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A. 为什么行政审判要以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
因为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行政法典。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很多事物
还没来得及
立法专,因此很多属行政机关在执法时的依据就是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
等。
因此在诉讼时,以法律、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为依据、以规章为参照、其他规范性文件为参考,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B. 什么是“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1、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如我国的《刑法》、《专物权法》、《属行政法》、《劳动法》。
2、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或者其部属单位(如商务部、公安部)制订,一般都有“条例”“细则”之类文字,如我国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
3、地方性法规,顾名思义就是由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订的法规,只能在本辖区内实施。如《江苏省法律援助条例》、《江苏省慈善事业促进条例》。
法律的效力大于行政法规及地方法规。限制人身自由的事项只能由法律规定。行政法规与地方法规发生冲突的,由国务院决定。
C. 法院判决能以行政法规或地方性法规作为法律依据吗
可以。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对其有相应的规定:
第六十三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内件容,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行政案件。
人民法院审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并以该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依据。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规章。
(3)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相关法条:
第七十一条人民法院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的,被告不得以同一的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行政行为基本相同的行政行为。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判决被告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行政行为有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或者没有依据等重大且明显违法情形,原告申请确认行政行为无效的,人民法院判决确认无效。
第七十二条人民法院判决确认违法或者无效的,可以同时判决责令被告采取补救措施;给原告造成损失的,依法判决被告承担赔偿责任。
D. 法院判决能以行政法规或地方性法规作为法律依据吗
法院审判行政案件抄时,是可袭以以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作为法律依据的!法规的名称一般称“条例”,也可以称“规定”、“办法”。这里的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所以这里地方人大通过的条例也就是地方性法规,他是可以作为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法律依据的!
规章的一般称为“规定”、“办法”,但是不得称为“条例”。法院只是参照适用规章(国务院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法院可以用,也可以不用。虽然我国现行法律是这样规定的,但是实践中规章的数量比起法规多多了,还有我国司法的人力、物力严重依赖于行政的原因,决定了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的时候,多数都是适用规章的!
E.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者之间的区别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制定的机关不同、效力不同、适用的对版象不同。
一、权制定的机关不同
1、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2、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
3、地方性法规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法规。
二、效力不同
1、法律的效力大于行政法规及地方法规。限制人身自由的事项只能由法律规定。
2、行政法规的效力低于法律的效力,但高于地方性法规的效力。
3、地方性法规低于法律和行政法规的效力。
三、适用的对象不同
1、法律适用于所有人,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民众。
2、行政法规是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制定的,不适用普通民众。
3、地方性法规只能在本辖区内实施。
F. 我国现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大约有 多少部
截至2009年1月底,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达231件,行政法规600多件,地方性法规70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00多件。
G. 行政法规 效力 高于 地方性法规
法律的效力高来于行政法规、地自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根据《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第八十八条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第八十九条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7)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扩展阅读:
《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第九十五条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不一致时,由有关机关依照下列规定的权限作出裁决:
(一)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
(二)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三)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H. 怎样区分一个文件是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还是行政规章
根据《立法法》比较,这是法律规定的。
立法法
第七条 全国内人民代表大会容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第六十五条 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
(二)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
第七十二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第八十条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
部门规章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没有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依据,部门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不得增加本部门的权力或者减少本部门的法定职责。
I.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都具有何种效力
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专规、规章。
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属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的规章。
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
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使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宇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J. 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区别是
1、范围不同
法律抄法规、行政法规和袭部门规章这三个的范围不一样,法律法规范围最大,包含了行政法规以及部门规章,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是单独的。
2、制定人不同
法律法规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行政法规则是国务院制定,而部门规章是适用于国务院各部门、各委员会、审计署等这些部门自己发布的。
3、适用对象不同
法律法规适用于所有人,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民众;行政法规是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制定的,不适用普通民众;部门规章同样不适用普通民众,是国务院各部门、各委员会、审计署自己调整内部范围内的行政管理关系的。
(10)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扩展阅读
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立法通过后,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行政法规一般以条例、办法、实施细则、规定等形式作成。发布行政法规需要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它的效力次于法律、高于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
部门规章是国务院所属的各部、委员会,主要形式是命令、指示、规定等,也是经济法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