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

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

发布时间: 2025-08-01 11:15:53

1. 黑龙江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第一章 总 则

《黑龙江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第一章 总则的主要内容如下

  • 制定目的:为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就业与劳动力市场的规范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国家相关规定,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 适用范围:本条例适用于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的劳动者求职与就业,以及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和职业介绍机构的职业介绍活动。但需注意,人才交流机构招用人员及求职就业的活动除外。

  • 管理原则:劳动力市场管理应遵循资源配置规律,坚持统筹规划、规范管理、平等竞争和有序流动的原则,以确保劳动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

  • 政府职责:政府应高度重视劳动力市场的培育与发展,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通过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多元就业渠道,以保证劳动力的合理开发,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 管理部门:县级以上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的劳动力市场管理工作。同时,可以委托就业服务机构处理相关事务,并指导职业介绍机构提供就业服务。在特定区域,如农垦和森工部门,也负责相应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 部门协同:财政、物价、工商、税务、民政、公安等部门需协同配合,共同确保劳动力市场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 工会组织监督:工会组织负责监督用工行为,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 年检与监督: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实施年检制度,对职业介绍机构和用人单位的法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对违反条例的行为进行投诉和举报。

  • 劳动者权利:所有具备劳动能力、有就业需求且符合条件的劳动者,无论民族、种族、性别或宗教信仰,都有权利通过职业介绍或直接联系单位实现就业。

2. 江苏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2004修正)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劳动者就业,维护劳动力市场秩序,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实现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求职择业、招用人员、职业介绍等劳动力市场活动的,适用本条例。第三条劳动力市场运行应当遵循平等竞争、双向选择、公开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第四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劳动力市场的主管部门,负责劳动力市场的组织指导和管理监督。第六条工商、财政、物价、税务、公安、建设等行政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协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做好劳动力市场的管理服务工作。第二章求职择业第七条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不因民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第八条凡年满16周岁、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可以通过职业介绍机构、劳动力交流洽谈会或者直接向用人单位(含个体工商户,下同)求职等合法渠道求职择业。第九条求职者到职业介绍机构办理求职登记手续或者通过其他合法渠道求职择业的,应当持本人居民身份证,提供相应有效证件和材料,并如实介绍本人的有关情况。
从事技术工种或者特殊工种的求职者,还应当持有相应的有效资格证书。第十条劳动者求职择业时;有权要求用人单位和职业介绍机构如实提供与其择业有关的情况。第十一条在职人员转换用人单位的,应当依法与原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擅自离职。第十二条境外人员来本省求职择业,本省劳动者出境求职择业的,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三条残疾人、少数民族人员、退出现役的军人求职择业,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章招用人员第十四条用人单位依法享有招用人员的自主权。
用人单位应当遵循面向社会、公开招收、择优录用的原则招用人员,自主确定招用人员的数量、条件和方式,自愿选择职业介绍机构或者人才流动等中介服务机构。第十五条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可以通过下列途径:
(一)通过职业介绍机构;
(二)参加劳动力交流洽谈会;
(三)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刊播招用信息;
(四)利用劳动力供需信息网络;
(五)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途径。第十六条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公布招用人员简章。招用人员简章包括用人单位的性质、地址,招用人数、工种、条件,用工形式、工作期限、劳动报酬、福利待遇和劳动保护等基本情况。
公布招用人员简章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发布招用人员广告的,必须符合国家广告法律、法规的规定。第十七条用人单位向职业介绍机构进行招用人员登记时,应当提供单位介绍信、营业执照(副本)、招用人员简章和经办人身份证件。第十八条城镇用人单位招用外地或者农村劳动者,国家和省人民政府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用人单位招用境外人员,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九条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向求职者收取报名费、登记费、资料费或者变相收取其他费用;不得向被录用人员收取保证金、押金等;不得扣押被录用人员的身份证件。第二十条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在被招用人员第一个工作日前与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并自订立劳动合同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书面报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公民招用家庭服务人员的,当事人之间可以书面或者口头协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第二十一条用人单位与被录用人员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试用期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有关劳动合同试用期的规定。
被录用人员在试用期间未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不得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自录用人员之日起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为被录用人员办理社会保险。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提供虚假用人信息;
(二)招用无合法身份证件的人员;
(三)招用人员从事违法活动;
(四)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

