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规定
『壹』 立法可分为中央立法和什么立法
立法可分为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回
第七十二条 省、自治区、答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法律对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1)立法规定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规定:
第七十三条 地方性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具体规定的事项;
(二)属于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
第七十七条 地方性法规案、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案的提出、审议和表决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参照本法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节、第五节的规定,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规定。
『贰』 我国立法分为法律法规和规章三个层次并有什么的区别
1、法律效力不同。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八十八条规定,法律的效回力高于行政法规、答地方性法规、规章。 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2、制定机关不同。
法律的制定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政法规的制定机关为国务院;地方性法规以及规章制定机关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或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3、涉及的事项不同。
只能制定法律的事项是国家主权方面;人民代表大会、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税种的设立;基本经济制度、财政、海关、金融和外贸等。行政法规以及规章的制定主要涉及的是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而制定的。
4、签发人不同。
全国人大会及常委员通过的法律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行政法规由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部门规章由部门首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 地方政府规章由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或者自治州州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
『叁』 <<立法法>>明文规定的我国立法的原则是什么
2000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最终通过的<<立法法>>,在总则中明确规定的中国立法基本原则有四项:一是宪法原则,二是法治原则,三是民主原则,四是科学原则。
立法原则是指立法主体据以进行立法活动的重要准绳,是立法指导思想在立法实践中的重要体现。它反映立法主体在把立法指导思想与立法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特别注重什么,是执政者立法意识和立法制度的重要反映。
我国《立法法》规定的立法原则为:
(一)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二)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
(三)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四)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由此可以认为当代中国立法的原则为法治原则、民主原则、科学原则。
法治原则
立法的法治原则要求一切立法活动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符合宪法的精神;立法活动都要有法律根据,立法主体、立法权限、立法内容、立法程序都应符合法律的规定,立法机关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范的要求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民主原则
立法应当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确认和保障人民的利益;应当通过法律规定,保障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立法过程和立法程序应具有开放性、透明度,立法过程中要坚持群众路线。科学原则
立法应当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尊重社会的客观实际状况,根据客观需要反映客观规律的要求;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立法工作,注意总结立法现象背后的普遍联系,揭示立法的内在规律;应十分重视立法的技术、方法,提高立法的质量。
『肆』 新修订的立法法规定哪些有立法权
立法法第抄二条规定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适用本法。
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修改和废止,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那也就是说 立法法范围内的法规 包括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
一一对应就是
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央人民政府、中央政府各部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省政府、自治区人大、自治区政府、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已经批准的较大的市、和其他设区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立法法还规定了 中央军委的 军事法规权限
『伍』 根据《立法法》,哪些事项中必须由法律规定的
您好来,根据《立法法》第8条规自定,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
(一)国家主权的事项;
(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罚;
(五)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
(六)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
(七)民事基本制度;
(八)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
(九)诉讼和仲裁制度;
(十)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
『陆』 我国哪些立法中规定有国际私法规范
在我国现复行国际私法制的国内立法中,关于外国人的民商事法律地位规范主要规定在宪法、民法通则、对外贸易法、公司法、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
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中。
(6)立法规定扩展阅读:
国际私法规范中的冲突规范:
是指规定确定某种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当事人权利义务应适用何国法律的规范,又称为“法律适用规范”或者“法律选择规范”。
如我国《民法通则》第14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外国人结婚适用婚姻缔结地法”。这一规定并没有指明结婚有什么条件和要求,而只是指出,婚姻的条件和要求应当由婚姻缔结地法律来确定。因此,冲突规范是一种间接规范,是国际私法所特有的规范。它一直是国际私法的核心规范。
『柒』 《立法法》规定,立法应当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立法法》规定,立法应当遵循的原则有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