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防御条例
⑴ 台风的应急防范措施有哪些
防台风的应急措施
1、未雨绸缪。在家拉筑“安全网”。住在楼房中的居民,在台风到来前应检查一下门窗是否牢固,并及时关好窗户,取下悬挂物,收起阳台上的东西,尤其是花盆等重物,加固室外易被吹动的物体。此外还要留意媒体发布的台风消息,采取预防措施。检查电路、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台风来临前应准备好手电筒、收音机、食物、饮用水及常用药品等,以备急需。如果家中有病患,还要准备好必需的药品,如常用的抗菌药物,感冒药和皮肤病、眼病及外科常用药等。特别是家中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病人,应准备好相应药品。
2、主动避险。当台风来临时,大部分市民会安静地待在家里。对一些因各种原因留在单位或外出办事的人来说,台风天里,更要注意安全。很多意外都发生在刹那间,所以我们的第二个小锦囊专门针对这些台风天里外出的人。
3、危险地带莫逗留。台风袭来时,切勿在玻璃门窗、危棚简屋、临时工棚附近及广告牌、霓虹灯等高空建筑物下面逗留,每年台风中被砸伤的事故都有发生。此外,尽量避免在靠河、湖、海的路堤和桥上行走,以免被风吹倒或吹落水中。
3、及时撤退保安全。台风来前,住在低洼地段部分居民就会转移。转移时除了要保管好家里的贵重物品外,还要带上随身的日用品,多准备点衣物和干粮很有必要,免得不够用重新返回家中,发生危险。如果家里地势较低,转移之前还要垫高柜子、床等家具,把大米、蔬菜等放在高处。
4、防疫救灾。台风过境后,并不等于危险完全解除。这时,很多人因为掉以轻心而导致危险发生,特别是在一些地质灾害易发地段。还有,灾后的食品安全也不可忽视。第3个安全小锦囊,就是提醒市民注意灾后安全的。
5、地质灾害点莫去。台风过境,常常会带来大暴雨,暴雨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如果你家住在地质灾害易发地区或已发生大暴雨地区,就要更加注意了。灾后出门,特别是去山区,一定要事先了解路段情况,如遇到溪谷水量暴涨而冲断桥梁、或因塌方而不能通行的,一定要等危险解除以后再前进,千万不要贸然进山。
6、不要擅自返家园。当台风信号解除以后,要在撤离地区被宣布为安全以后才可返回。回家以后,发现家里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不要慌张,更不要随意使用煤气、自来水、电线线路等,并随时准备在危险发生时向有关部门求救。
7、灾后消毒很重要。台风过后,防疫防病、消毒杀菌工作要及时跟上。市民一定要喝经过消毒处理的水,不要用未经消毒的水漱口、洗瓜果和碗筷,不吃生冷变质的食物,食物要煮熟煮透,饭前便后要洗手。及时清除垃圾、人畜粪便和动物尸体,对受淹的住房和公共场所要及时作好消毒和卫生处理。
⑵ 根据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气象灾害预警级别由什么规定
同时以中英文标识,与国家的所有应急处置等级和颜色保持一致。而台风、暴雨、寒冷3种预警信号的黑色预警信号成为历史,统一以红色为最高等级。
中文名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外文名
Warning Signals for Meteorological Hazard
简称
预警信号、气象预警
组成部分
名称、图标、级别、标准和防御指南
分类
台风、暴雨、暴雪等
快速
导航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含义及防御指南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类型及地区特点
全国各地预警管理方案总体相同;但不同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对于同一或不同的预警类型也有不同的标准:当一气象要素在某地构成了气象灾害时,在另一地却不一定是气象灾害,这可能是预警规定的种类、时间等不同造成的。寒潮、霜冻、低温预警标准地方差异较大。以下预警信号为我国常见预警信号及标准。预警生效时,请以气象台发布的具体措施为准,按照电视、广播等指示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除下表的预警信号之外,各地有其他不同的预警,如寒冷预警(广东等)、雪灾预警(青海等)、大雪预警与道路冰雪预警(东北地区)以及其他预警信号。沿海地区的气象台还会发布专门用于海洋地区的海上气象预警。具体含义应对措施及具体含义请查询省(直辖市、自治区)气象部门网站。
除了气象预警信号,由于不少地区的预警发布平台在气象台,因此气象台还可能发布环境、地质、森林、海洋、健康等类型的预警信号。
⑶ 国家有没有规定(台风)风力达到几级不需要上班!
