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1. 哪些事业单位不需登记就具有法人资格
任何事业单位都必须有事业单位登记。法人的条件。
一、依法成立
依法成立是指依照法律规定而成立。首先,法人组织的设立合法,其设立的目的、宗旨要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其组织机构、设立方案、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等要符合法律的要求;其次,法人的成立程序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
法人作为独立的民事主体,要独立进行各种民事活动,独立承担民事活动的后果。因此,法人应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否则,法人无法进行各种民事活动。所谓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是指法人的财产或者经费应与法人的性质、规模等相适应。我国一些法律法规对有关法人的财产或者经费要求作了规定。如《商业银行法》第13条规定,设立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亿元人民币;城市合作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亿元人民币;农村合作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000万元人民币。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是法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法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物质基础。因此,法人具备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是法人应具备的最重要的基础条件。
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法人应该有自己的名称,通过名称的确定使自己与其他法人相区别。《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对企业名称的组成、适用等作了规定。根据该规定,企业的名称应依次由字号、行业或者经营特点、组织形式组成,并在企业名称前冠以企业所在地省或者市或者县行政区划名称。企业名称应当使用文字,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名称可以同时适用本民族自治地方通用的民族文字。企业使用外文名称的,其外文名称应当于中文名称相一致,并报登记主管机关登记注册。可见,企业名称不是可随便确定而使用的。作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等非企业法人的名称,应与其活动范围、活动内容等相适应。这类非企业法人的名称,有的是国家直接命名而无须工商登记,如国家机关法人名称;有的则应根据活动性质命名,并依法进行登记,如社会团体法人依法由民政部门登记。总之,每一个法人都应有自己的名称。
法人是社会组织,法人的意思表示必须依法由法人组织机构来完成,每一个法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如股份有限公司法人的组织机构依法应由三部分组成:权力机构——股东大会;执行机构——董事会;监督机构——监事会。三部机构有机的构成公司法人的组织机构,代表公司进行相应的活动。如果没有组织机构,就不能够成为法人。
法人应有自己的场所。作为法人的场所,可以是自己所有的,也可以使租赁他人的。法人的场所可以是一个,也可以使多个。《民法通则》规定自己的场所是法人应具备的条件,主要是为了交易安全和便于国家主管机关监督。
四、满足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
设立中的法人还需满足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如我国《公司法》第十一条规定,设立公司必须依照公司法制定公司章程。再如《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申请成立社会团体,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社会团体的章程草案。[1]
2. 独立法人和事业单位法人有啥区别
1、存在的主要条件不同。企业法人以赢利为主要目的,事业单位法人以社会公益回为主要目的,兼顾经答济效益。
2、登记管理的依据和机关不同。企业法人登记的依据是国务院颁布的《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公司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等。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依据是国务院颁布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登记管理机关是机构编制管理机关。
独立法人是相对于民法上“自然人”的概念提出的,是法律所创设的主体。相比较而言,我国的事业单位法人难以等同于国外法人中的哪一种,若从法人举办目的、举办主体、活动范围等方面分析,事业单位法人类似于国外的公法人或公益社团法人。
(2)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扩展阅读:
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依法成立;
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我国的法人主要有四种:机关法人、事业法人、企业法人和社团法人。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设立,具备法人条件,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成立的面向社会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提供服务,以社会公益为主要目的的社会组织。
3. 事业单位考试科目具体是哪些
事业编制仅次于公务员,现在也有很多是合同工,只要是入编制的基本上算是铁饭碗了。近几年,事业单位考试越来越趋向规范化,考试的广度很大,跨越很多们学科。
事业单位考试分两个阶段,一阶段是笔试,二阶段是面试。笔试一般会考《职业能力测验》和《公共基础知识》,前者和公考的《行测》基本一样,一般只是题量与题型难度有差别;后者包括面比较广泛,会涵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历史、时事、哲学理论等等内容;另外还会有一定的专业课目考试。专业考试是视各岗位的需要而定,没有统一。面试有结构化面试,有些也会采用无领导小组,教师常采用说课形式。
专业课
专业课考试是事业单位录用考试的内容之一,事业单位根据自身业务方向、管理职能设置考试内容,重点考察应试者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专业科目涵盖管理类、计算机类、审计财会类、医疗卫生类等专业知识。不同招录系统考试科目也不尽相同,卫生系统常见考试科目为医学基础知识、护理基础知识等;教育系统常见考试内容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及各学科专业知识等。
面试
事业单位面试题,多以考察考生表达、分析、决策、创新与应变等综合能力为主。从试题题型上分析,答题多以结构化面试为主,通常会有不定量的追加提问,此外,无领导小组讨论、材料分析题、漫画分析题等题型部分地区也会涉及。从试题内容上分析,答题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自我认知类;②综合分析类;③计划组织类;④沟通协调类;⑤应急应变类等题型,总之,面试中语言表达能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这三项是考察重点。
4. 发改委是属于国家事业单位
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定义是这样的:事业单位是以社会专公益为目的,由国家机关属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所以一看目的,二看组织,三看服务对象。
