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法规
① 请问香港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香港公司股权转让的程序吗请提供相关法律依据
股份转让(TransferofShares)
股份转让的限制
在香港,私人公司股份的转让除受到《公司条例》中有关私人公司的股份权利限制外,还受到公司章程细则规定的限制。
私人公司的章程细则一般都有先买权条款。股东在转让股份时须依规定先向其它成员提出要约。转让人可将其意图通知公司董事局,并以董事局一致同意的第三人(如公司核数师)决定的或依规定的价格向其它成员要约,也可先由转让人与公司内拟受让的某一成员议定价格,再经董事局按该价格、股数向其它股东提出要约,如其它股东愿意受让则按各股东的持股比例分配之;如果其它股东无此愿望,则由该拟受让的成员受让该股份。
公司章程细则如未有规定公司可买下依上述方式转让的全部或部分股份,则公司成员须全部买下该股份。不然,转让人有权将其股份转让给公司成员以外的第三人。
在股份转让中的作价应反映股份的公平价值。除非公司章程细则有相反规定,香港公众公司股东有权自由转让其股份。但有关股份转让的行为,包括股份的作价须受香港有关收购与合并规则等的调整。
股份转让程序
(1)订立股份买卖合同。该合同不必以特定的形式,可以是书面或口头的。如果合同因特定股份的买卖而订立,股份的衡平法权利(theequitabletitle)立即转移给买主,在其后公司公布红利时买主有权享有。然而,对公司而言,拥有股权、享有红利者是注册股东。
(2)提交适当的转让文件。公司章程细则可要求股份转让须以契约(deed)的形式,但这很少见。常见的股份转让文书形式是由转让人和受让人签署的文件。
(3)登记。公司章程细则如规定股份转让登记的事项,董事局须遵守。法例规定,公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对尚未缴清股本的股份之转让,和任何公司已有留置权的股份之转让,可拒绝登记。另外,私人公司董事局无须说明理由,可拒绝登记任何股份转让,不论有关股份是否已缴清股本。
通过股份转让登记手续,公司不仅承认受让人成为股份持有人,也接受受让人成为公司的新成员。
登记之后,如公司成员转让其全部股份,公司将在成员名册中注销其成员资格,增补新成员的数据,并且发新股票给新成员。如公司成员转让其部分股份,公司将保留其成员资格,并按其转让后持有的股份另发新股票。
除非公司章程细则或证券交易所的规则另有规定,转让股份交由公司登记并非必要程序。不过,根据《公司条例》,公司如未登记受让人的权益,转让人仍被视为股份持有人。而且,除已登记的股份持有人外,公司无须承认任何人对有关股份因信托或公义而享有的权益。因此,股份转让双方应尽可能依手续完成转让登记。
公司必须在收到有关股份转让文书之后两个月内,通知受让人和转让人是否接纳登记有关股份转让。
股份转移(TransmissionofShares)
股份转移指由于某些法律效果,股份自动转移给第三人。例如:
(1)原股份持有人死后,有关股份的业权自动转移到死者的遗产承办人。根据《公司条例》,某人士只要提供依法验讫的遗嘱或遣产管理文书,公司必须承认该人士的业权。
(2)股份持有人破产,其名下的股份业权,可由破产信托人接收。破产信托人可要求登记为合法股份持有人。
根据现行法例(英美法系搞不到法律依据 只有判例),股份因法律效果而自动转移给第三者,公司如拒绝登记有关股份的转移,受让人有权要求公司说明其拒绝的理由,公司应在受让人提出要求登记后二十八日内说明拒绝的理由。如公司未说明或逾期说明拒绝的理由,则必须登记有关股份转移。
重申一遍 英美法系搞不到法律依据 只有判例
② 香港保险的法律法规
买香港保险的弊端:
1.法律风险
我国法律规定,香港保险业务员无法在内地直接销售香港保险,所以许多宣称与香港保险经纪公司有合作的公司或个人,他们的业务往往缺乏法律监控;
2.前期成本高
香港银行账户只接受港币或美元,办理的手续费较高。此外,境外刷卡付费、转账等流程较长,比较麻烦。
3.要提前预约
确定买香港保险后,投保人要提前一两天跟香港的保险公司预约。
4.体检严格
香港保险体检项目也比内地多,而且某些项目的体检很多医院都无法做检查,要么去香港体检,要么就去内地昂贵医院,检查费用较高,并且不在报销范围内。
5.汇率风险
香港保险保单通常以港币或美元计价,在10 年或20年的缴费期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如何,港币会不会改变联系汇率制度一直存在不确定性风险。
6.理赔风险
香港医疗险理赔手续较繁琐,此外就医医院也往往是香港保险公司指定的医院才能获赔。由于境内外医疗判断标准存在差异,因此可能出现赔付困难。
7.理赔纠纷风险
如果对于理赔有纠纷,投保人需要在香港打官司,请香港律师,而且本人也得亲自赴港处理,需要付出的金钱和精力都比较高。
8.重疾险风险
香港保险的重疾险,必须在三甲医院就医才予以理赔。
9.保险公司破产风险
如果在香港购买保险,一旦保险公司破产,投保人很可能血本无归。不过,为解决投保人的后顾之忧,目前的香港保险法规也对此作出规范,即在保险公司出现偿付能力不足被合法破产后,有关部门将对其进行清盘,投保人可以通过登记债权获得一定补偿。
Beta理财师《成长手册》——保险篇里有一篇《港险Q&A》推荐你去看看,我摘了以下2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有什么法律保护购买“港险”的消费者?
