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法律援助条例
A. 大连民事纠纷法律热线
法律分析:
全国各地统一法律咨询热线12348 它是各地市省司法局法律援助咨询热线 在工作日由各律师司务所专业律师轮值免费解答 另各地律师司务所也免费有热线 具体查询各地律师司务所电话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 第十五条 设立合伙律师事务所,除应当符合本法第十四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有三名以上合伙人,设立人应当是具有三年以上执业经历的律师。
B. 大连市法律援助中心怎么样
大连市法律援助中心是一家具有较长历史和重要职责的法律援助机构。以下是对其的详细介绍:
历史悠久:大连市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于1997年2月,是东北地区最早的法律援助机构之一,由市政府批准设立,为正处级事业单位。
职责明确:该中心的主要职责包括组织管理、指导和实施全市的法律援助工作,以及受理和承办法律援助事项。它负责审查和受理公民依法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请,指派或安排法律援助人员提供法律援助,并对这些人员进行业务指导。
网络体系完善:大连市已构建了一个以市法律援助中心为核心,区县法律援助中心、街道法律援助站以及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为基础的法律援助网络体系,覆盖整个大连区域,为市民提供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务。
管理优化:2008年8月,市中心实行了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2012年9月,市中心的工作职责进行了调整,管理职能回归市司法局法律援助管理处,而中心的主要职责转变为以业务为主。这些调整和优化有助于提升中心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大连市法律援助中心在法律援助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市民提供了专业、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务。
C. 法律援助中心可以免费咨询吗
法律援助中心可以免费咨询。你要寻求法援,就要去你们当地法律援助中心排队申请。但是有三条:第一,你的案件得符合“法律援助范围”,不是什么案子都能申请法律援助的;第二,你得经济条件符合规定,说白了就是你得足够穷,你自己请得起律师,法律援助中心不会批准你的申请;第三,申请法律援助的人很多,你要排队,什么时候能排得上你不一定,具体要看你们当地的具体情况。
一、什么是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是指法律援助中心组织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所、司法鉴定所及其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法律援助志愿者等人员,为经济困难且符合援助范围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无偿的法律服务。
二、法律援助为什么是免费的?
法律服务费用是由ZF支付的,所以当事人得到法律援助后,不须向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案件承办人员支付法律服务费用或赠送钱物。但办理财产价格评估等事务应支付的费用,由当事人支付。如果提起诉讼,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减收、免收、缓收诉讼费用。
三、获得法律援助有什么条件?
法律援助中心对您的申请,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审查,然后决定是否提供法律援助:(一)因经济困难无能力承担法律服务费用;(二)请求事项属于法律援助范围。
申请法律援助需提供的材料:(一)按要求填写完整的《法律援助申请表》;(二)申请人身份证或其他有效的身份证明,申请代理人还应当提交有代理权的证明。申请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由其监护人或者法定代理人代为申请的,监护人或代理人应提交其身份证明(上述材料提供原件核对,收取复印件);(三)法律援助经济状况证明表。
D. 大连市法律援助条例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经济困难和其他符合法定条件的公民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规范和促进法律援助工作,根据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大连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法律援助,是指由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指导法律援助人员,为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公民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无偿法律服务的活动。
本条例所称法律援助机构,是指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承担法律援助工作的专门机构;所称法律援助人员,是指接受法律援助机构指派或者安排办理法律援助事项的律师、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以及其他法律服务人员。第三条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法律援助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社会保障体系,将法律援助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法律援助经费应当专款专用,依法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第四条市及区(市)县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法律援助工作。
市律师协会应当按照律师协会章程对依据本条例实施的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协助。第五条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法律援助机构。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托司法所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
具备条件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可以设立法律援助工作联系点。第六条法律援助机构负责受理、审查法律援助申请,指派或者安排人员办理法律援助事项,并对法律援助事项办理情况进行检查、指导。第七条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及其法律服务人员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法律援助机构的指派,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为受援人提供法律服务。
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的教师、学生和其他具有法律专业知识或者专业特长的公民可以在法律援助机构登记备案,作为法律援助志愿者参加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人员提供法律援助,应当与其从业资格相适应。第八条司法机关、政府有关部门和公证、仲裁等机构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支持并配合法律援助机构做好相关工作。
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公民利用自身资源参与法律援助活动。鼓励社会对法律援助活动提供捐助。第九条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对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第二章法律援助范围第十条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五)请求支付劳动报酬或者给付经济补偿金、赔偿金的;
(六)因交通、工伤、医疗、食品药品安全、产品质量、环境污染以及其他人身伤害事故造成人身损害请求赔偿的;
(七)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主张权利的;
(八)残疾人(含退伍伤残军人)、老年人、未成年人请求人身损害赔偿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或者与公民基本生存条件密切相关,并且法律援助机构认为确需提供法律援助的其他事项。第十一条公民在刑事诉讼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
(二)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三)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四)有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属于一级或者二级智力残疾的,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已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等情形,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第十二条公民申请法律援助的经济困难标准,按照申请人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不足居住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二倍确定。第十三条公民因实施见义勇为行为产生诉讼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不受本条例规定的经济困难标准限制。
见义勇为人员的认定,依照国家、省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