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佛教规章

佛教规章

发布时间: 2021-01-03 17:15:04

A. 佛教里讲的"戒定慧"是什么意思

代表了修行的三个层次的境界,“戒”就是持戒,戒律类似于“佛教的规章制度”,佛祖告诉我版们哪些事情权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僧人要遵守250条规章制度(佛教称为“戒律”),女性僧人(我们常说的尼姑)则是348条,如果你不出家,在家里学佛,则只须遵守五条,即“持五戒”(看起来简单,要做到不容易)。“定”即“禅定”,这是佛教中最重要的修行方式,用高僧大德的开示来说,“禅定的人不一定能成佛,但成佛一定离不开禅定!”。“慧”即“般若智慧”,因为“般若”一词,包含了六种不同的智慧,没法翻译,只能称其为“大智慧”或“妙智慧”。
因持戒而得定,因定而生智慧,这就是“戒定慧”。

B. 佛教在法律方面的规定

有权在家里放佛像。但是不能影响到房屋的正常结构。
原则上来说,如果租房后要进行装修,必须经得房东许可。

C. 信佛让孩子也跟信国家法律法规有规定吗

阿弥陀佛。虽然中国的法律禁止向未成年人宣传宗教类知识,但是人情高于法律,信佛肯定是可以的。佛教不是邪教。信仰自由,实际上给未成年人讲经说法,不仅没有罪业,还有功德。法律法规不一定符合常理。

D. 请问懂行人网络宗教管理法规,在微信群发表宗教内容违法吗可以去外地的寺院参与佛教活动吗

正规寺院的活动照片可以发。家庭私下的聚会是不合规定的不违法但是不允许,可以抓你拘留你。其他宗教团体的活动比如净空组织,这些你参加和在朋友圈发都是不合规定的能拘留你。

E. 佛教义工团行为规范

主要有如下几点:
1.遵守寺院各种制度和规定‘
2进入寺院,要遵守基本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3听从寺院师父的指挥调度。

F. 我是佛教僧人想建个精舍、念佛堂,静修,不是建寺院,需要和哪个部门联系规章制度是什么

既然是僧人,就可以先找当地的佛教协会,把想法告诉他们,争专取他们的支持,毕属竟团体出面才好要土地、批规划、组织施工。
你要做的事主要有三项:一是做好方案,主要是资金怎么筹集,工程怎么建设,建好后怎么管理;二是构思一个初步的设计方案,以便于具体规划和找人做设计图纸;三是构思一个修学方案,以争得当地护法的支持,不然,即使你个人钱再多,也扛不住人多嘴杂和地头蛇吵事啊。
以上事情做妥以后,可以先物色一个清净的处所,请佛协帮忙协调好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如果是集体土地,还需要和居民签署一个用地协议;然后请佛协出面找政府批土地,具体可先找国土局和分管国土工作的副县长之类的行政长官;搞到了土地就什么都好办了,先设计,再找规划部门审批用地,再找建设部门审图批方案,如果可以的话,这时就可以和建设部门协调好,边施工边办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
先讲到这里。正式施工的时候再来问我后面的事吧。

G. 纪录片审核有哪些法律法规,对于佛教题材会有什么规定。

佛教题材的影片必会发交宗教局和佛教协会共同审阅。
官方管是否触犯国家政策,宗回教局和佛协管是否对答佛教历史及佛法内涵有不实之扭曲、误传。

其实任何纪录片都不应违反国家政策。违反国家政策,就是损害整体全民利益。而但凡是信仰正信佛教的佛弟子,肯定都会在「慈悲」与「智慧」的修行下,懂得分辨何为损人又不利己的事;先就自己有一把尺,无须他人提示。---佛教的一部「菩萨戒」,其实比国家任何一部法律都要严谨不只数百倍哪!呵呵呵。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___^

