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避嫌条例

避嫌条例

发布时间: 2025-05-05 15:06:33

A. 母公司是招标人,子公司可以参与投标吗

不可以。

《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 与招标人存在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招标公正性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参加投标。

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单位,不得参加同一标段投标或者未划分标段的同一招标项目投标。

违反前两款规定的,相关投标均无效。

因母公司与子公司存在利害关系,因此子公司不得投标母公司的项目。

(1)避嫌条例扩展阅读:

防止供应商之间相互串标围标的其他规定:

一是《政府采购法》第34条规定,货物或者服务项目采取邀请招标方式采购的,采购人应当从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供应商中,通过随机方式选择3家以上的供应商,并向其发出投标邀请书。如果上述项目是政府采购项目,那么拟邀请的这3家供应商是否是通过随机方式选择出来的,就是一条判断依据。

二是一些法规规章针对特定采购内容在采购程序上提出了一些供应商之间避嫌要求,应当遵守。

《公路工程施工招标资格预审办法》(交公部发[2006]57号)第20条则明确要求,具有投资参股关系的关联企业,或具有直接管理和被管理关系的母子公司,或同一母公司的子公司,不得同时申请同一标段的资格预审。

三是无论是政府采购法律体系还是招投标法律体系或者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均对招标人(采购人)与供应商之间的避嫌做出了规定。因此代理机构在邀请时须判断这些子公司与采购人是否存在利害关系。

B. 代理机构工作人员可以进入评标室吗

背景事件:2017年5月,某省政务服务中心下发了《关于严禁招标代理机构人员在评标委员会专家成员独立评审期间进入评审室的通知》,其中规定:“为了进一步加强评标区的管理,切实减少评标委员会专家成员在评标过程中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干扰,确保评标行为的公正公平,根据《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办法》(财库198号文)第十八条‘根据采购文件规定的评审程序、评审方法和评审标准进行独立评审’之规定,自5月2日起,各招标代理机构工作人员在评标委员会专家成员独立评审期间,一律不准进入评标室。在评标委员会专家成员独立评审过程中,如有招标代理机构违反规定安排人员进入评标室,将记录其不良行为,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事件余波
该通知下发后,引起了业界的广泛争议,支持该省政务服务中心这一规定、不允许代理机构人员进入评标室的有之;反对这一做法,认为代理机构相关人员可以进入评标室的也有之。两方各有理由,在此对两个各自基于自身立场的理由加以阐释,并谈谈笔者自身的看法。
两方辩驳
支持方:评标委员会独立评审期间,代理机构工作人员不准进入评标室。
监管部门角度:当前,一些代理机构作为评标工作的组织者,缺乏基本的职业素质,有的在评标现场发表一些不当言论,还有的对评标专家说“悄悄话”,影响或干扰评审专家的正常的评标工作。这些情形已非个例,有的地方甚至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势头,如果不及时制止,会引起难以挽回的后果。再者,由于此类情形存在一定的隐蔽性,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实践中较难取证和处理,为了切实减少各种不良因素对评标专家的干扰,规定代理机构工作人员禁止进入评标现场是有必要的。
代理机构角度:一是,实践中确实有评标专家安排评标室的代理机构工作人员帮忙审查投标文件的商务部分的现象,使代理机构既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又揽上了不必要的责任;二是,有的代理机构表示,该项禁止其进入评标现场的规定,既能避嫌,又能实现专家独立评标的工作环境,还不必对评标现场的任何问题承担责任,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反对方:评标委员会独立评审期间,代理机构工作人员允许进入评标室。
代理机构人员进入评标区有明确的法律依据:87号令第四十五条规定:“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负责组织评标工作,并要履行保证评标活动不受外界干扰,及时制止和纠正采购人代表、评审专家的倾向性言论或者违法违规行为等职责”;第六十六条又规定“除采购人代表、评标现场组织人员外,采购人的其他工作人员以及与评标工作无关的人员一律不得进入评标现场”。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采购代理机构作为评标工作的组织者,应该包括组织现场评标,并且在评标现场,还有及时制止和纠正评标委员会成员的不当言论和违法违规的职责,否则就要承担失职责任。所以,采购代理机构工作人员作为评标现场组织人员,是可以进入评标现场的。
该禁止性规定缺少法律支撑,有些矫枉过正:采购代理机构工作人员是否进入评标室,与评标委员会专家成员是否会受到各种不良因素干扰,进而影响独立评审,难以保证评标行为的公正公平没有必然关系,两者各司其责,相对独立,并且评审专家作为高素质人才,应有基本的职业操守,不应该也不会轻易受其他不良因素的影响。如果评审专家受到干扰,除非个人有私心或者其他不当得利原因,否则完全可以按照《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在评审过程中受到非法干预的,应当及时向财政、监察等部门举报”的规定来处理。
笔者观点
综合来看,现阶段代理机构工作人员进入评标室各有利弊。但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该禁止性规定是有待商榷的,有关部门不能以偏概全,一刀切地将代理机构的权利和责任排除在外。当然,也不能对其行为放任自流、不管不问,应当视评标现场情形进行合法合理地管理:
一是,应当限定代理机构人员进入评标室的人数,并且须穿着明显标志服装和佩戴对应姓名的工作牌;
二是,应当加强评标室的硬件建设,设置高清摄像头,做到监控基本无死角,代理机构工作人员与专家的沟通行为应全程可视,对话声音要清晰可闻。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C. 招投标法中的利害关系具体是指什么

