……六十五项条例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党中央反腐倡廉的坚定决心和不移之志。我认为,只有做到“不断完善制度、领导以身作则、大胆严格执法”这三点,《节约条例》才能得以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
科学完善的制度设计是《节约条例》得以有效推进的前提。以公务接待为例,在完善制度上必须继续抓好以下环节:抓源头,严格确定公务接待范围、接待标准、陪同人数,“凡官员人等,非奉公差,不许借行堪合”;抓中途,防止接待超标变味,“虽系公差,若食宿过溢本数者,不问是何部门,俱不许应付”;抓监管,加大财务、账目审计力度,坚决处理违纪违规行为。
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是《节约条例》得以有效推行的关键。公务浪费是各国政府面临的一大顽疾,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到底有没有办法呢?老百姓说的很简单“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各级党政“一把手”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厉行节俭关系到民心所向,是党风廉政建设以及践行群众路线教育的题中之义,老百姓对此意见很大、呼声很高、盯得很紧,同时也要重温“天下之本在政府”“一方之本在抚案”的古训,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大胆严格执法是《节约条例》得以有效推行的保证。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说白了,就是不要轻易触动“有权有位”者的既得利益。对于执法者而言,在依法肃“奢”与结怨“巨室”之间面临着两难选择。然而,奢靡之风耗费社会资源祸及子孙后代,加之,百姓痛恨奢侈浪费、反对特权思想,从根本计,执法人员必须敢于碰硬,确保秉公执法不打折扣。
⑻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文件解读
优良传统上升为党内法规,强化制度权威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饭包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点灯笼访贫农。”这首歌谣,传唱于当年的中共苏区,道出了人们心中党的干部节俭奉公的形象。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素来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相关方面的制度建设也一直在探索、推进。
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十六号训令——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关于反贪污浪费的指示》、《中央节约检查委员会关于处理贪污、浪费及克服官僚主义错误的若干规定》、《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厉行节约的紧急规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到2012年12月4日的中央“八项规定” 、“六项禁令”,以及会议费管理新规、贺卡节礼“禁令”,编制细密的制度“防护网”,历来受到我们党的高度重视。
“以往大多是通过党纪政纪来进行约束,比如以内部通知的方式发布,此次提升到党内法规的高度,既表明了中央对解决‘四风’问题抓牢抓紧的决心,也保证了从源头上狠刹铺张浪费之风的可行性。”王韶兴指出。
党内法规中的条例,通常是指对党的某一领域重要关系或者某一方面重要工作作出的全面规定。以条例的形式制约浪费、厉行节约,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说,随着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制度刚性约束力的不断加强,制度设定的精细化程度加深,我们党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的“制度权威”也升级到了新的版本。
严格执行,形成“大落实”格局是重中之重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条例》的效果关键要看贯彻和实施。”王韶兴认为,制度制定之后,如何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真正确保贯彻不打折扣、落实不偏不虚,是更加艰巨的任务。
“对涉及《条例》的制度,要按照实体性(做什么)、程序性(怎样做)、保障性(违背了如何纠正)的要求加以细化。”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姚桓教授认为,制度的细化还应该包括解决制度缺口、制度碎片化、制度交叉冲突的现象。同时,更细化、更具操作性的配套规定也很重要。
“比如《条例》规定公务活动中的资金、资产、资源使用等情况应予以公开并接受监督,那么,这个公务活动包括哪些?这个是要更细化的着力点之一。”高新民说,各地各部门跟进《条例》的配套工作,值得关注。
形成“大落实”的格局也是重中之重。保证《条例》执行的刚性,防止制度疲软,不仅要全党动手,还要全社会一起动手,形成“大落实”的执行格局,这与政务信息公开、行政费用控制、增强财政预算约束、加强惩戒问责力度等,都密切相关。
“贯彻落实《条例》不能当做单纯的技术性工作来做。”姚桓认为,还是要把“教育先行”这个“老话”重提并一直提下去。《条例》的制度权威要渗透出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要与宗旨教育、艰苦奋斗教育联系在一起,解决思想深处的问题,克服模糊思想和错误认识。诸如树立“例外即是破坏”的观念,建立对浪费“零容忍”的心理,培育“越雷池即羞耻”的认知等,都是《条例》能够取得长久效用的“软约束”。
黑龙江规定省级领导班子公务接待中一律不准饮酒
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黑龙江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日前进一步明确了公务接待的有关要求,省级领导班子和省直单位在公务接待中一律不允许饮酒,实行最严厉的“禁酒”政策。
“禁酒令”要求,省级班子领导和省直单位干部职工到省内市(地)及以下基层单位从事公务活动,就餐中一律不允许饮酒。省级四大班子及省法院、省检察院,省直各单位,人民团体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接待部门都要严格执行此规定。
涉及到外事接待、招商引资、接待海外华侨华人中的知名人士、港澳台政要及各界知名人士的公务接待活动,可按标准提供省内地产酒,严禁提供高档酒。
五大关键词
1.预算
《条例》规定:“党政机关应当遵循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曾康华:公款浪费之所以成为顽疾,表面原因在于“公款”,其本质在于埋单的钱不受约束。如果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就等于从源头上拧紧了党政机关花钱的“阀门”。
