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法规
㈠ 对长途大客车更新国家将出台哪些法规和标准
第三章 客运车辆管理
第三十四条客运经营者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对客运车辆进行定期维护,确保客运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客运车辆的维护作业项目和程序应当按照国家标准《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18344)等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执行。
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为客运经营者指定车辆维护企业;车辆二级维护执行情况不得作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路检路查项目。
第三十五条客运经营者应当定期进行客运车辆检测,车辆检测结合车辆定期审验的频率一并进行。
客运经营者在规定时间内,到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按照国家标准《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和《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和质量限值》(GB1589)的规定进行检测,出具全国统一式样的检测报告,并依据检测结果,对照行业标准《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JT/T198)进行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客运车辆技术等级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车籍所在地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将车辆技术等级在《道路运输证》上标明。
第三十六条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应当使用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设施、设备,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有关营运车辆技术检测标准对客运车辆进行检测,如实出具车辆检测报告,并建立车辆检测档案。
第三十七条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定期对客运车辆进行审验,每年审验一次。审验内容包括:
(一)车辆违章记录;
(二)车辆技术档案;
(三)车辆结构、尺寸变动情况;
(四)按规定安装、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行车记录仪情况;
(五)客运经营者为客运车辆投保承运人责任险情况。
审验符合要求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道路运输证》审验记录栏中注明;不符合要求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或者办理变更手续。
第三十八条鼓励使用配置下置行李舱的客车从事道路客运。没有下置行李舱或者行李舱容积不能满足需求的客运车辆,可在客车车厢内设立专门的行李堆放区,但行李堆放区和乘客区必须隔离,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严禁行李堆放区内载客。
第三十九条营运客车类型等级评定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依据行业标准《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 (JT/T325)和交通部颁布的《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规则》的要求实施。
第四十条 禁止使用报废的、擅自改装的、拼装的、检测不合格的客车以及其他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车辆从事道路客运经营。
第四十一条客运经营者和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分别建立客运车辆技术档案和管理档案,并妥善保管。对相关内容的记载应当及时、完整和准确,不得随意更改。
客运经营者车辆技术档案主要内容应当包括:车辆基本情况、主要部件更换情况、修理和二级维护记录(含出厂合格证)、技术等级评定记录、类型及等级评定记录、车辆变更记录、行驶里程记录、交通事故记录等。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车辆管理档案主要内容应当包括:车辆基本情况、二级维护和检测记录、技术等级评定记录、类型及等级评定记录、车辆变更记录、交通事故记录等。
第四十二条客运车辆办理过户变更手续时,客运经营者应当将车辆技术档案完整移交。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对经营者车辆技术档案的建立情况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十三条客运经营者对达到国家规定的报废标准或者经检测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客运车辆,应当及时交回《道路运输证》,不得继续从事客运经营。
㈡ 北京市关于七座以上非营运客车现行政策和拟定法律法规
从公安部交管局了解到,从2009年1月5日开始,各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全面版启动春运交通安全服务权站,对7座以上公路营运客车、危险化学品车辆逐车进行检查登记。
公安部交管局有关负责人说,2009年春运工作将于1月11日开始,至2月19日结束。
2009年元旦、春节相距较近,学生流、探亲流、农民工流易形成叠加,人流、车流、物流高度集中,交通安全形势复杂,交通管理任务繁重。
公安部交管局要求各地严格落实24小时勤务制度,依法从严查处客车超员、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对疲劳驾驶的驾驶人强制休息,确保春运期间交通安全形势平稳。
针对春节期间农村集市交易、探亲访友增多的特点,各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协调和组织乡镇政府、农村派出所,严查拖拉机、低速载货汽车和三轮汽车违法载人行为。
㈢ 客车站外上客,揽客违反了哪些法律法规
客车站外上客,揽客违反《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
根据《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第三十六条客运班车应当按照许可的线路、班次、站点运行,在规定的途经站点进站上下旅客,无正当理由不得改变行驶线路,不得站外上客或者沿途揽客。经许可机关同意,在农村客运班线上运营的班车可采取区域经营、循环运行、设置临时发车点等灵活的方式运营。本规定所称农村客运班线,是指县内或者毗邻县间至少有一端在乡村的客运班线。