需要看本地区的相关规定,比如说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广东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中指出:蓝色台风预警时海水养殖、海上作业人员应撤离;黄色预警时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停课,滨海浴场、景区、公园、游乐场(包括蓝色预警时撤离人员)停工;橙色和红色预警时就已规定居民应当留在安全场所,具体规定如下:
《广东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
广东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一、台风预警信号
台风预警信号分五级,分别以白色、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一)台风白色预警信号
含义:48小时内将受台风影响。
防御指引:
1、进入台风注意状态,警惕台风对当地的影响。
2、注意通过气象信息传播渠道了解台风的最新情况。
(二)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含义:24小时内将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8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为6~7级,或者阵风8~9级并将持续。
防御指引:
1、进入台风戒备状态,做好防御台风准备。
2、注意了解台风最新消息和政府及有关部门防御台风通知。
3、加固门窗和板房、铁皮屋、棚架等临时搭建物,妥善安置室外搁置物和悬挂物。
4、海水养殖、海上作业人员应当适时撤离,船舶应当及时回港避风或者采取其他避风措施。
(三)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含义:24小时内将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10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为8~9级,或者阵风10~11级并将持续。
防御指引:
1、进入台风防御状态,密切关注台风最新消息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发布的防御台风通知。
2、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停课,未启程上学的学生不必到校上课;上学、放学途中的学生应当就近到安全场所暂避或者在安全情况下回家;学校应当妥善安置在校(含校车上、寄宿)学生,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安排学生离校回家。
3、居民应当关紧门窗,妥善安置室外搁置物和悬挂物,尽量避免外出;处于危险地带和危房中的人员应当及时撤离,确保留在安全场所。
4、停止户外集体活动,停止高空等户外作业。
5、滨海浴场、景区、公园、游乐场应当适时停止营业,关闭相关区域,组织人员避险。
6、海水养殖、海上作业人员应当撤离,回港避风船舶不得擅自离港,并做好防御措施。
7、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加强值班,实时关注灾情,落实应对措施。
(四)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12小时内将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者阵风12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者阵风12级以上并将持续。
防御指引:
1、进入台风紧急防御状态,密切关注台风最新消息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发布的防御台风通知。
2、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停课,学校应当妥善安置寄宿学生。
3、居民避免外出,确保留在安全场所。
4、停止室内大型集会,立即疏散人员。
5、滨海浴场、景区、公园、游乐场应当停止营业,迅速组织人员避险。
6、加固港口设施;落实船舶防御措施,防止走锚、搁浅和碰撞。
7、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密切监视灾情,做好应急抢险救灾工作。
(五)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12小时内将受或者已经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或者已达12级以上并将持续。
防御指引:
1、进入台风特别紧急防御状态,密切关注台风最新消息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发布的防御台风通知。
2、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停课,学校应当妥善安置寄宿学生;建议用人单位停工(特殊行业除外),并为滞留人员提供安全的避风场所。
3、居民切勿外出,确保留在安全场所。
4、当台风中心经过时风力会减小或者静止一段时间,应当保持戒备和防御,以防台风中心经过后强风再袭。
5、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严密监视灾情,做好应急抢险救灾工作。
(3)台风防御条例扩展阅读:
关于因台风停工,工人工资的问题,《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是这样规定的:
《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第三十九条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用人单位停工、停产,未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最长三十日)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正常工作时间支付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可以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按照双方新约定的标准支付工资;用人单位没有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当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百分之八十支付劳动者生活费,生活费发放至企业复工、复产或者解除劳动关系。
⑷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中所指的气象灾害有哪些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本条例所称气象灾害,是指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所造成的灾害。
⑸ 根据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种类和级别由谁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气象灾害的防御,避免、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从事气象灾害防御活动的,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气象灾害,是指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所造成的灾害。
