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办法规章规定的区别

办法规章规定的区别

发布时间: 2022-04-04 15:32:03

1. 管理办法,管理条例,细则有什么区别

1、内容针对的不同。

管理条例,一般针对企业基本行为规范,而且内容比较简单,工作内容及表现行为容易界定。如劳动纪律、安全管理、日常行为规范、党、政、工团的组织要求行为约束、廉洁自律等。

管理办法,一般针对比较复杂的工作和业务活动,制定具体运行规范和规范处理流程。细则是专门对某一管理制度具体如何落实和操作进行更一步明确,是针对具体工作实践的落实办法和步骤。

2具体内容性质不同。

条例一般针对较多的工作内容或一种业务的多种情形,制定具体的规范,多为允许和禁止的规定。

办法一般是为组织某一工作或业务问题提供一种规范的操作流程和具体的解决方案,一般包括、适用范围、原则、目标、标准、措施、责任人、考核及奖惩等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

细则重点在落实执行,针对性强,是广泛的制度和原则性规范的本地化、部门化实操步骤。

前两种形式,重点是建立一种规范和标准,细则是对现有制度的落实提供具体可操作的解决办法和步骤,是对已有管理制度和办法的补充。

(1)办法规章规定的区别扩展阅读

管理制度

是对一定的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它是实施一定的管理行为的依据,是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保证。

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

它具有如下特点:

1、权威性。管理制度由具有权威的管理部门制定,在其适用范围内具有强制约束力,一旦形成,不得随意修改和违犯;

2、排它性。某种管理原则或管理方法一旦形成制度,与之相抵触的其他做法均不能实行; 特定范围内的普遍适用性。

各种管理制度都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所有同类事情,均需按此制度办理; 相对稳定性。管理制度一旦制定,在一般时间内不能轻易变更,否则无法保证其权威性。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当现行制度不符合变化了的实际情况时,又需要及时修订。管理制度具有社会属性。因而,社会主义的管理制度总是为维护全体劳动者的利益而制定的。

2. 条例和办法的区别

我国广义的法律文件根据制定主体的不同,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效力最低。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是法律,都叫法;
2、条例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并发布的,针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内的某些具体事项而作出的,比较全面系统、具有长期执行效力的法规性公文。条例是法的表现形式之一。一般只是对特定社会关系作出的规定。条例是由国家制定或批准的规定某些事项或某一机关组织、职权等规范性的法律文件,也是指团体制定的章程。它具有法的效力,是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是从属于法律的规范性文件,人人必须遵守,违反它就要带来一定的法律后果。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制定的行政法规,称“暂行条例”或者“暂行规定”。
3、 办法是指: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对贯彻执行某一法令、条例或进行某项工作的方法、步骤、措施等,提出具体规定的法规性公文。是应用写作的一种。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名称一般称“规定”、“办法”,但不得称“条例”。

3. 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条例的区别和联系

广义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法律是全国人大制定的版。  
行政法规权是国务院制定的。  
地方性法规是地方人大制定的。  
规章是国务院部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及地方政府制定的。
注意: 
1、规定是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律范畴,效力低于法律。 2、条例是法律的名称,不是法律的种类。 
法律效力等级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我国法律遵循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在法律覆盖层面上,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4. 规章、规程、规定、规范的区别

1:含义的区别

规章是行政性法律规范文件规章主要指国务院组成部门及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和设区市的人民政府,在它们的职权范围内,为执行法律、法规,需要制定的事项或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规程指是“规则+流程”。所谓流程即为实现特定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前后相继的行动组合,也即多个活动组成的工作程序。

规定是指对某一事物做出关于方式、方法或数量、质量的决定。强调预先(即在行为发生之前)和法律效力,用于法律条文中的决定。规定作动词指对事物的数量,质量或方式,方法等做出具有约束力的决定,比如说:~产品的质量标准 | 不得超过~的日期等。

规范意指符合逻辑,客观、真实、全面、完整、准确、及时,达标。

2:使用对象的区别

规章:规章是各级领导机关及其职能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实施管理,规范工作、活动和有关人员行为,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并发布实施的、具有行政约束力和道德行为准则的规范性文书的总称。规章分为行政规章,组织规章,业务规章,一般规章。

规程:作程序贯穿一定的标准、要求和规定,如安全操作规程,工作规程,技术管理规程。

规定:法律用词,预先制定规则,以作为行为的标准。或者权威性地确定为一种指导、指示或行动规则。泛指定出具体要求。

规范:榜样,标准,典范,示例;标准的例子;如坐姿规范。习俗或法规;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

3:词语特性的区别

规章:作名词

规程:作名词

规定:作名词,动词等词性

规范:作名词,动词等词性

(4)办法规章规定的区别扩展阅读:

例句:

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关键是要保证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内容具有民主性和科学性。

《煤矿安全规程》是2011年2月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编写。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二:“我们对于这项工作是规定了这样的步骤的。”

老一辈的人说,这个人真本分,做事说话全凭良心,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说话诚实,现在的年轻人,露大腿。不规范。

5. 办法与规定的区别是什么

  • 办法是对有关法令、条例、规章提出具体可行的实施措施,是对国家或某一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关工作、有关事项的具体办理、实施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办法重在可操作性。它的制发者是国务院各部委、各级人民政府及所属机构。

