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遵守法规的重要性

遵守法规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 2022-04-01 12:23:41

A. 遵守法律有什么重要意义

实行依法治国,必须增强全体人民的法律意识。社会主义法治是建立在人民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的基础上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依法治国的根本问题是提高人的法制观念。邓小平强调:"要讲法制,真正使人人懂得法律,使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要通过加强法制教育,使全国人民树立起自觉的法制观念。1985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四次作出关于开展全国普法教育的决议。我国已经完成了三个五年普法工作,现在进入了"四五"普法阶段,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要继续做好普法工作,使人们进一步养成遵守法律的习惯,自觉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自己的权益

B. 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是什么

1、“没有规则,不成方圆”,凡事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人们要想实现预期的目的,就必须按其规律行事,否则就会遭到惩罚。订立规则、章程的意义,就在这里。但是,任何规则章程,又都是一定时间条件下的产物。离开了特定的历史条件,规则章程同样也会失去应有的意义。对发展变化了的事物,仍死抱旧有的规则章程,则注定要遭到失败。

若依旧说,“日心说”就不能出现;若从旧制,“一国两制”就不会诞生;若遵常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能得到推行。

2、规则是社会有序运行的“基础设施”,是社会和谐的“底座”,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也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底线。规则受尊重,社会才有良序;规则公平是最大的公平,规则正义是最大的正义。

3、只有懂规则才能创新,创新需要打破陈规,但不能搞全盘否定,走向虚无主义。俗话说:不破不立。要创新必须懂得过去的规则,善于打破旧的落后条条框框。但创新又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只有善于在继承优良传统、汲取好的经验的基础上谋创新,才能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而枯竭。

规则的变化性

规则,其实也不是一成不变。历史上,有许多规则随着社会的发展相继废立;现实中,也有许许多多的规则随着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完善。

规则是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而更多的时候,规则是由于得到每个社会公民承认和遵守而存在的。

规则是以一种可持续可预测的方式运用信息的系统性决策程序。规则是多种多样的,规则使我们的生活社会更有条理。

因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利益存在矛盾,规则存在的意义就是最大程度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C. 遵守规定和纪律对每个人有什么意义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何行何业,都将纪律、规章制度放在首要位置,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师出以律”,古今中外,莫不如此。我们更要明白纪律的重要性,也只有铁的纪律,才能与西点两个字相配。所谓纪律,是我们遵守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职责养成习惯的一种规范。

首先需要意识到,学习、生活和训练过程中都需要纪律,需要约束,需要规则;在纪律的环境中,群体活动会更有秩序,更加高效,每一个人都需要遵守纪律,并为自己不遵守纪律的行为承担责任。其次,要引导通过协商、共同约定等等参与规则制定,参与制度建设,变被动为主动。最终达到通过纪律管理使人养成遵守纪律的意识和习惯。春秋末期,伟大的军事家孙武离开齐国后,来到吴国,吴王为了检验他兵法的适用性,便召集了后宫美女一百八十人交给孙武操练,自己反复宣布命令:“一、不许混乱队伍;二、不许笑语喧哗;三、不许故意违反军令。”然后申明训练规矩,令听从鼓声指挥。训练过程中,众后宫美女见孙武那副认真样子,觉得有些好玩,倚仗吴王对自己的宠爱,不听鼓声约束,有的索性趴在地上不动。孙武见此情景,毅然斩掉了吴王宠爱的两个后宫美女。其余众美女全都大惊失色,惊恐万分,个个都打起精神,再不像刚才那样嘻嘻哈哈,嬉笑打闹,自始至终都井然有序,寂然无声。

其实我们都是这样,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各规章制度,才是成就事业的开始,才能顺利达到成功的彼岸。没有纪律就没有顽强的战斗力,这一点大家都知道,作风焕散,自由散漫是不可能打胜仗的。同时,纪律也是决策、意志得以贯彻执行的可靠保证,更是维护团结和提高形象的重要因素。因为纪律本身就具有一定目的性,所以,纪律教育是所有人共同的事,每人都应加强对纪律的学习,统一认识,要求一致,要把这种要求和认识灌输给人,从而使人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哪些是高压线,不能碰,哪些是对的,要学习,要做,更要坚持,这本身是习惯问题,也是纪律问题,但习惯需要培养,很多好习惯是在纪律的支持下形成的,这样,我们实施各种各样教育的目的也达到了,培养了良好的习惯。