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因气象因素引发的衍生、次生灾害的防御工作,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实行以人为本、科学防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将气象灾害的防御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全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第六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建立联防制度,加强信息沟通和监督检查。
第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普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学校应当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有关课程和课外教育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气象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气象等部门应当对学校开展的气象灾害防御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八条国家鼓励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的科学技术研究,支持气象灾害防御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气象灾害防御的科技水平。
⑹ 台风形成原因及防御措施
[台风是怎样形成的]
在热带海洋面上经常有许多弱小的热带涡旋,我们称它们为台风的“胚胎”,因为台风总是由这种弱的热带涡旋发展成长起来的。通过气象卫星已经查明,在洋面上出现的大量热带涡旋中,大约只有百分之十能够发展成台风。台风是怎样形成的呢? 一般说来,一个台风的发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a.首先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这个洋面不仅要求海水表面温度要高于26.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层海水里,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其中广阔的洋面是形成台风时的必要自然环境,因为台风内部空气分子间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米**2的能量,这个巨大的能量只有广阔的热带海洋释放出的潜热才可能供应。另外,热带气旋周围旋转的强风,会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腾,在气压降得很低的台风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涌起,继而又向四周散开,于是海水从台风中心向四周围翻腾。台风里这种海水翻腾现象能影响到60米的深度。在海水温度低于26.5℃的海洋面上,因热能不够,台风很难维持。为了确保在这种翻腾作用过程中,海面温度始终在26.5℃以上,这个暖水层必须有60米左右的厚度。
b.在台风形成之前,预先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我们知道,任何一部机器的运转,都要消耗能量,这就要有能量来源。台风也是一部“热机”,它以如此巨大的规模和速度在那里转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来源。台风的能量是来自热带海洋上的水汽。在一个事先已经存在的热带涡旋里,涡旋内的气压比四周低,周围的空气挟带大量的水汽流向涡旋中心,并在涡旋区内产生向上运动;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凝结潜热,才能促使台风这部大机器运转。所以,既使有了高温高湿的热带洋面供应水汽,如果没有空气强烈上升,产生凝结释放潜热过程,台风也不可能形成。所以,空气的上升运动是生成和维持台风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其必要条件则是先存在一个弱的热带涡旋。
c. 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转偏向力为零,而向两极逐渐增大,故台风发生地点大约离开赤道5个纬度以上。由于地球的自转,便产生了一个使空气流向改变的力,称为“地球自转偏向力”。在旋转的地球上,地球自转的作用使周围空气很难直接流进低气压,而是沿着低气压的中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北半球)。
d. 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别要小。在这种情况下,上下空气柱一致行动,高层空气中热量容易积聚,从而增暖。气旋一旦生成,在摩擦层以上的环境气流将沿等压线流动,高层增暖作用也就能进一步完成。在20°N以北地区,气候条件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高层风很大,不利于增暖,台风不易出现。如下图所示。
上面所讲的只是台风产生的必要条件,具备这些条件,不等于就有台风发生。台风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至今尚未彻底搞清。
[2]
一,台风的原因:
空气的流动是从高气压往低气压,而形成风在夏季时因为太阳直射由赤道往北移使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向成西南季风侵入北半球,和原来北半球的东北信风相遇,迫挤此空气上升增加对流作用,再因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风向不同,相遇时常造成波动和漩涡,这种造成的辐合作用和原来对流作用继续不断使形成的低气压漩涡越深,而四周空气加快向中心流入,流入越快风速就越快,而达到地面最大风速或超过每秒17.2公尺称之为台风.
二,台风形成的条件
一个地方会形成台风主要与它的热量及水气是否足够,要成立这条件须在热带海洋上.
三,台风来临时的预兆
台风来临时有下列情况:
(1)高云出现:台风最外缘是卷云,当此种云在某方向出现时云层渐渐增加时,表台风将快来临.
(2)雷雨停止:当夏季时,山区及盆地区域,每日下午有雷阵雨发生,而雷雨突然停止表台风渐近.
(3)能见度良好:远处的山树皆可清晰可见.
(4)海啸:台湾东岸的沿海居民,都有此种经验表台风2,3日会到.
(5)骤雨忽停忽落
(6)风向转变:台湾的夏季吹西南风而风向转变成东北风,表有台风来袭.
(7)特殊晚霞:当台风来临的1,2日前,日落时,在西方的地平线会发生数条放射状红蓝相间的光芒发射至天顶再收歛的东方和太阳对称之处称反暮光
(8)气压降低:进入台风边缘
四,台风的转向
台风的移动是受到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环流,受其南方偏东风而向西进行,到了约北纬20度以北,因科氏力之增加使北半球偏右进行,渐受西风导引而转向,如台风前进时,前方有高气压台风就受阻无法继续前进,这时台风就必须向低气压地方进行转向.
