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水源保护条例
Ⅰ 合肥市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第一章 总 则
合肥市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致力于强化城市饮用水的保护,以防止水体污染,确保居民的饮水安全和身体健康。其立法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和法规,同时结合合肥市的实际情况制定。
本条例的适用范围限定在城市规划区内的饮用水水源保护,涵盖了饮用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类型。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及其引水渠道、河流作为重点保护对象,而巢湖则被列为战略储备饮用水水源,其保护遵循《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的规定。市政府在必要时,会根据城市发展需要确定新的水源保护地并依据本条例进行管理。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在保护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负责统一管理和监督城市饮用水水资源,进行规划、调配和水质监控。其他相关部门如建设、国土资源、规划等,也依据各自职责协同工作,共同维护饮用水水源安全。市政府将饮用水水源保护纳入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并采取措施推动其实施。
县(区)、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在地方层面,需要依法加强管理,协助做好相关工作。条例强调每个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源不受污染的职责,有权对污染行为进行制止、检举和控告。同时,对在水源保护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市人民政府会给予表彰和奖励,以鼓励和激励更多人参与到这项重要工作中来。
(1)安徽省水源保护条例扩展阅读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合肥市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的决议
Ⅱ 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第六章 法律责任
安徽省城镇生活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第六章法律责任主要包括以下条款:
向水体排放工业废渣、城市生活垃圾:
- 环保部门可对违规单位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排放高、中放射性废水:
- 违规者将面临5万元以下的罚款,体现了对放射性污染的严格管控。
擅自利用溶洞排放病原体污水或其他废弃物:
- 企业事业单位若违规,将被处以2万元以下的罚款,以防止水源污染。
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违规设立码头或堆放有毒有害物质:
- 违规者将被要求拆除并处以10万元的罚款。
在一级保护区内进行水上训练或养殖活动:
- 违规者将被责令停止活动,并可能面临5000元以下的罚款。
在二级保护区内停靠机动船舶:
- 违规者将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处罚,最高罚款2000元,以维持水上交通秩序。
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或改建项目违规排放污染物:
- 政府有权责令停业或关闭,超标排放者将面临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治理的可能被强制关闭。
盗伐、滥伐水源涵养林及破坏植被:
- 违规者将受到林业部门的处罚,严重者将追究刑事责任。
环保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
- 将依法受到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