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方面的法规
1. 微生物有哪些常用的分类鉴定依据和方法
你好,受高中水平的限制,我给出下列方法:
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一般来说,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相同的培养基、温度以及培养时间),同种微生物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这些特征包括菌落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等方面。(见高中生物选系1《生物技术实践》图2-8)因此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菌落特征对微生物种类进行判断。
使用选择培养基培养微生物或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选择培养基,顾名思义其作用是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例如,使用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能够培养出可合成脲酶的微生物;在培养基中PH调至酸性有利于霉菌的生长繁殖(抑制细菌的生命活动)等。选择培养一般是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或某一特征进行间接判断,得到的微生物往往并不只有一种,但是能够大致确定这些微生物存在的共有特征从而对其分类。
使用鉴别培养基。即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例如,水质检验中大肠杆菌的检验(大肠杆菌的存在数量用以衡量水被粪便污染的程度)就用到了伊红—美蓝试剂,该试剂与水或乳制品中的大肠杆菌反应出现深紫色且带有金属光泽,属于大肠杆菌的特征反应。与选择培养相比,鉴别培养基的鉴别所得结果的范围比较小,一般可直接测定某微生物的种类。
以上是个人结合书本某些内容进行的总结,希望能有用。
2. 哪一项法规对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生物安全提出了基本的管理要求
哪一项反馈对我过病原微生物十年生物安全提供基本的管理要求,这个一个管都对,我们明年就不会生物是延伸,我安全地都基本都管理,以后你要看哪个我国病原微生物十年15安人理论基本都管理拥有时候这个法国人你微生物室卫生问题路的基本没魄力要求的过渡型种类,对这个实验光提到管理。
3. 病原微生物操作废弃物的处理具体应该遵循什么法规处理
关于包装方面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条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二)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
(三)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产品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称和含量的,用中文相应予以标明;需要事先让消费者知晓的,应当在外包装上标明,或者预先向消费者提供有关资料;
(四)限期使用的产品,应当在显著位置清晰地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
(五)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应当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裸装的食品和其他根据产品的特点难以附加标识的裸装产品,可以不附加产品标识。
4. 我国兽医法律法规对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需要遵守哪些法规
评论 ┆ 举报 最佳答案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网络知道知识人的观点 回答:haha 学弟 12月3日 15:30 内容太多,用上传相关文件总是失败。只传给你以下部分,不知是否能满足你使用。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管理 第七条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第八条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后制定、调整并予以公布;动物间传染的...
5. 微生物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有哪些应用
一、微生物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的应用:
1、运用环境微生物手段既可以修复受污染天然水体生态,如湖泊、河道和港湾,还可以修复污染土壤生态,尤其是残留农药污辱的农田土壤和油田开采过程中被原油污染的土壤。
给水体投加除碳(有机碳)、除氮菌株,正成为一项消除水体富营养化的可行技术措施。
给土壤添加除油(矿物油)菌株,已成为一项成熟的修复油污土壤的技术措施。
2、污染物降解菌可用于处理污水及固体废弃物。
对于生活垃圾、禽畜粪便、农业废弃物等非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来说,投降解菌者,污染物去除率高、发酵温度高、发酵周期短。
对于有毒有害工业固体废弃物来说,投加有专性降解功能的菌株,更是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
3、微生物还用于污染物的互不性检测方面:如发光细菌法,已被定为国家标准(GB)方法和世界标准(ISO)方法。
二、几项已经开发多年,接近产业化的微生物技术:
1、微生物脱硫技术:
近年来研究人员把煤的物理选煤技术之一的浮选法和微生物处理相结合,即把煤粉碎成微粒与水混合,并将微生物加入溶液中,让微生物附着在黄铁矿表面,使其表面变成亲水性,能溶于水。在浮选中其难以附着在气泡上,下沉至底部,从而把煤和黄铁矿分开。由于它仅处理黄铁矿的表面,因此脱硫时间只需数分钟即可,从而大幅度缩短了处理时间,可脱除无机硫约70%。
2、微生物制浆和微生物漂白技术:
造纸工业中的制浆和漂白工序是污染物产生的主要工序。与化学法相比,虽然机械法制浆可以大大提高纸浆得率,从而节省大量林木资源。但是,磨木浆的能量消耗很大,而且成品纸的强度等质量性能不如硫酸盐浆,因而限制了这项技术的发展。微生物技术可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其中最具吸引力和挑战性的是微生物制浆与微生物漂白。利用微生物与微生物酶类进行微生物制浆与微生物漂白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因为微生物极易生长繁殖,酶催化反应具有高度专一性,反应条件温和,并且高效无污染。
3、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
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就十分重视微生物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并开展了大规模的科研活动。已开发了一系列的微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并在世界上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大气净化及污染环境介质治理等诸多方面。当前,环境微生物技术在国际上已进入蓬勃发展的轨道。随着全球范围内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和越来越严厉的环境法,市场对环境微生物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广泛。
我国的微生物技术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该技术的进一步开发需要得到社会、同行及主管部门的广泛支持,大力开展以污染控制技术为主体的微生物技术的研究,将大力推进微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并发展带动整个环保科技的发展,解决我国目前和未来面临的严峻的环境保护问题,并为环保市场提供高品质的环境保护高技术。应该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6. 微生物方面
什么产品,一般都是要高压灭菌吧,100度肯定是不够的。无菌检查的方法如果没有问题,那就是符合要求呗,就怕方法不对检查不出来一些可能存在的菌。
7. 选 40. 下列哪一项法规对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提出了基本的管理要求
对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提出了基本的管理要求的法规是《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于2004年11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4号公布,是为了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制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实验室及其从事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适用本条例。
2016年2月6日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2018年3月19日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
(7)微生物方面的法规扩展阅读:
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并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我国将生物实验室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一级、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三级、四级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实验目的和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
2、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
3、具有与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相适应的工作人员;
4、工程质量经建筑主管部门依法检测验收合格。
8. iso14644-1 中有没有规定微生物限度
iso14644-1 中有没有规定微生物限度
无菌检查是检查是否有活微生物存在的一种方法;,微生物限度检查是检查活微生物数是否超出规定限度的一种方法.由此可见两者是有区别的.无菌检查控制较严格,不允许论何活微生物存在;微生物限度检查只要求活微生物数控制在一定限度范围之内,即可.
在药品控制上,《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
无菌检查用于注射剂、滴眼剂等药物的检查,并且检查培养时间为14天.微生物限度检查用于片剂、口服液等制剂的检查,细菌培养3天.霉菌、酵母菌培养5天.口服给药制剂细菌数不得过100cfu/mL,或1000cfu/g;霉菌和酵母菌数不得过100cfu/m L(或)g.
相同之处,无菌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匀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无菌室内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