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梯法规
㈠ 电梯的法律法规
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列》国务院2003年第号令公布实施,2009年第549号令进行了修改。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参考欧标EN81-1 1998年版。
《自动扶梯和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16899-2011。
GB6067.1-201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第1部分:总则
GB6067.5-2014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第5部分:桥式和门式起重机
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10060-2011电梯安装验收规范
GB 16899-2011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 安全规范
GBT-10058-2009电梯技术条件
GBT-10059-2009电梯试验方法
GB/T 7024-2008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术语
GB/T 7025.1-2008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第1部分:Ⅰ、Ⅱ、Ⅲ、Ⅵ类电梯
GB 12974—2012交流电梯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液压电梯
JG 5071—1996液压电梯
GB 25194-2010杂物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国家颁布的《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规定:
4.1 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 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
4.7 电梯不应紧邻卧室布置。
1962年制定,1964年第一次印刷的《电梯技术条件》,此书由上海电梯厂起草,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提出,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三局1962年1月6日批准试行,1963年4月1日试行!
㈡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电梯管理员是怎么规定的
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应由各单位电梯管理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其在管理部门负责人领导下当专履行下列属职责:
1、检查电梯的日常维护情况。
2、有权对电梯日常检查和维护员的电梯日常检查和维护活动进
行管理。
3、制定和落实电梯的定期检验计划。
4、发现电梯运行事故隐患需要停止使用的,有权作出停止使用
的决定,并且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4、接到故障报警后,立即赶赴现场,组织电梯日常日常检查和维护人员、维保单位和有关单位实施救援。
5、实施对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和维保工作的监督,对维保单位的维保记录签字确认。
6、发现电梯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停止使用的,有权作出停止使用的决定,并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7、遇有火灾、地震等影响电梯运行和电梯乘客人身安全的突发性事件时,应当迅速采取措施,停止电梯运行。
㈢ 目前国家执行的关于电梯的主要技术标准有那些
国务院颁布的第373号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涉及电梯监管的内容条内款共有27条。概括地讲,国容家对电梯设计、制造、安装、维修的生产单位的监管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即:
从事电梯生产(包括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的活动必须实行行政许可,生产单位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履行规定的义务。同时明确电梯生产活动还应当按照国家制订或公布的安全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并且对其生产的电梯的安全性能负责。
而国家对电梯使用单位的监管则主要体现在办理使用登记、建立电梯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及时提出定期检验、及时消除事故隐患、配置专职或兼职人员进行管理、加强对电梯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等。
㈣ 电梯行业法律法规都有哪些
电梯行来业法律法规如下自: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电梯监督检验规程》。
《杂物电梯监督检验规程》
《液压电梯监督检验规程》。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法律法规,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地方规章、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对于该等法律法规的不时修改和补充。其中,法律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讲,法律泛指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与法规等一起谈时,法律是指狭义上的法律。法规则主要指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及经济特区法规等。
㈤ 电梯国家标准是什么
通过采取适当的减振吸隔声降噪措施,通过递减设计降低及阻隔了电梯的低频振专动影响,可以使住属户室内电梯噪声A声级值≤35dB以下。
拓展资料:
电梯国标是指中国国内电梯安全执行的国家标准,该标准于1998年2月1日实施。有专家质疑,国内电梯重载标准不一,如广州地铁扶梯的重载标准就是北京地铁公布标准的两倍。
并且,国内多家电梯企业对重载扶梯的“国标”同样存疑,而国内重载电梯的国标已经落后欧洲标准十余年。
