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命名法规则及举例
1. 系统命名法规则是怎么样的举例有哪些
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数目庞大,即使同一分子式,也有不同的同分异构体,若没有一个完整的命名方法来区分各个化合物,在文献中会造成极大的混乱,因此认真学习每一类化合物的命名是有机化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书籍、期刊中经常使用普通命名法和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命名法,后者简称IUPAC命名法。中国的命名法是中国化学会结合IUPAC的命名原则和中国文字特点而制订的,在1960年修订了《有机化学物质的系统命名原则》,在1980年又加以补充,出版了《有机化学命名原则》增订本。
命名时,首先要确定主链。命名烷烃时,确定主链的原则是:首先考虑链的长短,长的优先。若有两条或多条等长的最长链时,则根据侧链的数目来确定主链,多的优先。若仍无法分出哪条链为主链,则依次考虑下面的原则,侧链位次小的优先,各侧链碳原子数多的优先,侧分支少的优先。
2. 支链距离相同系统命名法规则及举例
其实就是一个经验的问题!选择最长的!再选从哪面开始数!然后就是甲基 然后乙基 ……然后就是书写别忘了加数字(从小到大),和“-”线!命名其实很简单的 !多练练就好了!
3. 醇的系统命名法规则
1、饱和醇的命名
选择含有羟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从离羟基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按照主链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称为"某醇"。
2、不饱和醇的命名
不饱和醇的命名是选择含羟基及不饱和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从离羟基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根据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烯醇"或"某炔醇",羟基的位置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放在醇字前面。
表示不饱和键位置的数字放在烯字或炔字的前面,这样得到母体的名称,再在母体名称前面加取代基的名称和位置。
3、多元醇的命名
选择含-OH 尽可能多的碳链为主链,羟基的数目写在醇字的前面,羟基的位次。
(3)系统命名法规则及举例扩展阅读:
一、醇的物理性质
醇类化合物受羟基的影响,存在分子间的氢键,在水中还有醇分子和水分子间的氢键。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与相应的烃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熔沸点比较高,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等。一般而言,低级的醇类水溶性较好,甲醇、乙醇和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
4~11个碳原子的醇为油状液体,部分溶于水,以后随着碳原子数增加,烃基对分子的影响越来越大,使高级醇的物理性质更接近于相应的烃。另外,低级的醇具有特殊的气味和辛辣的味道,而高级的醇则无嗅、无味。
二、重要的醇
1、甲醇(木醇),制备甲醇是用合成气(CO 和H₂)在加热、加压和催化剂存 在下合成。
2、乙醇,俗称酒精,应用最广泛的一类醇。
3、乙二醇,是最简单和重要的二元醇,为带有甜味的黏稠状无色液体。
4、丙三醇,俗称甘油,是无色具有甜味的黏稠性液体,能与水 混合,不溶于有机溶剂,有强烈的吸水性。
4. 什么叫系统命名法请举例子
系统命名法http://ke..com/view/983204.htm
5. 系统命名的顺序规则
(1) 直连烷烃按碳原子数命名,碳原子数在十以内,依次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代表碳原子数,在十以上时直接用中文数字如十一、十二······来表明碳原子数. (2) 带有支链的烷烃——支链烷烃命名时是把它看作是直连烷烃的烷基衍生物. a、选择主练——把构造式中连续的最长碳棒——作为母体称为某烷.把构造式中较短的链作为支链,看做取代基.命名时将基名放在母体名称的前面,称为某基某烷.如果构造始中较长碳链不止一条时,则选择带有最多取代基的一条为主链.选择主练时要注意,不能只把书面上的直连看做主链,凡连续相连的碳原子都应包括在一条碳链内. b、从最接近取代基的一端开始,将主链碳原子用阿拉伯数字1,2,3,······编号、 c、命名取代基时,把它们在母体链上的位次作为取代基的前缀.如果带有几个不同的取代基,命名时将简单的基团名称放在前面,复杂的基团名称放在后面(英文名称则以取代基名称的首字母A,B,C,······为次序).如果带有几个相同的取代基,则可以合并,但应在基团名称之前写明位次和数目,数目需用汉字二、三······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书写化合物名称时,要注意各个位次数字位次之间须用逗号隔开,位次与基名之间需用短线“-”相隔,最后一个基名和母体名称直接相连.
