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宗教政策法规知识

宗教政策法规知识

发布时间: 2022-03-09 12:06:17

『壹』 如何全面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网上找的.你看是不是
1.把握我国宗教政策的内容。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准确理解三组关系。
(1)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的关系。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这一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其实质就是要宗教信仰自由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权利。具体指:信教或不信教的自由;信哪种宗教的自由;信哪个教派的自由;什么时候信的自由。所以二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统一的。
(2)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与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关系。自由和法律是统一的。公民有信教或不信教的自由,但公民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党和国家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目的是为了使宗教活动纳入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范围内,使信教公民的权利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有效地受到法律的保障。同时,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党主张宗教信仰自由与中共党员不得信教的关系。这两者并不矛盾。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不信教的自由,中国共产党作为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其成员——中共党员在入党时已经做出了自己不信仰宗教的自由选择。
3.正确理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原因:(略)。
(2)两个要求、两个支持: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4.全面理解贯彻宗教信仰自由的要求。
(1)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也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2)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我们必须遵循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
(3)反对封建迷信,反对邪教。

『贰』 关于云南省首届大学生宗教政策法规知识竞赛的总结和简历如何写

关于云南省首届大学生宗教政策法规知识竞赛的总结和简历,
需要自己认真写,抄袭是不行的

『叁』 民族宗教蒙古语文政策法律法规知识有奖竞赛题答案

http://www.docin.com/p-676262869.html

『肆』 如何践行涉及宗教领域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

一、坚决贯彻《宪法》第三十六条关于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的宪章,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公民的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并应当在公民中广泛宣传这一宪法原则,使其具有极大的权威性,使公民的宗教信仰得到真正的切实的保护。
二、中发【1991】6号文件指出:“《中共中央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是指导宗教工作的重要文件,要继续贯彻执行”。(《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第214页)在当前宗教方面立法工作滞后,法律尚不健全的情况下,要继续贯彻中共中央【1991】6号文件和中共中央【1982】19号文件,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事务。
三、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做到遵纪守法,一切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都要坚决做到“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宗教活动要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同时宗教界要懂法、用法,用法律武器制止违反政策和违反法律的行为,维护宗教界合法权益。
四、各级国家公务员,包括各级政务类公务员和宗教部门的公务员,要正确把握有关宗教方面的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行政权力,自觉接受国家法律的保护和法律的制约。
五、根据中国的国情,加快宗教立法的步伐,建立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宗教事务法律体系,作到在宗教事务工作中有法可依。

『伍』 学习法律知识、政治知识、宗教知识有什么好处

学习法律知识和政治知识,宗教只是单身,当然是对自己提高法律意识有好处来。

『陆』 全市第七个民族政治宣传月民族宗教蒙语语文政策法律法规知识有奖竞赛题答案

123456

答题

『柒』 民族宗教政策及法律、法规知识

国家和政党为调节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而采取的相关措施、规定等的总和。从回世界范围来看,民族政策的答实质和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前者如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发展政策;后者如种族隔离、种族歧视政策等。

从内容来看,有政策原则和政策措施之分。民族政策原则一般是指在民族工作的全局中必须遵循的大政方针,如我国实行的民族平等团结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等;具体的民族政策措施,通常是对涉及民族问题的某一方面而做出的具体的规定。

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实际上是有关少数民族的政策。它是党和政府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结合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和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客观实际制定的,其本质是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行为准则,是我国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捌』 云南省第二届大学生宗教政策法规知识答题活动开展情况统计表 怎么写

摘要 您好~亲~很高兴为您解答,在EXL表格里面写,写上日期,然后时间~时间 宣传大学生法规知识竞赛。然后时间~时间,开展 时间~时间,结束。就完事,写出参加了多少人就行