H. 佛教小道场的公约制度怎么写

————————————————〖佛教公约〗————————————————
末学主持“我若为僧吧”工作的目的是给佛教莲友提供一个和谐交流、互促共修的自由互动平台。为了尽可能的保证广大佛教四众及爱好者的自由、和谐交流,减少无谓地的辩论、诤讼及无量罪业,本吧特倡导如下公约,恳请众佛友们共同遵守、携手维护为盼!
一、基本原则
1、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宗教政策和相关规章制度以及网络贴吧的各种规定;
2、切实发扬佛弟子的风范,尊重社会大众价值取向及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与习俗。
3、一切言论谨记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4、严禁一切诽谤三宝、议论出家人的言论及一切邪论歪说。
二、公约细则
1、坚决杜绝破坏国家形象、伤害国家尊严、有损国家利益、煽动颠覆国家政权及宣扬种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消息;
2、坚决杜绝在贴吧讨论时事政治和其它敏感话题;
3、坚决杜绝伤害所有合法宗教信徒及不信仰宗教者感情的言论;
4、坚决杜绝暴力、色情、迷信等一切不良言论;
5、坚决杜绝对任何人进行人身攻击、谩骂、诋毁等言论;
6、坚决杜绝造谣、广告等内容;
7、遇到讨论是非的帖子,尽量不参与,不跟帖,牢记清规:“是非以莫辩为解脱”。今后,如贴量大增,管理员未能及时发现违规的帖子,望众佛友积极、及时告知吧务团队。
三、删帖规则
1、对违反以上《公约细则》的帖子将被删除;
2、对待佛法有疑问的初学同修,不进行积极善导,反而嘲弄斥讽、坏人善根的帖子将被删除。
3、对吧务团队删帖后,仍坚持贴发有关删除内容的佛友,将给予在本吧封禁ID或IP的处理,封禁期限根据情节严重与否决定。
衷心祝愿广大佛友六时吉祥、法喜充满,日日精进、早入圣流,回返娑婆、度诸有情!

I. 关于宗教的法律有哪些

《中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宗教事务条例

(9)佛教规章扩展阅读

《中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五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 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各民族自 治地方的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组织和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 或者单行条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内各民族都享有平等权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团结各民族的干部和群众,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共同建设民族自治地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五十三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 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对本地方内各民族公民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民族政策的教育。

教育各民族的干部和群众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尊重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宗教事务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不信教公民)。

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第三条 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

第四条 国家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维护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

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宗教和睦与社会稳定。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等违法活动。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在不同宗教之间、同一宗教内部以及信教公民与不信教公民之间制造矛盾与冲突,不得宣扬、支持、资助宗教极端主义,不得利用宗教破坏民族团结、分裂国家和进行恐怖活动。

第五条 各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在相互尊重、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在对外经济、文化等合作、交流活动中不得接受附加的宗教条件。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宗教工作,建立健全宗教工作机制,保障工作力量和必要的工作条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行政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负责有关的行政管理工作。

乡级人民政府应当做好本行政区域的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协助人民政府管理宗教事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听取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意见,协调宗教事务管理工作,为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和宗教活动场所提供公共服务。

第二章 宗教团体

第七条 宗教团体的成立、变更和注销,应当依照国家社会团体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登记。

宗教团体章程应当符合国家社会团体管理的有关规定。

宗教团体按照章程开展活动,受法律保护。

第八条 宗教团体具有下列职能:

(一)协助人民政府贯彻落实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维护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

(二)指导宗教教务,制定规章制度并督促落实;

(三)从事宗教文化研究,阐释宗教教义教规,开展宗教思想建设;

(四)开展宗教教育培训,培养宗教教职人员,认定、管理宗教教职人员;

(五)法律、法规、规章和宗教团体章程规定的其他职能。

第九条 全国性宗教团体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宗教团体可以根据本宗教的需要按照规定选派和接收宗教留学人员,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选派和接收宗教留学人员。

第十条 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教职人员应当遵守宗教团体制定的规章制度。

参考资料: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参考资料: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参考资料:网络-宗教事务条例