D. 如何理解法律遵守的现实意义

遵守法律的现实意义非常重大。

  1. 遵守法律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基本保障。

  2. 遵守法律是实现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基本保障。

  3. 遵守法律是实现经济向好发展的基本保障。

  4. 遵守法律是“以人为本”的基本保障。

  5. 遵守法律是维护人民、国家利益的基本保障。

E. 交通安全法规的重要性是什么

交通法规,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重要意义是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回预防和减少交通答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条: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应当遵循依法管理、方便群众的原则,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5)遵守法规的重要性扩展阅读:

交规的版本修订:

2003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03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号公布,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决定》,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2011年4月22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决定》,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F. 遵守法律法规的意义和目的是

宏观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公民有遵守法律的义务从自身的意义和目的是,尽量避免自己触犯法律,成为一个合法公民,并且使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G. 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热心网友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胡锦 涛同志在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中提出的这项要求,对于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提高我国公民遵纪守法的道德素养,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无规矩难以成方圆。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人人守法纪,凡事依法纪,则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倘若没有纪律的规范,失去法度的控制,各项秩序就无从保证,人们生存、发展的环境就会遭到破坏,人民群众就不可能安居乐业。在我国,依法治国的方略正在大力实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深入人心。我们每个公民更应该懂得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必要性,做到明纪、知法、守法,推动法治建设和社会和谐。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强调的是一种行为方式,人生准则;唤起的是人的良知,彰显的是人生自律的力量,倡导的是社会主义的法治观、道德观。历史与现实都已反复证明,遵纪守法的本源是道德良知。人要自爱,要爱他人,起码应该做到“不逾矩”,敬畏法度,在法纪允许的范围内活动。因为法律和纪律是为了维护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而制定的,神圣庄严,不可违背,不可侵犯,所以才要自觉用法纪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对违纪之行、“越轨”之事,不想干、不愿为,从而保持人格气节,创造美好人生。

有道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那些藐视法纪、践踏法纪的行为,必然受到法纪的惩处。但只要有社会、人群,就难免有违法乱纪行为,就可能会有人去扰乱社会秩序,扰乱安定团结的局面。因此,每一个具有道德良知、法纪意识的公民,都应自觉地拿起法纪这一有力武器,与各种违法乱纪行为作坚决的斗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营造出这样一种社会状况:遵纪守法的人感到光荣、自在,得到尊重和支持;违背法纪的行为被斥责、抵制,个别违法乱纪之人被绳之以法。到处井然有序,人人崇尚法治,这样的社会才会令人向往,才充满生机和希望。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我们广大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引导和带头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说个别群众违法乱纪,仅仅是污染了“水流”,而个别党员干部的违法乱纪,则可能污染的是“水源”。是遵纪守法,还是违背法纪,我们党员和党员干部导向作用甚大。对此,我们的同志要有明确的认识。每个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循法纪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带头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自觉地、模范地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当前,尤其要强调自觉遵守和维护党章。党章是我们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在党内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最大的约束力,对于我们党员来说是“大法”。党章明确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共产党员必须“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首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地遵守党规党法,一丝不苟地遵守国家法规,做守法、守纪的模范。这样,在我们的社会里牢固树立起“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荣辱观,则自不待言了。

