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例顺序
法律分析:
(1)刑事方面。它又分两类,一类是实体法,即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的,犯了什么罪,将要受到怎样的处罚等。如:刑法、惩法军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有关决定、通知、补充规定等。另一类是程序法,即规定办理刑事案件程序、步骤的法律。如刑事诉讼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有关补充规定等。
(2)民事方面。它也分两类,一类是实体法,如民法通则、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著作权法等等,以及有关的补充规定。另一类是程序法,如民事诉讼法、仲裁条例等,也包括各种有关的补充规定、暂行规定等。
(3)经济方面。实体法主要有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税法、产品质量法等。程序法与民事方面的程序法相同或基本相同。
(4)行政方面。实体法有食品卫生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程序法有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条例和其他有关补充规定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衍生问题:
我国合同分类有哪些?
1、法定分类。我国合同法分则列出了以下15种合同:买卖合同,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赠与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合同,运输合同,技术合同,保管合同,仓储合同,委托合同,行纪合同,居间合同。以上15种在合同法中专门列出的合同,在法学理论上称为“有名合同”。但并不是只有有名合同才是有效的,凡是人们自愿订立的合同,只要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违反社会的公序良俗,哪怕《民法典》(2021.1.1生效)没有专门将它列出也是有效的,同样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2、学理分类。主要有如下分类:
(1)双务合同与单务合同
双务合同即缔约双方相互负担义务,双方的义务与权利相互关联、互为因果的合同。如买卖合同、承揽合同、委托合同(无偿有偿都是双务)、保管合同(无偿有偿都是双务)。
单务合同指仅由当事人一方负担义务,而他方只享有权利的合同。如赠与(唯一一个纯粹的无偿合同)、自然借款(无偿有偿都是单务)等合同为典型的单务合同。
(2)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
有偿合同为合同当事人一方因取得权利需向对方偿付一定代价的合同,如买卖、互易合同等。
无偿合同即当事人一方只取得权利而不偿付代价的合同,故又称恩惠合同,如赠与、使用合同等。
有些合同既可以是有偿的也可以是无偿的,由当事人协商确定,如委托、保管等合同。双务合同都是有偿合同,单务合同原则上为无偿合同,但有的单务合同也可为有偿合同,如有息贷款合同。
(3)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
以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即告成立的,为诺成合同。
除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尚须实物给付,合同始能成立,为实践合同,亦称要物合同。
(4)要式合同与非要式合同
凡合同成立须依特定形式始为有效的,为要式合同;反之,为非要式合同。法人之间的合同除即时清结者外,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公民间房屋买卖合同除用书面形式订立外,尚须在国家主管机关登记过户。
(5)主合同与从合同
凡不依他种合同的存在为前提而能独立成立的合同,称为主合同。凡必须以他种合同的存在为前提始能成立的合同,称为从合同。例如债权合同为主合同,保证该合同债务之履行的保证合同为从合同。从合同以主合同的存在为前提,故主合同消灭时,从合同原则上亦随之消灭。反之,从合同的消灭,并不影响主合同的效力。
Ⅱ 管理制度、管理制度、规定、办法、条例 的准确大小顺序是
公司或企业的制度是其他内容的综合体,顺序应该是这样的:工作流版程----工作标准---管理规权定------管理条例----管理办法(如:奖惩内容)---------这些是管理制度的一部分,
制度一旦定下来,不能随意更改,但办法、条例、规定可按照企业或公司的发展需要对其进行增加暂行
Ⅲ 条款项的先后顺序
法律分析:顺序为条、款、项。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引用法律、法令等所列条、款、项,目顺序的通知》
第一条 引用法律、法令等的条文时,应按条、款、项、目顺序来写,即条下为款,款下为项,项下为目。
第二条 如果某一条下面没有分款而直接分列几项的,就不要加“第一款”,例如惩治反革命条例第十条只有(一)(二)(三)三项,就不要写“第十条第一款第×项”。
Ⅳ 法,通知,条例,办法,规定,意见,决定,解释,批复,细则,公告,这些法律法规的层级
法是最高的,是法律
条例、办法属于部门法规
规定、意见、解释、细则是部门规章
公告、批复、决定、公告是部门意见
Ⅳ 法律、条例、规定、通知等等这些法规的后缀名称是怎么规定的
法律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有的时候立法委也可以
国务院叫条例
地方人大叫地方法规
地方政府 叫地方行政规章或制度
Ⅵ 在法律和条例都有规定又不冲突的情况下,应优先适用哪个
在法律和条例都有规定又不冲突的情况下,应优先适用法律。
应该要适用环境影响评价专法,因属为全国人大颁布实施的法律,而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则是由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法律条例,前者是上位法,而后者则是政府条例,前者大于后者,应先适用,且不说两者没有冲突,即使有的话,也是要适用人大颁布的法律,而不能是国务院的条例。
Ⅶ 法律条例规定先后顺序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八十七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第八十八条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第八十九条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第九十一条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
Ⅷ 宪法法律法规规章条例的位阶大小
按照宪法和立法法规定的立法体制,法律的位阶分为七级
,从高到低分别是根本法、基本法、普通法、行政法规、省级地方法规和行政规章
、
地级市的地方性法规和省级政府规章
、
地级市的政府规章
。
第一位阶:
宪法
。
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效力。
1、宪法是制定
下位
薯物念法律
规范
的依据,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2、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我国宪法第5条规定:“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数困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蚂毁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第二位阶:
基本法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审议通过的法律,
比如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就是基本法。
第三位阶:
普通法
。
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审议通过的法律,《行政强制法》是全国人大
常委会审议通过
的普通法律
。
法律条文中使用的“法律”仅指基本法和普通法。比如《行政处罚法》中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这里的法律就是指基本法和普通法。
第四位阶:
行政法规
。
国务院制定的法律规范,《
不动产登记暂行
条例》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
就
是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
第五位阶:省级
地方法规
和行政规章。《
湖南省实施
办法
》
就是湖南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的省级地方法规。
《不动产登记条例实施细则》原国土资源部制定的行政规章。
第六位阶:省级政府规章和地级市的地方性法规。《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湖南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就是省级政府规章。《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村村民住房建设若干规定》就是地级市的地方性法规。
第七位阶:地级市的政府规章。十二届州人民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审定通过的《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则》就是地级市的政府规章。
法律规范相互冲突的时候
,位阶解决办法
是
:
1、
下位法与上位法冲突时,优先适用上位法
;
2、
普通法和特别法冲突时,优先适用特别法
;
3、人大优于政府,上级优于下级。
法律位阶理解和适用不当,产生不当甚至是错误行政执法案件的数量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