五,台风的消灭
台风刚开始时,风力不强,威力不大,但只要条件适合就会逐步发展当台风登陆后,因陆地水气供应缺乏发展不易,且陆地山峦起伏,地形阻力大台风因而渐弱,而至消灭很少能深入陆地台风登陆如:菲律宾,台湾,日本等,海岛地形会降低其威力.
[台风]
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海洋上的强大而深厚的热带气旋。台风分类 我国国家气象局规定从1989年元月起,使用国际热带气旋名称和等级标准。国际标准规定,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小于8级称为热带低压,8~9级称为热带风暴,10~11级称为强热带风暴,12级或以上称为台风。为统一台风警报的发布,我国对出现在150°E以西,赤道以北洋面上的台风,按每年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如9202号台风,表示这个台风是1992年出现在150°E以西的第二个台风。台风的活动有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季节性。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发生在5~10月,尤以7~9月为最多。台风的源地有②②②②②②②②②地域性。台风源地分布在南、北纬5°~20°左右的有岛屿分布的洋面上。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形成于西太平洋菲律宾东侧的洋面、日本的关岛附近和我国南海中部等地。
台风结构和天气
一个发展成熟的台风,按其结构和带来的天气,分为台风眼、涡旋风雨区、外围大风区三部分,从中心向外呈同心圆状排列。台风眼位于台风中心,直径约5~10公里。台风眼内盛行下沉气流,故天气睛朗,风平浪静。台风眼外侧为涡旋风雨区,这里盛行强烈的辐合上升气流,形成浓厚的云层,出现狂风暴雨,风力常常在12级以上,是台风中天气最恶劣的区域。再向外为外围大风区,风速向外减小,风力通常在6级以上。台风过境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胁航海安全。登陆后,可摧毁庄稼、各种建筑设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灾害性天气。
台风的形成
台风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①广阔的高温洋面。台风的形成与发展要有巨大的能量,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大量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热带洋面上,海温高,蒸发强,通过湍流运动向大气输送大量热量和水汽,具有高温高湿不稳定条件,其大量内能是台风产生和发展的巨大能量来源。②合适的流场。适宜的环流条件能起动和诱导高温高湿的空气产生扰动,使气流辐合上升。③合适的地转偏向力。气流产生拢动后,必须有一定地转偏向力作用。若地转偏向力达不到一定数值时,向中心辐合的气流则会直达低压中心,使之填塞不能形成气旋性涡旋,台风无法形成。所以台风大多发生在南、北纬5°~20°之间。④风的垂直切变要小。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辐合上升气流发展为气旋性涡旋。气流上升,绝热冷却产生凝结,凝结释放的潜热使空气增暖。风的垂直切变小,使潜热不向外扩散,保持台风的暖心结构。暖心的反馈作用,使台风中心气压继续降纸,空气涡旋愈旋转愈强,最后发展为台风。
台风的移动
台风形成后要发生移动。移动路径基本上沿副热带高压外缘,自东向西移动。但受众多因素影响,移动路径又很复杂。以北太平洋西部地区台风移动路径为例,其路径分为三条:①西移路径。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洋面一直向西移动,经过南海,在我国海南岛或越南一带登陆。②西北路径。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过琉球群岛,在我国江浙或浙闽一带登陆。③转向路径。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北方向移动,然后转向东北方向移去,路径呈抛物线状。
⑺ 防台风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1、居民在家里防台风要注意什么? 要收起屋内外的各种悬挂物,防止风吹坠物伤人;庭园花木用支架保护,修剪树枝,以防折毁或损坏屋瓦;关闭非必要门窗,并加钉木板;检查线路,准备手电、蜡烛,储存饮水,以防断电停水;多备一二日食物蔬菜,非必要时不要外出。
2、台风来时能在道路、街 道上走吗?
12级台风时,人身体受到的风力有100千克,会被吹倒,甚至吹飞,所以刮大风时尽量不要外出;若不得不外出,一定要着装醒目,弯腰慢步,尽可能抓住栏杆等固定物,过桥或行走于高处时伏身爬行;停止高空作业,封闭工地,在街道上行走时要特别注意高处坠落物体,切勿在玻璃门窗、临时工棚附近及广告牌、霓虹灯等高空构筑物下逗留.