H. 法律法规的意义和重要性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在不同的法律制度中,由于法律的性质和价值的不同,法的规范作用的实现程度是会有所不同的。
指引作用是指法对本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在这里,行为的主体是每个人自己。对人的行为的指引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个别性指引,即通过一个具体的指示形成对具体的人的具体情况的指引;
一种是规范性指引,是通过一般的规则对同类的人或行为的指引。个别指引尽管是非常重要的,但就建立和维护稳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而言,规范性指引具有更大的意义。从立法技术上看,法律对人的行为的指引通常采用两种方式:
一种是确定的指引,即通过设置法律义务,要求人们作出或抑制一定行为,使社会成员明确自己必须从事或不得从事的行为界限。
一种是不确定的指引,又称选择的指引,是指通过宣告法律权利,给人们一定的选择范围。 评价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行为标准,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合法与否的评判作用。这里,行为的对象是他人。
在现代社会,法律已经成为评价人的行为的基本标准。 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的实施使法律对一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这种作用又具体表现为示警作用和示范作用。法的教育作为对于提高公民法律意识,促使公民自觉遵守法律具有重要作用。
预测作用是指凭借法律的存在,可以预先估计到人们相互之间会如何行为。法的预测作用的对象是人们相互之间的行为,包括公民之间、社会组织之间、国家、企事业单位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行为的预测。
社会是由人们的交往行为构成的,社会规范的存在就意味着行为预期的存在。而行为的预期是社会秩序的基础,也是社会能够存在下去的主要原因。 强制作用是指法可以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来强制人们遵守法律。
这里,强制作用的对象是违反者的行为。制定法律的目的是让人们遵守,是希望法律的规定能够转化为社会现实。在此,法律必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离开了强制性,法律就失去了权威;而加强法律的强制性,则有助于提高法律的权威。

I. 法律法规的作用

法律法规的作用:
一、明示作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告知人们,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违法将要受到怎样的制裁等。
二、 预防作用。通过法律法规的明示作用和执法的效力以及对违法行为进行惩治力度的大小,使人们在日常行为中,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绝对禁止的,触犯了法律应受到的法律制裁是什么,违法后能不能变通,变通的可能性有多少等等。这样人们在日常的具体活动中,根据法律的规定来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从而来达到有效避免违法和犯罪现象发生的目的。
三、 校正作用,即规范作用。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法律的强制执行力来机械地校正社会行为中所出现的一些偏离了法律轨道的不法行为,使之回归到正常的法律轨道。像法律所对的一些触犯了法律的违法犯罪分子所进行的强制性的法律改造,使之违法行为得到了强制性的校正。
四、 具有扭转社会风气、净化人们的心灵、净化社会环境的社会性效益。理顺、改善和稳定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提高整个社会运行的效率和文明程度。作为一个真正的法制社会则是一个高度秩序、高度稳定、高度效率、高度文明的社会。这也是法制的最终目的和最根本性的作用。

J. 简答法律遵守的意义

法的遵守也称为守法,是指组织和个人,依法行使法定权利和履行法定义务,做法所要求或允许做的事,不做法所禁止的事。
第一,出于功利的原因,对有的社会组织和个人来说,守法可以获得好处。 第二,出于惧怕的原因。对有的社会组织和个人来说,守法是为了避免受到法的追究亦即避免法的制裁。第三,出于习惯的原因。对有的社会组织和个人来说,从它们一成立或一出生起,就被要求服从法或被教导服从父母、权威和法,逐渐形成守法的心理和习惯。第四,出于法的意识的原因。有的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与现行法制相协调的法的意识,这种意识使得他们能自觉地守法,使自己的与法有关系的活动或行为具有合法性。第 五,出于道德的、正义的、契约的、舆论压力的原因。对有的社会组织和个人来说,他们把是否守法看成是否道德、是否正义、是否合乎社会契约、是否能赢得社会舆论的事情。

热点内容
冒名开网银柜员承担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6 12:57:38 浏览:898
电子银行安全法律法规 发布:2025-05-16 12:56:47 浏览:469
写五条刑法 发布:2025-05-16 12:55:16 浏览:342
劳动合同法宣传栏 发布:2025-05-16 12:53:08 浏览:388
蚌埠法院长 发布:2025-05-16 12:47:57 浏览:558
带休在违反劳动法吗 发布:2025-05-16 12:35:47 浏览:554
高级人民法院网 发布:2025-05-16 11:52:03 浏览:605
38妇女节维权法律知识 发布:2025-05-16 11:36:35 浏览:297
财经法规题库及答案解析 发布:2025-05-16 11:34:58 浏览:714
道德缺失的表现 发布:2025-05-16 11:34:15 浏览: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