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制定法规和规章
㈠ 《宗教事务条例》的地位及效力和宗教事务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关系是()。
《宗教事务条例》是行政法规,其效力高于宗教事务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应优先适用。二者关系具体如下:
- 地方性法规不得与行政法规相抵触: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制定的各类法规的总称。《宗教事务条例》作为我国第一部以宪法为依据的综合性宗教行政法规,极大地改变了以往主要靠政策管理宗教事务的状态,使宗教事务逐步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而地方性法规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
- 法律依据明确效力层级:《宪法》第一百条规定,省、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立法法》第八十八条也明确指出,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㈡ 宗教事务条例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不信教公民)。
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第三条国家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维护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的活动。第四条各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在友好、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在对外经济、文化等合作、交流活动中不得接受附加的宗教条件。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行政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负责有关的行政管理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听取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意见,协调宗教事务管理工作。第二章宗教团体第六条宗教团体的成立、变更和注销,应当依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登记。
宗教团体章程应当符合《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宗教团体按照章程开展活动,受法律保护。第七条宗教团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编印宗教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出版公开发行的宗教出版物,按照国家出版管理的规定办理。
涉及宗教内容的出版物,应当符合《出版管理条例》的规定,并不得含有下列内容:
(一)破坏信教公民与不信教公民和睦相处的;
(二)破坏不同宗教之间和睦以及宗教内部和睦的;
(三)歧视、侮辱信教公民或者不信教公民的;
(四)宣扬宗教极端主义的;
(五)违背宗教的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的。第八条 设立宗教院校,应当由全国性宗教团体向国务院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或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宗教团体向拟设立的宗教院校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提出意见,对拟同意的,报国务院宗教事务部门审批。
国务院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全国性宗教团体的申请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设立宗教院校的报告之日起6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第九条设立宗教院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办学章程和课程设置计划;
(二)有符合培养条件的生源;
(三)有必要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四)有教学任务和办学规模所必需的教学场所、设施设备;
(五)有专职的院校负责人、合格的专职教师和内部管理组织;
(六)布局合理。第十条全国性宗教团体可以根据本宗教的需要按照规定选派和接收宗教留学人员。第十一条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国公民前往国外朝觐,由伊斯兰教全国性宗教团体负责组织。第三章宗教活动场所第十二条 信教公民的集体宗教活动,一般应当在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以及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内举行,由宗教活动场所或者宗教团体组织,由宗教教职人员或者符合本宗教规定的其他人员主持,按照教义教规进行。第十三条 筹备设立宗教活动场所,由宗教团体向拟设立的宗教活动场所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拟同意的,报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审批。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报告之日起30日内,对拟同意设立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的,提出审核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审批;对设立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的,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拟同意设立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的报告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
宗教团体在宗教活动场所的设立申请获批准后,方可办理该宗教活动场所的筹建事项。
㈢ 宗教法规规章制度汇编内容简介
《宗教法规规章制度汇编》是一本专门为宗教工作干部、宗教界人士以及相关人士精心编撰的参考资料。它的核心内容聚焦于宗教领域的法规、规章和制度,旨在帮助读者系统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法律文件。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第一部分收录了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宗教事务的行政法规,以及国家宗教事务局等相关部门制定的宗教事务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这些文件为宗教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国家级的指导和规范。
其次,第二部分涵盖了《宗教事务条例》实施以来,各地制定或更新的地方性宗教法规、政府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这些地方性规定反映了各地在宗教管理上的具体实践和差异化策略,为地方宗教事务的处理提供了多样性视角。
最后,第三部分则汇集了全国性宗教团体自行制定或修订的教规制度。这些教规制度对于理解和执行宗教团体内部的运行规则和教义实践具有重要价值。
总的来说,《宗教法规规章制度汇编》是一本全面、实用的工具书,为从事宗教工作的人员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法律依据和实践参考。
㈣ 山东省宗教事务条例施行时间是
山东省宗教事务条例是自2019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
2019年7月26日,山东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山东省宗教事务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并决定自2019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
法律依据:
《山东省宗教事务条例》
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规范宗教事务管理,促进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宗教事务及其管理活动。
第三条国家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维护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的活动。
第四条各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听取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意见,协调各有关部门做好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宗教事务,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监督和指导;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协助做好宗教事务管理工作。
教职人员第六条成立宗教团体应当按照社会团体管理的有关规定,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审查同意后,向同级民政部门申请登记。民政部门应当将登记情况告知负责审查的宗教事务部门,并由该宗教事务部门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宗教团体变更主要登记事项或者注销,应当到原审查登记机关办理相关手续。
第七条宗教团体可以进行宗教文化学术交流和研究。宗教团体进行宗教性培训,应当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设立宗教院校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和条件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