3、台风来临之前,首先会刮起强风。强风有可能吹倒建筑物、高空设施,易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在台风来临时,千万不要在危旧住房、工棚、临时建筑、脚手架、电线杆、树木、广告牌、铁塔等容易造成伤亡的地点避风避雨。
强风会吹落高空物品,易造成砸伤砸死事故。因此,在台风来临之前要固定好花盆、空调室外机、雨篷,建筑工地上的零星物品等,以确保安全。
台风可能造成停水停电等现象,要及时做好日常生活的储备工作。
4、强风有可能吹倒建筑物、高空设施,易造成人员伤亡。如:各类危旧住房、厂房、工棚、临时建筑(如围墙等)、在建工程、市政公用设施(如路灯等)、游乐设施、各娄吊机、施工电梯、脚手架、电线杆、树木、广告牌、铁塔等倒塌,造成压死压伤。因此,在台风来临前,要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避开以上容易造成伤亡的地点,千万不要在以上地方避风避雨。
5、强风会吹落高空物品,易造成砸伤砸死事故。如:阳台、屋顶上的花盆、空调室外机、雨蓬、太阳能热水器、屋顶杂物,建筑工地上的零星物品、工具、建筑材料等容易被风吹落造成伤亡。因此,请广大群众及时固定好花盆等物品,建筑企业要整理堆放好建筑器材、工具、零星材料,以确保安全。
6、强风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的其他情况。如:门窗玻璃、幕墙玻璃等被强风吹碎,玻璃飞溅打死打伤人员;行人在路上、桥上、水边被吹倒或吹落水中,被摔死摔伤或溺水;电线被风吹断,使行人触电伤亡;海上(内陆)船只被风浪掀翻沉没,公路上行驶的车辆,特别是高速公路上的车辆被吹翻等造成伤亡。因此,在台风来临前,请广大群众要及时在安全的地方避风避雨,尽量避免在靠河、靠湖、靠海的路堤和桥上行走,船只要及时回港避风、固锚,船上的人员必须上岸避风,车辆尽量避免在强风影响区域行驶。
台风避险防灾十大
NO.1食物矿泉水有备才无患
听起来可能有些夸张,但从往年台风季节的情况看,准备些干粮和饮用水绝对没错。因为台风影响,很可能遇上停电停水,如果自家地处低洼,还可能被困上一两天,这时候,这些东西就派上用场了。虽然对新来的台风不知道有多厉害,但早做准备总是没
错的。
NO.2手电小照明能派大用场
除了食品,家里最好还能准备一些诸如手电、蜡烛和蓄电的节能灯,因为万一遇上停电或是房屋进水,用电将成问题,备用的照明设施还能解决些问题。同时也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夜晚出行。台风夜不比平时,没准会有什么被吹倒的东西横在你前方。
NO.3最怕高空物事前做检查
每年台风风力强悍时,常见一些较容易被忽视的但发生可能性又较高的灾害---高空坠物:折断的树枝、楼顶的广告、阳台花盆都会扛不住大风从天而降。台风来临之际,大家最好能清理自家阳台窗口的花盆家什,检查一下保笼是否安全,各个小区的物业公司应当再辛苦一些,看看哪些楼房的楼道窗户有破碎,在第一时间修补完整,以免大风刮起时,坠落伤人。
NO.4疏通下水管以防屋进水
地势低洼的居民区,大风大雨天造成积水的情况可能无法一时解决,但积水带来的麻烦和危险还是能避则避。趁暴雨来临之前,将自家的排水管道检查一遍。如果有条件最好疏通一遍。台风天雨水持续时间会很长,能把积水的可能性减到最小那是最好。特别是住在一楼的住户,包括一些临街的商铺,大家把一些碰不得水的电器、货物以及衣鞋,尽可能转移到高处,万一进了水,损失不至于太大。
NO.5住在危险区落脚亲戚家
特别是在农村,大风和暴雨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对此,当地的老百姓也得提高警惕,一旦发现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征兆时,不要迟疑,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尽早撤离危险区,并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使得周围居民能及时撤离。
NO.6最好不出门出门不带伞
不少市民出门骑自行车,这台风一来,雨披、雨伞等雨具自然必不可少。不过,骑车带雨具也有讲究。
有些年轻人骑车技术好,喜欢一手把方向,一手拿雨伞。这种做法本来就是违反交通规则的,台风天气更加要不得。要是风一大,雨伞一受力,骑车摔一跤可就太划不来了。喜欢用雨披的市民也要小心,出门时最好把雨披的前摆用夹子固定在车筐上,这样一来,就不会有风一吹,雨披盖住脸的尴尬了,也少了一份危险。
NO.7提醒有车族给车先体检
骑车难,我开车总可以吧!不过,汽车虽然“个头”大一些,在台风天气里也得多加小心。 减速慢行当然是第一位的,下雨路滑、风大受力、视线不清,路况真是够复杂的。咱毕竟不是玩F1的,技术上没把握,开得慢一点总是可以的,不变应万变嘛!另外,出门前,各位新手、老手们还是要多检查一下自己的爱车车况如何,雨刮器、刹车、各种灯光一个也不能出岔子,关键时候出问题是最麻烦的。当然了,如果一些新手对自己的技术没把握,还是安安耽耽,给爱车放放假吧!
