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意义

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意义

发布时间: 2021-01-03 18:04:04

A. 制定环境法律制度的意义

一、环境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法律部门,正是在人类对生态法律终极诉求的过程中伴随着人与自然冲突日益加剧却难维持的情况下做出的理性反应。
1、环境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坚持生态主义伦理主导的法治观即生态法治观。
2、人类在行使自己消费权利的时候,应当受到合理的限制。
3、环境法以维护人类和生态的共同利益为己任,强调对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的重建要求,力图消除人类消费活动中所带来的种种对立和不协调,从而在消费活动中培养出社会公众自觉的生态法治意识。

二、环境法是引导社会公众塑造健康文明、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1、环境法承认人与自然关系的互动和整体性,不是要求社会公众单向片面地为生态平衡而放弃消费活动和生活水平的增长。
2、环境法是和谐性法律、限制性法律而非遏止性法律,是制度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3、环境法所坚持和主导的发展理念就是协调共生的和谐发展理念。

三、环境法律制度与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都具有超凡的深远意义
1、对人与社会的价值意义
2、对人与自然的价值意义
3、对人与自我的价值意义

四、结束语

总之,基于前述价值意义作为洞察的进路来解读环境法发展观的意义,我们可以发现环境法绝非只是国家蓄意强加在个人身上的“戒律”,其更为重要的乃是协调个人自由、群体自由与自然生态、社会秩序相互和谐的关键手段。笔者以为,环境法倡导的和谐发展理念,也并不仅仅局限于一种社会发展理论,而是在建构一种新的哲学、新的文化和新的生活方式,实现人类过一种简约、真实、有节制、有德性的幸福生活,并最终达致身心合一、物我两契、人际和谐温馨、社会公平正义的理想境界。当然,这种本真生存的主体必然是全面发展、内外和谐的本真的人,而造就这种本真人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实践中让我们每一个人处于环境法律制度的限制与调整之中。

B. 我国制定《环境保护法》的目的

我国《环抄境保护法》第一条规定:“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此条包含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这一点是基础的直接的目的,这也是环境法的基本的任务,因而是不言而喻的。第二、保障人体健康,这是环境法的根本任务,是最终目标之一,强调人的利益。第三、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即保障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也是环境法的最终目标之一。

C. 简述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有效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安全生产事故频次,防止突发环境事件,确保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制定并执行环保政策和措施,致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我国民生工程的关注点。保护环境不仅关乎人们的生存环境,也影响着经济发展。
一、环境保护就是研究和防止由于人类生活、生产建设活动使自然环境恶化,进而寻求控制、治理和消除各类因素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努力改善环境、美化环境、保护环境,使它更好的适应人类生活和工作需要。换句话说,环境保护就是运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及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保护人类健康,造福子孙后代。
二、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所以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物质源泉。如果没有地球这个广阔的自然环境,人类是不可能生存和繁衍的。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工业及生活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地增多,从而使大气、水质、土壤污染日益严重,自然生态平衡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和破坏,许多资源日益减少,并面临着耗竭的危险;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也日趋严重,粮食生产和人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所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三、中国环保价值链,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显赫的地位,但是,环境污染问题,在发展国民经济建设时是不可懈怠和轻视的;提升环保的政策力度,从而更好地采取治理和应对突发环境事故,是当前急不可待的任务。

四、我们能够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和企业成功经验,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国民经济建设时要把保护环境放在首要位置。
五、提升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能力,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地区区域性经济发展中,已经注意到了本位主义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所带来的最终恶果,开展清洁生产,以促进企业的认知和意识,以环保促进当地社区、工业、价值链、买方市场的综合效益,相关经验已作为成功案例,为中国企业的环保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六、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不危及后代人的利益,政府,地方政府和业界应制定和实施更加严厉的清洁生产、高效利用自然资源等法规和政策,以减少对中国本土、人类环境的污染。