6. 烷烃的系统命名法,能举例吗
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的原则和内容是:
命名时,首先要确定主链。主链具有多少个碳原子,即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的顺序确定母体为X烷。
命名烷烃时,确定主链的原则是:首先考虑链的长短,长的优先。若有两条或多条等长的最长链时,则根据侧链的数目来确定主链,多的优先。若仍无法分出哪条链为主链,则依次考虑下面的原则,侧链位次小的优先,各侧链碳原子数多的优先,侧分支少的优先。
主链确定后,要根据最低系列原则(lowest series principle)对主链进行编号。最低系列原则的内容是:使取代基的号码尽可能小,若有多个取代基,逐个比较,直至比出髙低为止。最后,根据有机化合物名称的基本格式写出全名。
有机化合物系统命名的基本格式如下所示:
构型(R-S;D-L;Z-E;顺反)+取代基(取代基位置号+个数+名称(有多个取代基时,中文按顺反序规则确定次序,小的在前;英文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母体(官能团位置号+名称)。
举例:如图所示。
首先确定主链,即横向的六个碳原子相连的碳链;其次对主链进行编号,使得取代基的号码尽可能小,因此从左至右编号,可看出两个取代基分别为2号和3号。由于主链有六个碳原子,即为己烷,所以该化合物的命名是2,3-二甲基-己烷。
(6)系统命名法规则及举例扩展阅读
当烷烃含有取代基时,命名的具体原则为:
①将单原子取代基按原子序数大小排列,原子序数大的顺序在前,原子序数小的顺序在后,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元素顺序如下:I>Br>Cl>S>P>F>O>N>C>D>H,在同位素中质量高的顺序在前。
②如果两个多原子基团的第一个原子相同,则比较与它相连的其它原子,比较时,按原子序 数排列,先比较最大的,仍相同,再顺序比较居中的、最小的。
③含有双键或三键的基团,可认为连有两个或三个相同的原子。
④若参与比较顺序的原子的键不到4个,则可以补充适量的原子序数为零的假想原子,假想原子的排序放在最后。
7. 化学有机物系统命名法是什么怎么命名最好能举几个例子
系统命名法
随着有机化合物数目的增多,有必要制定一个公认的命名法1892年在日内瓦召开了国际化学会议,制定了日内瓦命名法后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作了几次修订,并于1979年公布了《有机化学命名法》
本章第三节就是根据我国《有机化学命名原则》,介绍了烷烃的命名法,也介绍了烯、炔的命名法其他官能团化合物命名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以下四步:
①选取含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②从靠近官能团的一端开始给主链碳原子编号,得出主链上支链或取代基的位次号编号要遵循“最低系列原则”,即从不同方向给碳链编号时,得到不同的编号系列,比较各系列的位次,最先遇到最小位次者,为最低系列例如:
1,3,5-三氯己烷2,3,5-己三醇
(不是2,4,6-三氯己烷)(不是2,4,5-己三醇)
③确定支链或取代基列出顺序当主链上有多个不同的支链或取代基时,应先按“顺序规则”排列支链或取代基的优先次序,命名时“较优”基团后列出“顺序规则”要点如下:
a.比较主链碳原子上所连各支链、取代基的第一个原子的原子序数的大小(同位素按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原子序数较大者为“较优”基团例如:
I>Br>Cl>F>O>N>C>D>H
b.第一个原子相同时,则比较与第一个原子相连的原子的原子序数,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例如:
-CH2Br>-CH3
这两个基团的第一个原子相同(均为C原子),则比较C原子上所连的原子,分别是Br,H,H(按原子序数由大到小排列)与H,H,H,因为Br>H,所以-CH2Br>-CH3
同样道理,下列烷基的较优顺序为:
④写出化合物的全称例如:
4-甲基-2-羟基戊酸3-甲基-5-氯庚烷
在教科书中仅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烃类化合物与简单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方法,支链、取代基在化合物命名时,仅要求按“简单在前,复杂在后”的顺序排列,不要求“顺序规则”的内容这里介绍“顺序规则”仅为便于理解“由简到繁”的列出顺序
如果在教学中遇到问题可根据“最低系列原则”和“顺序规则”予以处理
附:1、不同取代基列出的顺序有新规定.依照立体化学中次序规则将所有的取代基排出优先次序,指定“较优”基团后列出
例如:C―C―C―C―C―C―C-C
CC-C
依照立体化学次序规则:->CH3CH2->CH3-
名称为:6-甲基-4-乙基-2-苯基辛烷
旧规则中“简单的基团先列出,复杂的基团排其后”的说法显然过于模糊.新规则中的规定则是十分肯定的.此外,取代基列出的顺序与取代的为此无关.