2.制度
《条例》规定:“对无公函的公务活动不予接待,严禁将非公务活动纳入接待范围。”“如实反映接待对象、公务活动、接待费用等情况,接待清单作为财务报销的凭证之一并接受审计。”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龚维斌:这些规定抓住了当前老百姓反映最多最强烈的问题,对公务接待进行了规范化管理,非常及时必要。
3.改革
《条例》规定:“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及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普通公务出行由公务人员自主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沈荣华:公务出行社会化,这种做法可以从总体上降低行政机关的成本,将更多资金用于民生改善。
4.严控
《条例》规定:“从严控制国内差旅人数和天数,严禁无明确公务目的的差旅活动,严禁以公务差旅为名变相旅游”;“从严控制会议数量、会期和参会人员规模”。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这些规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不给任何想钻空子、想“打擦边球”的人机会。
5.监督
《条例》规定:“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的监督检查”;“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党政机关预算编制、执行等财政、财务、政府采购和会计事项的监督检查”;“审计部门应当加大对党政机关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的审计力度”;“发挥群众对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铺张浪费行为的监督作用,认真调查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竹立家:《条例》有关监督的安排,表明了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力度和决心,体现出党政机关要用真心实意、实际行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⑼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文件内容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推进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建设节约型机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浪费,是指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进行不必要的公务活动,或者在履行公务中超出规定范围、标准和要求,不当使用公共资金、资产和资源,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损失的行为。
第四条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应当遵循下列原则:坚持从严从简,勤俭办一切事业,降低公务活动成本;坚持依法依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制度的相关规定,严格按程序办事;坚持总量控制,科学设定相关标准,严格控制经费支出总额,加强厉行节约绩效考评;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安排公务活动,取消不必要的公务活动,保证正常公务活动;坚持公开透明,除涉及国家秘密事项外,公务活动中的资金、资产、资源使用等情况应予公开,接受各方面监督;坚持深化改革,通过改革创新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长效机制。
第五条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负责统筹协调、指导检查全国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建立协调联络机制承办具体事务。地方各级党委办公厅(室)、政府办公厅(室)负责指导检查本地区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
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宣传、外事、发展改革、财政、审计、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根据职责分工,依法依规履行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相关工作的管理、监督等职责。
第六条 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加强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的组织领导。党政机关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负总责,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
学习解读
阐明制定《条例》的目的、依据、适用范围,明确了工作原则、责任部门和工作职责。《条例》第三条对“浪费”一词的含义进行明确。
本条例所称的浪费,是指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进行不必要的公务活动,或者在履行公务中超出规定范围、标准和要求,不当使用公共资金、资产和资源,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损失的行为。
《条例》第四条规定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应当遵循的“六个坚持”的原则,即坚持从严从简,勤俭办一切事业;坚持依法依规,严格按程序办事;坚持总量控制,加强厉行节约绩效考评;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安排公务活动;坚持公开透明,接受各方面监督;坚持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长效机制。
《条例》第五条规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和地方各级党委办公厅(室)、政府办公厅(室)负责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检查。纪检监察机关和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依法依规履行管理、监督等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