七、国家的环境保护问题,包括环境污染的防治与控制、自然生态保护、核安全监管、环境安全保护等,政策应当先行。执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也应当充分利用经济杠杆策略,过去比较注重经济份额的考量,应迅速转为对国家法规和政策执行力的考核,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过程。

D. ''建设生态文明''提法的背景和意义

①政治背景:中共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要建设生态文明,基内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容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中共十八大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个重要议题来讨论。
②社会背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活动正在进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正处于关键时期;人们的生态理念进一步转变;社会资源能源环境问题突出。
③国际背景:全球气候变化正处于异常时期,各国呼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共建人类美好家园。
意义: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有利于解决我国突出的资源、环境等问题,更是对今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必将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同时,建设生态文明,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E. 颁布农村环境保护治理条例意义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啊!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版生态环境,像对待生权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由此可见, 环境问题一直是民众高度关注的热点,特别是民众对于城市空气质量、水污染的吐槽等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环保问题,无疑更触痛了民众敏感神经。因为环境一旦遭到破坏,不仅要付出更高昂的治理成本,而且这些环境问题关系到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这意味着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非零博弈。其实,只要坚持科学发展,把老百姓的健康置于GDP之上,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严把“绿色关”,就可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齐头并进,就可以让群众在享受绿色生活的用时,也能感受到经济发展带给他们的实惠。也就是说,我们要解决环境治理和保护问题,必须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解决,就环保论环保是缘木求鱼。我们必须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F. 用哲学观点分析为什么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就逛得轰击,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就是为了自然的生态平衡的自然收取了平衡,就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灾难。

G. 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根据环境保护法第一条的规定,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包括三方面的专任务,一是合理地利属用环境与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二是维护清洁适宜的生活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三是协调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的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是环境保护法的直接目的;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环境保护法的根本任务,也是环境保护立法的出发点和归宿;促进经济增长是因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内在的相互制约和依存的关系。这三项立法目的之间有着内在联系。首先,社会生产水平决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并进而决定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需求;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物质的丰富,人们会在要求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时,要求进一步建设清洁、安静、优美、舒适的环境。因此,把发展经济同环境保护、维护人民身体健康三者联系起来作为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的反映。

H. 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我国宪法对此有何规定

加强环境保护、防治环境污染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清楚地看到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事实说明,资源和环境的状态如何,现在已经成为我们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公民环境权利,促进国民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环境状况如何,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优劣的重要标志。

环境问题,是指因自然变化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的恶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保护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所采取的各种措施。把防治污染、保护环境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视其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这是我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化,同时也是我们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认识的提高。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不仅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要重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长期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对这一点我们应予足够的重视。

防治污染、保护环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一项内容,早在我国1978年《宪l法》就曾规定了:“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1982年宪法进一步完善了有关的内容,这些规定有:

1.“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2.“国家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3.“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

4.“国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森林。”

I. 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含义

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含义
答: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内可,并由国家强制容力保证执行的关于保护与改善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主要包含三层含义
(1)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的法律规范
(2)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是通过防止自然环境被破坏和环境被污染来保护环境与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协调人类同自然的关系

热点内容
最好的民法学教材 发布:2025-05-21 00:37:37 浏览:371
警街条例 发布:2025-05-21 00:37:36 浏览:660
国家经济政策及法律法规对企业的影响 发布:2025-05-21 00:34:35 浏览:126
微信答应赔偿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21 00:26:27 浏览:904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立法根据 发布:2025-05-21 00:15:19 浏览:963
民法典图案 发布:2025-05-21 00:02:55 浏览:899
民事诉讼法1997年版本 发布:2025-05-20 23:30:51 浏览:603
晋城市十大律师推荐 发布:2025-05-20 23:17:49 浏览:371
2014公司法全文下载 发布:2025-05-20 23:17:41 浏览:65
牵保证书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5-20 23:04:16 浏览: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