『玖』 全民贯彻党的宗教政策的意义是什么

类为什么不分种族、民族、地域、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程度都会有宗教信仰呢?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无疑,宗教信仰可以看作是全人类所具有的普遍特征。信仰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天赋,是人类对于宇宙天地命运历史的整体超越性的意识,是统摄其他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意识形式,是人类对人自身存在整体性的反思。 “宗教的本质既不是思维也不是行动,而是知觉和情感。它希望直观宇宙,专心聆听宇宙自身的显示和活动,渴望孩子般得的被动性被宇宙的直接影响所抓住所充实。” 宗教情感论的首创者施莱而马赫这样解释宗教的本质。的确,在原始人类智力能力很不发达的原初社会,人类出自内心地对日月星辰的运转,日夜冷暖的更替,自身生命的存在,感到越发的困惑,对死亡产生了巨大的恐惧,对主宰人类命运的自然力量以及社会力量背后的那种不可琢磨的伟大超自然超社会的力量顿生一种难以抗拒的顶礼膜拜之感。他以一种虔诚的态度“仰望”这种伟大的力量,对它产生一种信任依托之感,希望能借助他这个无限的终极力量解决自己心灵的恐惧和困惑。人类就不断地对这种终极无限的力量尽其所能地描述表达,在人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强弱的不同阶段,在生存环境不同的不同地域,对这种终极无限的形象、性质表达各不同,并且形成的宗教经典体系、宗教仪式、规章制度也是不同的,即宗教情感的外在载体、表现方式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原始社会,由于人的大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相当低下,人类与虫蛇鸟兽为伍,将这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实物化,于是就有了各个民族以各种动物或树木为对象的不同的图腾崇拜,并形成了一系列烦琐的习俗礼仪。这个时候巫术也应运而起,巫术表现为人与这种神秘的无限力量之间的沟通,中国原始社会在有重大事件时,会有利用占卜等方式向“天”请示,希望得到上天的启示,以在重大决策时能够顺天而行。《圣经》中有很多先知的故事,他们就是接受上帝的启示,再向人们表达、传授,从而使人们的行为能符合上帝的意志——即对上帝的绝对虔诚及“爱自己的邻人”等。各个民族在对这个终极无限的表达中,无不受本民族文化发展、地域环境、思维语言能力的影响,因此,各个民族的终极无限的呈现方式就不同。在古希腊是以宙斯为首的多神;在希伯莱文化中,必须绝对服从耶和华的指示;在中国上古时期,这个终极无限就是“天”。天不是一个人格化的无限的力量,但他无疑和西方的上帝一样,以其令人畏惧、敬畏的强大神秘的力量,激起人心灵上的感激、恐怖、膜拜等复杂的情感。上至君主,下至黎民,当其做了违背仁义的事,上天都能给予惩戒。中国人做事,总是力求顺天而行,替天行道。 随着人类思维能力、生产经验、知识体系、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宗教信仰体系也不断地完善,宗教的创始者将现实社会的道德标准加入到教义中去,以教导信徒为人处世按道德的标准去做。随着人的理性能力的不断健全,宗教的捍卫者对上帝这个终极实体的证明层出不穷,围绕着信仰和理性的争议反反复复,争论不休。而也有人对上帝的存在提出了质疑,不断地与宗教的捍卫者进行有关上帝的论战。甚至在同一种宗教内部,围绕证明上帝方式的不同,正宗与异端的争论其矛盾差异还要更加激烈。既然信仰起源于人类对超自然力的恐惧,对把握自己命运的力量的困惑,既然信仰是来自于感觉和情感,为什么要用人类的不健全的理性来佐证这个终极实体的存在与否呢?信仰和理性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何必要非要放在一起考虑呢?人类总是以今天的成果否定嘲笑昨天的无知,对上帝的理解竟然都处在不断的发展中,充满了人们的偏见和幼稚。可怜的上帝啊! 上帝在我心中,无须外人的证明来确定其存在。 为什么不能把一切复归本原呢?为什么不从最原始的感觉、经验、情感上体验上帝的存在呢?《圣经》(旧约)是希伯莱民族在其与周围各民族的长期争斗中,由先知们将某些私人的宗教情感记载下来,将对耶和华的忠诚和对希伯莱民族的忠诚统一起来,供希伯莱民族在历次困境中能团结一心,度过难关。《圣经》是整个西方民族的精神食粮,上帝就在每个人的心中,自己切实感受到了上帝的存在,才会对基督教产生坚强的信仰。《圣经》和传教士只是心中上帝信念的催化剂,目的只是在于激发人们心中宗教情感。 “对我来说,上帝比任何思想、事物或人更具有实在性。我明确感受到他的存在。我觉得他就在明媚的阳光中,在蒙蒙细雨中,在做祈祷和赞美礼拜时,我对他说话,仿佛对一个朋友说话,我们的讲话无比欢乐。他一次一次地回答我,他的话往往清晰易懂,以至于我的耳朵仿佛携带着他的声音;一般来说,他的话都会在我的心田留下深刻印象。” “上帝像自然界的空气一样环绕在我的周围。他和我的距离,比我的呼吸还要近。事实上,我就生活在、活动在、存在于上帝之中。 有时,我仿佛站在他面前,与他交谈。祈祷必有回应,有时这些回应以直接的压倒一切的方式,启示着他的存在和权力。 