  • 规定是为实施贯彻有关法律、法令和条例,根据其规定和授权,对有关工作或事项作出局部的具体的规定。是法律、政策、方针的具体化形式,是处理问题的法则。主要用于明确提出对国家或某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某些重大事故的管理或限制。规定重在强制约束性。

6. 规章 条例 法规 区别

主要区别

条例是法律性质文件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最高行政机关制发的,规定是对有关工作和事项根据条例做出的具体规定,制度是不同单位机关在内部实行的规章制度。

(6)办法规章规定的区别扩展阅读:

制度

制度用的地方不同,所包含的意义也不同。比如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就是大的制度。当是一个企业的制度时,一般是指公司内部人员所要遵守的规章制度。

参考资料:规定-网络条例-网络制度-网络

7. “办法”和“条例”有区别吗

区别如下:

1.定义不同:

①办法是在有关法令、条例、规章的基础上,对国家或某一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关工作、有关事项的具体办理、实施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②条例是具有法律性质的文件,针对有关法律、法令的辅助性和阐释性,可以比较全面、系统地规定国家或某一地区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某些重大事项的管理和处置。

2.领域不同:

①办法重在发布具体的可操作性措施,它的制发者是国务院各部委、各级人民政府及所属机构;

②条例重在规定机关组织或工作人员的各项指标,它的制发者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最高行政机关。

(7)办法规章规定的区别扩展阅读:

内容的法规性

条例是国家机关为控制或调整国家生活中某些方面的准则而使用的立法性手段,是基本法律制定以前的单项法规,又是制定以后,贯彻实施之前的具体化,细则化,从而保证基本法律的具体实施。条例一经颁布实施,其所涉及到的对象,必须依条款办事,否则将要受到法律、行政或经济的处理。

条例一经颁布实施,在一个相当长时限内,对其所涉及的对象行为起约束作用。

1987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在《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不能称其为“条例”。其制发者必须是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以及受这些机关委派的组织;企事业单位的职能部门,党派团体不能用条例行文。这就从行文的源头上保证了条例的权威性、约束力

条例在颁布前,可以有一个试行的阶段。经过试行以后,加以修改充实,作为正式文件颂施行,成为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法规性和约束力的文件。

办法由首部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1)首部。包括标题、制发时间和依据等项目内容。

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

制发时间、依据。标题之下用括号注明规定制发的年、月、日和会议;或通过的会议、时间及发布的机关、时间;或批准的机关、时间等。有的办法随“命令”、“令”等文种同时发布,这一项目内容可不再写。

(2)正文。一般由依据、规定、说明这三层意思组成,可分章、分条叙述。办法中的各条规定,是办法的主体部分,要将具体内容和措施依次逐条写清楚。办法的结尾,一般是交代实施的日期和对实施的说明。

8. 法律、法规和规章有什么区别

一、区别

1.概念含义不同

(1)法律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讲,法律泛指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2)法规,在法律体系中,主要指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及经济特区法规等。

(3)规章,是指有规章制定权的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并以法定方式对外公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4)规范性文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一般是指属于法律范畴(即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立法性文件和除此以外的由国家机关和其他团体、组织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的总和。

狭义一般是指法律范畴以外的其他具有约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

2.制定主体不同

(1)法律一般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民法刑法等。

(2)法规,指国务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民族自治机关和经济特区人大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3)规章主要指国务院组成部门及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和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4)规范性文件一般指狭义的规范性文件,各级党组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人民团体、社团组织、企事业单位、法院、检察院等制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效力的,非立法性文件。

3.效力等级不同

(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2)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3)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4)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5)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互有交叉,无法比较。

二、不能直接写成"卫政法发[2006]228号 《卫生标准管理办法》",因为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标题的格式应为XX(发文机关)关于XX(事项)的XX(文种)。

(8)办法规章规定的区别扩展阅读

法律是国家的产物,是统治阶级(泛指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上占支配地位的阶级),为了实现统治并管理国家的目的,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

法规是法令、条例、规则和章程等法定文件的总称。

法规指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我国国务院制定和颁布的行政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规。设区的市、自治州(2015《立法法》最新修订),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批准后施行。法规也具有法律效力。

规章是行政性法律规范文件,之所以是规章,是从其制定机关进行划分的。规章主要指国务院组成部门及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和设区市的人民政府,在它们的职权范围内,为执行法律、法规,需要制定的事项或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热点内容
2014年劳动法产检规定 发布:2025-05-14 14:30:21 浏览:778
劳动保障豁察条例 发布:2025-05-14 14:29:50 浏览:955
驻村法律顾问的待遇 发布:2025-05-14 14:27:55 浏览:495
劳动法里旷工怎么处理 发布:2025-05-14 14:24:07 浏览:579
经济法的基本构成 发布:2025-05-14 14:13:02 浏览:521
崇信法院冯年 发布:2025-05-14 13:58:37 浏览:736
人民法院两会工作报告 发布:2025-05-14 13:57:28 浏览:330
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是法律吗 发布:2025-05-14 13:49:52 浏览:167
历城法院韩红 发布:2025-05-14 13:49:51 浏览:364
烟台市十大杰出律师 发布:2025-05-14 13:37:04 浏览: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