“标准低”有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因素,但大量的“标准低”问题,却是“人为”的因素。就电梯而言,既然沿用了欧洲国家1997年的标准,人家“与时俱进”了,为什么中国不跟进?“人为”让标准落后,有“惰性”因素,但更大的原因还在于没将公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从这个角度上说,电梯标准“落后十余年”,不过是无视科学、忽略公众利益的一个侧影。 电梯对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百姓出行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就提醒相关部门,电梯国标绝不能一劳永逸。
否则,“电梯惊魂”甚至“电梯夺命”事故,就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
㈥ 电梯国标国家强制标准
通过采取适当的减振吸隔声降噪措施,通过递减设计降低及阻隔了电梯的低频振动影响,可以使住户室内电梯噪声A声级值≤35dB以下。标准如下:
1、符合《电梯技术条件》、《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质量标准;
2、符合《住宅设计规范》、GBJ118-1988《民用建筑设计隔声规范》建筑设计标准规定白天不得高于50分贝、晚上不得高于40分贝;
3、《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室内安静程度的要求;《声环境质量标准》《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规定一类区A类房间(卧室等)室内噪声值昼间≤40dB(A),夜间≤30dB(A);B类房间(卧室以外其他房间)室内噪声值昼间≤45dB(A),夜间≤35dB(A);
4、由于固体传声低频特性,除了满足国家环境噪声A声级标准外,特别是低频部分更要达到一定标准。
本标准定为A声级小于40dB(A),整个噪声频带声级小于NR-30号曲线。
2010年3月1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制定的国家推荐性标准《电梯技术条件》开始正式执行,其中对电梯的舒适性能做了明确规定,也为电梯噪声的检测提供了专门针对电梯的国家标准依据。新标准规定,客用电梯如果是中分自动门,开关门时间应不超过3.2秒。
大修,既是在原有电梯基础上的更新维修,更换新的零部件,而不改变原来电梯的规格和功能,即,不用更换原有电梯的合格证。
改造,既是在原有电梯基础上进行功能升级,如加层站,加功能,改换规格,更换系统等,即,改造后等于新规格的电梯,需要重新验收并领取电梯合格证。
《标准规范》 常规标准 目前与电梯噪音相关的标准主要有三类:
一是电梯本身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电梯技术条件》、《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等。
二是建筑方面的标准,主要包括《住宅设计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隔声规范》。
三是环保方面的标准,主要包括《声环境质量标准》等。
这三类标准对于电梯运行分贝的限值也有不同的规定:
产品标准规定主机房的声音不得高于80分贝、轿厢的声音不得高于55分贝。建筑设计标准规定白天不得高于50分贝、晚上不得高于40分贝。环保标准则规定白天不得高于40分贝、晚上不得高于30分贝。
监管标准 2008年10月1日国家正式颁布了《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2337-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等国家新标准。对室内固体噪声(低频噪声)的排放制定明确的标准。
在此之前,电梯噪声确实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因为按原来的标准,电梯的噪声一般并不超标。不管受害者怎样投诉,政府主管部门无法可依,所以处理起来难度较大。现在有法可依,受害者可向政府部门投诉,一定能得到圆满解决。
政府主管部门为,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管理单位和环保局信访投诉单位。
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管理单位负责电梯运行许可证发放单位,若达不到国家标准他们会责令有关单位整改,若不整改,他们会按法律法规吊销电梯运行执照;环保局是政府环境执法的专门单位,理所当然的会依法执行。
最高适用标准国家对电梯噪音的标准作了相关规定“根据2003年最新制定的有关电梯噪音标准,于电梯机房内测量电梯噪音值应≤80分贝。”
目前国内的大多数品牌电梯噪音都能控制于60-75分贝以内,可以满足国家标准要求。受噪音影的电梯也包括了目前市场主流的“调频调压型电梯”“无机房电梯”及目前噪音最小的“永磁同步电梯”。
(6)最新电梯法规扩展阅读: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指从保护人员和货物的观点制定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的安全规范,防止发生与使用人员、电梯维护或紧急操作相关的事故的危险。
不仅表达了电梯指令的基本安全要求,而且另外叙述了电梯安装在建筑物或构筑物中的最低限度的规范要求。
对乘客电梯、载货电梯的制造、安装与检验提供了全国统一的技术依据和安全要求,对于电梯交付使用前的检验、定期检验以及重大改装或事故后的检验的内容做了相应的规定。
㈦ 与电梯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很多,例如,《特种设备安全法》、《物权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等
㈧ 电梯作为特种设备,法规有什么具体的监管要求
电梯是属于机电行业,是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安全法
第二条 特种设备的生产(包括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经营、使用、检验、检测和特种设备安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特种设备,是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适用本法的其他特种设备。
国家对特种设备实行目录管理。特种设备目录由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最新特种设备目录对电梯的定义:
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非公共场所安装且仅供单一家庭使用的电梯除外。
详见
质检总局关于修订《特种设备目录》的公告 2014年第114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质检总局修订了《特种设备目录》,经国务院批准,现予以公布施行。同时,《关于公布<特种设备目录>的通知》(国质检锅〔2004〕31号)和《关于增补特种设备目录的通知》(国质检特〔2010〕22号)予以废止。《特种设备目录》由质检总局负责解释。
特此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