第三十七条省际、市际客运班线的经营者或者其委托的售票单位、起讫点和中途停靠站点客运站,应当实行客票实名售票和实名查验(以下统称实名制管理)。其他客运班线及客运站实行实名制管理的范围,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确定。
(3)客车法规扩展阅读:
《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第四十条严禁客运车辆超载运行,在载客人数已满的情况下,允许再搭乘不超过核定载客人数10%的免票儿童。客运车辆不得违反规定载货。
第四十一条客运经营者应当遵守有关运价规定,使用规定的票证,不得乱涨价、恶意压价、乱收费。
第四十二条客运经营者应当在客运车辆外部的适当位置喷印企业名称或者标识,在车厢内显著位置公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监督电话、票价和里程表。
第四十三条客运经营者应当为旅客提供良好的乘车环境,确保车辆设备、设施齐全有效,保持车辆清洁、卫生,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侵害旅客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行为。当运输过程中发生侵害旅客人身、财产安全的治安违法行为时,客运经营者在自身能力许可的情况下,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并配合公安机关及时终止治安违法行为。
㈣ 根据什么法律法规来划分 小型客车和中型客车的
根据国家标准GB/T3730.1-2001来进行划分的。
客车乘坐9个以上乘员,主要供公共服务用。按照服务方式不同,客车的构造亦不同,可分为城市公共客车、长途客车、团体客车、游览客车等类型。 客车可按车辆长度分级:
1、大型:车长大于等于6m或者乘坐人数大于等于20人。乘坐人数可变的,以上限确定。乘坐人数包括驾驶员(下同)。
2、中型:车长小于6m,乘坐人数大于9人且小于20人。
3、小型:车长小于6m,乘坐人数小于等于9人。
4、微型:车长小于等于3.5m,发动机气缸总排量小于等于1.3升。
(4)客车法规扩展阅读:
上海市小客车超过500万辆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18年上海市实有小客车(含本市注册及长期在沪外省市号牌小客车)突破5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注册登记数量保持快速增长。
据介绍,2018年上海市实有小客车达到511万辆,同比增加42万辆,而2017年同期增加46万辆,已连续两年增速放缓。个人非营业性小客车市区通行额度(不含新能源车)的投放量基本稳定,为13.5万张。
长期在沪的外省市号牌小客车达到163万辆,同比增加12万辆。新能源汽车注册登记突破7万辆,同比增长20%,累计保有量达24万辆,推广总量保持国内领先。
上海车辆保有规模增长的同时,车辆使用强度在持续下降。跟踪调查显示,小客车工作日日均出车率为74%,同比下降约1.5个百分点,出行次数为1.85次/日。新增车辆的出车率较低,在50%左右。
㈤ 电客车转轨相关标准,法律法规有哪些
不一样,一个是路面的,一个是地下的,一个是需要实际驾驶技术的,一个是需要实际操作熟练的(半自动化)
㈥ 中型客车怎么规定的
“中型客车”的全名叫做“中型载客汽车”。根据《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在中国大陆,车长小于6米且核定载客人数(含司机)10座(含)以上,19座(含)以下的客运车辆称为中型客车。与此类车辆相对应准驾车型代号是B1。
现今有不少大公司,需要频繁进行商贸活动,把宾客运载到各个会议中心、展览场馆是让很多企业头疼的问题。客人有十多个,实在太多,用面包车根本容不下;用大巴?十几个客人,用得着破费弄辆大客车来吗?这时,只需一两辆中型客车,就能顺利解决此问题。中型客车具有空间大的特点,特别是一些高级车种,装饰豪华、乘坐舒适,能给宾客很大的尊重。我们也可以把这种为长途旅行和商务活动服务的中型客车认定为高级轻客。此类车辆很适合商务活动、部门改装、长途旅行和小型团体。最重要的是,它非常经济。
客车按总体结构可分为单车和列车。单车是基本车型,按客车总重或设置座位数常分为大、中、小、微型。
大型:车长大于等于6m或者乘坐人数大于等于20人。乘坐人数可变的,以上限确定。乘坐人数包括驾驶员(下同)。
中型:车长小于6m,乘坐人数大于9人且小于20人。
小型:车长小于6m,乘坐人数小于等于9人。
微型:车长小于等于3.5m,发动机气缸总排量小于等于1升。
㈦ 汽车法规与标准有什么区别
楼主,法规是法律的一种,是行政机关颁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正式的法律文件。而标准是一种行业规范,它不具有法律效力,当然了,如果法律规定汽车产品必须符合某种标准的话,那你也应当遵守。但是这强制你遵守标准的效力来源是法规,而不是标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解答你的疑惑,另外不要问过就算了,记得选择最佳回答哦,。
㈧ 关于汽车法律法规!
我国关于汽车的法律法规,从大方面来看,主要有以下法律
1、《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 》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出台的关于指导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的权威行政法令。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是2003年10月28日公布的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于2007年与2011年两次修订。本法分总则、车辆和驾驶人、道路通行条件、道路通行规定、交通事故处理、执法监督、法律责任、附则8章124条。
3、《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
为规范机动车维修经营活动,维护机动车维修市场秩序,保护机动车维修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机动车运行安全,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促进机动车维修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4、《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是为保障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得到赔偿,促进道路交通安全。
5、《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是为了规范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保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履行职责,保护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