2、编号码80年新《规则》中规定主碳链的编号要符合“最低系列原则”.旧规则中规定“从靠近支链的一端开始编号,并使所有取代基的位次和最小”.
CH3CH3
例如:CH3-CH-C-CH2-CH2-CH2-C-CH3
CH3CH3CH3
从左往右编号,取代基位次系列为2,3,3,7,7,位次和22.
从右往左编号,取代基位次系列为2,2,6,6,7,位次和23.
按旧《规则》应从左往右编号,已废弃了.
按照新《规则》应从右往左编号,该烷烃的名称为2,2,6,6,7-五甲基辛晚.
3、主链的选择当分子中存在不只一个等最长的碳链可供选择时,选择的顺序为:
⑴具有侧链数目最多的;
⑵侧链具有最低位次的;
⑶具有侧支链最少的.
举例:
8. 高中有机化学系统命名法 的定义(举例说明)
UPAC命名法是一种有系统命名有机化合物的方法。该命名法是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规定的,最近一次修订是在1993年。其前身是1892年日内瓦国际化学会的「系统命名法」。最理想的情况是,每一种有清楚的结构式的有机化合物都可以用一个确定的名称来描述它。它其实并不是严格的系统命名法,因为它同时接受一些物质和基团的惯用普通命名。
中文的系统命名法是中国化学会在英文IUPAC命名法的基础上,再结合汉字的特点制定的。1960年制定,1980年根据1979年英文版进行了修定。
一般规则
取代基的顺序规则
当主链上有多种取代基时,由顺序规则决定名称中基团的先后顺序。一般的规则是:
1、取代基的第一个原子质量越大,顺序越高;
2、如果第一个原子相同,那么比较它们第一个原子上连接的原子的顺序;如有双键或三键,则视为连接了2或3个相同的原子。
3、以次序最高的官能团作为主要官能团,命名时放在最后。其他官能团,命名时顺序越低名称越靠前。
主链或主环系的选取
以含有主要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靠近该官能团的一端标为1号碳。
如果化合物的核心是一个环(系),那么该环系看作母体;除苯环以外,各个环系按照自己的规则确定1号碳,但同时要保证取代基的位置号最小。
支链中与主链相连的一个碳原子标为1号碳。
数词
位置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官能团的数目用汉字数字表示。
碳链上碳原子的数目,10以内用天干表示,10以外用汉字数字表示。
各类化合物的具体规则
烷烃
找出最长的碳链当主链,依碳数命名主链,前十个以天干(甲、乙、丙...)代表碳数,碳数多於十个时,以中文数字命名,如:十一烷。
从最近的取代基位置编号:1、2、3...(使取代基的位置数字越小越好)。以数字代表取代基的位置。数字与中文数字之间以 - 隔开。
有多个取代基时,以取代基数字最小且最长的碳链当主链,并依甲基、乙基、丙基的顺序列出所有取代基。
有两个以上的取代基相同时,在取代基前面加入中文数字:一、二、三...,如:二甲基,其位置以 , 隔开,一起列於取代基前面。
烯烃
命名方式与烷类类似,但以含有双键的最长键当作主链。
以最靠近双键的碳开始编号,分别标示取代基和双键的位置。
若分子中出现二次以上的双键,则以「二烯」或「三烯」命名。
烯类的异构体中常出现顺反异构体,故须注明「顺」或」反」。
炔烃
命名方式与烯类类似,但以含有叄键的最长键当作主链。
以最靠近叄键的碳开始编号,分别标示取代基和叄键的位置。
炔类没有环炔类和顺反异构物。
分子中既有双键又有三键时,名字以烯先炔后,分别标注位置号,碳数写在「烯」前面。
卤代烃·醚
卤代烃命名以相应烃作为母体,卤原子作为取代基。
如有碳链取代基,根据顺序规则碳链要写在卤原子的前面;如有多种卤原子,列出次序为氟、氯、溴、碘。
醚的命名以碳链较长的一端为母体,另一端和氧原子合起来作为取代基,称烃氧基。
醇
醇的命名,以含有醇羟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由这条链上的碳数决定叫某醇,编号时让醇羟基的位置号尽量小;
其他基团按取代基处理。
主链上有多个醇羟基时,可以按羟基的数目分别称为二醇、三醇等。
醛
醛的命名,以含有醛基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其他部分作为取代基;
决定名称的碳数包括醛基的一个碳。
如果有多个醛基,则以含有2个醛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称二醛。
醛基作取代基时称甲酰基(或氧代)。
羧酸
以含有羧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依照碳数(包括羧基)称为某酸。
主链上有2个羧基时,称为二酸。
