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兵团能够制定地方性法规

兵团能够制定地方性法规

发布时间: 2022-03-28 15:26:01

『壹』 以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国家机关是

B,E

『贰』 我国所有的地方权力机关都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

市级以上的权力机关有权制定

『叁』 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有

法律分析: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法律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 第七十八条 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经批准后,由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肆』 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机关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十二条规定:

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2、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法律对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3、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4、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5、国务院已经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4)兵团能够制定地方性法规扩展阅读:

地方性法规的立法主体包括两大类:一是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二是设区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立法法》修订以前以“较大的市”为第二类立法主体,包括以下三种:

1、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省会市);

2、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3、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如今《立法法》修订将立法主体从“较大的市”扩展为“设区的市”,但其他法律中仍存在“较大的市”概念亟待厘清,有学者建议涉及地方立法主体的情形,应与新《立法法》中“设区的市”概念相统一,通过修法统一为“设区的市”的表述;

不涉及地方立法主体的情形,需要与新《立法法》中“设区的市”等相关概念相衔接,明确概念范围为“设区的市”还是“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伍』 我国,哪些国家机关能够制定地方性法规

你好,我国《宪法》第100条规定:“省、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地方性法规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陆』 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有哪些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十二条规定:
1.“省、自治区、直辖版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权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2.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法律对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3.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4.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5.国务院已经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一共五类

『柒』 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主体有哪些如何区分

不完整。197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专下简属称《地方组织法》)时的条文未提及“较大的市”。1982年修改《地方组织法》时加入了“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分别在第二十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拟订本市需要的地方性法规草案,提请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制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第三十五条第(一)项最后增加:“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还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规章;”。据此,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拥有了地方立法权。2000年实施的《立法法》对此进行了继承,仍旧规定了较大的市的地方立法权。可见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两者的区分在于制定机关的不同,前者是人大及其常务委员制定,后者由地方政府制定。效力方面前者比后者大。

『捌』 国家机关中,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有

A.不能笼统说地方,必须是省一级的人大或人大常委会哦

『玖』 自治区能否制定地方性法规(除了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区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需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需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区政府制定的地方规章不需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八十九条 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三十日内依照下列规定报有关机关备案:
(一)行政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三)自治州、自治县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四)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报国务院备案;地方政府规章应当同时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应当同时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备案;
(五)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应当报授权决定规定的机关备案。

第七十五条 部门规章应当经部务会议或者委员会会议决定。
地方政府规章应当经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决定。

第六十六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拾』 立法法72条规定哪些机构能制定地方性法规

1、下列国家机关中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和人大常委会、经济特区市的人大和人大常委会、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大和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大和人大常委会。
2、《立法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应当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不抵触的,应当在四个月内予以批准。
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对报请批准的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审查时,发现其同本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的规章相抵触的,应当作出处理决定。
本法所称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注: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有唐山、大同、包头、大连、鞍山、抚顺、吉林、齐齐哈尔、无锡、淮南、青岛、洛阳、宁波、淄博、邯郸、本溪、徐州、苏州。

热点内容
不是道德健康 发布:2025-05-17 19:19:09 浏览:863
厦门大学法律系国际经济法专业 发布:2025-05-17 19:19:02 浏览:754
民事问题法律援助 发布:2025-05-17 19:00:18 浏览:395
刑事诉讼法第九十z七条 发布:2025-05-17 19:00:12 浏览:394
招摇撞骗罪刑法 发布:2025-05-17 18:39:32 浏览:890
道德经软弱 发布:2025-05-17 18:34:23 浏览:811
民事诉讼法第172条 发布:2025-05-17 18:31:16 浏览:305
道德以上 发布:2025-05-17 18:25:28 浏览:227
法学毕业论文大纲 发布:2025-05-17 18:24:49 浏览:602
会计法律知识点 发布:2025-05-17 18:21:46 浏览: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