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法律法规知识读本前言
A. 教育法律法规有哪些
我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以下4部: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接受教育既是一项权利,也是义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二条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B. 教育法律法规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C. 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三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政策是教育部门制定的。
D. 教育法律法规时间口诀
1、小学生法制顺口溜:
守法纪,爱生命,游戏室,不要进。
录象厅,不涉版足,更别沾,黄赌毒。权
防溺水,不玩火,危险事,不能做。
交网友,不痴迷,陌生人,要远离。
放学后,即回家,迷信事,不参加。
好与坏,要分清,小公民,人人敬
2、小学生法制口诀:
喝酒吸烟迷游戏,不良行为莫沾染。
打架斗殴好赌博,自毁前程多悔恨。
社会如海人如流,公共秩序要遵守。
苗正木直勤修剪,长成栋梁可参天。
(4)教育教学法律法规知识读本前言扩展阅读:
小学生安全知识顺口溜:
1、饮食卫生
饮食卫生记心头,饭前一定要洗手,
用餐时间不嬉笑,细嚼慢咽消化好,
无证摊贩东西脏,不洁食品不进口,
自带午饭要加热,生吃瓜果要洗净。
2、火灾自救歌
同学们,快快来,我们都来讲安全。
不玩电器不玩火,把住预防这一关。
火灾一旦已发生,不要惊恐和慌乱,
千万不要贪财物,千万不要跳下楼。
听从指挥快速跑,乘坐电梯不安全。
浓烟围困呼吸难,要把身体贴地面,
弄湿毛巾捂口鼻,离开火场去求援,
快快拨打“119”,消防队来保平安。
如果实在逃不掉,跑到阳台再呼救。
E. 教育法律法规具体内容指的是什么
教育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教育法是中国教育工作和依法治教的根本大法,关系到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赋予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5)教育教学法律法规知识读本前言扩展阅读
教育法律法规的相关情况
1、教育法律法规要普及,为依法治教创造良好环境。要把对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 普及作为全面依法治教的基础性工作,按照普法规划有组织、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和教育行政执法人员,要首先带头学法,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熟悉教育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2、教育法律法规要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学校负责人培训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普法工作的指导,在广大教师、学生中开展法律、法规学习和法制教育,并面向社会,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教育法律,促进形成知法、守法、依法履行职责和规范行为的社会氛围,为全面实施依法治教奠定基础。
F. 教资考试教育法律法规常考知识点有哪些
法律法规是国家颁布的教育法的法律规定,常考的法规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
需要掌握的重点有: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了解、理解的相关知识,考生们还要学会运用,如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等。
G. 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的图书前言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要求,适应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我们根据食品行业各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真实生产任务或/和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基本工作要求为依据,重新构建了职业技术/技能和职业素质基础知识培养两个课程系统。在不断地总结近年来课程建设与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开发、编写了高等职业教育食品类专业教材系列,以满足各院校食品类专业建设和相关课程改革的需要,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人类为维持生命活动需要从食物中汲取营养,而安全的食品是人类获取食物应用的前提。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全球性食品安全重大事件的频繁发生,人们对食品安全愈加关注,规格化、标准化是食品安全的基础,也是国际贸易的要求。我国食品工业标准化程度不高,标准体系与国际有较大差距。完善我国现有的食品法律法规和食品标准,加快相关的法规体系和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与国际标准对接,是保证人民身体健康、保证食品安全卫生,适应食品工业的飞速发展和加入WTO以后日益发展的国际贸易的需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食品法律法规及标准化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本书主要介绍国内外食品行业的法律法规、标准化基本知识、企业和产品认证的有关程序和要求。 本书的编写出版得到了教育部2006~2010年高等学校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轻工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悉心指导,科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谨此表示感谢。?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文献、资料以及网上资料,难以一一鸣谢作者,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是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食品类专业教材开发的研究与实践”(晋教高[2007]19号)的成果之一。
由于食品法律法规及标准内容广泛和发展迅速,加之编者水平和能力有限,书中疏漏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指正。
H. 关于教育的前言
1、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杜兰特
2、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苏霍姆林斯基
3、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4、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5、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爱迪生
6、教育是国家的主要防御力量。--伯克
7、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8、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9、 教育之根味苦,教育之果味甜。--亚里士多德
10、多办一所学校,就可以少建一座监狱。--雨果
11、对人民来说,第一是面包,第二是教育。--丹东
12、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蔡元培
13、如果给我一打婴儿,我保证能够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任何一类人,或者医生、律师、商人和领导者,甚至于乞丐和盗贼。 --华生
14、植物的形式由于栽培,人的行成由于教育。” --卢梭
(8)教育教学法律法规知识读本前言扩展阅读
对教育的定义,各国学者认识不同。
美国的杜威说:“教育即生活。”
英国的斯宾塞说:“教育为未来生活之准备。”
中国的李壮认为“教育是强迫或引导被教育者接受特定的知识、规矩、信息、技能、技巧等。”
孔子非常重视教育,他把教育和人口、财富作为立国的三大要素。他认为老百姓应该受教育,这些思想又比奴隶制时代前进了一大步。孔子承认知识和道德都是要靠学习培养出来的,教育是形成人的个别差异的重要原因,因而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的“有教无类”主张,也是从“性相近”的思想源出的。
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他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又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
聂圣哲先生:优秀是教出来的,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其实,家庭教育是一个人将来能否立足社会的根本。从人生的教育总量来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占80%的比重。 家庭教育没有那么复杂,就是劳动教育,两件事情,做家务,学吃苦,先从养活教育开始。
孔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鲁迅:“教育是要立人。”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
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黄全愈: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车上装货,而是向油箱注油。”
钟启泉:教育是奠定“学生发展”与“人格成长”的基础。
秦文君:“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小孩子带来自信、快乐。”
I.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图书前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根据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结合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实际情况,通过企业调研和反复研讨,本学院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和基于工作过程的系列教材,共11本。
本套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教材内容根据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设置。教材的开发经历了企业调研、提炼典型职业活动、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根据能力目标配置教学内容的程序。所以,教材内容是围绕能力培养这一主线设置的。
2.教材内容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流程设置,并在知识的选取上遵循“管用、够用、适用”的原则。
3.教材结构有利于“学训一体”“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实施。本套教材结构不完全统一,但都划分为学习任务、任务描述、提交成果、学习引导、学习过程、知识链接等几个层次,有利于先进的教学方法的实施。
J. 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知识问答的前言
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新型农民的迫切需要,也是维护和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客观需要。随着改革开放和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广大农民朋友迫切需要熟悉民事、经济等各方面的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些都使农村的普法工作变得任重而道远。
为了进一步满足农民学法用法的需求,北京易行律师事务所组织了多名资深律师对与农村普法相关的课题进行了研究。律师们根据多年来法律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以及对与农村相关法律问题的思考和总结,从农民的日常生活情况出发,编写了这套《农村普法教育丛书》。
本套书由10本分册构成,内容包括村民自治、土地制度、农资管理、婚姻家庭、交通安全、劳动纠纷、诉讼维权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为了做到通俗、浅显、贴近农民的日常生活,本套书在编写时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书中涉及的内容基本涵盖了农民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法律问题,并且将比较复杂的法律理论以清晰、简洁的方式进行总结,尽量使之通俗易懂,方便读者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