NO.8停车小事情会出大问题
停车在平时是个问题,台风来了更是个问题。平时安全的停车位置等到刮台风的时候很可能就不安全了。所以,司机在选择停车位置的时候,一定要观察一下周围的情况,比如是不是贴近露天广告牌,楼上有没有花盆、杂物,此外,锈迹斑斑的空调外机也要敬而远之,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不过,躲也不是彻底安全。如果你的车子停在地下车库,一定要事先看看车库的排水系统是不是完善,免得台风过后,要从水里去捞车子。去年下大雨的时候,我市就发生过这样让车主心痛的事。
NO.9躲雨有窍门防雷也必要
躲雨也不是随便哪个地方就能躲的,搞得不好就容易出问题,下面这些由专家提供的建议也许对你会有用。
打雷下雨时,不要在山顶和高地停留,不要站在空旷的田野里,要避开孤立高耸凹凸的场所;不要在电线杆附近、大树下避雨,也不要在没有安装避雷针的高大建筑物下避雨,同时要远离铁塔和其他较高的金属物,可躲在低洼处或干燥处;在雨中不要打手机;田地间劳动的农民,不要扛着铁锹、锄头在雨中行走,尽量扔掉铁器工具;也不要在雨中狂奔,因为步子太大了,通过身体的跨步电压就越大。
NO.10家中小伢儿安全要关照
这段时间正是学生放假的时候,孩子的安全大家可不能掉以轻心。
如果孩子一个人在家,一定要提醒他不要随便打开紧闭的门窗,在台风来临的时候,早点把家电用器关掉。要是让孩子一个人在家实在不放心,隔一个小时给家里打个电话,随时了解情况也未尝不可。
台风预警信号及涵义
(一)T(灯光信号白白白)为台风注意信号,其含义为:距我市800公里范围内有热带气旋,48小时内可能影响我市。简称台风一号。
防御措施:提请市民和航船注意防风。
(二)●(灯光信号白绿白)为强风信号,其含义为:距我市500公里范围内有热带气旋,24小时内可能影响我市,风力可达
6-7级。
简称台风二号。防御措施:幼儿园停止上课;船舶避风。
(三)▲(灯光信号白绿绿)大风信号,其含义为:距我市200公里范围内有热带气旋,12小时内即影响我市,风力可达8级以上。简称台风三号。防御措施:各有关单位值班指挥人员到岗位准备应急措施;组织抢险队伍,准备物资器材;检查水、电、通信、交通工程设施;危险地带警戒及人员财产疏散;危房警戒及住户疏散;公布临时避险场所及撤退路线,并开放全部场所;中、小学停课;船舶避风;切断霓虹灯及有危险的室外电源。
(四)____(灯光信号绿绿绿)为大风增强信号,其含义为:热带气旋将严重影响我市,平均风力8级以上,阵风11级以上,简称台风四号。
防御措施:三防领导成员到指挥部集中指挥;抢险队伍到位;船舶采取防护措施。
(五)+(灯光信号红绿红)为飓风信号,其含义为:热带气旋在我市附近登陆,平均风力10级以上,阵风12级。简称台风五号。防御措施同台风四号。
(六) (灯光信号绿白白)为台风解除信号,其含义为热带气旋已登中途转向,将不再对我市构成威胁。
⑻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文件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气象灾害的防御,避免、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从事气象灾害防御活动的,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气象灾害,是指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所造成的灾害。
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因气象因素引发的衍生、次生灾害的防御工作,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实行以人为本、科学防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将气象灾害的防御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全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第六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建立联防制度,加强信息沟通和监督检查。
第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普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学校应当把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有关课程和课外教育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气象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气象等部门应当对学校开展的气象灾害防御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八条国家鼓励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的科学技术研究,支持气象灾害防御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气象灾害防御的科技水平。
第九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在气象灾害发生后开展自救互救。
对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预防
第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等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气象灾害的种类、次数、强度和造成的损失等情况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建立气象灾害数据库,按照气象灾害的种类进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并根据气象灾害分布情况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划定气象灾害风险区域。
第十一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和气象灾害风险区域,编制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根据上一级人民政府的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结合本地气象灾害特点,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第十二条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应当包括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和现状、防御原则和目标、易发区和易发时段、防御设施建设和管理以及防御措施等内容。
第十三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加强气象灾害防御设施建设,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第十四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工程建设标准,应当考虑气象灾害的影响。
第十五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气象灾害防御需要,编制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报国务院批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结合本地气象灾害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预案启动标准、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预防与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措施和保障措施等内容。
第十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气象灾害特点,组织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协助本地人民政府做好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和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工作。
第十八条大风(沙尘暴)、龙卷风多发区域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防护林和紧急避难场所等建设,并定期组织开展建(构)筑物防风避险的监督检查。