J. 中国法律关于佛教民间道场的规定

《宗教事务条例》有关宗教活动场所的规定 第十二条 信教公民的集体宗教活动,一般应当在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以及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内举行,由宗教活动场所或者宗教团体组织,由宗教教职人员或者符合本宗教规定的其他人员主持,按照教义教规进行。
第十三条 筹备设立宗教活动场所,由宗教团体向拟设立的宗教活动场所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拟同意的,报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审批。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报告之日起30日内,对拟同意设立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的,提出审核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审批;对设立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的,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拟同意设立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的报告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
宗教团体在宗教活动场所的设立申请获批准后,方可办理该宗教活动场所的筹建事项。
第十五条 宗教活动场所经批准筹备并建设完工后,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申请登记。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该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组织、规章制度建设等情况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予以登记,发给《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
第十七条 宗教活动场所应当成立管理组织,实行民主管理。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的成员,经民主协商推选,并报该场所的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第二十条 宗教活动场所可以按照宗教习惯接受公民的捐献,但不得强迫或者摊派。
非宗教团体、非宗教活动场所不得组织、举行宗教活动,不得接受宗教性的捐献。
第二十四条 宗教团体、寺观教堂拟在宗教活动场所外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应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宗教团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提出意见,拟同意的,报国务院宗教事务部门审批。
国务院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在宗教活动场所外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报告之日起6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
宗教团体、寺观教堂以外的组织以及个人不得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
第二十六条 以宗教活动场所为主要游览内容的风景名胜区,其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协调、处理宗教活动场所与园林、文物、旅游等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
以宗教活动场所为主要游览内容的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建设,应当与宗教活动场所的风格、环境相协调。
第三十条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合法使用的土地,合法所有或者使用的房屋、构筑物、设施,以及其他合法财产、收益,受法律保护。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哄抢、私分、损毁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处分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财产,不得损毁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占有、使用的文物。
第三十二条 宗教活动场所用于宗教活动的房屋、构筑物及其附属的宗教教职人员生活用房不得转让、抵押或者作为实物投资。
第三十三条 因城市规划或者重点工程建设需要拆迁宗教团体或者宗教活动场所的房屋、构筑物的,拆迁人应当与该宗教团体或者宗教活动场所协商,并征求有关宗教事务部门的意见。经各方协商同意拆迁的,拆迁人应当对被拆迁的房屋、构筑物予以重建,或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被拆迁房屋、构筑物的市场评估价格予以补偿。
第三十四条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可以依法兴办社会公益事业,所获收益以及其他合法收入应当纳入财务、会计管理,用于与该宗教团体或者宗教活动场所宗旨相符的活动以及社会公益事业。
第四十三条 擅自设立宗教活动场所的,宗教活动场所已被撤销登记仍然进行宗教活动的,或者擅自设立宗教院校的,由宗教事务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有违法房屋、构筑物的,由建设主管部门依法处理;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非宗教团体、非宗教活动场所组织、举行宗教活动,接受宗教性捐献的,由宗教事务部门责令停止活动;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热点内容
劳动法公司不给员工交保险可以立即离职吗 发布:2025-07-20 01:23:11 浏览:477
法治社会要求公民有遇事找法 发布:2025-07-20 01:19:45 浏览:213
刑事诉讼法中非法逮捕 发布:2025-07-20 01:15:23 浏览:209
宁夏大学政法学院官网 发布:2025-07-20 01:14:23 浏览:651
台湾立法禁吃狗肉 发布:2025-07-20 01:07:57 浏览:493
门诊流程及规章制度 发布:2025-07-20 01:02:50 浏览:324
公司规章制度讨论会会议纪要模板 发布:2025-07-20 01:00:06 浏览:932
劳动法辞退赔偿2014未签合同 发布:2025-07-20 00:57:52 浏览:285
法院调查令民事诉讼法 发布:2025-07-20 00:54:59 浏览:739
需要法律咨询怎么处理 发布:2025-07-20 00:50:20 浏览: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