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A. 质量事故处理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事故处理结束抄后必须袭尽快向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提交完整的事故处理报告,其内容包括:
(1)事故调查的原始资料、测试的数据;
(2)事故原因分析、论证;
(3)事故处理的依据;
(4)事故处理的方案及技术措施;
(5)实施质量处理中有关的数据、记录、资料;
(6)检查验收记录;
(7)事故处理的结论等。
B. 质量事故报告内容和安全事故内容有什么区别
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分类:
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经济损失的程度分为版4个等级:
(1)特别重大事权故: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重伤,或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2)重大事故: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3)较大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4)一般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或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C. 质量事故发生后,建设单位多少小时内上报
24小时内上报。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二条:
建设工程发生质量事故,有关单位应当在小时内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对重大质量事故,事故发生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事故类别和等级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特别重大质量事故的调查程序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办理。
(3)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扩展阅读:
相关报道:
我国拟规定铁路工程质量事故后须24小时内报告
2014年10月21日09:51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据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网站消息,为加强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职责,国家铁路局组织对原铁道部公布的《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铁道部令第25号)进行了修订,起草了《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意见稿拟规定,发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向地区铁路监督管理局或其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逾期不报的,按隐瞒事故处理。
意见稿中提出,发生铁路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应当依据国家相关规定调查处理。因工程质量造成人员伤亡的,执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因工程质量造成铁路交通事故的,执行《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
其他导致铁路工程产生结构安全、重要使用功能缺陷等严重不良后果及重大经济损失的工程质量事故,铁路监管部门应当按规定组织或参与事故调查处理。
此外,铁路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实行逐级报告制度。特别重大事故逐级上报国务院,重大事故、较大事故逐级上报国家铁路局,一般事故上报地区铁路监督管理局。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参考资料:人民网-我国拟规定铁路工程质量事故后须24小时内报告
D. 质量事故处理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事故处理结束后必须尽快向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提交完整的事故处理报告,内其内容包括:
(1)事故调查容的原始资料、测试的数据;
(2)事故原因分析、论证;
(3)事故处理的依据;
(4)事故处理的方案及技术措施;
(5)实施质量处理中有关的数据、记录、资料;
(6)检查验收记录;
(7)事故处理的结论等。
E. 质量事故调查报告和质量事故处理报告有什么区别
大方来向来说,事故调查报告是事故刚发源生时,"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的初步分析的一个报告;事故处理报告是"事故调查组"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以后,所做出的最终处理报告:
事故调查报告包含以下内容:
1.工程项目和参建单位概况;
2.事故基本情况;
3.事故发生后所采取的应急防护措施;
4.事故调查中有关的数据,资料;
5.事故原因和事故性质的初步判断,对事故处理的建议。
事故处理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调查的原始资料,数据;
2.事故原因的分析论证;
3.事故处理的依据;
4.事故处理的方案及技术措施;
5.实施质量处理的数据,材料;
6.检查验收记录;
7.事故处理的结论。
F. 建筑施工质量事故发生后应在几个小时内填报工程质量事故报告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工程质量事回故答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工程建设单位负责人报告;工程建设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时,每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