酯
以形成酯的酸和醇的名称命名,称为某酸某(醇)酯或某醇某酸酯。
若有多个醇或酸分子参与成酯,那么要在相应的醇或酸前面加上数目。
9. 系统命名法的次序规则是什么
系统命名法的次序规则:首先看最长的碳链有多少个碳,1-10个碳分别叫做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烷。再看其支链上连的是什么类型的烷烃基,从最先连有烷烃基的碳数起,哪边碳少,哪边为1号碳。然后命名方式为:先说连有烷烃基的碳,然后说总的名字。
例如: CH3 1 CH3-CH-CH2-CH2-C-CH2-CH3 1 1 CH3 CH2-CH3 先看最长的碳链为7个碳,故其为庚烷,再看从左边数起(因为左边不连烷烃基的碳比右边少),2号碳上有个甲基,5号碳上连有一个甲基,一个乙基,所以这个叫2,5-二甲基-5-乙基庚烷。
碳原子的级
下面化合物中含有四种不同的碳原子:
①与一个碳相连,是一级碳原子,用1°表示(或称伯碳,primarycarbon),1°C上的氢称为一级氢,用1°H表示。
②与两个碳相连,是二级碳原子,用2°表示(或称仲碳,secondarycarbon),2°C上的氢称为二级氢,用2°H表示。
③与三个碳相连,是三级碳原子,用3°表示(或称叔碳,tertiarycarbon),3°C上的氢称为三级氢,用3°H表示。
10. 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的规则是什么
有机化合物命名有俗名、习惯命名法(又称普通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其中系统命名法最为通用,最为重要。俗名是根据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存在与性质而得到的名称。例如,甲烷又称坑气、沼气;甲醇又称木醇等。天然物质通常具有俗名。习惯命名法用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碳原子数在10以内的简单有机化合物,碳原子数在10以上的用汉字数字表示,如十一、十二、十三……异构体以“正”“异”“新”等词区分。(1)烷烃的系统命名烷烃的系统命名法是其它有机物命名的基础,所以烷烃的命名方法是最基本,也是最基础的。给烷烃命名的几个关键性问题是:最长的碳链有几个C原子?它连接有什么支链?支链的位置在哪里?如何在名称中表示支链的位置?按照一定的标准确定烷烃的最长碳链并标识其上的支链就是烷烃命名的主要工作。烷烃命名的基本步骤就是:选主链→编碳号→写名称,具体如下:①选主链:找准一“长”一“多”,即碳链最长,支链最多。从分子中找出最长碳链作为主链。若有几条等长碳链,则应当选择支链最多的作为主链。②编C号:比较一“近”一“小”,即离支链最近,支链位号之和最小。从离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对主链C原子进行编号。若主链两端离支链的距离一样,则应当选择支链位置号数总和较小的编号方向。③写名称:基名同,要合并;逗号隔,短线分;先简后繁不要争。取代基名称相同的要合并写,不同位置之间以“,”隔开,阿拉伯数字与汉字之间以“-”分开;取代基按先简后繁顺序书写。(2)烯烃和炔烃的命名烯烃和炔烃命名是以烷烃命名为基础,但要注意一些规则的变化:①主链是包含双键或三键的最长碳链——而不一定是最长碳链;②编号应从离双键或三键最近的一端开始——而不是从离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③名称要注明双键或三键的位置,母名应是烯或炔。(3)苯的同系物的命名一取代苯(取代基无支链)直接称为某某(基)苯。“基”字通常不读也不写。如甲苯、乙苯等。二取代苯有两种方法:方法一,用“邻”、“间”、“对”表示取代基的位置关系,如邻-二甲苯、间-二甲苯等和对-二甲苯;方法二,用编号法表示取代基的位置关系,如1,2-二甲苯(邻-二甲苯)、1,3-二甲苯(间-二甲苯)和1,4-二甲苯(对-二甲苯)等。(4)卤代烃的命名卤代烃的命名与烯烃很相似。选择含有卤素原子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从离卤素原子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卤素原子不同时先氟后氯再溴碘),相同卤素原子要合并。(5)醇、醛、羧酸等的命名醇、醛、羧酸等的命名与卤代烃相似,可参照卤代烃进行命名。(6)酯的命名 酯是按照形成酯的酸和醇进行命名的,称为某酸某(醇)酯。“醇”字通常不读也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