在具体建设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中,只要潜在投标人和招标人之间存在隶属关系或个人关系或经济关系,都可以被认定为潜在投标人和招标人之间存在着利害关系。

根据招标投标法第三条“工程建设项目,是指工程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服务。前款所称工程,是指建设工程,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新建、改建、扩建及其相关的装修、拆除、修缮等。

所称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是指构成工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且为实现工程基本功能所必需的设备、材料等;所称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服务,是指为完成工程所需的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规定,上述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中均应涉及利害关系的避嫌要求。

对此,《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投标人是响应招标、参加投标竞争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招标人的任何不具独立法人资格的附属机构(单位),或者为招标项目的前期准备或者监理工作提供设计、咨询服务的任何法人及其任何附属机构(单位),都无资格参加该招标项目的投标”。

《标准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文件》1.4.3投标人不得存在下列情形之一:

(1)为招标人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附属机构(单位);

(2)为招标项目前期工作提供咨询服务的;

(3)为本招标项目的监理人;

(4)为本招标项目的代建人;

(5)为本招标项目提供招标代理服务的;

(6)被责令停业的;

(7)被暂停或取消投标资格的;

(8)财产被接管或冻结的;

(9)在最近三年内有骗取中标或严重违约或重大工程质量问题的;

(10)与本招标项目的监理人或代建人或招标代理机构同为一个法定代表人的;

(11)与本招标项目的监理人或代建人或招标代理机构相互控股或参股的;

(12)与本招标项目的监理人或代建人或招标代理机构相互任职或工作的。

1.4.4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单位,不得同时参加本招标项目投标。

(3)避嫌条例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中有关内容的规定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而不招标的,将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项目合同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的项目,可以暂停项目执行或者暂停资金拨付;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五十条 招标代理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泄露应当保密的与招标投标活动有关的情况和资料的,或者与招标人、投标人串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单位罚款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暂停直至取消招标代理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前款所列行为影响中标结果的,中标无效。

第五十一条 招标人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的,强制要求投标人组成联合体共同投标的,或者限制投标人之间竞争的,责令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二条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招标人向他人透露已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的名称、数量或者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有关招标投标的其他情况的,或者泄露标底的,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前款所列行为影响中标结果的,中标无效。

第五十三条 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或者与招标人串通投标的,投标人以向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的手段谋取中标的,中标无效,处中标项目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单位罚款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取消其一年至二年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资格并予以公告,直至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四条 投标人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的,中标无效,给招标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热点内容
安徽阜阳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5-05 18:27:32 浏览:513
刑事诉讼法九十条 发布:2025-05-05 18:22:33 浏览:895
读在职法律硕士的学费 发布:2025-05-05 18:17:04 浏览:381
群立法作文 发布:2025-05-05 18:12:54 浏览:101
集团公司内部监督规章 发布:2025-05-05 18:12:54 浏览:648
法律顾问为机关提供 发布:2025-05-05 18:09:46 浏览:67
简述婚姻法的概念和特征 发布:2025-05-05 18:05:26 浏览:174
婚姻法第42条释义 发布:2025-05-05 18:00:21 浏览:5
法定上怼法官 发布:2025-05-05 17:59:35 浏览:32
民法典备考 发布:2025-05-05 17:49:43 浏览: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