根据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2008〕11号),设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详细内容:http://www.sdpc.gov.cn/jj/default.htm
5.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与以往有哪些不同
《事业单位登来记管理暂行自条例实施细则》属于现行的有效法规。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贰0依四年依月贰四日修订) 第一条 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具体规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实施,适用本细则。 第八十六条 本细则自贰0依四年四月依日起施行
6. 编办行政处罚事项
(一)不按照条例的规定办理变更登记、注销登记。
处罚依据:1、《事业单内位登记管理暂容行条例》第十九条;2、《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七十条。
(二)涂改、出租、出借《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出租、出借印章。
处罚依据:1、《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十九条;2、《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七十条。
(三)违反规定接受、使用捐赠、资助。
处罚依据:1、《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十九条;2、《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七十条。
(四)不按照登记事项开展活动。
处罚依据:1、《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十九条;2、《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七十条。
(五)不按照条例和本细则的规定报送年度报告。
处罚依据:1、《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十九条;2、《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七十条。
(六)抽逃开办资金。
处罚依据:1、《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十九条;2、《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七十条。
7.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有效吗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属于现行的有效法规。
《事业单位版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权细则》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2014年1月24日修订)
第一条 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具体规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实施,适用本细则。
第八十六条 本细则自2014年4月1日起施行。
8.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颁布实施时间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颁布实施时间是2004年6月27日
9. 事业单位包括哪些
什么是事业单位?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司法解释,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所发生的争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那么什么是事业单位呢?
根据1998年9月25日通过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称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依法举办的营利性经营组织,必须实行独立核算,依照国家有关公司、企业等经营组织的法律、法规登记管理。
所以,凡由国家机关、党委、群众团体、民主党派机关、使用财政性经费的社团及国有企业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都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登记管理的对象。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几类:(一)各级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二)各级人大、政协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各民主党派机关举办的事业单位;(三)各级党委部门和政府部门举办的事业单位;(四)使用财政性经费的社会团体举办的事业单位;(五)国有企业及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六)依照法律或有关规定,应当由各级登记管理机关登记的其他事业单位;(七)上述事业单位举办的下属事业单位。
目前,事业单位主要分为以下类别:教育事业单位、科技事业单位、文化事业单位、卫生事业单位、体育事业单位、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广播电视事业单位、勘查设计事业单位、勘探事业单位、农业事业单位、林业事业单位、畜牧业事业单位、渔业事业单位、水利事业单位、交通事业单位、气象事业单位、地震测防事业单位、海洋事业单位、环境保护事业单位、信息咨询与计算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事业单位、进出口检验事业单位、物资仓储事业单位、城市公用事业单位、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经济监督事务事业单位、法律咨询服务事业单位、人才交流事业单位、机关后勤服务事业单位、其它中介服务事业单位等。
事业单位必须申请事业单位法人登记,领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申请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经审批机关批准设立;(二)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三)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从业人员;(四)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经费来源;(五)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给核准登记或者备案的事业单位颁发的、确认其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的法定凭证;上面载有事业单位法人的名称、住所、宗旨和业务范围、法定代表人、经费来源、开办资金等登记事项。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正本为悬挂式,应当悬挂在事业单位的主要办事场所醒目处,正本只核发一份。副本为折叠式,主要用于事业单位在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中对外出示,以证明其合法身份,或用于向有关部门办理各种手续。事业单位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核发若干份证书副本。
10.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颁发时间
二○○四年六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