台风多发区域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海塘、堤防、避风港、防护林、避风锚地、紧急避难场所等建设,并根据台风情况做好人员转移等准备工作。
第十九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本地降雨情况,定期组织开展各种排水设施检查,及时疏通河道和排水管网,加固病险水库,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堤防等重要险段的巡查。
第二十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本地降雪、冰冻发生情况,加强电力、通信线路的巡查,做好交通疏导、积雪(冰)清除、线路维护等准备工作。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根据本地降雪情况,做好危旧房屋加固、粮草储备、牲畜转移等准备工作。
第二十一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在高温来临前做好供电、供水和防暑医药供应的准备工作,并合理调整工作时间。
第二十二条大雾、霾多发区域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加强对机场、港口、高速公路、航道、渔场等重要场所和交通要道的大雾、霾的监测设施建设,做好交通疏导、调度和防护等准备工作。
第二十三条各类建(构)筑物、场所和设施安装雷电防护装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防雷标准的规定。
对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设计文件进行审查,应当就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征求气象主管机构的意见;对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进行竣工验收,应当同时验收雷电防护装置并有气象主管机构参加。雷电易发区内的矿区、旅游景点或者投入使用的建(构)筑物、设施需要单独安装雷电防护装置的,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由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负责。
第二十四条专门从事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施工、检测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取得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资质证:
(一)有法人资格;
(二)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设备、设施;
(三)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完备的技术和质量管理制度;
(五)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
从事电力、通信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的单位的资质证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和国务院电力或者国务院通信主管部门共同颁发。依法取得建设工程设计、施工资质的单位,可以在核准的资质范围内从事建设工程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施工。
第二十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本地气象灾害发生情况,加强农村地区气象灾害预防、监测、信息传播等基础设施建设,采取综合措施,做好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第二十六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下,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国家重大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大型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以及城乡规划编制中,应当统筹考虑气候可行性和气象灾害的风险性,避免、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
第三章监测、预报和预警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气象灾害防御的需要,建设应急移动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健全应急监测队伍,完善气象灾害监测体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完善气象灾害监测信息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第二十九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完善灾害性天气的预报系统,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的准确率和时效性。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其他有关部门所属的气象台站和与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有关的单位应当根据气象灾害防御的需要,按照职责开展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工作,并及时向气象主管机构和有关灾害防御、救助部门提供雨情、水情、风情、旱情等监测信息。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根据气象灾害防御的需要组织开展跨地区、跨部门的气象灾害联合监测,并将人口密集区、农业主产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域、重要江河流域、森林、草原、渔场作为气象灾害监测的重点区域。
第三十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按照职责向社会统一发布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并及时向有关灾害防御、救助部门通报;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种类和级别,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
第三十一条广播、电视、报纸、电信等媒体应当及时向社会播发或者刊登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提供的适时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并根据当地气象台站的要求及时增播、插播或者刊登。
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并根据气象灾害防御的需要,在交通枢纽、公共活动场所等人口密集区域和气象灾害易发区域建立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接收和播发设施,并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转。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确定人员,协助气象主管机构、民政部门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应急联络、信息传递、灾害报告和灾情调查等工作。
第三十三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做好太阳风暴、地球空间暴等空间天气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
第四章应急处置
第三十四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情况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标准,及时作出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的决定,向社会公布,并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并向当地驻军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地区的人民政府通报。
