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孕妇法规

孕妇法规

发布时间: 2022-07-26 14:13:32

❶ 国务院关于女职工怀孕的法规有哪些

女职工怀孕期间法律规定孕妇的正常出生检查均受国家法律保护,工资应当正常发放;女职工在怀孕期、哺乳期、产期的,不得降低其基本工资,也不得与之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可以调整怀孕女职工的工作岗位,但必须是基于保护女职工的原则,不能降薪,非孕妇意愿,公司不能强行调岗。
【法律依据】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六条
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并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
第八条
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医疗费用,按照生育保险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

❷ 关于孕妇的劳动法规定有什么

法律分析:关于孕妇,劳动法的规定有:首先我们国家对孕妇实施特殊劳动保护。禁止安排孕妇加班,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享有产假,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禁止哺乳期加班,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一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用人单位不得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二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一)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二)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三)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六十一条 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❸ 孕妇劳动法2022新规定是什么

【法律分析】:劳动部《就处理劳动争议有关政策问题解答》第二十条:怎样理解《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第四条规定《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四条规定:“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对此,1989年劳动部在《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问题解答》(劳安字(中规定“实行劳动合同制的女职工,在合同期未满的情况下,任何企业和个人都不得以怀孕、生育和哺乳为由,解除其劳动合同”。1990年劳动部办公厅在《对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问题的请示复函》中进一步明确“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女职工,在‘三期’内劳动合同期虽满,也不解除其劳动合同,必须延续到哺乳期满。”在处理有关女职工在“三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时,应全面理解、适用以上有关法规和文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十四条 除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情形外,劳动者在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用人单位不得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期限应自动延续至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期满为止。
第二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三)女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❹ 孕妇保护的法律法规

任何单位不得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辞退女职工或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分析
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对怀孕七 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任何单位均应根据妇女的特点,依法保护妇女在工作和劳动时的安全和健康,不得安排不适合妇女从事的工作和劳动。妇女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受特殊保护。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但是,女职工要求终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的除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六十一条 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❺ 有关孕妇入职的法律法规

法律分析:女职工享有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孕妇不能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孕妇不能被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六十一条 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第六十二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❻ 孕妇产假带薪休假国家规定

国家规定孕妇产假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劳动者生育或者实施计划生育手术依法享有休假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其工资,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的,按照劳动者本人正常劳动应得的工资确定。怀孕7个月以上,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两个半月。部分属于地方法规规定必须给假的情况,单位应批准其休假,工资按照员工以往每月实发工资标准的八成发。女职工生育后,若有困难且工作许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单位批准,可请哺乳假六个半月,工资按员工以往每月实发工资标准的八成发,再延长期间按七成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五十一条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第六十二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❼ 关于孕妇连续上12小时班的法律法规

如果孕妇一天工作十二个小时,是明显违法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仅仅是孕妇,就是一般人的,每日工作也不应超过八小时,特殊情况下每天加班不得超过三小时,每月不能超过三十六小时。每天十二小时工作制违反了法律,法律规定每日加班不得超过三个小时,正常工作时间是八个小时,因此一天十二小时工作制违法了劳动法。
法律分析
目前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八小时,每周工作四十小时这一标准工时制,有条件的企业应实行标准工时制。有些企业因工作性质和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应保证劳动者每天工作不超过八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四十小时、每周至少休息一天。结合上述规定,即平时晚上的加班费是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双休日是百分之二百,国家法定休假日是百分之三百。但这只是国家规定的比例,加班费发放额的关键是工资基数。劳动者可以主张自己的权益,向用人单位支付加班费或者要求单位予以经济补偿。建议先找单位协商,补偿加班费,并且之后规范工作时间。若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加班工资的,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提起劳动仲裁。但是,如果企业因生产特点不适宜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采取其他工作和休息方法,即可以实行按周、月、季度的方式综合计算工作时间,总体不超过劳动法规定的时间也是可以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十六条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热点内容
社会治安处罚法KTV通宵营业 发布:2025-05-25 06:52:27 浏览:652
天津书法学院 发布:2025-05-25 06:51:53 浏览:936
黄岛司法局 发布:2025-05-25 06:51:48 浏览:727
2015司考题劳动法 发布:2025-05-25 06:51:43 浏览:977
弘扬法治永州 发布:2025-05-25 06:50:09 浏览:75
与财务有关的法律知识心得 发布:2025-05-25 06:25:13 浏览:678
扬州市律师 发布:2025-05-25 06:13:15 浏览:331
行政法总论白鹏飞 发布:2025-05-25 06:03:43 浏览:230
暗股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25 05:58:20 浏览:919
excel立法怎么打出来 发布:2025-05-25 05:58:11 浏览: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