3. 西安市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劳动力市场管理,促进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劳动力市场,是指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劳动力供求双方按照市场规则相互选择,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市场。第三条进入本市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和职业介绍机构,均应遵守本条例。实行或参照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者除外。
本条例所称劳动者,是指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
本条例所称用人单位,是指招用劳动者的企业、个体经营者以及国家机关、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
本条例所称职业介绍机构,是指为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和为劳动者择业提供服务,促进双方建立劳动关系的中介组织。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应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多渠道吸纳城镇劳动者就业,引导和促进城乡劳动力合理流动。第五条劳动力市场必须遵循自主用人、自由择业、平等竞争、公正服务的原则。第六条市劳动、人事行政部门是本市劳动力市场的主管部门,依法按照职责分工管理本市劳动力市场。区、县劳动、人事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主管本区、县的劳动力市场。
工商、公安、计划、物价、财政、税务等有关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同管理劳动力市场。第二章劳动者择业第七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选择职业的权利,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第八条劳动者择业,应依法通过职业介绍机构、劳动力交流洽谈会进行,也可通过新闻、广告等媒介或其他方式应招、应聘。第九条劳动者到职业介绍机构办理择业登记或通过其他方式应招应聘,应出示本人身份证明,并如实向职业介绍机构和用人单位提供本人的健康、年龄、学历、资历、职称、特长、职业资格等基本情况和有关证明材料。
本市行政区域外的劳动者和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劳动者还应持务工许可证等有关材料。第十条国外或港、澳、台地区劳动者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择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一条劳动者选择国家规定实行职业资格标准的工作岗位,必须具有相应的资格。第十二条下列在岗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交流,必须事先提出书面申请,经所在单位或单位的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一)与原工作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未满,或经原工作单位出资培训,合同规定的服务期限未满的;
(二)担任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重点工程项目、重大科研项目的技术负责人的;
(三)从事涉及国家机密的工作人员在规定保密期限内的;
(四)在特殊行业、特殊岗位工作,流动后会给原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的;
(五)经司法或行政机关决定或批准,正在接受审查尚未结案的;
(六)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第十三条劳动者重新选择职业后,不得泄露原工作单位的技术、业务秘密和商业秘密,不得损害原工作单位的经济利益,并及时与原工作单位清理有关手续。第十四条对符合本条例规定要求择业的劳动者,其所在单位应在劳动者提交申请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办理手续。不得借故刁难或处分,不得向劳动者收取不合理的费用。第十五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应当签订劳动合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无效:
(一)用人单位在招用招聘简章、广告中作虚假承诺或欺骗宣传,无法给劳动者兑现的;
(二)劳动者提供虚假学历、资历、任职资格、特种作业技能等证明材料,骗取招用招聘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本条例规定的。第三章用人单位招用招聘第十六条用人单位依法拥有用人自主权,可根据生产、工作要求制订劳动岗位用人条件,按需要招用招聘劳动者。第十七条用人单位招用招聘劳动者应面向社会,全面考核,公平竞争,择优录用。不得歧视妇女,不得违反有关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法规。第十八条用人单位招用招聘劳动者,应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劳动安全卫生等工作条件和必要的生活卫生条件,具有按期支付工资、提供社会保险、福利待遇的能力。第十九条用人单位招用招聘劳动者必须事前制订招用招聘简章,说明用人条件、工种、数量、期限和待遇,报劳动力市场主管部门核准。并提供下列证件:
(一)企业持营业执照副本和本单位的证明;
(二)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持本单位的证明;
(三)个体经济组织持营业执照副本和本人身份证明。
本市行政区域以外的用人单位还须持有所在地县级以上劳动力市场主管部门核准的招用招聘证明。

热点内容
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发布:2025-08-11 15:18:30 浏览:87
劳动法年终奖一定要发吗 发布:2025-08-11 15:18:16 浏览:696
立法的机构 发布:2025-08-11 15:16:16 浏览:423
民事诉讼法中关于侵权行为的 发布:2025-08-11 15:08:56 浏览:481
昭通法治网 发布:2025-08-11 14:57:42 浏览:729
法官入企业 发布:2025-08-11 14:57:27 浏览:714
北京知产法院法官工资 发布:2025-08-11 14:57:24 浏览:498
海商法概念 发布:2025-08-11 14:45:41 浏览:436
行政法制建设 发布:2025-08-11 14:37:42 浏览:117
职业道德调查问卷 发布:2025-08-11 14:30:43 浏览:843