发生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大范围的气象灾害,并造成较大危害时,由国务院决定启动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第三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灾害性天气影响范围、强度,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临时确定为气象灾害危险区,并及时予以公告。
第三十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气象灾害发生情况,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情况紧急时,及时动员、组织受到灾害威胁的人员转移、疏散,开展自救互救。
对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采取的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措施,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实施,不得妨碍气象灾害救助活动。
第三十七条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后,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所属的气象台站加强对气象灾害的监测和评估,启用应急移动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开展现场气象服务,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灾害性天气实况、变化趋势和评估结果,为本级人民政府组织防御气象灾害提供决策依据。
第三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应的应急工作。
民政部门应当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开展受灾群众救助工作,并按照规定职责核查灾情、发布灾情信息。
卫生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医疗救治、卫生防疫等卫生应急工作。
交通运输、铁路等部门应当优先运送救灾物资、设备、药物、食品,及时抢修被毁的道路交通设施。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当保障供水、供气、供热等市政公用设施的安全运行。
电力、通信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做好电力、通信应急保障工作。
国土资源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工作。
农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农业抗灾救灾和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工作。
水利主管部门应当统筹协调主要河流、水库的水量调度,组织开展防汛抗旱工作。
公安部门应当负责灾区的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维护工作,协助组织灾区群众进行紧急转移。
第三十九条气象、水利、国土资源、农业、林业、海洋等部门应当根据气象灾害发生的情况,加强对气象因素引发的衍生、次生灾害的联合监测,并根据相应的应急预案,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
第四十条广播、电视、报纸、电信等媒体应当及时、准确地向社会传播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急处置情况。
第四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气象主管机构提供的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趋势信息以及灾情发展情况,按照有关规定适时调整气象灾害级别或者作出解除气象灾害应急措施的决定。
第四十二条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调查,制定恢复重建计划,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或者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
(二)未按照规定采取气象灾害预防措施的;
(三)向不符合条件的单位颁发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施工、检测资质证的;
(四)隐瞒、谎报或者由于玩忽职守导致重大漏报、错报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
(五)未及时采取气象灾害应急措施的;
(六)不依法履行职责的其他行为。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采取气象灾害预防措施的;
(二)不服从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布的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决定、命令,或者不配合实施其依法采取的气象灾害应急措施的。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按照权限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无资质或者超越资质许可范围从事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施工、检测的;
(二)在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施工、检测中弄虚作假的。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一)擅自向社会发布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
(二)广播、电视、报纸、电信等媒体未按照要求播发、刊登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
(三)传播虚假的或者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的灾害性天气信息和气象灾害灾情的。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七条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气象灾害防御活动,按照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八条本条例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
⑼ 气象灾害由谁规定
,自然灾害会造成几百万元到几百亿元的损失,同时也会造成灾害区内不计其数的伤亡人数。
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之一。主要包括亚洲热带风暴,中国沿海城市区域出现的台风、南方地区的干旱、高温、山洪、雷暴、中国北方的沙尘暴等。北美地区常见的飓风、龙卷风、冰雹、暴雨(雪)。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
中文名
气象灾害
外文名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释义
是自然灾害中最频繁而严重的灾害
特点
七大特点
种类
20余种
快速
导航
气象灾害时间分布地区分布防护措施防御条例
种类
气象灾害,一般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
天气、气候灾害,是指因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暴雨(雪)、雷暴、冰雹、大风、沙尘、龙卷、大(浓)雾、高温、低温、连阴雨、冻雨、霜冻、结(积)冰、寒潮、干旱、干热风、热浪、洪涝、积涝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气象次生、衍生灾害,是指因气象因素引起的山体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森林火灾、酸雨、空气污染等灾害。
气象灾害有20余种,主要有以下种类:
⑴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
⑵雨涝:内涝、渍水;
⑶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⑷干热风:干旱风、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