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艺术条例

艺术条例

发布时间: 2025-07-16 18:52:12

⑴ 江苏省文化娱乐市场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文化娱乐市场管理,保障文化娱乐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下列文化娱乐场所和经营活动:
(一)舞厅、歌厅、卡拉OK厅、桌球室、游戏机室、游乐(艺)场所等;
(二)餐厅、酒吧、茶座中有演唱、演奏及其他表演或者有文化娱乐设备的经营项目;
(三)文化娱乐场所举办的各种演出、比赛和文化艺术展览、展销等经营活动;
(四)民间艺人、民间职业剧团的演出经营活动;
(五)其他文化娱乐经营活动。第三条文化娱乐市场的经营活动,必须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提倡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鼓励和扶持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的文化娱乐活动的发展。
禁止和取缔内容反动、淫秽的活动以及赌博、封建迷信等其他危害公民身心健康的活动。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文化娱乐市场管理工作的领导,促进本行政区域内文化娱乐市场的健康发展。第五条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是文化娱乐市场的主管部门,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健全文化娱乐市场管理机构,加强文化稽查工作,加强对文化娱乐场所和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第六条各级公安、工商、卫生、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物价和税务等部门应当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协同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对文化娱乐市场的监督管理。第七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文化娱乐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经营者),必须遵守本条例。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第二章申办与审批第八条申办文化娱乐场所和经营活动,必须经所在地县(市)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第九条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审批并主管应当由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文化娱乐场所和经营活动。
市、县(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审批并主管应当由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文化娱乐场所和经营活动,以及上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授权审批的文化娱乐场所和经营活动。第十条申办文化娱乐场所和经营活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当地文化娱乐市场发展规划;
(二)有符合条件的场地、设施和合格人员;
(三)有能保证正常营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
(四)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设施和卫生条件;
(五)国家规定的其他条件。第十一条申办本条例第二条第(一)、(二)项文化娱乐场所和经营活动的,必须经过下列审批程序,方可领取《文化经营许可证》:
(一)经营者持有关申办材料,向所在地县(市)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立项申请报告;
(二)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其经营项目、人员配备、营业场所、娱乐设备以及经营方案等验收合格后,发给《文化经营许可证》。
在立项、审核、验收、审批过程中,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申领安全、卫生等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的,必须到有关部门办理。第十二条申办本条例第二条第(三)、(四)项文化娱乐经营活动,经营者必须持有关材料,向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其人员状况、业务水平等审核合格后,发给《营业演出许可证》或者《个人演出许可证》。第十三条省外的演出经纪机构和个人在本省从事营业性演出活动,必须持其所在地省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和演出证件,向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委托的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国外、境外演职员在本省从事营业性演出活动,必须由邀请单位向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报经文化部审核批准。第十四条凡本省的演出经纪机构和个人出省从事营业性演出时,必须持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按演出地的有关规定办理演出手续。第十五条申办临时性文化娱乐经营活动的,必须向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领取《临时经营演出许可证》。
举办临时大型文化娱乐经营活动,还应当按照《江苏省公共场所治安管理条例》第八条的规定,报经公安部门批准。第十六条经营者必须持本条例第十一至十五条规定领取的证照和有关材料,向税务部门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等纳税事项。

⑵ 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保护传承发展秦腔艺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定文化自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秦腔艺术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适用本条例。第三条秦腔艺术的保护传承发展,应当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并重。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并将其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做好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等相关工作。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并组织实施秦腔艺术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解决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中的体制机制、人才培养、重点项目等重大问题。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秦腔艺术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教育、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广播电视、文物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相关工作。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文化旅游、教育、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应当宣传推广秦腔艺术,加强秦腔艺术的省际交流、剧种交流、国际交流,不断提升秦腔艺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等媒体应当开展秦腔艺术宣传报道,通过设立专栏、专题节目,制作视频等多种方式,展演、品鉴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优秀剧目和活动,营造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良好氛围。第八条鼓励公民、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依法设立秦腔艺术营业性表演团体,成立秦腔艺术社会组织、自乐班等,建设秦腔艺术展示、传习场所,从事秦腔艺术演出展示、传承普及等活动。第九条秦腔艺术相关行业协会应当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反映行业诉求,为秦腔院团和从业人员提供创作表演、宣传培训、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服务。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在秦腔艺术理论研究、创作表演、传播普及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第二章保护传承第十一条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对象,包括下列具有历史、美学、艺术价值的秦腔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相关的实物、场所:

(一)秦腔艺术的代表性剧目、流派、唱腔、方言、音乐和传统表演技艺及相关知识产权;

(二)与秦腔艺术相关的乐器、服饰、道具等制作技艺;

(三)与秦腔艺术相关的历史性建筑设施、文献档案、影音资料、器具实物;

(四)秦腔艺术特有的传统习俗;

(五)与秦腔艺术相关的其他需要保护传承的对象。

前款规定的保护传承对象,属于文物的,适用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第十二条县级以上文化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秦腔艺术资源普查,征集、抢救、保护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的档案资料、口述历史和珍贵实物,对濒临失传的经典传统剧目、曲牌进行挖掘整理、修改提升和复排演出。第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文化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保护修缮具有历史价值的秦腔艺术场所、设施,根据需要建设秦腔艺术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开展秦腔艺术影视观赏、表演展示、普及培训等活动,并按照有关规定免费向公众开放。第十四条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享有盛誉、具有代表性的秦腔艺术品牌的保护,对具有百年历史的易俗社、三意社秦腔艺术品牌予以重点保护。

省文化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秦腔艺术品牌保护办法,建立秦腔艺术名团、名家、名剧保护名录,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第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秦腔艺术代表性传承人给予场所、经费等支持,保障其开展传承、传播活动。秦腔艺术代表性传承人选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认定程序执行。

县级以上文化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秦腔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储备名单。

热点内容
信托贷款利率法院 发布:2025-07-17 01:38:15 浏览:934
法院技术科科长 发布:2025-07-17 01:24:20 浏览:542
民法典2020 发布:2025-07-17 01:23:38 浏览:873
建筑质量监督管理条例 发布:2025-07-17 01:21:14 浏览:302
散布虚假信息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17 01:14:49 浏览:550
区域办事处负责人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17 01:11:49 浏览:962
这是我的战争律师 发布:2025-07-17 01:09:10 浏览:357
古代刑法枭 发布:2025-07-17 01:04:54 浏览:441
民法社会价值 发布:2025-07-17 01:01:56 浏览:137
道德基础作用 发布:2025-07-17 00:55:32 浏览: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