据介绍,除了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外,还有一个非政府机构的自律机构——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专责执行自律监管计划,向保单持有人或其受益人提供有效免费渠道,协调索偿纠纷。
与一般的香港网站提供英文、繁体中文网页不同,保险索偿投诉局首页还设立了“简体字”网页可供内地网友查看。并且,针对不断增长的内地人保单数量,自2013年5月1日起,保险索偿投诉局将处理索偿投诉的服务范围扩大至非香港居民,内地居民也可以享有同样的服务。如发生争议,可以选择向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提起索赔程序,而委员会做出裁决后,保险公司无上诉权,投诉个人如不满意可以另行起诉。
相比内地保险业违规多只用负担行政法律责任,香港在1983年出台的《保险公司条例》的基础上,对保险违法行为设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违反诚信、违规经营等行为都属犯罪,要追究刑事责任,如向保监部门提交虚假材料者可在20万罚金之外另处监禁2年。
有业内人士指出,该保险索偿投诉局实质上是各家保险公司组成的,它们的“诚意”更多的是让投保人放心,更是为促进香港保险行业的繁荣。
中国内地居民在香港买保险,在法律上能得到保障吗?如果发生纠纷,适用哪里的法律?
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保险系副主任胡波:内地居民如果在香港购买保险,是可以得到保障的,如有纠纷,适用香港法律。
事实上,前几天,中国保监会公布了进一步支持深圳前海开发开放的八条意见,提到会积极探索在前海促进深港保险融合发展,这样,未来有可能在前海合法购买到香港保险企业提供的保险产品。不过,具体细则还没出来。
以前曾经有香港保险企业到内地开展业务,销售保险产品,这样的保单被称为地下保单,通俗地说就是“水货”,这个是不受保护的,因为《保险法》规定,在中国内地销售保险产品、提供保险服务,必须获得保监会颁发的牌照。
③ 特别行政区制定的法律和法规和与基本法律的区别在线等!20分!!!
1、基本法的修改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特别行政区除了有关外交、国防和其它按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特别行政区不能自行制定外,其余所有民事的、刑事的、商事的和诉讼程序方面的法律都可以制定。《香港基本法》规定:
第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第一百五十九条 本法的修改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十八条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法律为本法以及本法第八条规定的香港原有法律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
全国性法律除列于本法附件三者外,不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凡列于本法附件三之法律,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当地公布或立法实施。
附件三: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全国性法律
一、《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
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
九、《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和毗连区法》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
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
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中央银行财产司法强制措施豁免法》
④ 香港公司的法规和道德规范
初步来看: 1.如这公司是股票上市公司,该高管可能违反了香港股票内幕交易条例版,你可跟香港证权 监会投诉跟进,2.如这公司不是股票上市公司,该高管可能违反了香港防贪条例,你可跟香港廉,署投诉跟进, 方便请解决这题去投诉,这里不可能将条例资料等列出来,而且这些事需专业人士深入研究,调查,看证据是否充足,不是三言两语就可认定
⑤ 香港共有哪几类法律,法规
香港是沿用英美法系,除适用基本法外,还有:
普通法和衡平法
普通法和衡平法,主要见诸香港和其他普通法适用地区的高级法院的判决。追溯历史,至少自十五世纪以来,法官判词的纪录已逐步建立一些详细的法律原则,规管国家与公民之间和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关系。现时,源自普通法适用地区的案例已盈千累万,形成普通法。有关言论自由、集会自由及免受任意逮捕或监禁的权利,已於三百多年前判定的案例中载列。这些权利现在由《基本法》的条文保障。
普通法最独特的地方,在於所依据的司法判例制度。案例可以引自所有普通法适用地区,而并不限於某一司法管辖区的判决。《基本法》第八十四条订明,香港特区法院可参考其他普通法适用地区的司法判例。此外,香港特区终审法院和司法机关有权邀请其他普通法适用地区的法官参加审判。
成文法
香港绝大部分的现行成文法,都是在本地订立并载於《香港法例》中。香港很多法例都是根据获转授的权力而订立的,称为附属法例。例如,某条例可转授权力予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即行政长官经谘询行政会议的意见),就条例实施的细节订立规例。
中国习惯法
部分中国习惯法适用於香港。举例来说,根据《新界条例》(第97章)第13条,法庭可以认可并执行与新界土地有关的中国习俗或传统权益;而在《婚生地位条例》(第184章)中,中国法律和习俗也得到承认。
国际法
现时已有超过200项国际条约和协议适用於香港。条约在立法施行之前,不算是香港本地法律的一部分,但仍可影响普通法的发展。举例来说,法庭可引用某条约,以助解释法例。发展迅速的国际惯例法的规定,也可纳入普通法内。
⑥ 港股关于限售期的法律规定
1、港股的限售期跟国内类似,公开销售需要一个禁售期,也有锁定的时间期,但可专以通过机构与机属构之间来转手股份,这个不受限制的。
2、限售期是指对某一类股东持有的股票约定在持有一定期限后方可在二级市场交易流通。限售期概念多出现在股改、管理层股权激励、兼并收购等事件中。
3、限售期到期后,市场上流通股数量将增加。如果受限股东在到期后大举卖出公司股票可能引发股价下跌,特别是公司大股东和高级管理人员大量卖出股票的行为,容易被市场理解为公司内部人士不看好公司股票的前景。A股市场最受关注的限售期到期影响来自于股改完成后大量国有股上市流通,如果市场上没有足够流动性来接手,可能导致股价下跌。
⑦ 香港有自己的法律,那是不是可以不遵守大陆的法律
这个属于区域法的来问题。是这自样的,在香港实行的是高度区域自治,国家充分尊重其自治权。在法律方面,香港保留了其法律体系。国家要求香港方面遵守有关涉及国家主权方面的法律,如《宪法》、《国旗法》等,而在其他方面如《刑法》、《行政法》等香港遵守自己的法律,香港法院也仅根据香港的法律进行裁判。当然我国法律的原则是,属地管辖原则,香港人在内地犯法、从事民事行为等,内地就可以实行管辖。如果你有兴趣,可查看一些关于国际私法以及区域法等方面的书。
⑧ 香港有哪些特别的法律法规
香港是沿用英美法系,除适用基本法外,还有:
(我从香港政府律政司网上抄了一段,希望对你有帮助)
普通法和衡平法
普通法和衡平法,主要见诸香港和其他普通法适用地区的高级法院的判决。追溯历史,至少自十五世纪以来,法官判词的纪录已逐步建立一些详细的法律原则,规管国家与公民之间和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关系。现时,源自普通法适用地区的案例已盈千累万,形成普通法。有关言论自由、集会自由及免受任意逮捕或监禁的权利,已於三百多年前判定的案例中载列。这些权利现在由《基本法》的条文保障。
普通法最独特的地方,在於所依据的司法判例制度。案例可以引自所有普通法适用地区,而并不限於某一司法管辖区的判决。《基本法》第八十四条订明,香港特区法院可参考其他普通法适用地区的司法判例。此外,香港特区终审法院和司法机关有权邀请其他普通法适用地区的法官参加审判。
成文法
香港绝大部分的现行成文法,都是在本地订立并载於《香港法例》中。香港很多法例都是根据获转授的权力而订立的,称为附属法例。例如,某条例可转授权力予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即行政长官经谘询行政会议的意见),就条例实施的细节订立规例。
中国习惯法
部分中国习惯法适用於香港。举例来说,根据《新界条例》(第97章)第13条,法庭可以认可并执行与新界土地有关的中国习俗或传统权益;而在《婚生地位条例》(第184章)中,中国法律和习俗也得到承认。
国际法
现时已有超过200项国际条约和协议适用於香港。条约在立法施行之前,不算是香港本地法律的一部分,但仍可影响普通法的发展。举例来说,法庭可引用某条约,以助解释法例。发展迅速的国际惯例法的规定,也可纳入普通法内。
⑨ 有没有香港法律、法规的检索系统多谢
香港律政抄司的双袭语法例资料检索系统,http://www.legislation.gov.hk/index.htm。
蛮好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