我感觉到一种存在、强大而有力,却舒适怡人,它在我的头上盘旋。有时,它仿佛用有力的双臂拥抱我。” 对于这些个人的情感体验,有人会问,到底真实性会有多大呢?即使是真的,也有人利用现代的心理学成果来进行分析,说这些只不过是人的心理反映而已。其实,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很难理解真正持信仰的人的切身感受。宗教情感论的反对者批驳说:将宗教的本质规定为信仰个体的个人经验,这不具有普遍性,宗教情感只是一种难以把握的神秘性感觉。 可是这种观点的出发点是概念的理论推演。宗教信仰首先是一种私人性的心理经验,其次在某个特定的民族历史环境中,被先贤们解释阐释,总结成一系列的理论体系,宗教仪式,宗教节日活动。在宗教经典的阅读和宗教仪式的进行中,个人的神秘性的宗教情感被激发了出来,人开始和上帝沟通,人的宗教信仰更加坚定、牢固。也就是说,私人性的宗教情感被客观化、普遍化为宗教经典理论和宗教仪式。宗教情感被客体化了,从而跨越了狭隘的私人性,具备了公共性。而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伦理道德、文化艺术、政治理念都借助这个载体得以灌输入信仰主体的信念中。因此,对宗教情感论的批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其攻讦。人类的宗教情感之所以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下被激发出来,并引起人们的共鸣,在于人类天赋的信仰本能,这是普遍的潜在地存在于每个人中的。当在某种特定的人生经历或生存背景的变迁下,人对自己的命运和社会、宇宙产生了反思,在顿刻感受到一个终极实体的呼唤。每个人的具体生活经历虽然不一样,但对命运和生命的思索是一样的,都要面临死亡的来到,都会不由自主地感受、揣测那个超越现实的彼岸的世界,感受到终极存在对个人命运的左右,对社会历史进程的控制。对这个终极实体所行成的一系列复杂的个体性的感觉和情感,通过客观化后,再试图激发起其他信仰主体的宗教情怀。 宗教信仰从一种私人性的个体经验、心理感受,实体化成一个特定民族的共同的具有一系列理论经典、宗教仪式、规章制度等存在形式,无论是对信仰主体,还是对整个社会民族来说,都是有相当重大的意义的。对个人来说,当他面对自己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而困惑时,当他对死亡和未来产生不确定的恐惧时,如果他皈依了神,便会相信神与他同在,感到来自神的爱悯和力量,他不会陷入无助的绝望,而丧失生存的勇气。对于社会来说,宗教信仰是凝聚社会成员、增强社会向心力和团结力的强大精神武器,使人建立起有助于社会稳定的道德观念。没有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宗教信仰可以长久屹立于大地上,只是各个民族对神的界定不同罢了。 对于宗教信仰,应持宽容的态度,不能以自己的宗教信仰否认别人的宗教信仰,也不能以自己的不信仰否认别人的宗教信仰。宗教信仰会伴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为社会的整合发挥巨大的作用。 我国《宪法》第3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我国《刑法》第251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情节严重,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权利,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是我国党和政府一贯的政策。而对封建迷信活动,我国一贯的政策是坚决依法取缔。打击一切危害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封建迷信。我国《刑法》第300条规定:“组织和利用会道门或者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封建迷信活动不受国家法律保护。 参考资料:

热点内容
广东湖北行政法学年会 发布:2025-05-23 14:49:41 浏览:273
劳动法代课教龄 发布:2025-05-23 14:49:31 浏览:275
高校基层工作条例 发布:2025-05-23 14:40:06 浏览:95
越南民法期限 发布:2025-05-23 14:25:08 浏览:889
囊扑刑法 发布:2025-05-23 14:03:42 浏览:98
恢复型司法 发布:2025-05-23 14:02:12 浏览:741
一个人与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23 14:02:11 浏览:483
2014年经济法基础第七章习题 发布:2025-05-23 13:44:18 浏览:191
执行协议是否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23 13:40:33 浏览:164
六年级安全条例 发布:2025-05-23 13:37:38 浏览: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